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云水】站在秋天的原野上(散文)

编辑推荐 【云水】站在秋天的原野上(散文)


作者:微波 秀才,2248.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9发表时间:2025-11-05 11:29:34

踩着柔软的泥土,扛起沉寂了好久的锄头,迎着绚丽的阳光,走向田头,此时的自己,就是一个个普通本分的老农,没有可刻意的修饰造作,更不用什么明星来客串。
   而我的周围,草木,庄稼都卸下一世繁华,晶莹和辉煌,而迈向了一生最苍然也最壮丽的顶峰。白杨,浓绿的叶片晕染上了金黄和红色。它们向着阳光,向着秋风,向着走近他的人们挥舞致意,就像一个由中年向老年过度的庄稼人,如我,和像我一样摩挲着花白头发的人。这不是一种逝去青春的悲凉,而是一种人生的豁达,开放和释然。
   站在田头,站在无边无际的旷野上,能把自己感觉成一株白杨,一棵小草,也是我们这种人卸下俗世的羁绊,走向人的崇高境界的表现。陶渊明从官场走向南山,走向田野,是人格的升华,是从追名逐利到自我性情为主的转化,那里是他的巅峰。而我,当抬头仰视的时候,才发现我们所处的是自然同样一个大舞台,只不过他是一个名人,是一个中国历史长河中翻云覆雨的名人,而我是一粒尘沙,并且是一个别人谁也不会太在意的尘沙。
   挥别站在云端的名人,我眼前的那一排排大树在渐行渐远,就像老子,孔子,屈原远去的身影。在中原大地,在古往今来的所有典籍中,他们的身影就是崇山峻岭,就是一望无际的文字中的巨大投影。而我眼前的土地,他们的身体可能没有到来过,可思想的翅膀却早已经煽动过眼前的尘埃。尘埃落地,转化成了思想和文字,停留在合上的书页上。书的一端是罗梭的《瓦尔登湖》,那里透着异国他乡泠泠水汽,另一段是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成群的牛羊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奔驰,在豪迈狂野间封顶一个精神家园。守护在归去来兮辞的沉静里,守候在东篱下,在飘然的山岚中,看到的挥锄的老头,是不是就是前世的自己呢?
   自己哑然一笑,在地理和历史的定位中,你我都错过了重合的机会,只不过在寻找精神家园的目标里,你我不知不觉地聚焦到了一个点上。他家的南山之豆应该成熟了,在我来地里的路上,就已经看到了被收割了的大豆。收割的无论是谁!他们对土地的情感都是真挚的,在收割丰收果实时都是热血沸腾的,不同的是一个兼具文化人格,在收割它的时候将无限的想象力,社会发展和人文思想融入其中,而另一个就是纯粹的以实用价值为基础,思想就在土地庄稼前盘旋,纯粹得成了一泓秋水。
   豆子收完,人走了,剩下光秃秃的茬口伸向天空,还有皱巴巴的叶片,叶片的脉络和叶片躺在豆垄间,绿色的体液消失了,碧绿的思想也消失了。变成了灰褐色的蚂蚱缓缓登上它的脊背,黄色的眼睛环顾四方,刚刚改变了的环境让它有些不适应。而身体修长的同类,已经煽动不起透明的翅膀。仿佛人们所说的秋后的蚂蚱,就是再说他而不是自己。盛行一夏的盛世情怀,早已被他们绿色的情愫消耗殆尽。他们与绿色同在,与盛夏共进退,而自己是秋的粉丝,还要在空旷的原野中等待秋菊的盛开。从畅然一夏的潇洒到置身秋高气爽的转身,它也在用一生书写着属于它自己的生命的乐章。
   他们身体瘦小,形态短小,与秋虫和刀郎纵情秋原,或放声高歌,或俯首吟唱,用特有的音节和旋律,把壮丽的秋天揽入怀里,把秋风的鸣响当成一场音乐会,用心灵去感知一个另外世界的美好。
   匆匆走过它们的身边,我不是看客,更不是旅游者,我倒真得幻想着融入。他们的角色,然而,高傲的蛐蛐只在我的脚面停留一刻就飞走了,细长的触须左右摇摆,目光锐利,审视我就像审视一棵玉米或者一撮花生,最后的结论你不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心中最倾情的角色不是你。我淡然一笑,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相信,秋天不只属于你,也属于我。我有自己的地块,自己的庄稼和需要自己干的活。我们不会像你们那样把庄稼地当成丛林,把草丛当成天堂,把天上的飞鸟当做神灵。我会用双手去创造,让秋天去实现它们自己真正的价值。
   经历了几次低温,老天又来了一个大反转。气温猛然冲上了三十来度,穿着背心的还感觉热,真想冲一下凉水澡,与找一点盛夏的回味。雨,隐藏在。那可不能再脱了。就让汗水在期间来回转换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感觉不是一两次了,对于这样的承受能力还是有的。我家的地块是玉米,边上硕大的热草片子恣意生长,像一个没有节制的思想横冲直撞,以至于地里的玉米西边两根垄的底部成了其攀附的对象。高大的玉米昂首向天,就像一排排面向苍穹的勇士,等待日月的检验。他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也是我们用血汗创造的生命的奇观。他们的威武,血性,犹如迈步在岁月洪流中的自己。尤其是横挎腰间的果实,承载着我们的梦幻,期待和憧憬。
