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时光】古代军事礼仪重要吗(散文)

编辑推荐 【浪花·时光】古代军事礼仪重要吗(散文)


作者:美蓉 举人,347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8发表时间:2025-10-04 21:02:42

春秋战国时期,那些著书立说之人,每开篇总喜欢这样说:从前,有个宋国人……‌
   从前,有个宋国人急于求成,将田里禾苗拔高一些,第二天去看都枯死了。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宋人,《孟子·公孙丑上·拔苗助长‌》。
   从前,有个宋国人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的兔子,于是就每天守在树旁,等待被撞死的兔子。这是一个不知变通,一心想不劳而获的宋人。‌《韩非子·五蠹·守株待兔‌》
   从前,有个宋国人因为下雨墙塌,儿子和邻居都说要尽快修墙,不然会失窃,晚上果然被盗。宋人赞赏儿子却怀疑邻居,这是一个亲疏有别,不辨是非的宋人‌。《韩非子·说难·智子疑邻‌》。
   从前,有个宋国人去越国卖帽子,而越人断发文身,并不需要帽子。这是一个仅凭自己主观判断,行事鲁莽的宋人,《庄子·逍遥游·宋人卖帽》。
   ……
   这些成语故事,从侧面反映出时人对宋人群体的鄙夷程度。但这些傻事儿都是宋国人做的吗?宋国人成了傻事儿成语大集,他们这是得罪了谁?其实宋国人对天下贡献优可赞许,这样一方土地孕育了许多学派大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道家学派重要人物庄子,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惠子,哲学家、宋尹学派创始人、道家学派的前驱宋钘‌。“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孔子是鲁国人,其实他的祖籍是宋国栗邑。著名辞赋家宋玉,是宋国公族后裔。
   这样的宋人,春秋战国以降,不是最霸气的国人?宋国不是敢傲视天下的国家吗?
   可是这还没完,还有呢,不单是百姓还有国君的糗事。
   泓水之战,《左传》是这样记录的:冬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宋襄公拒绝了司马的两次建议,等楚军摆好阵势,宋军发动攻击,结果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卫队也被歼灭。第二年“夏五月,宋襄公卒,伤于泓故也。”这位宋襄公从古到今,被人们嘲讽了无数遍,说他愚钝刻板,死守成规,不懂变通,结果害人害己,不但使军队大败,还使国家遭受到严重侵害,最后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第二年夏,腿伤复发,死于非命。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还记载了一场战争。宋国华氏家族与诸侯联军在赭丘交战,公子城与华豹战车相遇,华豹眼疾手快、张弓搭箭,却没射中。再搭箭上弦,公子城对他大喊:“不狎,鄙!”更射为鄙。大家必须一替一箭来射,你不能一次射两箭。于是华豹乖乖放下弓,等着公子城攻击,谁知公子城一箭射来取了华豹性命。
   人们也嘲笑被人监督,笃守信条的华豹,说他本来占据主动地位,可以轻松取胜,却为了一个陈腐的规定,而轻易丢掉自己的性命,死得毫无意义,不值的效法。
   这是怎么啦?宋国以及宋国人经常被黑。人们如此讥讽嘲笑宋国人,宋国人就这样不受待见吗?柿子专捡软的捏,各国人都这样不君子?原来宋国立国有瑕疵,是所有诸侯国的另类,人人都可以拿宋国嘲笑一下,不会有什么后果的,那何乐而不为呢?
   周武王灭商后,为稳定商朝旧贵族势力,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到商朝昔日之地,借此安抚旧朝遗民,并由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三人监视,可这三个叔为老不尊不停煽惑、撺掇武庚,最终爆发了“三监之乱”,叛乱被周武王平定。“三监之乱”武庚被诛后,周又封帝辛的庶兄微子启于宋(今河南商丘),延续商朝宗庙祭祀。宋国也就成为周唯一保留商朝礼制的诸侯国。(宋国自前1040年受封至前286年灭亡,存世约755年。)这也就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宋国人总是受辱被嘲笑。原来周武王分封的诸侯国,都是王室近亲以及功臣武将,是对周朝有贡献的重要臣子。唯独宋国人是周朝的敌人,给他们立国是可怜他们,那他们还能不被小瞧,不被侮辱欺负?
   我们就明白了,那些可笑的成语故事,都编到宋国人的头上,宋国国公打了败仗、武将大臣守约的行为都会被嘲笑,都拿来讲段子。再后来,诸子百家在各自立言著作中,都将宋人推举出来,作为故事里的主角,极尽书写之能事。不论做的好坏,都会被蒙上一层滑稽的色彩,被嘲笑一通。说宋国人真愚蠢,甚至休闲娱乐时,都来讲讲宋国人的故事,逗大家一乐。
   其实宋襄公的故事,说明在春秋时期,诸侯国们还是很讲诚信,受礼仪约束的。《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载“下及汤、武受命,以师克乱而济百姓,动之以仁义,行之以礼让。自春秋至于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
   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说“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也就是仍不离开‘礼’的约束”。
   可想而知,宋襄公、华豹作为贵族代表,维护旧礼的公知,被无情地抛进了深渊,还被新时代笑话为蠢笨如猪。其实只有宋国人传承了上古最多的礼仪,他们保持了古代最多的信条,成为最讲信誉道德礼仪廉耻的上国。宋国人精神更自由,更淳朴,国家更开放,更尚礼,因而才能人才辈出,百家争鸣。
   到了战国时期,打仗就不再是竞技,不再为道义,而是为了争夺地盘,消灭别国,杀死别人,毫无礼俗道义廉耻。这社会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呢?设想如果我们今天的战争,不是为了大量杀灭人口,占领别国领土,只是有理有节地征战一番,决出胜负,甚至一剑定乾坤。那就不用制造那么多的现代化武器,耗费财力,物力,污染环境地球,生灵遭受涂炭,人民无家可归,那该多么文明尚礼啊。
   “自春秋至于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可悲的是,从战国开始,打仗就不再遵守“礼”为核心的军事规范,包括宣战、布阵、不伤俘虏等原则。而是任意利用诈术奇谋,熟读孙子兵法,精用三十六计,无诈不使,无奇不有。打仗变成了屠杀,可以尸集如山,血流成河。对待俘虏可以屠杀活埋烧死淹死,无恶不作,无所不用其极,地球变成了人类互相屠杀的战场。二战时日本鬼子任意屠杀中国人,对待手无寸铁,无力反抗的的对手,敌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恶。今天的中东依然是战火纷飞的法外之地,掌握先进武器就可以任意屠杀平民,对毫无过错的一方,施以野蛮的屠杀和侵略,不受谴责。还有那个喜欢侵占别国领土的国家,挑起战争,以此为乐,炫耀着自己的强壮肌肉,却不知自己犯的是滔天的罪恶,正在等待历史的审判。
   贵族精神多么可贵呀!有人类以来逐渐培养出的高贵精神,诚信守则,社会的公序良俗,一旦远去就不再回来。人类已经退化到野蛮兽类,社会进入了丛林时代,人类多么需要约束,战争多么需要规则和制衡。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越来越愚蠢,越来越野蛮,社会像一辆失控的列车,正在急速滑向深渊。什么时候才能坐到谈判桌前,以规则定对错,以条例约束人?离文明近一些,离野蛮远一些。回归到周礼之中,回归到上古文明之中。怪不得孔子这么推崇周礼,人类都应该向往那个时代。(原创首发)

