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东篱】“丝路”的起跑点(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东篱】“丝路”的起跑点(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643.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92发表时间:2025-06-13 06:37:52
摘要:在周村,我对丝绸之路的中国文化,做了一次更深刻的思考。原本以为,那就是中欧班列,就是越洋运输的轮船,这是今天的丝绸之路的格局和壮观,但曾经的丝绸之路是在中国大地上孕育了几千年。尤其是,我站在丝绸之路的起跑点,感觉自己这一代人能够站在这个起跑点的自豪。


   中国的道路,从几千年前,就不都叫“土路”了,高大上的“丝路”成为我们的文化骄傲。世上的路,千万条,自古改弦易辙的不少,能够一种传承至今,不变名字,不变方向,不变成色的,越来越通畅稳固的,只有这条贯穿历史纵深的路——丝绸之路。
   走进山东淄博的周村,我一下子就站在了“丝路”的起跑点上,我不能跟着摆臂跟跑,我要给自己蓄满“丝路”历史、精神,做好追根溯源的起跑“热身”。
   周村大街上最显眼的那块招牌叫“瑞蚨祥”。“瑞”和“祥”是中华祈福最亮的字眼,夹着一个“蚨”字,却是一个典故。原以为是指“蚕”,其实是望文生义。起名的人叫孟洛川,是孟子后裔,出身就是“文化之贵”。“蚨”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叫“青蚨”,有一个典故叫“青蚨还钱”,取自《淮南子》,简单说吧,青蚨是古代传说认为的一种可以带来金钱的昆虫。我还是以为和“蚕”属于同属,由空中飞到“叶上爬”。“青蚨”被古人认为是长翅膀的“钱”,表达的是“财富循环”的交易观念。这个字,表达的是人们追求财富的美好愿景,颇具中国特色。“蚨”,是中国人对货币形式的一种探索,最能表达“交易”的本质。
   一个字就让周村文化精辟深邃。我站在周村大街看这个字10几分钟。一下子明白,周村是一门一椽,一石一当,一名一字,都萦着古老的气息,令我沉醉其间,不愿轻易挪步,走马观“街”。文化学者余秋雨写佛罗伦萨,读着它的文字,他说“像符咒”,是在“与历史捉迷藏”。我觉得,在周村,那些文字名称,传递着中华文明的意象美,更有“嚼头”,是“啃古籍”,是向游人传递着清纯的古韵,是可以让我们找到怀古的灵犀。
   店内试衣的人很多,主要是挑选花色图案,面料无可挑剔。买东西的人要讲个吉利。我突然听到明白人讲了一段话: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就不要进瑞蚨祥了;你要财运,要腰缠万贯,就一定得选几件瑞蚨祥……
   不懂得“蚨”字,听着就像如堕烟雾。选一件瑞蚨祥也要有相当的服饰文化,否则就是站在店内,也不算入门。
   显然,讲话的人懂得“青蚨还钱”的典故。一件服饰,作用在于打扮审美,还能带来财运,自然就多了一个功能。是否如此?暗合“心诚则灵”的观念。带着美好愿望去生活,是中国人的特点,自古就渗透到骨子里,形成独特的价值观。没有谁会反驳,如果反驳,一定得到几个“呸呸呸”的声音,谁会跟发财过不去呢。于是,我产生这样的感觉,在瑞蚨祥里,听到的都是吉祥的话。多么好的购物场,是滋生最好心情的地方!可以对做工吹毛求疵,没有人对周村丝绸挑个不是的。
