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念】扎龙之行(散文)

精品 【东篱·念】扎龙之行(散文)


作者:枫桦 举人,3579.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0发表时间:2025-10-19 07:41:36


   我想大地开蒙之初,应该是一个混沌的整体,平原、河流、村庄以及青草,还在雾霭之中蜷缩着。大大小小的生灵们都沉浸在各自的梦乡之中,像是裹着一团软软的、模糊的雾。
   我走路的声音很细碎,尽管路上很光洁了,还是难免鞋子与地面发生了碰撞,产生出的音,让自己都错觉成是从生命的体腔里发出的。远远的、平阔的、绿色的平原上,怎么会有一枚洁白的、椭圆的、硕大的鸟卵呢?身边有行人,我不想去问,也不敢去问,怕被人笑话,自尊心不能像一块不值钱的石头,随意抛出的。
   一边走,脑子里慢慢地清净下来。河水流进草滩,消失得无影无踪,被巨大的草滩吸纳而进,看不出一点点的不顺应。而那枚鸟卵呢?仿佛是放置在一块翠绿而鲜嫩的平台上。我慢慢地靠近,只有仰头瞭望着,光滑而圆润的物体,大概只有天空的腹腔才能容下,难道天空是它的母体吗?天地之所以有光明与黑暗,就是要有孕育与诞生。被母体遮蔽着,日月在不停地轮转着,觉醒与照耀是密不可分的。诞生的那一刻,天空逐渐变亮,变得通透起来。它探出头来,人间一片光明,万物一片清朗,生命就是突破一切束缚的过程。
   蛋壳出现了裂痕,仔细听听,那挣扎的声音还在不停地传来,破裂的痕迹在增大。我仰望的时间有些长了,真的盼望着破壳而出的瞬间,早些到来。
   我的心很紧张啊,身边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尖尖,是清一色的芦苇。齐腰深,尖芽密密,中间还夹着晶莹的露珠呢。这么齐整的草茎,挤成一大块绿莹莹的温玉,甘当底座来托举,是什么样的精神?让人不能不多看几眼。突然觉得,它们也是在仰望吗?是和我的心情一样吗?天哪!它们比我还要迫切呢,含着泪珠的眼神,透着无限的清澈。
   河流在这里环绕,流水静静地流淌着,似乎还在环绕着一个美好的梦境,大地的胸怀是敞开的,躺卧着还没有出生的生命,这时候,谁都懂得,珍惜万物出生前的安静,是对生命的无限尊重。空气清凉,绿草青青,纯净是这个世界始初的表情,我被浸染到了,全身心被慢慢地染绿,仿佛已经成为其中的一缕、一根或一滴。
  
