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念】扎龙之行(散文)
一
我想大地开蒙之初,应该是一个混沌的整体,平原、河流、村庄以及青草,还在雾霭之中蜷缩着。大大小小的生灵们都沉浸在各自的梦乡之中,像是裹着一团软软的、模糊的雾。
我走路的声音很细碎,尽管路上很光洁了,还是难免鞋子与地面发生了碰撞,产生出的音,让自己都错觉成是从生命的体腔里发出的。远远的、平阔的、绿色的平原上,怎么会有一枚洁白的、椭圆的、硕大的鸟卵呢?身边有行人,我不想去问,也不敢去问,怕被人笑话,自尊心不能像一块不值钱的石头,随意抛出的。
一边走,脑子里慢慢地清净下来。河水流进草滩,消失得无影无踪,被巨大的草滩吸纳而进,看不出一点点的不顺应。而那枚鸟卵呢?仿佛是放置在一块翠绿而鲜嫩的平台上。我慢慢地靠近,只有仰头瞭望着,光滑而圆润的物体,大概只有天空的腹腔才能容下,难道天空是它的母体吗?天地之所以有光明与黑暗,就是要有孕育与诞生。被母体遮蔽着,日月在不停地轮转着,觉醒与照耀是密不可分的。诞生的那一刻,天空逐渐变亮,变得通透起来。它探出头来,人间一片光明,万物一片清朗,生命就是突破一切束缚的过程。
蛋壳出现了裂痕,仔细听听,那挣扎的声音还在不停地传来,破裂的痕迹在增大。我仰望的时间有些长了,真的盼望着破壳而出的瞬间,早些到来。
我的心很紧张啊,身边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尖尖,是清一色的芦苇。齐腰深,尖芽密密,中间还夹着晶莹的露珠呢。这么齐整的草茎,挤成一大块绿莹莹的温玉,甘当底座来托举,是什么样的精神?让人不能不多看几眼。突然觉得,它们也是在仰望吗?是和我的心情一样吗?天哪!它们比我还要迫切呢,含着泪珠的眼神,透着无限的清澈。
河流在这里环绕,流水静静地流淌着,似乎还在环绕着一个美好的梦境,大地的胸怀是敞开的,躺卧着还没有出生的生命,这时候,谁都懂得,珍惜万物出生前的安静,是对生命的无限尊重。空气清凉,绿草青青,纯净是这个世界始初的表情,我被浸染到了,全身心被慢慢地染绿,仿佛已经成为其中的一缕、一根或一滴。
二
走在扎龙的芦苇荡里,我好像已然懂得了这里的全部意义。扎龙生态旅游区位于齐齐哈尔市三十公里处,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沼泽湿地,也是丹顶鹤的故乡。丹顶鹤是世界濒危鸟类,全世界现已不足两千只。扎龙自然保护区始建于一九七九年,一九八七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世界最大的丹顶鹤人工繁育种群再野化基地。
我沿着木栈道向前走,路边有一个大的方形铁笼,里面关着一只丹顶鹤。它有一米多高的样子,雪白的羽毛,黑色的尾裙,最为突出的是那一块通红的鹤顶红。它细脚伶仃,举步轻盈,那昂扬的身姿与头颅,带着一种目下无尘的气质,仿佛是一位皇家公主,轻款闲步在园林之中。
怎么就这一只呢?为什么要关着它?有人不解地询问一旁的工作人员。他的解释是这只鹤在野外受伤了,把它单独关在这里,是便于治疗和康复。现在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再观察两天,就可以放回大自然了。
这里一直都在搞驯化和放养的活动,并且还安排了时间段,进行放飞训练。这位工作人员看岁数已经不小了,他戴着一顶草帽,黝黑的面庞,泛白的双鬓,深深的皱纹,一脸的笑容。这个工作真的不错,放飞的是鹤,也放飞着自己吧。
“快去前边,要放鹤了,找个好位置,很壮观的!”他向前一指。远处有个山包,栈道一直通向那里。我们挥手向他致意,便往那里赶。放飞此时是一个很新鲜的词句,一下子塞进心里,觉得痒得很。脑子里始终在感受着这个词有多么生动,毕竟鹤这种动物对于我而言,是极其陌生的。
木栈道的终点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小广场,这里已经聚集了许多人,或三五成群或四处游走,有说有笑,一副轻松的模样。大家都在等待着那个时刻的到来,恬静的时光如同一阵清风一样,环绕在周边。
听见一阵哨声,有个人站在山包前,手里拿着个红旗,使劲挥舞了几下。只听得一阵杂乱的声音传来,“轰”的一声,天空轰然胀满了急遽飞起的翅膀,一股强大的气流旋起,在我们头顶不过十几米的空中掠过。翅膀像一块巨大的篷布一样,瞬间把天空遮住,阴影投下,惊骇的神色布满了每个人的脸。大鸟太大了,飞翔的含义一下子被无限扩大化,怎么就不让人瞠目结舌?
