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麻雀,村庄的精灵(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云水】麻雀,村庄的精灵(散文)


作者:春草葳蕤 探花,14226.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5发表时间:2025-07-07 15:23:46

如果村庄里没有了麻雀,那将是一种怎样的孤寂与落寞?我想想都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天寞地之心境,倏然就会升起。那种冷清也不是,寂寥也不是,是一种无法说得出的感觉,空落落的,好似心儿被掏空了一样。
   想想我小时候,村庄里到处都是麻雀,一群群一只只,飞到树下,好似落叶,呼呼啦啦一片。若是飞上枝头,又好似花朵,一树树,黑褐色的花儿,跳动着,会呼吸的花朵儿。若是落在屋顶,落在电线杆上,晾衣架上,屋檐下,叽叽喳喳,一只只精灵儿一样,越加可爱,真是热闹。
   麻雀,对任何一个曾在村庄里住过的人,都是不陌生的,而且有一种亲切感,一种见到了麻雀就见到了村庄的亲近与熟悉之感。
   小时候,因为村庄里住着,最常见到了的鸟儿,自然就是麻雀。其实,那时候,我并不把麻雀看做鸟儿,好似家里一份子。只是它们不住在家里,住在村庄里,属于村庄的,不属于某个人家,而是每一个人家共有的。那感觉奇妙急了,甚至燕子也没有麻雀可爱。因为,燕子总是春天才来,秋季飞走,整个一冬天,见不到燕子的身影的。开始,我不知道燕子去哪里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燕子是一种候鸟,它们在寒冷来临之前,飞到温暖的南方去了。
   我至今都无法忘记啊,当寒冷的冬天来临前,好似天气刚刚转冷,也就是深秋时候,燕子就慢慢在我视线里减少,渐渐地就一只也不见了。那时候真的太小,不知道燕子去了哪里,还以为燕子是不是生了我的气,或者是因为我不够乖呢,还是因为什么?都说是“燕子不进愁人家的”,我们家里一直很幸福的,父亲母亲非常恩爱,他们每天起早太黑一起去工作又一起下班回来。因为母亲在县城工作,父亲也在离县城不远的地方工作,当时,还是因为奶奶住在乡下,父母多次要接奶奶去县城住,然而,奶奶说啥也不愿意,奶奶说她离不开老屋,也离不开村庄。
   于是,我们一家就住在奶奶的老屋里,同奶奶一起住在村庄里。
   那时哥哥都上学了,唯独我还小,没有上学,天天跟在奶奶身边,感觉什么都好奇,就问奶奶。当我问奶奶燕子哪里去了时,天空正飘着雪花,寒冷的冬天已经来了。从前的树木,茂盛而蓊郁,树叶浓绿的好似能滴下浓浓的汁液似的。然而,冬天里,树木的叶子早已凋零,花草早已无有了踪影。燕子早已飞走了,唯有麻雀依然守在村庄,依然欢快地叽叽喳喳叫着,飞起飞落,给寒冷的村庄增添一种靓丽的色彩与快乐。
   春季来到,麻雀越加欢快,忙着修筑它们经过一冬风雪侵袭的巢,因为,接下来,它们要孵蛋,要养育它们下一代了。此刻的村庄也同麻雀一样,经过冬天雨雪风霜的洗礼,越加美丽起来。花儿到处都盛开着,尤其是村庄里,家家户户没有不在庭院内外种植花儿的,波斯菊、步步高、大丽花、地雷花、蜀葵好多好多的花儿,红黄蓝紫各色都有。
   一只只燕子飞进飞出,它们忙着筑巢,很快就孵出小燕子了。而麻雀也是忙碌得很,它们叽叽喳喳在商量着在什么地方筑巢,当然是屋檐下的。因为麻雀早早修建了自己的巢,可是,燕子却不依不饶,在和麻雀争夺檐下,燕子呢喃着,好似再说:我的,我的,这里是我的。
   麻雀好似也说:我的呀,我的呀,我老早住在里面的呀!