   二
   走在扎龙的芦苇荡里,我好像已然懂得了这里的全部意义。扎龙生态旅游区位于齐齐哈尔市三十公里处,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沼泽湿地,也是丹顶鹤的故乡。丹顶鹤是世界濒危鸟类,全世界现已不足两千只。扎龙自然保护区始建于一九七九年,一九八七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世界最大的丹顶鹤人工繁育种群再野化基地。
   我沿着木栈道向前走,路边有一个大的方形铁笼,里面关着一只丹顶鹤。它有一米多高的样子,雪白的羽毛,黑色的尾裙,最为突出的是那一块通红的鹤顶红。它细脚伶仃,举步轻盈,那昂扬的身姿与头颅,带着一种目下无尘的气质,仿佛是一位皇家公主,轻款闲步在园林之中。
   怎么就这一只呢?为什么要关着它?有人不解地询问一旁的工作人员。他的解释是这只鹤在野外受伤了,把它单独关在这里,是便于治疗和康复。现在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再观察两天,就可以放回大自然了。
   这里一直都在搞驯化和放养的活动,并且还安排了时间段,进行放飞训练。这位工作人员看岁数已经不小了,他戴着一顶草帽,黝黑的面庞,泛白的双鬓,深深的皱纹,一脸的笑容。这个工作真的不错,放飞的是鹤,也放飞着自己吧。
   “快去前边,要放鹤了,找个好位置,很壮观的!”他向前一指。远处有个山包,栈道一直通向那里。我们挥手向他致意,便往那里赶。放飞此时是一个很新鲜的词句,一下子塞进心里,觉得痒得很。脑子里始终在感受着这个词有多么生动,毕竟鹤这种动物对于我而言,是极其陌生的。
   木栈道的终点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小广场,这里已经聚集了许多人,或三五成群或四处游走,有说有笑,一副轻松的模样。大家都在等待着那个时刻的到来,恬静的时光如同一阵清风一样,环绕在周边。
   听见一阵哨声,有个人站在山包前,手里拿着个红旗,使劲挥舞了几下。只听得一阵杂乱的声音传来,“轰”的一声,天空轰然胀满了急遽飞起的翅膀,一股强大的气流旋起,在我们头顶不过十几米的空中掠过。翅膀像一块巨大的篷布一样,瞬间把天空遮住,阴影投下,惊骇的神色布满了每个人的脸。大鸟太大了,飞翔的含义一下子被无限扩大化,怎么就不让人瞠目结舌?
   当人们反应过来,想起去抓拍这个瞬间时,大批的鹤已经飞过来了,稀稀落落的鹤落在后面,急急忙忙,忽闪着翅膀,鸣叫着去追赶,显得劲头不足。一排排,一对对的鹤们在排列着队形,优雅地飞翔着,已然没有了那份局促与窘迫。在这广阔无垠的天地间,丹顶鹤无疑是最美的,美艳的太阳照耀着湖面,有些鹤落进去,有的鹤在空中徘徊着,它们好像是在做自我调整。
   上百只鹤在阳光下,轻松而舒畅地拍打着翅膀,相互追逐,相互亮翅,探出鹅黄色的尖喙,向天而歌。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箨。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鱼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来自于《诗经•小雅•鹤鸣》的声音在心头响彻着,千百年来,鹤的形象给人以唯美。令人称奇的是,这些鹤们,面对我们,不但没有躲闪,也没有畏惧,它们去四处飞翔的,很快又转回来,陆陆续续地落回山包前。
   这么近距离地观看丹顶鹤,让人觉得它们是很神奇的。它们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眸子,始终骨碌碌袒露着,就像两颗玛瑙珠子一样灿烂夺目。对于我们这些闯入者,它们无动于衷,并不关切。也许它们见多了,就没有什么畏惧感。是啊,每天都在面对许许多多的人群,它们已然适应了这种环境。
   准确地说,它们还在饲养园里生活着,并非野生状态。有两位工作人员出现了,一个在敲锣,一个则用水瓢,舀起桶里的食物,抛向空中,竟然是银光闪闪的,落到了水里,方才发觉那是一条条鱼儿。鹤们立刻放下了举止优雅的做派,蜂拥而起,忙乱地去水里鵮食着,这时候,它们倒像是一群小鸭子一样活泼可爱。
  
   三
   物竞天择,天人合一的生存法则,与这里亘古的草滩很是吻合的。这里所流传的故事,让我对这片草滩,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广场上,扩音器里播放着一首歌,让人不能不静心聆听。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为她倾述……”
   这是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正是因为一个女孩的感人故事,让人永远怀念着她。因她的事迹而谱写出的歌曲,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让人知道了扎龙,让人知道了这里的丹顶鹤。
   我来到一座雕塑前,那是一个女孩在与丹顶鹤相依为伴,生动地刻画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展现出一位护鹤天使短暂而壮丽的一生,她就是被人们称为“丹顶鹤姑娘”的徐秀娟。
   徐秀娟是自然保护区第一位因公殉职的革命烈士。她出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养鹤世家,父亲是扎龙保护区的鹤类工程师,母亲在保护区养鹤十几年。她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十七岁便来到保护区养鹤。
   为了进一步掌握养护野生动物的知识,她于一九八五年进入东北大学野生动物系进修。她用学习来的科学知识,成功地将鹤蛋孵化出生、成活,并且半散放饲养成功,获得了科学院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五日,她为了寻找飞失的丹顶鹤,不幸牺牲在复堆河中,她将二十三岁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一生热爱并且为之呕心沥血的养鹤事业。
   一个鲜活的生命化为一座冰冷的雕塑,她的眼神美丽如初,冰冷好似寒光熠熠的宝石。那双眼睛还在凝望着远方,我知道那眼神中的寓意,她在想什么。清风四起,草滩辽阔,更多的丹顶鹤以极具优雅的姿态,飞翔而去。还有更多的丹顶鹤雏鸟,在人们的看护下,由柔弱到坚强,一步步地健壮成长起来。
   烈士未竟的事业在进一步完善着,也让丹顶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阳光下的湖水变得更加湛蓝,但依然不能平静。一声声高亢的炫音,还有一声声似叹息般凄婉的哀鸣从湖面上传来,仿佛是在回应这歌声的传唱。
   扎龙这片浩荡的草滩,有着自己美丽的回想。鹤群渐渐平静下来,正在昂着头观望四周,那鲜红的鹤顶红愈发鲜艳夺目,它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解读这里的生命密码。丹顶鹤绝不是这里的点缀品,它的妍美、高贵、纯洁,会让所有的人放下心中一点点的杂念。
   扎龙的美,在于一群丹顶鹤羽毛的雪白,把这里的一切都辉映得无比纯净。
  
