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舍到庙上的孩子(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云水】舍到庙上的孩子(散文)


作者:灌园痴叟 秀才,1618.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2发表时间:2025-05-17 15:55:16
摘要:本文通过回忆当年小学时期 ,沦落成差班的遭遇,验证了一个古往今来“教不严,师之惰”孺子可教也的理念。客观赞颂了那些为下一代成才,而辛勤耕耘于教学领域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精神与形象。


   长在三年困难时期,本已经是人生的一大不幸,偏偏还被“圈”进了一个三流小学接受启蒙初级教育,这就更在那稚嫩的心底留下了一道咯咯愣愣的疤痕。
   依稀还能忆起她的模样,是一座很有些欧式风格的砖混平房。用如今积累的知识,外墙装饰简约大方,正门上方的女儿墙气势不凡,还有那明显有别于中式民居的大玻璃窗,一切都显示着,这应该是具有新艺术学派风格的单层建筑。在偏脸子安字片的辟陋小街上,就是鹤立鸡群一般的存在。
   五十年代末,我终于背上了小书包,迎着夏秋温煦的晨风,迈进了这座曾路过多少回,盼了多少次的“圣殿”。
   给我们当班任的那个女老师,太漂亮了!梳着短发,烫着大波浪卷儿的刘海儿,下面是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很有王晓棠的神韵。嘴巴似乎大了点儿,可当她笑的时候,却像是熟透了的石榴咧开了嘴儿,露出了一口齐整的白牙,伴随着那没有一丝娇柔造作,亲和的如天使一样的纯真笑声,我们这些小家伙,就像被施了魔法,受控于磁力,瞬间就聚拢到了她的身边。
   喜欢就是最大的动力,会释放出一种说不清的魅力。她讲课的时候,我们班的同学,都是俩小手背后,小腰板儿溜直,聚光的绿豆眼儿,一眨不眨地看着黑板,随着她的手势移动。根本用不着提醒约束,那课堂纪律老好了!看得出来,她也是打心里喜欢我们这些孩子。还在放学的时候,领我们几个班干部,去了她在警察街,哦,就是后来改称了友谊路军区大院儿对过儿的家。好像是新婚不久吧,墙上挂着的照片,她幸福地倚靠在一个戴着大盖儿帽,佩着军衔戎光焕发的解放军叔叔肩头……
   像一个大姐姐一样,这样的老师若是一直能教我们该有多好!可偏偏老天闭了眼,一丁丁也不考虑我们的意愿。一学期刚过,再开学的时候,她不见了,只听说是随军调转了,而我们的噩运却接踵而至了。
  
