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印象大红袍(散文)

精品 【东篱】印象大红袍(散文)


作者:简柔 秀才,208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6发表时间:2025-09-09 06:58:51


   在厦门,茶开始进入我生活的领域,无茶不欢。总觉得一种茶是与一个地方唇齿相依的,如铁观音与安溪,普洱茶与云南,西湖龙井与西湖,大红袍与武夷山,台湾高山茶与台湾等。每品一种未喝过的茶,喜欢问茶来自何地,会对茶背后所耸立的地方充满敬重和神往,即使从未去过,感觉那个地方的气息已随茶香飘溢而出,顿生亲切。
   那年夏天,二姐与小妹邀约去武夷山,向来不喜爬山,尤其曾在一座深山呆了太久,以为天下的山大同小异,却因大红袍,热情奔赴。
   武夷山山势多姿,一座座山峰形态各异,有峻拔,有清秀,人在山间行走,被大片的青绿包裹着,清爽无比,炎热消减。当日下午从一个年深日久的洞里走出,导游给了我们一个多小时的自由行,漫步山道,可看茶树。提到茶树,便想起大红袍,饶有兴致地拉着二姐和小妹走呀走,一路苍苍翠翠,树木千姿百态,也有一些高高低低的茶树。二姐和小妹没有见过茶树,坚持说那是桔子树。我也不和她们争辩。我到过云南茶山和安溪茶山,是认识茶树的,只是不知这些茶树是否为大红袍茶树。采茶时节已过,山中空旷,不见一人,无人可问。彼时夕阳欲落,暮色淡淡,沿路返回。回来问导游方知:我们见到的都是岩茶的茶树,武夷山盛产岩茶,大红袍为岩茶之王,其茶树生于武夷山九龙窠的岩壁之上,世间仅有几株,产量稀少,昂贵无比,堪比黄金,有武警站岗,怎可让我们轻易见到。
   仅有几株?看来我虽喝过几次大红袍,却所知甚少。那么我们平日喝的大红袍都是假的?我弱弱地问导游。
   也不是,平日市场所售大红袍虽非母本茶树所产,却是其后代制作而成,或以优质岩茶为原料做的拼配茶。导游摆摆手,语气坚定,支撑着我对大红袍的自信。
   原来如此,我点点头,真想去九龙窠看看,远远地看一眼也是好的。只是九龙窠并不在行程里,唯有通过想象来满足对大红袍茶树的好奇了——偌大的武夷山,山势如浪如花,一座山峰之间伫立着九龙窠,如鸟的巢穴,岩壁间伸出一块平地,矗立着几株大红袍茶树,伟岸,古老,苍郁。茶树之上,是广阔的天,乳白的雾,有急促或舒缓的风声掠过,有鸟在清脆的鸣叫;茶树之下,是飞瀑流泉,松林青藤,岩石突兀。
   这几株大红袍茶树从诞生开始,如绝世佳人,注定无法在空旷的山野遗世独立,而必须跌入滚滚红尘,经历着风光而跌宕的生命历程,这是它们的命运。而历代制茶人又不甘心其只属宫苑豪门,便以自己对它的想象与理解,对岩茶的精深研究,制做出自己心中的大红袍,让高不可攀的大红袍蝶变,变得亲民,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一种普及而世俗的存在,不能说这只是一种商业行为,是对大红袍的冒犯,我视为一种厚爱和情怀,一种精神上的靠近与尊崇。
  