   22025年10月19日首发江山文学
  

共 33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这篇文章,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饮马瀚海,西规大河,列郡祁连”这几个词语。这些典故均源自汉代名将开疆拓土的军事壮举,展现了汉朝对匈奴的战略压制与边疆治理成就,其中霍去病主导了封狼居胥、饮马瀚海、西规大河、列郡祁连四事,窦宪完成勒石燕然,共同奠定了中原王朝对北方草原及西域的控制权。这篇《扎龙之行》虽不是开疆扩土,但也诠释了相同的味道,异曲同工之妙,极大彰显文章的生命力,湖光山色、水光潋滟的生命原色跃然纸上。大地开蒙之初,还是一个混沌的整体,像是裹着一团软软的、模糊的雾。而眼前,河流在这里环绕,流水静静地流淌着,似乎还在环绕着一个美好的梦境,大地的胸怀是敞开的,躺卧着还没有出生的生命。生命之旅中跃然眼前的一枚洁白的、椭圆的、硕大的鸟卵,其间预示的内涵不言而喻。步履匆匆,但衔接有十分自然,一只雪白的羽毛,黑色的尾裙,最为突出的是那一块通红的鹤顶红。它细脚伶仃,举步轻盈,那昂扬的身姿与头颅,带着一种目下无尘的气质,仿佛是一位皇家公主,在轻款闲步在园林之中。只是一只关在笼子里接受治疗的丹顶鹤,有一只到放飞的留白,是生命密码解构的真实。“轰”的一声,天空轰然胀满了急遽飞起的翅膀,一股强大的气流旋起,在我们头顶不过十几米的空中掠过。翅膀像一块巨大的篷布一样,瞬间把天空遮住,阴影投下,惊骇的神色布满了每个人的脸,以至于游客忘记了拍摄,去留下唯一的震撼。如果仅仅是写一次旅游,那就有些索然无味,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来铺垫,就是为了一首歌、一个人、一家人和一个国。徐秀娟就是受到父母的熏陶,为了挽救濒临绝种的丹顶鹤而献出年仅23岁的青春年华。美丽的扎龙与沉重的故事,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揭示文章蕴含的哲理,我们应该怎样思考和理解生命的意义。足以可见作者的匠心独具。自己脚步的轻微,那是不想惊扰一份静谧。对一枚鸟蛋的好奇,那是一条通往铺天盖地放飞鹤的未来。宏大的场面,精心的布局,最终落脚于对生命存在的哲思与理解。生命不仅仅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那么简单的现实,更是“若为自由故”的慷慨!大赞佳作,力荐赏读。【东篱编辑:金刚狼】【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19003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10-19 07:42:26
  自己脚步的轻微,那是不想惊扰一份静谧。对一枚鸟蛋的好奇,那是一条通往铺天盖地放飞鹤的未来。宏大的场面,精心的布局,最终落脚于对生命存在的哲思与理解。生命不仅仅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那么简单的现实,更是“若为自由故”的慷慨!感谢赐稿东篱,期待您更多佳作!仅祝创作笔丰!
回复1 楼        文友:枫桦        2025-10-19 13:03:18
  非常赞叹老师的工作能力与写作才能!来东篱这个大家庭,感觉是不是热火朝天呢!老师的文章美,诗句美,连编按也美丽。感谢对社区平台的付出,也感谢老师的精彩解读,编辑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19 09:53:56
  对于丹顶鹤这个奇异的生命呈现前的畅想和推测,增加了一份凝重感,这和文章最后一部分写丹鹤姑娘是十分照应的。放鹤的细节,非常优美,不看别的,这一幕就是特写,留在心间,都是鹤的诗。这个题材很难遇到,也难表现,枫桦老师的有着很强的捕捉力和感受力,写得别具特色。我一直不敢动笔,20几年前我在山东东营的黄河入海口就去了丹顶鹤放养场,不大,也看到放鹤的一幕,有几只在笼子里,未问为什么不放出。我就站在高台上观看过,人们曾经赋予了仙鹤头上血的荒诞说法,我看鹤就有些受到干扰。远握,问候枫桦老师秋祺,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枫桦        2025-10-19 12:52:23
  这一幕发生在十几年前。扎龙是非常美的地方,去过一次,脑子里一直在回旋着某些细节,关于扎龙已经写过,不只是第一次。这次重写有很大的原因是丹顶鹤女孩!人物与事件都是向上的,而且那首歌也很熟悉。前两次没有提到,是因为水平就在那里,不能去要求太多了。很感人的事迹,正赶上社团征文,不如老调重弹。关键要写出新来,想了想还是是推烈士的名,我们写作者有这样的责任,是不容推卸的,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谨祝文丰笔健,事事顺心!
