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醒夜随笔(随笔)
醒夜随笔
八月的金湖,尧帝古城的夜,鸡叫头遍时,我从梦里挣出来,额角还凝着汗。窗外的月光斜斜切进来,把这厨房、书桌、床铺挤在一处的方寸地,照得像幅被揉皱又摊开的旧地图。那些年用超前的意识劈出来的路,此刻在月光里明明灭灭——路是对的,路标也清,只是脚下的土,总像没踩实。
年轻时爱说“先迈出脚,再找鞋”。超前的消费是鞋,超前的观点是灯,凭着这股子不管不顾,倒也在尧姑娘的酒香里、医疗器械的寒光里、创作室的墨香里,都钉下过几个坐标。可夜深人静时,钱这东西总像个调皮的影子,你追它就跑,你站定,它又在远处晃悠。杨晨先生那句“小明啊,你得有格局”,此刻在耳边响得真切。他见我把办公椅塞进厨房角落,说这光景,和混穷的没两样。
也是,一个酿着品牌酒的,一个握着听诊器的,一个笔尖淌着字的,三间“铺子”的招牌都挂在身上,却把自己困在这卧室连着灶台的逼仄里。丽华先生家的景象忽然浮上来——五张办公桌挤着一张饭桌,烟火气混着墨气,和我这屋竟像对孪生兄弟。杨晨说他“混穷”,我当时还替丽华不服,此刻倒品出些别的意思:不是嫌屋子小,是怕这方寸,把心里的天地也框住了。
索性爬起来,摸出烟盒又攥紧。戒烟吧,省钱是其次,倒像能攥住点什么。减肥也提上日程,勒紧裤腰带的日子,或许能把那些虚浮的念头也勒掉些。以前总觉得“富贵病”是闲出来的,如今才懂,没钱时的慌张,才是最磨人的病。用透支铺就的坐标再亮,也得有持续的光来照,不然夜里走,容易摔。
但也没什么好怨的。三驾马车跑得慢,就先稳住缰绳。姚姑娘的酒,得让它在更多人舌尖上留得住;医疗器械的路,得一步一步踩进更宽的市场;创作室的笔,还得写得更沉些。不求齐头并进,能有一驾先蹚出条亮堂路,就够了。
天快亮时,窗外已有了鸟叫。忽然想通,杨晨说的格局,未必是屋子多大。是哪怕窝在厨房改方案,心里也装着酒的香、药的效、字的魂;是勒紧裤腰带时,腰杆依旧挺得直。60岁了,冲劲不必像年轻时那样横冲直撞,倒可以像老茶,慢慢熬,自有回甘。
至于钱从哪里来?或许就藏在戒烟后清爽的肺里,藏在减肥后轻快的脚步里,藏在三驾马车碾过石子路的咯吱声里。天亮了,该给尧姑娘酒的单添个新注脚,给医疗器械的推广写段新文案,给创作室的台灯换个亮点的bulb。日子嘛,敞敞亮亮地过,比什么都强。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