   中国人特别讲究穿戴,这是“仪表”的内容,想一想,每过几年,服饰穿戴就来一次复古,怀旧怀远的情绪,影响着人们对服饰的选择。我们穿过“唐装”,下一个潮流是不是就是“齐纨”呢……
   瑞蚨祥有几家门店,出入熙攘,我挤进去,在五光十色的丝绸制品的氛围里,好一顿养眼。然后去看“瑞蚨祥丝绸博物馆”,寻找我们的古人是怎样在这条丝路上起步的历史。
   第一美感是周村曾经是“户户织机声”,让我觉得“木兰当户织”都是从这里游学得到了技艺。
  
   二
   周村为什么在丝绸业上取得这么丰伟的业绩?原来,周村地处山东潍坊大平原的腹地,地临黄渤海,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桑麻种植条件得天独厚,早在商周时期,就形成了称作“齐纨”的丝绸织品。据《汉书》载,其盛况是“齐鲁千亩桑麻”,这在那个时代,已经是形成了规模化栽植了。善用地之利,发展经济产业,这应该是最早的“天人合一”哲学的证据。从兽皮树叶蔽体,到纨缟丝帛修饰,周村丝绸业在中华文明进程中,最体面,最丝滑。
   想起瑞蚨祥的楹联下联——棉麻毛葛总因时,唯独不提“丝”,“丝”是藏在背后的,是让我们去拨开“棉麻毛葛”寻找,是“压箱底”的宝贝啊!棉麻毛葛在店外,瑞蚨祥内卖千丝。
   如果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民聚会,在所有的诸侯国里,那是最亮眼的一群人,齐人会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的。
   就讲一个故事。远古,物产不丰饶,民多穿麻衣,故称百姓为“布衣”。到了齐威王时期,齐国繁荣超常,齐国的百姓也开始效仿贵族穿起了绫罗绸缎。据《国语》介绍,齐人“衣必文绣”,可以想见,那时如果走进齐国,简直就是到了“文绣之邦”。“文绣”未必可以“止战”,秦王就眼红。如果君王利用这一优势,完全可以“兴邦富国”。但齐威王见此,心中难受,如此,怎么凸显君臣宦民的区别呢?于是,他颁布了一道指令:“民不衣布,罪若诽谤王也。”意思是,平民不穿布衣,等同于诽谤君王,而诽谤君王是要遭杀戮之刑的。但齐威王的孙子孟尝君并不像他爷爷那样,甚至对着干,历史上才有了他的“布衣之交”,争取缓和贵族和百姓的矛盾,深得人心。服饰确定了人的身份,但也诞生了弥合身份对立的故事,形成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一件衣物,本来就属于物理的,但却渐渐地附加了文化成分,并以故事叙事的方式,让文化也生动起来。
   如果齐民穿着“齐纨”出现在诸侯大会上(我理解是助阵喝彩的方式),齐威王应该能改变态度的,有哪一个国君不喜欢看着自己的国民扬眉吐气的样子?不过,到汉代也就形成了完备的朝廷君臣着装制度——章服,其源头就是“齐纨”。
   几千年前的“齐纨”装束,在今天的瑞蚨祥卖场成为奇观,那些服务员都是一身“齐纨”着装,一个个成为古典审美的标本。我发现游客的眼睛,都在寻觅和自己身材相似的服务员盯着看。如果齐威王复活,他一定为自己当初的那个指令感到后悔,因为他的贵族身份最终是想扼杀人们追求幸福的心愿,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不合时宜的。