   二
   “叮铃铃——”上课铃刚停,一个梳着两个髽鬏短辫儿的年轻老师,夹着教案走进了教室。“立、礼、坐”的礼仪过后,她开始上课了。细眼翘鼻子小嘴巴,长得挺标致,可就是瞅着她有点儿不对劲儿,圆如满月的脸,冷冷的就是那种故意绷着装出来的严肃,一点点亲和劲儿都看不到。
   七岁八岁不当狗意的小家伙们,虽稚嫩得傻白傻白,可直观的感觉应该是最准的。果然,有个后排的男生耐不住了,他在兜里掏出了炒黄豆,“嘎嘣嘎嘣”,还嚼出了声。她呢,瞬间细眼圆瞪,目光如锥,直戳在那个同学的身上。更叫人没想到的是,紧接着还怒气冲冲走下讲台,直奔那个坐在后面的男生,细蚕眉秒变柳叶刀,声色俱厉,“交出来!”那个同学本能地打着哆嗦站起来,谁知更富有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小男孩儿一猫腰从裤兜里掏纸包黄豆时,不知道是吓的,还是故意的,突然“噗”的一声,放出了一个挺响的臭屁!轰的一片嘘声,继而爆发出了哄堂大笑。小老师那僵硬的脸,像是苹果梨被淘气包泼上了色儿。一扬胳膊,把那包当时不知道有多金贵,能馋一溜孩子淌哈喇子的炒黄豆,狠狠地抛出了窗外。“哎呀,我的黄豆啊!我统共才分了这一小把,老师你赔我,你赔我呀!呜呜……”
   小老师可没惯着他,走上讲台,又来了节目。把教案一划拉,“啪”地一声,重重合上了本夹子,又狠狠往讲台桌上一摔。然后就双手交叉抱着肩膀,一言不发地靠在窗台上了。这一靠,就是45分钟,直到下课铃响。接下来的几天,她仍然余怒未消,窗台仿佛变成了她的讲台。现在想想,她虽然大小叫个老师,可实际上,她本身就是一个孩子。是那种比我们强不了多少,还应该在爸妈身边耍小性子的小丫头!
   一人弄景,全班倒霉,我们班就此变成了没娘的孩儿。半学期没到,讲台桌上,又换了新面孔。
   “同崤(学)们,俺叫张桂香,往后就是恁们的班任老师啦!”高喉咙大嗓门儿,满教室震片!。可叫人忍俊不住的,还是她那一口纯粹的屯子腔儿,浓浓的大碴子味儿。有个女生跟她家住得不远,她也好像认出来了,立马格外地热情,“你是不是也住在挽(我)们家那同一条该儿(街)上?挨着那个酱疙(音读嘎)瘩厂吧?咱两家真的离不远辖儿呀!”后来那个女生告诉我们,我爸说的,你们的那个张老师,她全家都是刚从外县搬来哈尔滨的。大屯刚进城,又挨着酱菜厂,怪不得一张口,就是一股臭大酱的味儿!班里那个外号小辣椒,还特有煽动力的女生,又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张桂香,大酱汤,把学生也按进了咸菜缸!”这话也不知道是哪个嘴快的传进了她的耳朵,我们于是又成了遭殃的池鱼。不过她倒是挺大度,没像上一任给学生罢教治气撂挑子。讲课也还是尽心尽力,可就是有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跟这样的老师学普通话,那就只能是做梦啦!后来她更爆出了雪里埋孩子的大冷门儿。期中考试的时候,她拿着橡皮判卷子,把那几个差生的分儿都撩上来了,全班的平均成绩忽悠一下就坐上了直升飞机。
  
   三
   再用一句时下东北人也还习惯说的嗑儿,接二连三地折腾,我们这个班学生的纪律,学习的成绩,那就是“呲溜呲溜”地往下滑,搂不住啦!到了三年级下学期,这些“没娘的孩儿”,终于应了那句老话,“好孩子哪有往庙上舍的!”成功地被区教育局整体打包连锅甩,一气就甩出了安字片儿,还跨过了铁道线儿,甩到了足有三公里外的那个伪满洲国留下的,不知是小鬼子的兵营,还是仓库,一溜小门小窗小平房的学校,怕是比破庙也好不了多少的地儿。哦,跟我们班作伴儿同时被舍的,还有一个难兄难弟,也总是“打狼”坐红板凳的差班。
   人都有三天新鲜感,小学生就更是这样。校舍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大冬天还得在教室里烧铁炉子,搭拐弯儿的铁皮烟筒取暖。煤不好烧,火苗儿也上不来,倒烟挨呛不说,冻的连笔都捏不住。可室外的操场却是很大气。连体的两校共用,比原来的那个欧式校舍的操场大了好几倍,上间操再也不用担心伸平胳臂碰着人了。
   那天上间操,教导主任,一个有花木兰气质的老师,亮相了。
   “同学们,大家几乎天天都唱少先队队歌,可对照我们自己,你做到了吗?你们是祖国的花朵,肩负着中国的未来,任重而道远哪……”
   强将手下少弱兵。赶上第一节音乐课的那天,我和另外三个男生去教员室,搬那台看上去都老掉牙了的脚踏立式风琴。恰巧套间校长室的门敞了一半儿,里面的对话传了出来,“我的大校长,你给我的这个班我带不了啊,基础太差了!你知道吗?我昨天出了几道题测验了一下,结果有三分之一不及格!这学不知是咋上的,猪脑子也不过如此吧!”啊,这是昨天学校派给我们的新班任。“高老师,辛苦你了。让你带这个班,我们也是考虑了再三,你有这个能力。”是那个戴着一副白镜框的校长的声音。“哦,我还要告诉你的是,同时来的那个差班,你们的学年组长殷老师,自动请缨啦!不为别的,他们都是和共和国脚前脚后出生的新一代人,代表着我们国家的希望。我们没有权利让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成为次品!忘没忘古人说过的话,孺子可教也!‘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我们当老师的责任哪!”许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我小学的那个李校长,是哈市教育界的一位颇有声望的民主人士。
   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我们这些已经在起跑线上就被落下了的孩子,舍进了“破庙”,却遇上了恩师,成了有娘的孩子!两年前,我曾专门写了一篇“高老师的高招儿”的小文儿,回忆了恩师那燃烧自己,诲人不倦的宝贵时光……
   1964年的小升初全市统考,我们班没有一个落榜生。全校六个毕业班,300名考生,有三个跃了龙门,考入了远在南岗区霁虹桥头的省重点校,哈尔滨三中。作为其中的幸运儿,我清楚记得,我们仨都是出自于那两个被打包甩过来的差班,是“舍到庙上的孩子”。
      2025年5月16日于纽约
  

