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访古索城址(散文)
一
10月7号上午,我与大巴车上的常德市鼎城网宣协会会员一样,怀着激动又在急切的期盼中下了车,紧随久候的镇领导,迈向满是神秘色彩的索县城址。
古索城址,位于常德市鼎城区韩公渡镇城址村,1983年被公布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又被入选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常德府志记载:“汉寿本名索县城,武陵郡治焉,汉顺帝更名汉寿,移荆州刺史治于此,俗名崆咙城。”索县地名的由来,有学者认为取自于屈原的《离骚》:“矫菌贵以纫蕙兮,索胡绳之丽丽!”“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句意。索县作为楚国属地,当地屈原文化早已融入肌理,这个说法虽有几分的道理,但也还得进一步考证。
如今的城址村共763户,下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60人,总面积8.2平方公里。这里主产稻谷、湘莲、鲜鱼,是重要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和淡水鱼苗养殖基地。城址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索县古城更是名震三湘,2020年获省级“文明村”称号,也是首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随着索县城址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深入推进,城址将打造以“索县城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索县特色文旅小镇”相配套的国家级5A景区,最终形成与张家界、桃花源、柳叶湖等自然风光相融合的湘西北精品旅游走廊和旅游目的地,成为闻名于世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
索县城址离常德市大概五十多里,是迄今为止全国历史最为久远、保存最完整的汉代以前的郡县城址,它历经战国至隋的多个朝代,见证了多个朝代更迭,是了解和研究中南地区屈原文化、荆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的活化石和珍贵的实体物证。
二
刚走几步,我们便来到门前挂有“索县汉代城址”匾额的屋子,古朴的历史气息瞬间扑面而来。因为时间紧凑,当天所去的地方不仅多且还相距甚远,负责人不停地催促大家尽量先拍照保存,日后再慢慢细品、慢慢琢磨。一时间,相机声“卡擦卡擦”声,不绝于耳。我出门尽管手机的电充足,却也想省着点用——行程才起步,后面还有几个点要拍。再者,我也带着侥幸,猜想会有热心人往群里分享内容。我只选择性地拍了几张带有文字说明的牌匾和标有朝代的历史文物图片,如战国时期的“铜戈”、“谷纹玉块”、“车軎”、“双系铜矛”、“云纹玉环”、“铜马衔”、“铜箭簇”,西汉时期的“星云纹镜”、滑石镜“、滑石圆壶”、“滑石勳炉”等等。还有在索县城址发现的留有古老花纹的石碑、砌墙的汉砖和石块、秦简,以及2016年省考古所在索县城址外围进行小规模试掘,出土的钱币、陶瓷、瓦片等器物,也都被镜头定格。大家“啧啧”声不断,于我这个见识浅薄、很少远行的人来说,更是大开眼界,既长知识又增见闻。
随后,镇领导领着我们来到一处大堤。大堤绵长宽阔,上面有零星的小草点缀,大堤的正下方,沿着长条沟壑新动工的围城墙基已具雏形,沟的另一面便是湖——也可以说成是河,远处深绿色的残荷随风轻舞,几幢民房错落其间,别有一番景致。同行的知情人说,这条河以前与澧水相通,最终汇入沅江。我对这里的地理位置全然陌生,哪怕离家不远,也给我绕得稀里糊涂,分不清东南西北。阴沉的天色里,薄雾萦绕四周,给湖面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我们现在所站的是北城墙的位置,以前的城墙都已垮塌,如今正准备重新动工修建。”镇领导指着下面的墙基说道,“护城河周边还有一些居民没有搬迁,待这批人全部搬迁后便正式动工。”说着,他指向前方的湖岸高处,说:“前面的这个长满高大巴毛草的地方,就是传说中金鸡落脚之处,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我为了能听得更清,连忙凑近了些,点开手机的录音功能——怕记不住,回家了好慢慢“补课”。镇领导缓缓道来:“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黄昏,一只金鸡从洞庭湖的芦苇丛中腾空飞出,向着天边火红的晚霞向西飞去,飞累了,便在一处叫做‘古索’的高岸上歇脚,彼时,天边的落日余晖消失,一轮圆月挂在湖水上空。