   不过,时代还是肯定了“齐纨”,后人给丝绸排了一个顺序,很有意思。齐纨鲁缟蜀锦楚练卫帛荆绮吴绡越罗……齐纨,领跑着丝绸品的发展潮流,据说,诸侯国都“望而生敬”。我们今天统称为丝绸,古代分得很细,这也形成了中国丝绸大观,更是吸引世界眼光的七彩光华。
   “纨”是细致光洁的白绢,在历史上,最先产自齐之临淄,即今天的周村一带,在商代,周村之南一带是於陵诸侯国,据仰韶文化遗址考古,五千多年前就有养蚕缫丝业了,古书描绘为已能“织作冰纨”了。如果没有齐国的“纨”,就连“纨绔子弟”这个词都难诞生了。缟,是未煮的细白生绢。至于锦、练、帛……都要“条分缕析”才可弄懂其特色。华夏大地也就从这个时期在工艺上有了丝绸产业的大观。今天,我们统称“丝绸”,是实在无法细分其详了。我曾经学习王力的《古代汉语》,就接触过古汉语这些意义入微的词语,也是浅尝辄止,没有想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一一对应看看真物。
   很多古诗就记载了丝绸在华夏大地流通的盛况,可以说,自“齐纨”为代表的丝绸,有了走向天下的局面。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写的“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可能这“白练”的始发地就是周村,考证得知,“白练”主要来自齐纨鲁缟。白居易在长安所见,更能说明其盛况:“绢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唐代的“课赋”就以丝绸为主,目的是向中亚、西亚及欧洲各国渗透输入,唐代的规模达到巅峰,这种丝绸贸易在汉代就开始了,主要方式是汉帝王用作对匈奴、西域诸国首领的赏赐,丝绸成了“国礼”。这些丝绸就来自齐地,主要是周村一带。《汉书》记载“天下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就连西晋时期的日本人皆知“齐纨”的丝绸概念,奈良时期的诗人盐屋古麻吕写的《春日于左仆射长屋王宅宴》中就有“繁弦辨山水,妙舞舒齐纨”的诗句。
   “齐纨”这个词,在古代很长时间,就像今天的网红词,流行不衰。略举几个例子可知。“衣度齐纨”,“一展齐纨”,“手裂齐纨”,“自题诗句写齐纨”,“齐纨鲁缟我山东”……“齐纨”的发达,也催生了很多文学,可以说,“齐纨”是最美的文学意象,尽管寄托和表达的情感与意象各异,或象征富贵,或寄托哀思,或隐喻才华……都给人们以丰富的审美体验,包括《诗经》都有含“纨”的诗句,如“素以为纨”,以洁白细绢比喻高洁的品行。也可以说,在中国文学里,也有一条文学的“丝绸之路”,就是《红楼梦》里还有一个叫“李纨”的人物,其名字就隐喻着她出身贵族,生活优渥的含义。
   古代有“帛书”,已经只能在博物馆里见到了,但在周村,依然保留了现代“帛书”,不过人家叫“纨书”,如果喜欢,就可以选一首诗,或者自创一首诗,对联也行,临场书写,回到家,每见就仿佛是穿越到古代,多了一份古典审美。当然,如果想试笔,那就执笔挥毫,为自己写一幅“纨书”。我曾经在“章丘古城”里见到,用的也是白绢书写,可能就是“齐纨”吧,两地距离很近,只有40公里远。而且可以选一首李清照的词写上去带走。周村大街,不乏各代诗人名人留诗,厚厚一本,可选“齐纨”一章,细读品鉴。这是现代的“丝绸之路”的特殊版本,不过,这条路是用来看的,不能走。选对了!选了丝绸之路的起点——周村,纪念意义多么完美!
