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灶台边的身影(散文)
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我们的理想、梦想、甚至于幻想都已经成为了现实,在衣食住行的水平和档次方面有了量的剧变、质的飞跃,吃香喝辣、穿金戴银、住有高楼大厦、行有汽车代步已经成为稀松平常的事情。可是我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怀念过去的苦日子,尤其是思念小时候外婆给我做的“美食”,思念外婆在灶台边忙碌的身影。
我的童年是在山东省的一个农村度过的,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想方设法填饱肚子成了人们的主要追求和生活目标。当时,我们吃的主食是玉米面做的锅贴饼子和窝窝头,基本上就没有蔬菜、水果,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了客人才能够吃上一顿好的,也无非就是白面馒头、饺子、猪肉炖粉条什么的。
可是,我小的时候吃的东西却“丰富多彩”,经常馋的我的小伙伴直流口水、围着我打转转。我在当时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不是因为家里多么有钱,而是因为我有一个心灵手巧又疼我爱我的外婆。外婆身材矮小,识文断字,小时候缠过足,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不能下地干活,只能在在家里操持家务。
春天来临的时候,外婆会叫舅舅爬上高高的榆树,采摘新鲜的榆钱,把榆钱清洗干净以后掺在玉米面里,做成香喷喷的窝窝头,再配上一碟自家腌制的咸菜,供我享用。外婆家里的院子里有几棵香椿树,香椿树发芽以后,外婆就叫舅舅在一根长长地竹竿上面绑上镰刀,轻轻的把香椿芽削下来,外婆就把所有的香椿芽洗干净,挑选一些嫩的香椿芽,切得碎碎的,再加上几个鸡蛋,摊成香喷喷的鸡蛋饼给我吃。外婆用盐把剩下的香椿芽腌制起来,等我嘴巴馋了的时候,就用一点面糊糊裹着香椿芽,用油炸给我吃。天气晴朗的时候,外婆会踮着小脚、提着篮子领着顽皮的我到田野里,一到田野里我就忙着追蜻蜓、扑蝴蝶,等我疯够了、累了,外婆已经采了满满一篮子各式各样的野菜,到家以后,经过外婆的巧手一加工就成了美味佳肴。
在抢收抢种的农忙季节,外婆会拿出“珍藏”的白面,做成薄薄的单饼,熬上一大锅小米稀饭,把大葱、黄瓜、青辣椒等菜洗的干干净净的配上香喷喷的酱,和我一起给舅舅送到地里,全家坐在自家的地头上,看着茂盛的庄稼、闻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吃着单饼卷大葱,别有一番情趣。有时候,外婆也会用一根长长地擀面杖擀面条,把面条切得细细的,煮好以后捞出来放在一个盛满井水的瓷盆里,再把黄瓜、大葱切成丝,在蒜泥里加上酱油、盐、醋和几滴香油,吃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口味或多或少的加上配好的作料,面得味道别提有多么鲜美了!
外婆家有一大片枣林,秋天收获了枣子,外婆会专门给我做几瓷坛子“醉枣”,供我在嘴馋的时候享用。
冬天的时候,外婆在烧火做饭的时候就顺手丢几个红苕在在灶膛里,等饭做好以后再把红苕埋在草木灰里,不一会儿,我就能够吃上热腾腾、香喷喷的烤红苕了。
在我生日的时候,外婆早晨会偷偷地塞给我两个煮鸡蛋,中午会给我煮上一碗细细长长的长寿面,晚上的时候会给我包三鲜馅的饺子,外婆包的饺子不仅味道好而且好看,她还会把饺子包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我最喜欢她包的“小老鼠”了,我每次都会缠着她给我包上几个。
外婆离开我已经有十多年了,我现在也能吃上饺子、锅贴饼子、窝窝头、烤红苕……,但是却怎么也吃不出以前外婆所做的“美食”的味道,而且每次吃完都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滋味,似乎在无形之中还加深了我对外婆所做得“美食”的思念、也加深了我对外婆的思念!
首发于2025年8月15日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