   二
   次日上午在山中的一座亭中,导游热情劝说大家晚上去观看《印象大红袍》,说是张艺谋导演的,是一个实景山水演出,非常好看,非常精彩,来武夷山若不去看一看,很遗憾的。因为是自费的,有去的,也有不去的。我们三姐妹对其略有耳闻,决定去看。
   当晚,导游派车来接,十几分钟抵达演出现场,导游在门口接我们。穿过一条熙熙攘攘的街市,进入一道门,也没有灯,四处黑乎乎的,只能看到身边一米左右的距离,手机的手电筒也禁止打开,问导游何故,他卖关子,不肯说。好神秘呀。抬头看天,浅浅的一枚月如剪纸似的贴在天上,纵有淡淡月色,也落不到人间,若不是眼前有人影晃动,我们以为来到荒原。小心跟着导游走,很快来到一片空地上,有许多阶梯式的座位,那是观众席了,人影绰绰,却不甚吵闹,大家说话声低低的,黑暗有着让人安静的力量。
   导游有心,为我们买到前排座位,待坐定,观看四周,有空旷寥落之感,似有草木、流水的气息隐隐飘来,我们猜应是在一个景区里。想和导游确认,人已不知所踪。仰望天上,深灰、幽蓝、浅黑、深黑均匀涂抹天空,除了月牙儿,还有几颗星子隐约闪烁,有回到童年在户外看电影的感觉,熟悉而遥远。突然明白为何不开灯,实景若展现无遗,必然降低期待值,消减观看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安心等待,大家坐在铺天盖地的黑暗里,没有谁要冲破,逃离,因为黑暗的背后将会有无法预知的惊喜。
   突然前方一片灯亮起,不似灯光所赐,更似自然的光线,看到了一座小山丘与茶园,几十个采茶女次第走过,劳作,跳采茶舞。那是现实意义上的小山丘、茶园与采茶女,而不是出现在幕布上的景象,一切都发生在此夜、此时、此刻,属于现在进行时,而不是过去时,分明有一种梦幻感。茶与采茶女的关系,茶最初的形态通过那些斑斓的灯光得以凸显,与观者照面,那么近,只隔着百米的距离,让人也想走进茶园,观看茶叶作为茶青鲜嫩的样子。但又觉得那么远,只能默默凝望,凝望是我们唯一尊敬的姿态。
   座椅的360度旋转把人的新奇感带入云端。时空转换,场景与人物纷至呈现,阁楼、古民居、茶馆、流水、小舟、旷野、远山带着古朴的韵味而来,佳人、书生、制茶人、茶客、舞者、市井小贩以不同的面目示人,以不同的表情、声音在演绎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大红袍的来历,以及采茶、制茶、喝茶的细节等,诠释着茶在生活中的位置。所有的人在自己的角色里,在流逝的光阴里,在他人的命运里,投入,沉浸,挥洒着失落与从容,喜悦与痛楚,平静与动荡,情节是虚构的,又何尝不是生活的浓缩,现实的映照,光阴的记忆,令人唏嘘、感叹、震撼、惊喜。
   演出的时代背景是古老的,那是什么样的年代,是风起云涌,还是太平盛世。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在此景此境里,人们以一颗素心,守候在自己淳朴的日子里,拈一片茶青,嗅一缕茶香,低头看流水,抬头望远山,思一回悠悠往事,发一声轻叹,在轻歌曼舞间,在低眉浅笑间,淡然生存,专注于茶,专注于山水。茶是日子的支撑,也是精神的寄予。武夷山水是生活的背景,也是茶的世界。茶里有道,有大俗大雅的生活,有文化与历史的波澜。山水里有精神,有大美,有时间的流逝。茶与山水,是《印象大红袍》里的重要元素与情感表达。
  
   三
   面对这场山水实景演出,我是目睹者,一切都落入视野,也进入心灵,最终镌刻于记忆,此后会不断浮现于时光的长廊里。我也是见证者,见证着导演的匠心独具,见证着演员的专业与灵性,见证着黑夜里一场场不俗的光明。但是我更喜欢把自己当成经历者,所有的经历不一定需要身体的参与,只要精神在场,也是经历,足以让岁月活色生香。
   思绪如一片飘来飘去的叶子,当穿着古装的女子把一杯热腾腾的大红袍端至眼前,叶子落地。茶的香气在初夏的夜色里轻盈而妖娆,金色的茶汤明亮了浓重的夜色。我知道,这杯大红袍定然不是来自九龙窠。来自九龙窠的大红袍曾经作为贡茶,进入皇宫大内或王公府邸,装在最精致的茶盏里,被一双双拨弄江山的手握着,被一双双纤纤玉手捧着。如今呢,它的去处是一个谜,我猜不到谜底,总之难以落入寻常人家。眼前的大红袍来自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演出方的一份情意,一杯杯,端给在场的所有观众,观众有上千人,需泡上千杯,这样的盛情可谓触动人心。观众从远方而来,都是客,以茶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节。演出方以自身的行动彰显着茶最朴素的意蕴。捧茶的过程,声声如诗般的祝语飘彻天地,清越而悠扬,有对茶的深刻认知,对生活的睿智领悟,还有对万物、对生命的祝福与敬畏。也许《印象大红袍》最终要告诉我们的是:爱上一杯茶,生活将有滋有味;礼遇一杯茶,就是对生命的礼遇,对存在之美的珍视。
   那晚,在无边的夜色里,我沉醉在一场山水实景演出里,却不知身在何方,从进入到离开,一种迷离而美妙的穿越感贯穿始终。
   后来得知,《印象大红袍》演出舞台坐落于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武夷茶博园西南角、崇阳溪东侧河岸,背倚武夷山水,占地面积约为十一点二亩。这是一个令我陌生的地方,可又是熟悉的,因为我们曾有过一次隆重的交集。那晚在黑暗与光明、虚拟与现实之间,我已对茶博园、崇阳溪、武夷山水做了一次深情的游览,细致地打量,这是一种与曾经迥异的旅行体验,游览是静态的,在暗夜里,身体与风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全程交给眼眸,交织着无限的猜想。那晚,风景已不是单纯的风景,而是一个巨大的舞台,对舞台的传统认知由此颠覆。几百名演员的参与,故事、传说、歌舞的融入,让风景避开单一,有了朦胧的诗意美,有了童话般的色彩与丰厚的意境。
   风景似乎一直在等待这样一场实景演出——武夷山在等待一场爱情故事,故事里的大王和玉女最终变成武夷山中的大王峰和玉女峰,他们永恒地相爱,相望,代表着人们对爱情的一种理想诉求与至高境界,还有什么能如两座山峰般演绎出天荒地老的样子。茶博园也在等待,等待变成舞台上的茶馆,茶馆不属于现代的,是古典主义的产物,茶馆在等待茶,茶在等待茶客,没有茶,茶馆将陷于空泛;没有茶客,茶为谁存在。而崇阳溪在等待一叶小舟,小舟在等待坐舟者,溪水,小舟,坐舟者,让空灵之美,清幽之境,隽永之味如茶香般袅袅弥漫。
   演出凸显了风景,让风景由静态变为动态。风景生动了演出,让表演贴近日常,风景与演出彼此成全,相融,让《印象大红袍》变得大美而厚重,妙到巅峰。
   归来后,品着大红袍,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大红袍的滋味,还有对《印象大红袍》的精神回溯,更有对武夷山水的思慕之情。总觉得,那次武夷山之行,是匆促的,更是潦草的,我并没有真正深入武夷山,读懂武夷山。但是在金色的茶汤里,我隐约捕捉到大红袍茶树的痕迹,我看到了——几株高大的大红袍茶树在悬崖上威武豪迈,如一件硕大的红袍在风中烈烈飘扬。
  