  
   三
   周村大街,在很长时间里,主要的贸易是丝绸交易。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已成蔚为大观。自春秋战国累积的丝绸底蕴,到明永乐年间(约1410年)就在周村大街一头建立了“旱码头”,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丝绸商埠。
   丝绸业的繁荣,催生了金融业的加入。别小看那个在大街一侧的“大德通票号”,这是晋商第一次走出山西,瞄准了周村商埠生意。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从“乔家大院”走出一个叫“乔致庸”的“银行家”,主要业务就是专营汇兑,经营宗旨就是“汇通天下”,起先就是助力“齐纨”走出周村,从此,那些镖局生意就淡了下来(汇票代替了金银钱币交易,无需护卫)。
   乔家的票号,是中国银行业的雏形,他们也挤进了“世界三大商人”(威尼斯商人,犹太商人,晋商)队伍。我们完全可以说是“齐纨”催生了真正影响中国的晋商。
   热钱,有着强烈的嗅觉,总是嗅着可以生财之地而来。这家票号不几年就发展到北京、上海、西安、天津、杭州、广州……乃至内蒙古,走出一条由“周村到城市”的金融发展格局。可以说,丝绸贸易到什么地方,票号的支持就到什么地方。
   拥有财富者,必须体现义务。这也是乔家票号能够开票号于天下的秘密。清成立北洋舰队,票号就捐银10万两,这也成就了乔家的爱国之名。所以“晋商”的概念里,不仅有“商”的日常业务,更有“捐”的慈善之意。得天下之利,还天下之赐。
   因为“齐纨”贸易的扩大,富商和客人喜欢上了周村小吃——烧饼,于是又因丝绸贸易诞生了美食经济,涌现了“天下第一村烧饼”和“周村烧饼”等众多品牌的美食店家,也将烧饼带到了丝绸之路上。
   与丝绸业最配套的印染业,也在周村兴盛起来,使齐纨白绢,生出五彩图案。在清代,织纨的丝绸业手工坊不下三千家,于是在周村大街催生了“支路”——丝市街。有一部电视剧《大染坊》就在这里拍摄,取材也就是大街上的“大染坊”的主人(张丰毅主演)奋斗故事。
   周村靠着丝绸而蜚声,也赢得很多称号。周村丝绸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丝绸名城”,“丝绸之乡”,是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周村隶属于淄博市,丝绸、琉璃、陶器,这是被称作淄博文化灵魂的三件套。而丝绸名列首位,可见它对丝绸之路的贡献有多么大。
   几千年,周村人匠心于“齐纨”,用坚守和创新,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丝绸文化,这需要漫长的探索和铺垫。2013年,国家推出了“一带一路”计划,“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的“丝绸之路”只是一个历史符号,如今,“一带”不断拓展宽度,“一路”不断延伸长度,为实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载了更多的责任,发挥着更重要的意义。古老的周村“齐纨”、烧饼,还在一带一路上,展现着不老的文化价值,更增添了强大的文化包容、巨大贸易的内涵。
   如果说,周村的丝路是最古老的起点,可能格局已经难以入眼了,但周村创造的“齐纨”文化是不可小视的,它沿着丝绸之路传递到世界,根本用不着“关牒”(通关文书),“齐纨”就是友好的飞笺。丝绸不仅仅是商品,还是友谊的纽带。周村丝路上曾经孕育着一个个美好的故事,忽然生出一个想法,组织一个采风团,深入挖掘“齐纨”的民间故事,为丰富国家的“丝绸之路”文化做点努力。
  
   四
   手中握着从瑞蚨祥买来的丝巾,体验了什么叫丝滑,爱不释手。蚕作茧,丝由茧出,丝又在齐人手中成华章。我想到了“化茧成蝶”,我确信蝶可飞过海洋,周村的丝绸带着蝶的奋飞力量,也飞往世界。我想到“破茧而出”,最早的中华文明,就是破茧抽丝的过程。哦,周村就是一个茧,不断生出千丝万缕的茧。
   站在周村旱码头前,那道牌坊,就是最初的丝绸之路起点。我要留影。真想返回瑞蚨祥,选一件“齐纨”丝装,却又怕自己花里胡哨的,太显眼。其实,我站在这里,就不在乎外表是否搭配了,我的心,已被“齐纨”缠系在起点上,簇成丝绸之花,我亦心花怒放。
   我的老家荣成,古属齐国。我所在的市区,就有一条河叫桑沟河,有一个海湾就叫“桑沟湾”,听老人说,这里曾是对高丽进行丝绸贸易的一个口岸,是否也是周村为代表的丝绸之路的辐射?我想在周村寻根,哪怕找到蛛丝马迹,都让我大惊狂喜。
   站在“丝路”的起跑点上,见证文明交汇的准确信息,心中留住“丝路”的文化符号,让一次文旅之行更有文化的份量。真的是不虚此行。
   站在“丝路”的起跑点上,我忙于记下起点的样子,是为了理解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样出发,再出发。
   瑞蚨祥,大染坊——一纨一染,我们的先辈播下人类文明的种子;“大德通”,旱码头——一票一车,助力中国文明抵达世界。
   走出周村大街,我频频回首,心底吟着《丝路花雨》的歌词——
   三千年哟朔风绝唱
   九万里哟心路坦荡
   播下这丝路花雨缤纷绽放
   ……
   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这首歌的旋律,我见证了这首歌的最早版本,我更懂得唱响这首歌的底气来自何处。
   我们的祖先,赢在了丝绸之路的起跑点上,身绕纨缟,从未停步。如今,我们的方向更明确,沿着“一带一路”,一路奔跑,扩展了无数条新“丝路”,将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曾经的丝路延伸到中东波斯,西亚东亚,远及欧洲的古罗马,如今,远及美洲非洲,世界各地都有一条丝路。文明之路,永远不会断路封路,畅通无阻。
   站在古老的起跑点,从中国文化中汲取生命的爆发力量,这是多么不寻常的穿越之旅啊!