   我当时,哪里知道燕子会飞走,而麻雀才会守住村庄,无论天冷天热,无论寒来暑往,我还打算替燕子一起争夺檐下,即向阳又避风还不遭遇水侵袭,又不存水,真是最适合居住的好地方。
   可是,如此好的地方麻雀还是让给了燕子,而,燕子还是弃了那温暖的巢飞走了。
   当我从母亲口里第一次听到燕子是候鸟,燕子每年都会随着季节要迁徙,我失望至极。我对燕子多好呀,我又是多么喜欢燕子呀,真是被它骗得好苦,竟然,在寒冬里不见它的身影,早已飞到温暖的南方去了。
   幸而有麻雀,不然,寒冬该有多么单调呀?因为,奶奶在生病,寒冷的冬天很少出门了,奶奶咳嗽得厉害,夜晚更是咳起来没完没了的。母亲就给奶奶买回来一些止咳的药,还有水果,母亲嘱咐我,要提醒奶奶按时喝药,要是晚上奶奶咳嗽得厉害,就饮一口止咳糖浆含在口里,或是吃几口水煮梨山楂苹果什么的。
   奶奶总是自己不舍得吃的,留给我吃,她说:“奶奶老了,吃这些好东西,没什么用了,也只能长皱纹不是。可是,玉儿吃了多好,越长越高越来越漂亮,长成大姑娘呢。”
   我还记得,每天早上,奶奶都要给我梳头的,尽管夜里奶奶咳嗽没有休息好,天一亮,麻雀叽叽喳喳一叫,好似晶晶亮的太阳光照进了心里一样,亮堂堂的。再有家里火红的大公鸡扑闪着翅膀一啼鸣,奶奶就早早起来了,他给哥哥们做好饭,再给我穿好衣服,梳好头。
   等我吃完饭时,天早已大亮了,因为班车很早,一般父母起得很早饭来不及吃饭就走了。哥哥们要去上学,也早早起来,他们要在家里吃饭,还要带着饭菜,中午在学校吃。
   我吃完了饭,奶奶身体稍好一些,就会带着我出去走走,去村子里的人家坐坐,说说话。村子里的刘奶奶一个人住着,儿女也都在外面工作,只有小孙儿孙女同她一起住。一般不到年节儿女是不会来的,再有七爷和七奶奶,他们的儿女离着远,小孙儿们也都大了,都在忙自己的事儿,也很少回来,只有他们老两口住在村子里。还有好多上了年纪的老人,有自己住着的,也有孙女孙子一起住着的。
   花婶家的孩子们多,大大小小五六个呢,花婶自己都懒得给他们取一个像样的名字,什么大麻雀小麻雀的。上学时,老师一听花婶报上的名字,觉得当作小名比较好,就给取了大名。其实,他们一直都被叫着大麻雀小麻雀的,村子里人早已习惯,叫着顺口,大名却很少有人叫的。花婶说名字取得贱一点,接地气一点,好养活,不易生病,身体健康着呢。看看那些麻雀一点也不娇气,不用谁来娇惯,一个个都自食其力,生活得可真是开心呀。
   虽然,村庄里的麻雀很多,有时候也吃一些粮食作物,但是,村子里的人都不建议打麻雀的。记得,花婶家的老小叫小麻雀的最淘气,他带领着村庄里的小孩子们,搬着梯子,去檐下掏麻雀蛋和小麻雀。被花婶知道了,毫不客气,一顿棍棒伺候,看你还敢再去闯祸不?
   还记得,弟弟跟着花婶家的小麻雀一起去檐下掏麻雀,弄回来了一只没有长出羽毛的幼鸟,又小又弱,很是无助,好可怜的样子,唧唧的叫着。它们的麻雀妈妈就一次次俯冲下来,好似要将它们用嘴衔走。母亲数落弟弟,父亲拿起烧火棍要好好教训弟弟,奶奶挡在中间,劝说着父亲,好好教育可以,但是不能动用武力。
   麻雀妈妈独自守在门口,不肯离去,喳喳叫着,声音里失去了从前的欢快,好忧伤好难过呢。母亲要弟弟哪里掏来的,再送回哪里去。从此,弟弟再也没有去檐下掏麻雀了,还对花婶家的小麻雀说:要是你被淘气的孩子关在家里,不让你见到妈妈,您难过不?花婶着急悲伤不?我知道,这是我母亲数落他的话,他倒是学得快,用来说花婶家的小麻雀了。
   花婶喜欢给人说媒,家里天天人来人往的。感觉她家的麻雀也多,屋顶屋檐下,院子里,到处都是麻雀,一群群的,呼啦啦飞起,呼啦啦落下,叽叽喳喳好似围着她家叫着唱着,很是喜庆呢。因为小麻雀檐下掏麻雀挨了花婶的打,再加上一起淘气的孩子,也都得到了家里父母的数落和不同程度惩罚与教育,因此,都不敢再去闯祸了。
   我喜欢去花婶家玩耍,一天都不落地去。一院子的小伙伴,在玩着游戏,玩老鹰捉小鸡,玩丢手绢,踢球跳皮筋各种游戏。孩子们唱着跳着讲着故事,花婶就在树下给这村那村的女孩儿男孩儿说着媒,也给一些失去伴侣的年纪大一些的人说媒的。一旦说成了,人家就提着糖果点心来感谢花婶,那花婶自然就给我们一群孩子分糖果吃,孩子们抢着糖果吃,一群群麻雀也跟着飞上飞下的,欢喜非常的。小小的孩子们扎煞着手儿,好似麻雀的翅膀一样,就要飞起来了,一个个争前恐后互抢着糖果,抢到了,立刻拨开糖纸儿,含在口里,还故意用舌尖弄出点声响来,骨碌碌的让那一颗糖在嘴里翻滚着,一个个咧开小嘴笑着,那个甜呀,比吃什么都甜呢。
   村子里马奶奶的大孙子,也就是马婶家的儿子,因为马婶身体一直不好,做不了什么,马婶的男人老实巴交的,除了种地就是种地,别的也不会。因此家里的条件不算好,再加上家里孩子好几个,可是眼见着都到了成婚的年龄,因为老大没有结婚,老二自然就不能先结婚的,马奶奶和马婶这一点,倒是观点一致的,说这是风俗。
   我听了,也不懂,回家问奶奶,奶奶说:风俗是不能破的,这老大没结婚,老二哪能结婚嘞?那岂不是搁下老大,以后就更不好说媳妇了,也只能打光棍了嘞。母亲听了就说:唉,说来也是一种老观念吧,有些风俗也是应该改变的。母亲还说,一直以来的观念的,若是老大没成亲,老二反而结婚了,就会被看成违背伦理秩序,也将会影响家族运势的。然而,现在已经打破了这以观念的,只要老二有了合适的女朋友,两人彼此相爱,该结婚就结婚,不再受一些什么风俗呀观念呀所制约的。
   是,马奶奶和马婶却还是坚守着老思想老观念的。因此,马老二他虽然早已到了结婚年龄了,却一直拖着。女友也老大不开心,因为自己也老大不小的了。因此,总是与马老二闹矛盾的。