金鸡放眼四周,见皓月将不远处的湖水照耀的波光粼粼,波光中但见许多鱼群和水鸟跃出水面追逐,而脚下又是绿色青青,十分美丽。晚风拂过,舒畅无比,于是,金鸡便隐身于这‘古索’地的夜色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年很快过去。在一个月黑星稀的夜晚,这只金鸡忽然从城堡底下钻出,拍拍尘土,悄悄飞到湖边洗澡。这时他遇见一位白胡子老头,便问:‘老头,这是什么湖?’老人说:‘这是七里湖。’‘什么,吃我湖?’‘那东边的呢,’‘鹰湖。’‘什么?阴斗吃我?’(湖南常德地方口音,‘吃’与‘七’、‘你’与‘里’、‘鹰’与‘阴’同音)金鸡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如惊弓之鸟,‘唿’的一声向西飞去,他一口气飞了四五十里,最后落到了现在的常德。金鸡飞走后,城池也塌了,慢慢地便成了一座千年城廓。”这个镇领导年龄不大,说话时带着几分羞涩,却也难掩几分骄傲和自豪,显然,他进入了神话传说的意境了。
大家边听边议论。有的说,还是这里的地势“轻”了,不然就成了现在的常德市。也有人打趣,地势“轻”的原因,恰是为了成就这里的鱼米之乡。还有人说,那夜黑星稀的夜、那白胡子老头分明是天意催金鸡西行,七里湖容不下真龙凤凰,唯有常德地脉厚重,才能镇住这千年灵气。说话间,远处湖面微光闪动,仿佛金羽掠波,余韵悠长。
我觉得这个传说十分有趣,随后写下了几句拙诗助兴:“古索落金鸡,波光映月迷。千年沉寂梦,几语怎回题?‘七吃’难分辨,‘鹰阴’胡乱携。鸟惊西展翅,宝地已然低。”
三
我一路跟着人群,听着、看着,其中有人对这里比较熟悉,不时地相互介绍。我是第一次听闻,插不上话,只能一路赞叹。
古索是块风水宝地,不少历史名人,曾在此留下了足迹,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和精神食粮。作为汉代常德地区的政治中心,索县城址还曾留有古人访古的记载——唐代诗人刘禹锡曾来过此地,并留有《汉寿城春望》的诗:“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字里行间,满是思古讽今、心忧天下的情怀。
我们同行的一位退休大姐,曾在韩公渡工作过几年,也听过不少关于索县的传闻。她说伍子胥在古索有一些较为真切的历史传说。伍子胥本为楚国椒邑(今湖北监利,一说安徽椒县)人,春秋末期为吴国大夫,军事家。父亲伍奢,时为楚平王太子建的太傅,因直谏楚平王,与其长子伍尚遭奸臣费无忌谗言诬陷,后被楚平王所害。伍子胥历经艰险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公子光杀了吴王僚,吴王阖闾即位后,封伍子胥为大夫。公元506年,吴王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亲自率军攻打楚国,连战连胜,一直打到郢都。此时楚平王已死,传说中葬于古索。伍子胥对楚平王恨之入骨,便在此刨了他的坟并鞭尸三百。据传说,此地曾有鞭尸台,以及楚平王被五马分尸后葬尸之处。因葬有五处坟地,亦名为五岭坡。现在的五岭坡,也就是五个小山凹,仍留有伍子胥活动和居住的痕迹。另外考证显示,唐大夫刘禹锡在游历索县遗址时曾亲眼目睹过楚平王坟和子胥亭。当地人口耳相传的故事,也从侧面印证了这段历史的真实性。
此外,汉寿亭候关羽与索县也有过一段不解之缘。索县建于战国后期,公园134年更名为汉寿。据《三国志·关羽传》所载:公元200年,关羽在一次战役中为保护刘备家眷而暂降曹操。关羽为了急于脱身与大哥刘备重逢,在曹操营中力求表现自己,屡屡建功,在一次战役中斩杀敌方大将颜良。曹操为了挽留关羽,封其为“汉寿亭候”。而关羽一心向往刘备,归心似箭,最终将汉寿亭候金印置于堂上,毅然离去,留下一段与汉寿城的未谋之憾。虽然关羽未到汉寿受封,但原在刘备向东吴借荆州时,为荆州的镇守大将,在临沅(今常德市)留下不少传说和痕迹。不过,真实的历史是严谨的、要有确凿证据。因此,关羽是否曾到访过汉寿,也有待考证。
四
随后,我又随着人流看了看索县汉城址的保护规划项目分期实施的内容。近期规划(2021-2025年)、中期规划(2026-2030年)和远期规划(2031-2035年)都标得明明白白,一目了然。在这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行走,追忆往日索县的荣光,展望今日城址的建设,我想,用不了多久,一座满含汉代气息的全新索县城址,定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工作人员不停地催促大家脚步加快脚步,大巴车已经发动,上午还有一站要去。我们依依不舍、忍不住一步三回头,望着那片承载着千年故事的土地,上车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