  
   2025年6月13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76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丝绸之路上,周村是不可忽视的文化坐标。“瑞蚨祥”的名号藏着古人对财富循环的智;“青蚨还钱”典故让商业图腾与文化意象交织;“齐纨鲁缟”的千年织造史,从商周桑麻到汉唐“课赋”,将东方织物的径纬织进世界贸易版图。当晋商票号写下“汇通天下”的传奇,当《大染坊》的故事在丝市街生根,每一寸的绸缎都浸润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染坊工序都延续着文明对话。如今“一带一路”的号角重响,这座“旱码头”依然以非遗丝绸、烧饼美食为媒,让古老的东方美学在新时代的驼铃声中焕发新生。作者从一“蚨”、一“纨”出发,深度挖掘了一“城”(周村)、一“路”(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传承,从里周村“丝路”起点,到“一带一路”时代愿景,尽显作者对历史必然的高度概括。真是一篇深度文好,倾情推荐。【东篱编辑:继道后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613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继道后裔        2025-06-13 06:47:58
  文章从周村的“户户织机声”到齐纨白绢的“丝稠之路”,再到如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勾勒了一幅“一带一路”的广阔的前景。读时,仿佛身临其境,也跟着作者在游览了一番瑞蚨祥、大染坊和旱马头,感受到了丝路起点的厚重文化。一篇上乘佳作,非常值得品赏,谨祝老师夏安!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13 08:49:57
  到周村,除了要吃周村烧饼,更不能忘记寻找丝绸之路的影子,周村是北方丝绸之路的起跑点,那个旱码头就是起点,站在这里,真想转身去瑞蚨祥买上一件齐纨穿上,留个影,意义就更美好了。丝绸之路,是一条中华振兴之路,找到起点,是为了更好的再出发。谢谢继道老师给小文的精彩编辑,辛苦了。远握,问候夏祺,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6-13 08:48:23
  读者文章,仿佛置身周村。丝绸之路,是先祖们走向世界的健步,与今天的一带一路有着历史的必然。老师笔下的解读,那是一棵棵参天大树沐浴阳光而舞的风采,细腻、深厚而文化性极强。其深度与广度之间就有序性的衔接古今,历史之变迁,化无形而有形,不得不叹服。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敬茶!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13 09:45:59
  早就知道周村,周村是一个不简单的地方,没有走进去时,只知道它的烧饼好,真正能够代表周村问候的是丝绸。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这里,这就决定了周村的历史价值。深度旅游就是去感知文化,读余秋雨的散文,我明显觉得这一点,所以想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总觉得自己是一知半解,但总是有相信,不气馁。谢谢金刚指老师不弃,给小文留墨鼓励。远握,问候夏祺,一会去拜读你的诗歌,感受精彩。
3 楼        文友:佳华        2025-06-13 09:29:57
  好大气的一篇好文,洋洋洒洒,将“齐纨”为代表的丝绸文化像丝绸一样条分缕析,让我们窥见一丝古代文明之光。作为曾经齐国的国都所在,淄博历史文化璀璨夺目,衍生出丝绸、陶瓷、琉璃为代表的物质文明,而这些也正是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几个闪亮的符号。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13 09:49:47