3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10-19 10:36:43
  此篇散文有一种清雅、纯净、飘逸之美,读之令人沉浸在纤尘不染的氛围中,滤掉尘世的油腻与俗陋!作者对鸟蛋的描写很神奇,对生命即将喷薄而出的场景描写得极有意境,极具活力。丹顶鹤自由飞翔、不惧游客的画面也十分精彩壮观,这里是丹顶鹤的天堂,丹顶鹤是这里的主人,它们尽享生命的纯粹与自由。徐秀娟的故事感人至深,她与丹顶鹤早已融为一体,她的雕像是至爱至纯的载体,一个人奉献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丹顶鹤记住了她,善良的人们都忘不了她,她是天使,又回到了天堂!好文,辞采灼灼,清澈如洗,动人心弦!问候枫桦老师,上午好!
回复3 楼        文友:枫桦        2025-10-19 13:00:12
  重写这篇文章,便有很大的构思!巨蛋的造型是很富于深意的,这种深意不免让人浮想联翩。生命之始就有很大的朦胧感,谁能说清,谁能体味到呢?关于这个话题,千百年都在议论着,各有己见,众说纷纭。其实,秉持一种向上的生活态度,就是最好的人生体验,就是人生最好的态度。谢谢罗老师一直以来支持,谢谢精彩解读,遥握顺祺,谨祝文丰笔健,事事顺心!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10-19 10:54:47
  我对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印象很深,老师果然写到了,写到了徐秀娟生命的壮美。丹顶鹤和人的生命相互辉映,让生命的价值得到提升,所有的生命都该得到尊重。开篇和结尾特棒,让文章大放异彩,读罢不忍释卷。拜读学习老师佳作,秋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枫桦        2025-10-19 13:07:25
  这首歌有许多年了,推出的时候就觉得非常的凄美。写这篇文章想的就是要完成一个心愿,写丹顶鹤女孩。游记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写人,这是不能改变的法则。女孩太年轻了,只有二十三岁。我看了她的照片,非常的清纯,可惜了!谢谢老师一直以来的支持,遥握顺祺!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10-19 15:58:34
  丹顶鹤集体起飞的画面想想都壮观,丽人只有十多米的高度,是可以非常清晰观看的,还有他们听到他们进餐的声音,有时另外一幅醉人的画面。老师的文章写的极具感染力,让人如亲眼目睹那种场景。美文佳作,学习了,祝福老师!
回复5 楼        文友:枫桦        2025-10-19 23:48:30
  那个场面真的壮观,来扎龙都是为了看见这一景观。放飞丹顶鹤都是为了驯化,便于日后放归大自然。扎龙所做的一切,真的让人敬佩。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谨祝文丰笔健,事事顺心!
6 楼        文友:简柔        2025-10-19 17:21:10
  《一个真实的故事》很小听过,将生命奉献给养鹤事业的徐秀娟,让这片土地变得迷人而凄美。美无处不在,自然之美,丹顶鹤之美,故事之美,鹤的起飞就是一场视觉和生命的盛宴。
回复6 楼        文友:枫桦        2025-10-19 23:51:21
  那首歌最早出现在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当时就觉得很特殊。后来,这首歌传唱看来,才知道了扎龙和丹顶鹤。年轻的女孩为此献出生命,令人惋惜。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谨祝文丰笔健,事事顺心!
7 楼        文友:瘦马        2025-10-20 14:05:54
  一直以为盐城就是丹顶鹤的故乡。以为那个凄美的故事就发生离自己不完的那片湿地,那首哀婉的歌就盘旋那片上空,读了老师的新作受教了。好久没读老师的作品,今日读来心灵受到了震憾。老师文风依旧稳健,只是思想越发深邃了。拜读美文,受益匪浅。
8 楼        文友:森林大地        2025-10-20 17:25:03
  每个鸟蛋便是一个奇迹,蕴含着生命。扎龙很美,丹顶鹤择地而?,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扎龙的美,也为保护丹顶鹤徐秀娟烈士唱响了赞歌。拜读好文,问候老师,遥祝老师生活愉快!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