   我庄重地与其对视,就像屈原与兰花香草,它的精神潜质和现实理想完全熔铸在一起,并在这个特殊的季节特殊地点达到了一种崇高。蓬蓬松松的薅草,绵延成了柔软的波浪,向四周延展,直击你的三观。草的丰美,柔嫩,在文字与作品中的娇柔被塑造成了美的代表。横穿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在枯荣之间,我们看到的是它生命的顽强和坚韧。然而,我的到来是付有其它使命的。我就像陶彭泽面对豆苗间的草一样,不是来护佑欣赏它的,而是要剪除它们,让土地的庄稼独自享受土地上的营养,让它们最后通向丰收的最后几里路走得更加顺畅。
   归根结底,我走不出一个庄稼人的羁绊,思想和认知到达不了文人墨客面对它们时的潇洒,苏舜钦,黄庭坚提起笔墨时对天涯芳草的眷恋和珍爱。我的天涯在这里,在玉米,花生,大豆交错生长的成熟的时节里。没有背起行囊告别家乡的悲凉,鸿雁腾起翅膀高飞的时候,我的目光却在自己关切的土地上徘徊。白云路过身旁时,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诗句挂在云角上,我抬头仰望,那里有唐代诗人的魂魄链接起来的绚丽和精彩。可那里的秋天更适合他们逃离家乡思念家乡的浪漫情怀,有些一个伟大朝代历史的,当下的时代背景。他们的步履是沉重,境界却是宏大的,历经前面万年都会让人仰望。
   而今,当我的目光落在畦垄上,壕沟里,才发现脱落了时代帐幔的原野,竟然让我们与天涯芳草的距离拉得如此之近,以至于几百公里的距离也就是在几个小时的车程之内。因此,我们心中的天涯仿佛成了咫尺之遥。而历史呢?四季呢?在时间跨越与纵横的连体中,似乎还在保持着原来的距离。
   我挥舞起锄头,学着古人的样子除草,不管是陶彭泽,还是草堂前忙碌的杜甫,还是刚刚提笔刻画完农民的李绅,我们面对草伸出的锄头是不是同样的动作,而引出一串串同样深刻而警醒的诗句呢?我环顾四周,没有谁来关注我,也没有谁真的愿意和我一样在挥起锄头的时候思想在古往今来中穿梭。于是,我从许多萦绕在身边的思绪中解脱出来,将所有的思绪全部过滤出去,清澈得像一湾清水。
   草被连根根除,抖落将它们翻转过来,密密麻麻的根须抖落了泥土,朝向天空。红绿相间的叶片闪耀着秋的光晕,静静地平躺着,就像一个入睡的孩子,不清楚也不去想即将到来的命运是什么!或许他们生命的肉体的陨落尚需时日,可它们的心是安宁的,淡然的。他们心中的秋天是永恒的。即使肉体会消亡,可属于自己的那份辉煌和荣耀大地会铭记的。
   我的锄头抬起,落下,落下又抬起,我周围的玉米,香菜和不远处的茄子相约在一起在蓝天白云下,用虔诚的祈祷和祝福来为秋风中的每一个生命加油打气,包括我锄头下连根拔起的热草吗?我心内猛然一阵。思绪,继续在旷野间奔流,在无穷无尽的生命的喜怒哀乐间穿梭。情感复杂得如同它变幻莫测的温度。

共 29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在田间劳作的精彩散文。秋日里,作者在田间劳作,眼前是草木庄稼,正在卸下一世繁华。作者并未感到一丝悲凉,而是感受到一种豁达、释然的心境。站在田间地头,作者感觉自己是一棵白杨、一株野草,思绪万千。思陶渊明、杜甫等文化名人,他们从追逐名利到自我性情转化,还有《瓦尔登湖》《我的阿勒泰》等作品的意境,作者置身其中,感受着作品中人物情感的变化。思绪回到眼前的劳动场景,将思绪过滤,心无杂念,面对现实,好好生活。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珍视,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慨。情感真挚饱满,语言朴实流畅,情景交融,联想丰富,引人共鸣。感谢微波老师的精彩分享。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编辑:梦在何处】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11-05 11:32:18
  语言朴实灵动。如“扛锄锄草”“庄稼伏地”等描写,还原田间劳作的真实场景,生活气息浓郁,引人共鸣。
梦在何处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11-05 11:34:05
  情感真挚饱满。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珍视,对生命的赤诚与热爱。
梦在何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