  淄博周村,是一个文化符号,但这个符号,至今没有模糊消亡,依然在展示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恒久魅力。走进周村大街,参观了瑞蚨祥丝绸博物馆,我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试着解读中国的丝绸之路,原来周村是一个起点。文明之光,不会熄灭,在周村,依然光辉灿烂。佳华老师到过周村吧?期待你笔下的周村散文。谢谢你的留墨,期待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6-13 09:30:42
  “蚨”,感觉,无论与爬虫有关,还是跟飞虫有关,反正与虫有关,可是文中表达的是“财富循环”的交易概念,是人们追求财富的美好愿景。长知识了。齐国的“文绣”故事,让人感觉衣饰的身份证明。周村,源头丝绸走向了世界。丝绸之路演绎成今天的“一带一路”,周村的“丝路”便成了最初的起跑点。好文,拜读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13 09:55:28
  曾自诩识字不少,其实,一个周村就为难了我,蚨,根据造字法,可知读音,根据偏旁找到和虫有关,到底是什么,真的难解。 财富循环,这个观念多么先进,是对招财进宝的进一步发挥,真正的财富在于交往交易,守着财富,那可能不会是真正的财富。齐纨是山东最亮的名片,瑞蚨祥还有的卖,真是奇观。曾经的丝路,如今的一带一路,中华文明被发扬光大,去寻找起点源头,是一件很美的事情,感觉旅行的意义马上深刻了。还想去。吴老师去过吗?有机会可以一往。谢谢吴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6-13 10:06:59
  周村真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所,有那么多的看点,是繁华的商业街,还飘荡着缕缕文化气息,又是北方丝绸之路的起跑点……周村太神奇了,太魔幻了!作者行于其中,思绪纵横几千年,那里的瑞蚨祥、大染坊和旱马头,令人触摸到久远的气息,久远的故事、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古代中国曾拥有的盛世繁华在周村可见一斑,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浮想联翩的行文,深邃隽永的表达,令人震撼!感佩才情,问候怀才老师,夏祺!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13 10:48:13
  如罗老师说的,周村的确是人杰地灵,北方的丝绸之路起点在这里,就就坚定了周村的历史价值。很多商品,三千年到现在,太多的东西都消亡了,而丝绸衣物还在售卖,人们还是喜欢。瑞蚨祥,旱码头,大德通,很多历史都赫然出现,真的是穿越,却又是真实的。喜欢逛街的,到这里逛,是不一样的感受。从齐纨到今天的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我们向世界输送的不仅仅是丝绸了,贸易规模和品种,已经不是今非昔比了,丝路精神一直是我们的文化,罗老师有机会去看看,你笔下的周村,一定更精彩。谢谢罗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6 楼        文友:枫桦        2025-06-13 10:19:26
  中国的丝绸沟通了世界文化,遥想丝绸之路的盛况,对于世界所做出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周村的因丝绸而兴盛。随老师的脚步,徜徉在中华优秀工艺制作的环境之中,感觉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好文啊!大赞!祝老师文丰笔健,事事顺心!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13 10:51:44
  是啊,周村,周村的丝绸,在中国文化中的存在,是一条没有断线的文脉,早就超过了简单的服饰意义。在周村逛街,我还是觉得过于匆忙短促了,应该住下来,反复逛,很多细节我忽略过了,行程不允,有点可惜。读枫桦老师的洪崖洞,开眼了,记住了,重庆必须夜晚去看,最好的苏杭,比不过重庆的灯火辉煌。谢谢枫桦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不断,谨祝创作快乐!