   麻雀婶子得知了马家的烦恼事,就主动请缨,说自己可以给马老大把亲事说成的,要马奶奶和马婶赶紧得先给老二婚事给办了,不影响老大婚事的。还是说啦,马老二的婚事也举办了,可是,要真是给马老大说成一门婚事,并非那么容易的。麻雀婶总是说:一言出口驷马难追呢,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麻雀婶家的麻雀越来越多,叽叽喳喳,好似也等着麻雀婶将马老大的婚事说成,是不是也等着吃喜糖呀?奶奶看着一群群飞起的麻雀,就对着麻雀婶开玩笑。母亲也经常来麻雀婶家,边做着针线,边与麻雀婶聊天,想办法,邻居们大娘婶子奶奶们更为马老大的事着起急来,也都想办法,你一句她一句的给推荐着自己的资源。这村那村,一个个女孩子,或是年轻的离异的女子,带孩子的不带孩子的。人们坐在麻雀婶的院子里聊着说着,麻雀们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好似也在讨论着。
   那么,最后到底怎么样了呢?那就随着我的镜头看看好了。村庄里的麻雀叽叽喳喳叫得更加响亮了,马奶奶马婶一个手里牵着一个娃,一个怀里抱着一个娃,一个老二的一个老大的。一群群麻雀在村子里到处筑巢到处飞来飞去地觅食,欢快地歌唱着,孩子们在村庄里跑来跑去,嬉戏玩耍着。
   是否,就是因为有了麻雀,村庄才如此美丽欢乐起来?看着一只只麻雀,一只只好似村庄的精灵。有麻雀的村庄,那村庄才是活生生的,欢乐又热闹,幸福又和谐,时时刻刻,充满着生活气息,分外温馨。
  

共 41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童年与故乡”为主题,通过回忆村庄里的麻雀、燕子与奶奶,传递出对故乡的眷恋、对亲情的怀念以及对童年时光的深情追忆。字里行间流露出温暖、孤寂交织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往昔热闹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亲人渐老、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愁。作者对麻雀、燕子的动作与形态进行了细腻刻画,赋予它们以生命力,使自然景象跃然纸上。以童真视角叙述,语言质朴,情感表达自然流畅,毫无雕琢之感,却能深深打动人心。通过麻雀与燕子的对比,突显村庄生活的恒常与变迁,深化主题。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紧密结合,如麻雀的叽喳与奶奶的早起劳作,共同构成温暖的生活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感染力。佳作,让人久久回味,推荐共赏。【编辑:淡淡的云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07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07 15:28:51
  文章中,奶奶的形象与村庄、麻雀紧密相连。奶奶的咳嗽、梳头、做饭,以及与村中老人的交往,构成了作者童年最温暖的记忆。麻雀的叽叽喳喳与奶奶的早起劳作,共同构成了村庄生活的日常节奏。奶奶的慈爱与村庄的宁静,让作者在寒冬中感受到温暖,也让村庄成为心灵的归宿。佳作,再次拜读学习。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07 15:35:46
  作者通过麻雀与燕子的对比,突显了麻雀的“忠诚”与燕子的“漂泊”。燕子作为候鸟,每年随着季节迁徙,虽然美丽却难以长久陪伴;而麻雀则始终坚守在村庄,成为村民生活中的“老朋友”。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自然规律,也隐喻了人与自然、人与故乡之间的情感纽带。感谢春草文章带来的精彩散文。
淡淡的云彩
3 楼        文友:乡笛        2025-07-07 20:31:40
  麻雀是一种鸟,但这种鸟有村庄才有。文章构思巧妙,叙写细腻,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好文章,学习了。
4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5-07-07 22:09:09
  感谢云彩老师编审,辛苦老师了。葳蕤敬茶问好老师,祝福老师写作愉快,夏天快乐!
春草葳蕤
5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5-07-07 22:10:12
  感谢乡笛老师留评,葳蕤问好老师,祝福老师写作愉快,万事如意!
春草葳蕤
6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07 22:38:00
  麻雀与燕子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与乡村居民的互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乡村居民尊重自然生灵的生活空间,自然生灵也为乡村生活增添色彩。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倡导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恭喜春草葳蕤老师江山征文收获一枚鲜亮的红豆!
淡淡的云彩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