当人们反应过来,想起去抓拍这个瞬间时,大批的鹤已经飞过来了,稀稀落落的鹤落在后面,急急忙忙,忽闪着翅膀,鸣叫着去追赶,显得劲头不足。一排排,一对对的鹤们在排列着队形,优雅地飞翔着,已然没有了那份局促与窘迫。在这广阔无垠的天地间,丹顶鹤无疑是最美的,美艳的太阳照耀着湖面,有些鹤落进去,有的鹤在空中徘徊着,它们好像是在做自我调整。
上百只鹤在阳光下,轻松而舒畅地拍打着翅膀,相互追逐,相互亮翅,探出鹅黄色的尖喙,向天而歌。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箨。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鱼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来自于《诗经•小雅•鹤鸣》的声音在心头响彻着,千百年来,鹤的形象给人以唯美。令人称奇的是,这些鹤们,面对我们,不但没有躲闪,也没有畏惧,它们去四处飞翔的,很快又转回来,陆陆续续地落回山包前。
这么近距离地观看丹顶鹤,让人觉得它们是很神奇的。它们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眸子,始终骨碌碌袒露着,就像两颗玛瑙珠子一样灿烂夺目。对于我们这些闯入者,它们无动于衷,并不关切。也许它们见多了,就没有什么畏惧感。是啊,每天都在面对许许多多的人群,它们已然适应了这种环境。
准确地说,它们还在饲养园里生活着,并非野生状态。有两位工作人员出现了,一个在敲锣,一个则用水瓢,舀起桶里的食物,抛向空中,竟然是银光闪闪的,落到了水里,方才发觉那是一条条鱼儿。鹤们立刻放下了举止优雅的做派,蜂拥而起,忙乱地去水里鵮食着,这时候,它们倒像是一群小鸭子一样活泼可爱。
三
物竞天择,天人合一的生存法则,与这里亘古的草滩很是吻合的。这里所流传的故事,让我对这片草滩,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广场上,扩音器里播放着一首歌,让人不能不静心聆听。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为她倾述……”
这是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正是因为一个女孩的感人故事,让人永远怀念着她。因她的事迹而谱写出的歌曲,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让人知道了扎龙,让人知道了这里的丹顶鹤。
我来到一座雕塑前,那是一个女孩在与丹顶鹤相依为伴,生动地刻画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展现出一位护鹤天使短暂而壮丽的一生,她就是被人们称为“丹顶鹤姑娘”的徐秀娟。
徐秀娟是自然保护区第一位因公殉职的革命烈士。她出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养鹤世家,父亲是扎龙保护区的鹤类工程师,母亲在保护区养鹤十几年。她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十七岁便来到保护区养鹤。
为了进一步掌握养护野生动物的知识,她于一九八五年进入东北大学野生动物系进修。她用学习来的科学知识,成功地将鹤蛋孵化出生、成活,并且半散放饲养成功,获得了科学院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五日,她为了寻找飞失的丹顶鹤,不幸牺牲在复堆河中,她将二十三岁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一生热爱并且为之呕心沥血的养鹤事业。
一个鲜活的生命化为一座冰冷的雕塑,她的眼神美丽如初,冰冷好似寒光熠熠的宝石。那双眼睛还在凝望着远方,我知道那眼神中的寓意,她在想什么。清风四起,草滩辽阔,更多的丹顶鹤以极具优雅的姿态,飞翔而去。还有更多的丹顶鹤雏鸟,在人们的看护下,由柔弱到坚强,一步步地健壮成长起来。
烈士未竟的事业在进一步完善着,也让丹顶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阳光下的湖水变得更加湛蓝,但依然不能平静。一声声高亢的炫音,还有一声声似叹息般凄婉的哀鸣从湖面上传来,仿佛是在回应这歌声的传唱。
扎龙这片浩荡的草滩,有着自己美丽的回想。鹤群渐渐平静下来,正在昂着头观望四周,那鲜红的鹤顶红愈发鲜艳夺目,它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解读这里的生命密码。丹顶鹤绝不是这里的点缀品,它的妍美、高贵、纯洁,会让所有的人放下心中一点点的杂念。
扎龙的美,在于一群丹顶鹤羽毛的雪白,把这里的一切都辉映得无比纯净。
22025年10月19日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