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左右之间,精神纠结录(散文)
一
2024年7月,在漫长的等待后,女儿考上高中的消息终于得以确认,我和妻子又面临新的问题——要不要租房,真令人纠结。
学校离家足有五公里,开车至少十分钟。高中学业紧张,分秒必争。大家都说,高中是最残酷的三年,一千多日子,就为了挤过独木桥。确实如此,熬不住苦中苦,哪来人上人?这么长时间,三年天天如此,真不是事。如果遇上下雨路滑,车辆拥挤,花费的时间更长;如果一不小心,发生车祸,问题更大。
当年买房,只考虑价格因素。高中附近,因是学区房,所以价格高昂,不是我这种普通职工所能奢望。价格略低的,必须位置较僻,无可辩驳。谁知一晃数年,孩子大了,弊端显露出来。
我跟妻子商量:“要不租个房吧?”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打听租房价格,要么是同事,要么是中介,要么是房客……价格吓人,一套其他地段的房子,一万多,但因为那有高中,就涨到近乎两万。两万元,不是两千元。对于我们这种工薪阶层来讲,确实是笔大支出。
一年两万,三年六万。这笔钱,都可以买辆小车。多年来,我当老师,每月工资准时到账,但收入透明,基本维持在五千左右。租房一年,等于四个月工资,想着要赡养家中老人,抚养两个孩子。两万元,要是省点花,都可以用上一年。太贵了,我一个劲地直呼,眉头皱起来,百般愁烦。
同事女儿同样读高一,打电话给我,说房子已经租好,就在学校附近,走路一分钟。这样孩子无需接送,自己来去就行。万一有事走不开,孩子一个人也放心。
她考虑得很周到——谁没点杂事呢?我们不可能一颗心全扑在孩子身上,不要父母,不要工作,不要社交,这不切实际。要是加个班,照顾一下父母,就没有时间管孩子。
某次,某位家长,因为出差,却无人照顾,老公不在家,邻居不合适,亲戚都很忙……最后出于无奈,只能搬出家中大病初愈的老人。她孩子小,没有办法,确实需要人照顾。我的女儿已满十六,可以独立,自主学习,自主简单烧饭,如果我有事,再去托人接送肯定没必要。如果租房,我就似乎有了自由身,挺好。
可是,租房麻烦一样多。我们一家是大家庭,岳父母、我和妻子、还有儿女,整整六口人,一旦搬动,太不方便。一箱箱家用物品,估计可以请个大车。若中途租房出现变故,又得折腾。人在一处待习惯了,就不愿意颠来倒去,更何况我特别恋旧,无论是人,或是物,一旦注入感情,总依依不舍。为了一个孩子,却要折磨一大家子人,不划算。
反正就是纠结,一直权衡利弊。
二
儿子真心调皮,越大越“坏”,总是匪夷所思,干许多坏事。
8月29日,天气炎热,热得像火炉,烤得人心烦躁。我想赶在开学前,去乡下探望父母,顺便避避暑。
出发前,我跑到厨房喝杯水。中午,我泡了一杯茶叶水,一直没喝。搁置半小时,水温合适,正好最适合入口。我喝水,一口小半杯,最是解渴。
小半杯入喉,味道不对,像是加了什么物质。舌头一品,像是六神花露水。夏天到了,蚊子特别多,时常攻击我们,妻子特地从超市买了两瓶花露水,时常涂抹在皮肤上,防止可恶的蚊虫。
不知怎的,儿子最近迷上了花露水,尝试着把花露水倒进加湿器,喷出的白雾如仙境般,香气弥漫整个客厅。我闻之神清气爽,并没有想着去批评他,而是觉得有点创意,让蚊子从整个家里离开,晚上睡觉更安稳。
现在,这家伙直接倒在我的茶杯中,让我喝下肚,有些可恶。我知道,花露水的主要成份乙醇、香精和蒸馏水,瓶身上特别标明,一定要放置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防止误食。
这下,儿子没吃,我却喝到肚子里。虽然想吐,但是根本来不及,赶紧用清水漱口,倒掉杯子里剩余的部分,还是觉得难受,胃里翻江倒海。
我找到儿子,问他往我的杯子倒了什么,他支支吾吾,眼神躲闪。看他的模样,真想揍他。孩子到了六七岁,正是管教的年龄,需要好好地培养习惯。要不然,随着时间推移,以后问题更多,更大,上房揭瓦,下海捉鳖也并非无可能!
