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明天的新娘(随笔)
明天就是良辰吉日了。我攥着孙见喜老师题的"走进心田",坐在自家门槛上数檐角的丝瓜花,每朵嫩黄的瓣儿都像一张笑脸——明天,冯部长和李书记要做我的证婚人,在任庄农家书屋,向所有疼我、帮我的人说:小明嫁过来了。
傍晚给冯部长发微信,他回:"明天当着老书记,把心里话掏出来。"我摸了摸怀里的稿纸,纸页边角被我摩挲得发毛,倒比揣着块磁疗器还暖。其实哪用提前打稿?那些话早就在心里盘了千百遍:李书记您还记得不?前几天我第一次怯生生往书屋探头,是您搬了张木椅塞我手里,说"坐,书随便翻";还有您指着墙上的老照片讲任庄的变迁,说"这书屋原是会议室,现在啊,是村里人的心尖子"。
我没什么豪言壮语。要问我想做啥?就想在靠窗的那个角落坐下来——那里阳光好,能看见窗外的荷塘,风把荷香吹进来,混着书墨味,正好润我的稿纸。我要写万亩良田的香:春天犁地时泥土翻出的腥甜,夏天稻穗灌浆时闷闷的呼吸,秋天谷场晒谷时飘的金粉;要写弯弯的小路:小时候跟着娘去赶集,路两旁的野菊蹭裤脚,现在铺了水泥,却还留着当年的辙痕;还要写尧乡的老故事:李书记您讲过的尧帝教人种田,我要把它掺进任庄的新事里,让老辈人的念想,跟着新书屋里的笑声活过来。
杨森主任说可以搞直播,我倒真想试试。对着镜头给大家看书屋的书架:那本《金湖民俗志》里夹着小朋友的画,那排农耕书的书脊都磨白了,是老人们常翻的;再带大家看窗外的荷塘,看傍晚放学娃扒着窗台念诗,声音脆得像刚摘的莲子。说不定有人问我"陇上放歌"写啥,我就笑:写任庄的变迁啊——会议室变书屋,泥路变水泥道,可书里的暖、田埂上的热乎气,一点没少。
夜里把"嫁妆"理了又理:孙老师的题字要挂在书房旁,稿纸要码得齐整,还有从老家田埂采的野山花,得找个玻璃瓶插起来——就放窗台上,让它陪着荷香,陪着书声,也陪着我慢慢写。
天快亮时听见鸡叫,窗外的牵牛花刚开,紫莹莹的像小喇叭。明天站在书屋中央,我要先给冯部长、李书记鞠个躬,再给所有帮过我的老师作个揖。要问我带啥谢礼?就带这满肚子的田埂事、荷香韵,等"陇上放歌"写好了,每一页都印着任庄的暖,那就是我给大家的礼物。
任庄,明天见。我带着老家的土,带着荷乡的风,做你最实在的新娘。
202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