共 38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后,我感觉武夷山藏着太多的精彩和韵味。我之所以要编辑这篇优美散文,完全是想再寻找我23年前一游武夷山的感觉。如果简柔老师再往,我一定相随,进入武夷山,总有惊目悦心的享受。作者对茶的理解相当个性,茶是和每一座高山,每一个地名紧密联系着的。跟随导游走进武夷山,山中已经没有多少人了,作者看到了武夷山那几株大红袍茶树,总算收获了主题。曾经我也喜欢大红袍,北京的朋友曾准备礼物就是大红袍,但那是岩茶,也足够珍贵的。大红袍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如今的岩茶,终于走进了每一个爱茶人的心中。文章主要写了作者观看《印象大红袍》,我知道,武夷山这个地方,任何时候去,都会有节目,我那年也遇到演出,但行程紧,就只游山和漂流九曲溪了。夜色了,观看演出的游客都在等待一场精彩。这是茶园和采茶女的故事,是江南的别样风情的排演,武夷山茶,始终是“印象”,也是主角,更是主题。作者感慨于那些演员,以精湛和灵性,抒发着对茶的热爱。曾经作为供品,在皇宫府邸里流转的茶,如今搬到了游客的眼前,尤其是送至游客的唇边,茶香飘溢,醉饮一杯茶,醉观一场戏。关于茶喝茶客的关系,这个部分的解读,作者的语言堪称“茶典”,说出了茶的好,和意义。作者谦虚地说自己难以读懂武夷山,读不懂大红袍,但留下了武夷山茶的最美“印象”。这篇散文,并非是要介绍武夷山茶,甚至对崖壁上的大红袍只字不提,如果提及,有点俗。作者在这篇散文的意境中是一个深度参与者,见证者,引导着我们的目光,牵引着我们的心,让我们不能不热爱武夷山茶。主要篇幅在写大红袍“印象”,这就提升了武夷山茶的格调,尤其是写出了武夷山人对茶的热爱,和艺术情调,这哪里又只是一个“印象”,简直就是灵魂。这篇散文的创作,极有沉浸感,作者善于表现场景,感悟深切有热情度。散文内容深厚,格调高雅,情感充沛,投入入情。力荐赏读,让我们去爱一杯大红袍吧!【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09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09 07:53:35
  大红袍,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传奇故事,不只是崖壁上的几株茶树,而是一种博大精味的文化,作者以“印象”为题,挖掘大红袍问候的精彩,写出不同凡响的大红袍形象。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简柔        2025-09-09 10:49:57
  非常感谢怀才老师编辑和点评,精彩之至,甚是鼓舞。这两年也喜欢喝大红袍,便想起了去武夷山《观看印象大红袍》的情景,当时很惊艳,只是有几年了,有些细节模糊,尝试以自己的理解描写这场山水演出,文字粗浅,能得您的肯定,甚喜。如果我记得不错,老师写过武夷山的竹子,对吧。祝老师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5-09-09 08:48:36
  大红袍茶挺好喝的,甜甜的。以前我也有一罐。大红袍开了有些时日,每次取茶,总先被那股焦香裹住——不是烟火的燥,是岩骨里焐出的温,沸水注入时,条索在白瓷盖碗里舒展,像把武夷山的云气都泡了进来。头道茶汤浅橙,入口先是微涩,不等细品,喉间已漫开甘醇,像山风吹过岩缝,带着草木的清劲。
  