共 27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美蓉老师这篇文化评论类散文,别具一格,让读者眼前一亮,好多哲理性思考在字里行间流淌,读文章,让我们也来感受一回“贵族精神”。当“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的典故张口即来,也许我们从未仔细想过:为何故事的主角总被安在“宋国人”身上?难道“宋国人”是天生的背锅侠吗?美蓉老师以趣味说法揭开历史真相,从典籍里的“宋人糗事”,到宋国作为商遗民封地的特殊身份,再到宋襄公、华豹“守礼”背后的春秋贵族精神,层层拆解“宋人被黑 的文化密码。美蓉老师并未止步于历史的简单解读,而是借“春秋礼战”与“战国诈兵”的对比,延伸至对现代战争、人类文明的灵魂叩问:当规则让位于强权,当“贵族精神”沦为笑谈,我们是否在远离真正的文明?文中对周礼的回望、对野蛮的批判,既是对历史的再认知,更是对当下的警醒,那些被嘲笑的“愚钝”,或许藏着值得现代人珍视的精神文明内核。好文力荐大家阅读共赏!浪花有你很精彩!【浪花诗语编辑:一季阑珊】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10-04 21:12:38
  整个世界人类“文明”缺失,读美蓉姐姐文章,感慨颇多。
2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10-04 21:15:22
  “贵族精神”的内核,真应该让那些发动战争的国家领导好好学习一下。离文明近一些,离野蛮远一些。
回复2 楼        文友:美蓉        2025-10-04 21:27:55
  是的,贵族精神缺失的太多了!西方的封建时代也有非常高尚的贵族精神,只可惜都被大革命消灭了!人类又退回到原始野蛮时代。真是应该全人类呼吁贵族精神的回归!祝弟弟节日快乐!
3 楼        文友:吴需荣        2025-10-04 21:17:35
  宋襄公之败是历史上一件大事,从此战争再无规则,也许史册惋惜宋公,所以还认他为春秋霸主。几百年后,吕蒙白衣渡江又是一件大事,从此糊涂了军队和平民的界限,从此虐杀平民习以为常,东吴虽胜却成了鼠辈。
4 楼        文友:美蓉        2025-10-04 21:19:22
  谢谢阑珊老师的精彩编按!文章感觉写的很凌乱,但是是被有趣的现象所感动,有感而发!很渴求贵族精神,对当下糜烂的社会,无法医治深感痛心,如果上古的文明还能重现灵光,那将是人类的救赎。祝弟弟写作快乐!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5 楼        文友:美蓉        2025-10-04 21:24:31
  非常佩服吴老师的史学渊博,总能把问题看的透彻,剖析的准确。我读历史一知半解,认识就很肤浅,今后一定要多读历史书,多向吴老师请教。祝您快乐!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