作为老师,我深知习惯重于学习成绩,重于知识传授。如果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特别不赞同溺爱。
我的儿子,就属于典型的被溺爱型。每天早晨,睡到十点,日上三竿才起床,不吃早餐,起床不刷牙,拿起手机立马听故事;晚上睡得晚,十一点钟还在床上玩得热火朝天,蹦得像只深山里的猴子;做作业就嘟起嘴抱怨,写的字龙飞凤舞……我实在看不惯,但又无可奈何?
有人说,那你好好管啊!作为父亲,该立威则立威。只是,我一旦严厉约束,势必来家庭纷争。数月前,儿子偷钱,花完我和岳父带他捡了两个月瓶子卖的钱,再花我零钱罐里的几百元,又想着他自己的压岁钱,我放在办公室抽屉里的零钱……我再三警告,并没有起作用。
那天傍晚,夜幕降临大地,太阳的余光眷恋大地,不舍得离开,我跟妻子说起这事,妻子只是强调,让儿子不要再拿。我想着动手教训他,不说狂风暴雨,至少一顿皮肉苦少不了。
这时,妻子强烈反对,神情愤怒,咄咄逼人:“你刚才为什么不在学校里打,偏偏到家里来?”
到学校揍,那么多人,不合适,况且孩子的教育,需要全家人齐心协力。我把事情摆在家里讲,就是想引起全家人的共同重视,才能有更好的教育作用。
虽然那次,我动了手,儿子他哭哭啼啼,泪如雨下,但他一如既往地调皮,我却不敢再次动手。家庭的和谐至关重要,要不然,家里整天笼罩着战争的阴霾,同样不好受!
该不该好好教育,该如何重点教育?确实纠结万分,常让我半夜三更还睡不着。
三
2025年,女儿高二,已经17岁,再过一个春秋,就正式跨入成年的门槛。其他孩子一过法定年龄,就骑着自动车来上学,省去家长很多事。
我一直没有让女儿学车,原因很简单——开车往返的路上,每天几乎都有车祸,十之八九都是学生。他们年纪轻,胆子大,未经世事,不知天高地厚。尽管家长再三提醒,慢点,再慢点。结果临上学前,还是在家里磨磨蹭蹭,直到出门,才发现时间紧张,加大电门冲,在无数的车辆间蛇行走位,从不知刹车为何物,摔得头破血流住院,还得背着去上学,成为常有的事!
2023年秋天,秋风吹拂,黄叶飘飞,我接女儿放学,骑着电动车载着儿子,带着女儿,往家赶。天越来越黑,乌云越来越浓,我想着加快速度,逃离这场暴雨的洗礼。豆大的雨点来了,在灰尘中砸出小坑,年幼的儿子大声喊:“加油,加油。”我将电门拧到底,不带一点儿减速。转了弯,绕过人,前方一辆小车,轻轻捏下刹车,“啪”的一声,我们三人狠狠地摔倒在地,儿子啼哭不已,女儿的膝盖处流血,我更是多处擦伤,肩膀、手肘、膝盖,一瘸一拐半个多月,才结出伤疤。至今,伤疤犹在,像是时时提醒我。
我作为父亲,对女儿难免不放心。要是摔出个好歹,更是后悔一辈子,所以想着,让她晚一点,再晚一点学骑自动车,多守护她一段时间,争取扫平她人生路上的所有障碍。
可是,人终究要离开父母。我们再爱孩子,也不能斩断他们飞翔的翅膀,堵住他们飞向天空的道路。要是我们的爱变成一种负担,待他们步入大学、踏入社会,该如何生存?
多少年前,各大新闻媒体就屡屡报道“高分低能”的事实,许多大学生到了学校,连铺床叠被都不会。一个月结束,打包一大堆衣服给父母,活生生成为笼子里的金丝雀。
女儿再过两年,就要读大学,与我们肯定不在同一个城市。那时,同学们相约外出,大家都拿出手机扫一扫,骑着共享电动车出行,来去如风,她却不会,脸庞像苦瓜,无奈地说:“我不会啊!你们去。”到时无法融入,反过来埋怨,那时,作为父母的我们又将如何自处?
这令我纠结着我,如块巨石,久久放不下。
这些纠结,恰似树木的年轮,每道纹路都清清楚楚地记录着爱的笨拙与伟大。或许答案不得而知,但每一次内心的矛盾,都是深沉的爱——我们作为父母,该像修剪枝叶的园艺师,既要提供攀附的支架,也该保留跌倒的泥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