   从前总觉大红袍贵气,如今才懂,它的好从不在名气。是茶农守着那几株老茶树的执着,是沸水与茶叶的慢煮时光,更是抿茶时,心头那点浮躁被悄悄熨平的妥帖。
  
   一杯饮尽,杯底仍留着岩韵,原来最珍贵的滋味,从不是惊艳,而是回甘里藏着的岁月长。看到大红袍茶,现在我都想了好文章内容丰富学习欣赏。祝好秋祺!
回复2 楼        文友:简柔        2025-09-09 12:55:31
  感谢蓝色老师精彩留墨。老师想必常喝大红袍,您善品。以前我只爱和普洱茶,这两年才爱上大红袍,因为放了很多年,更觉有味,我喜欢老茶的醇厚。市场上的大红袍虽非九龙窠的正宗大红袍,想来也得几分真味吧。谢谢老师关注。祝创造愉快。
3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9-09 09:10:40
  偌大的武夷山,山势如浪如花,多么新奇的写实。我不懂茶,也未见过茶树,但依然在老师的笔墨中享受拈一片茶青,嗅一缕茶香。点赞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简柔        2025-09-09 12:58:23
  感谢金刚狼老师精彩留墨。厦门人都爱喝茶,环境的影响,家人的影响,也喜茶了。武夷山很美,很有特色的一座山,可惜我是走马观花,不过在山间行走,真的很惬意。谢谢老师关注。祝您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9-09 09:58:51
  我喜欢喝茶,但有时考虑服药或睡眠,就喝得不多。大红袍,喝过一些,味道确实不错。老师对大红袍的印象太深刻了,包括那场演出,在老师笔下情景重现,美不胜收。也许,茶一代代传承,远胜过茶香,那“一件硕大的红袍在风中烈烈飘扬”更值得惊叹,茶树的生命万古流芳。精彩美文,拜读学习,顺祝秋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简柔        2025-09-09 13:07:54
  感谢韩老师精彩留墨。吃药确实不宜饮茶。有的茶会影响睡眠,有的不会,晚上太晚就不要喝茶了。我喜欢看《印象大红袍》,很新奇的体验,很美,若是再去武夷山,一定要再去看的。谢谢老师关注。祝创作愉快。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9-09 11:14:16
  此文,作者主要写了观看《印象大红袍》的实景演出的体验,演出是现实的写真,又是艺术的表达。作者边看边思,遐想翩然。武夷山人对茶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感人至深。武夷山等待一场爱情故事的想象和描述,极尽浪漫动情。沉浸式的观赏,动人心弦的共鸣,语言诗意精粹,美轮美奂。感佩才情,问候简柔,秋祺!
回复5 楼        文友:简柔        2025-09-09 13:10:33
  感谢莲香老师精彩留墨。《印象大红袍》这部山水实景演出非常大气,大美,对视野和心灵都是一种新奇的,美妙的体验。印象系列有好几部,还有《印象大理》等,我去过大理,因为导游没有安排,倒是错过了。谢谢莲香老师的鼓励。祝创作愉快。
6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9-09 11:38:34
  这两年,我由喝清茶改饮湖南安化黑茶。黑茶有补充膳食营养、疏通心血管、降糖降压、杀菌消炎、解毒利尿、抗氧化、抗衰老、抗癌防突变等作用。武夷山的大红袍,没见识过,更没喝过。读本文后,对大红袍有了较深的印象。茶和一个地方的山水是密切联系的。武夷山的茶香飘逸。令人向往。好文,拜读学习!问好简柔老师,祝秋祺!
回复6 楼        文友:简柔        2025-09-09 13:14:12
  感谢吴老师精彩留墨。安化黑茶我听说过,也颇有名气,倒是没有喝过,改天我也尝尝。喝茶对身体大有裨益,每一种茶多富有自身的营养价值。厦门人喜欢喝岩茶系列,铁观音,大概因为两种茶产于福建吧。谢谢老师关注。祝创作愉快。
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9-11 21:14:35
  大红袍,我开始以为是大红袍衣服,原来的大红袍茶树,茶叶。老师对茶颇是热爱,对茶文化也很有研究。我越想喝上一杯从来没见到过的大红袍了。感佩老师的才情,学习,点赞,祝老师健康快乐!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