共 30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描写的是作者小学阶段的经历,讲述了不同时期遇到的不同老师及带来的影响。如对启蒙老师的回忆,通过描述老师温柔漂亮及对学生的关爱,表达出对美好教育的怀念与向往之情。“髽鬏短辫老师”和“张桂香老师”的描写,则发展现了教育中的一些负面现象,为感慨特殊时代教育的艰难与复杂提供了依据,最后写李校长和高老师对学生悉心教导及学生的逆袭,表达出对良师的感恩及对教育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和有力支撑。情感细腻,语言清新流畅,描写生动,感人至深。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编辑:梦在何处】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5-17 16:04:19
  文章以作者的小学经历为线索,讲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求学生涯。遇到启蒙老师,短暂的美好却因老师随军调离结束,随后经历两位风格迥异的老师老师,导致班级纪律和成绩下滑,被教育局“整体打包”转学至条件简陋的校舍。转学后遇良师,在他们的教导下,差生逆袭,多人考入重点中学,改写了命运。
梦在何处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5-17 16:40:22
  文章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对恩师的深切感恩,对成长与逆袭的珍视,传递出即使起点低微,仍可通过努力和良师的引导改变命运的信念,暗含对教育公平与希望的呼唤。语言质朴感人,主题明确,让人回味悠长,再次拜读欣赏,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梦在何处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5-17 16:55:03
  这段文字的主题思想聚焦于特殊时代背景下教育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通过描绘三位风格迥异的老师——美丽亲和却短暂出现的女老师、严肃稚嫩导致课堂失控的年轻老师,以及朴实努力却略带荒诞的张桂香老师,展现了不同教育理念与方式给学生带来的不同体验与后果。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孩子们对好老师的渴望与依赖,以及不良教育环境对班级纪律和学习成绩的负面影响。它深刻反思了教育过程中教师角色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强调了好老师应具备的爱心、耐心与责任心,以及对学生成长的深远影响。同时,这段文字也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反映了当时教育资源的匮乏与教育环境的挑战。文章情感真挚,笔触生动有趣,画面感强,人物形象立体鲜明,富有感染力。佳作,拜读学习,感谢灌园痴叟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
淡淡的云彩
4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5-05-17 17:30:59
  谢谢梦在何处老师的编辑热赞。这篇文儿是我那个年代留下的深刻记忆。学生成才与否,虽主观因素重要,但客观的教学环境,特别是能否遇到好老师开发整塑亦非常关键。再谢老师辛苦。问好夏日风光,惬意畅怀。
5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5-05-17 17:50:25
  淡淡的云彩老师,非常感谢老师的跟进,肯定支持与热情鼓励!精准到位的阅评,彰显了老师熟知教育教学,和培养学生的高层次认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每一代人都有垂髫懵懂的儿少期,园丁的水准如何,一直都与学生的受教和健康成功踏入人生道路,息息相关。写这篇小文儿的时候,突然发现,世事变幻莫测,却处处都存有辩证法。成了差班,被舍到了“庙上”,本是一种悲哀,却不料,柳暗花明,欣逢优秀的恩师。助自己人生关键时刻实现了逆转。老师作为社团之长,又尚处岗位,分内分外都在与时间赛跑争效,能抽宝贵时间细阅小文儿,延展提升了小文儿内涵和主题高度,痴叟不胜感激。再谢云彩老师和云水社团,对痴叟的鼓舞。衷祝老师和云水禅心社团,体健笔丰,园田生机盎然!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