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镜里寻父千百度(散文)
父亲已经去世29年了,我也从不惑之年进入了耳顺之年。每到父亲的祭日,总是提前几天就会有所惦记,生怕到了那天忘记掉,从而错过了心中的纪念。
今天是父亲的祭日,没有忘记。早上起来,站到衣镜前,从鼻子、嘴巴、眼睛,特别是眉毛和胡子上找寻父亲的影子,那是不会错的,近几年来,这是我摸索到的纪念父亲的最好形式。阅读镜子里自己的形象,极容易看到父亲的神态和精神来,比照片要真切得多,妻子就常常慨叹:“你是越老越活脱脱的老爹再世了。”
看到了自己的两鬓又增添了几根白发,虽然有点一年比一年老的感伤,但还是很欣慰,已过耳顺之年,与同龄人相比,自己的头发还算够黑,没有用过一次染发剂一类的东西。这一点是随了父亲的,父亲七十多岁的时候,头发才转为灰白。随父亲的还有牙齿,父亲八十多岁的时候还能嚼得动炒蚕豆,我咧了一下嘴,一排整齐的牙露了出来,我的牙也毫不含糊。于是心里说了句:“感谢父亲的遗传。”
每年父亲的祭日都会写点纪念的东西,尤以诗词为多。今天也不例外,但望着镜子里的映像,脑子里翻腾着父亲的言行,竟然想不好今天的文字从哪里着笔。正思考间,听得窗外的丁香花丛中飘来了蝈蝈的鸣叫,我蓦地一愣,坝上的蝈蝈是要到立秋时分才会现身的,怎么这时候会有蝈蝈的鸣叫?看我诧异,妻子说:“你是活迷糊了,可不,马上就要立秋了。”
忽然有了启发,脸也没顾得上洗,就坐在了书桌前,今天的纪念就从蝈蝈起笔。
坝上老家把蝈蝈叫作“秋灵儿”,很是形象,蝈蝈只有在立秋之后才在坝上的大地上蹦跶,且鸣叫的声音如同清脆的铃声,很是入耳,为大多数人喜爱。每到秋天,很多人家把蝈蝈逮回家养起来,专门听它悦耳动听的歌声。“秋灵儿”这个名字,正合着蝈蝈的特性。
坝上的蝈蝈形体近似于一种绿蚂蚱,但不会飞翔,蹦跶是其赖以生存的本领,一旦发现危险,不动声色的一蹦,就是几米远,且不能确定其方向。两条长长的腿上,大腿肌肉丰满,小腿健硕精干,为灵敏跳跃蓄积了超乎其自身的强大力量。坝上的蝈蝈通体碧绿,形体端庄匀称,响翅晶莹剔透,肚腹曲线流畅,在我的眼里,比任何能飞、能跳的昆虫都要好看。它们喜欢生活在乱草丛中,攀附在高枝上,有时候也在庄稼码子上栖息,金黄的小麦码子,点缀着一只如翡翠雕刻一般的蝈蝈,还不时地扇动着翅膀唱出几声余音袅袅的高歌来,谁见了都是一种陶醉。
我小的时候没少喂养蝈蝈。捕捉蝈蝈最理想的地方是庄稼码子上,不但容易发现,而且便于捕捉。瞅准蝈蝈的位置,轻轻地靠近,迅猛出手,蝈蝈就会被扣在手中。有时候也会遭到反抗,被它咬上一口,但不会破皮,会咬出一个浅浅的印痕来。最不理想的地方是长满了刺的连针上,即便能把蝈蝈逮住,手也会被扎破,所以,我从来不敢在连针上捕捉蝈蝈。
把蝈蝈捉回家,把它放到窗台上,再放一片白菜叶,就算饲养了。开始几天它会到处乱蹦,一会儿窗框上,一会儿被子上,有时还会蹦到房梁上,逐渐的它知道了自己的归宿,不论怎么跳达,最终还是要回到窗台上。
这和今天的孩子养小动物一样,是农村孩子的一大乐趣。不过它夜间的歌唱经常把父亲从梦中唱醒,大地里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是急需要睡眠补充体力的,这蝈蝈半夜三更的歌声,虽然不像白天高亢,但对父亲来说也是一种折磨。第二天早上,父亲会喊我:“把那个秋灵儿扔到院子里,要不我给它塞到灶火坑里!”父亲是真的急了。我不敢反抗父亲,但也舍不得将这蝈蝈扔到院子里。
有一天父亲割地回来,手里提着一个马莲草编成的绿色的蝈蝈笼子,编的十分的精美,就像女人们用钩针钩出来的毛衣一样。父亲会编筐子,但我没有想到还会编“耍活儿”,父亲递给我说:“要养就好好养,满家乱蹦,压不死,也得叫鸡吃了。”那时的鸡经常到屋里觅食。后来我知道,父亲是在大家休息的空档为我编成这个笼子的,他整整一天没有休息一下。
父亲编织的这个笼子陪伴了我整整一个秋天,那只蝈蝈也就在这个笼子里住了一个秋天。到晚上我就把它挂到闲房去,不让它吵到父亲的休息,白天再把它挂回到窗棂上,享受阳光的滋润,这家伙非常喜欢晒太阳,太阳越晒,歌声就越嘹亮。
离开老家参加工作后,就很少见到蝈蝈了,有一次在商场门前,看到一个人用自行车驮了有上百只装满了蝈蝈的箭杆皮笼子在卖,我站在他旁边,观赏着蝈蝈的姿态,听着它们此起彼伏的鸣叫,顿时就想到了父亲的蝈蝈笼子,想到了我在家养蝈蝈的情景,那已经是40年前的事情了,但觉得就像昨天刚发生过似的。
后来才知道,老家的蝈蝈原来是一种很有文学底蕴的小东西,早在古代,人们就喜爱上了。《诗经•周南》中有一首《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这螽斯就是蝈蝈,就是坝上的秋灵儿。“一只蝈蝈的翅膀啊,发出悦耳的鸣响。子孙多多啊,繁衍盛昌;众多蝈蝈的翅膀啊,发出齐声的鸣响。子孙多多啊,繁衍绵长;众多蝈蝈的翅膀啊,汇聚在一起鸣响,子孙多多啊,和谐欢畅。”学者说,这首诗是人们用蝈蝈的鸣叫祝福新婚的,先不说是否是这样的主题,但这小东西煽动着翅膀,一个乃至一群歌唱的场面实在刻画得太形象,读这诗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总是想起家乡的秋天,漫山遍野的闲花,漫山遍野蝈蝈的歌唱。也总是想起父亲和父亲编织的蝈蝈笼子,因而对这诗的理解也会附会出一点新意来,“子孙多多啊,繁衍盛昌”也好,“子孙多多啊,和谐欢畅”也罢,那一句不是父亲对儿孙们的祝福,对家族昌盛的寄托?
2025.8.2草就
2025.8.3改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