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6-13 11:25:31
  看了老师的文方知,周村可谓丝路的起跑点。原以为丝绸盛产于苏浙,没料到周村早有“齐纨”横空出世。看来周村的确是齐鲁大地上一座闪亮的坐标。老师的书写,正契合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大略。主题、语言、感悟,兼具深度、广度,温度,精彩大作,拜读学习,顺祝老师夏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13 11:34:12
  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留墨。我是从瑞蚨祥博物馆得之,古代丝绸的概念——齐纨鲁缟蜀锦楚练卫帛荆绮吴绡越罗……这种排列组合,就说明齐纨的领起意义。应该说,有了齐纨,丝绸技术才南渐,江浙成就其大观。我在周庄就曾参观江南丝绸,布料好得没法说,非常羡慕。在周庄河岸的商店,包括外面也有卖的,非常便宜,我曾带回10几件送朋友,穿着感觉很不错。周村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华夏文明的坐标。今天的一带一路更有生命力,输出的商品,还有丝绸,更有中国制造的很多物产,了不得。这是一个将丝绸之路无限延伸无限扩展的时代,为时代而歌。非常期待韩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8 楼        文友:郑德友        2025-06-13 11:31:08
  古时的丝绸之路的盛举,利用中华民族的独特优势,让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我国,在世界上的名号更响。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对古人智慧的继承和发扬,可谓大手笔。今读老师的大作,其势也颇具王者之气。恢弘泼墨,纵横捭阖。读之,如同穿越一段辉煌的历史。瑞蚨祥,早就听说过这块金字招牌,原来根在周村。与之相连的历史事件,在文中演绎的那么多姿多彩,看点十足!读罢全篇,不得不佩服老师对题材的驾驭。拜读学习!祝老师健康快乐每一天。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13 11:42:29
  谢谢郑老师拨冗留墨,辛苦了!四大发明之后,我们才提到丝绸,其实中华文明创造的物产和技术很多,这是我们国家的力量,走出去感受这些,让旅游更有内涵。哪敢妄称王者之笔,只是遇到了真正的“王道”,周村一村,都有着如此深刻的文化底蕴,不能不令人惊叹!写这个题材,还是感到捉襟见肘了,好在是在周村的瑞蚨祥博物馆看得稍微仔细一些,有了思路,才敢拓展,写到古齐国。最好在周村多待几日,好好看看大街的店铺和古建,还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思考。远握,问候夏祺,期待郑老师的大作,谨祝创丰,身体康健!
9 楼        文友:简柔        2025-06-13 16:39:12
  怀才老师用如橼巨笔描画了齐纨的时光之河,历史闪烁着浪花,故事荡漾着波澜,文人墨客的诗词是飘入河流里的片片落花,让人感受到齐纨的优美与柔软,它成就了周村的商贸发展,更成为北方丝路的起点,可谓魅力四射,光彩灼灼,令人惊叹,惊喜。真想穿一件齐纨呢。佳作学习了。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13 17:13:28
  我觉得,简柔老师想穿一身齐纨的怀旧想法太好了。今天的人们,想怎么穿戴就怎么穿戴,况且,齐纨摇着我那样的历史韵味,穿上身,一个古色古香足以让人兴奋。我觉得女人的衣橱不能永远是少一件衣服,这件衣服也不能是胡乱将就就选齐纨吧,去周村瑞蚨祥,挑选一件合身的旗袍,一定美得三天睡不着。谢谢简柔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丰!一切安好!
10 楼        文友:我是塞翁        2025-06-13 20:01:11
  92年我曾到过淄博,与周村有过邂逅,拜读了老师的大作,才知道周村原来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长知识了。祝老师夏祺!敬茶!问候老师!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13 20:10:22
  期待着塞翁老师能够回忆起那次周村之行,写出你眼中的周村的样子。我觉得,我这次去逛得还是不细致,遗漏不少。过去曾经知晓齐纨,没想到这是一个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久远。谢谢塞翁老师拨冗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