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过年(散文)
一大早,送老婆和女儿去了机场,她俩带着外孙麦稻飞海南过年。麦稻奥数冬季班17号结业,她们娘几个18号离开西安。家里留下了一个我和保姆。中午,微信传来了海南的消息:到了,这里天气真好……
我回信给女儿:孤独郁闷寂寞,求安慰……
老伴要去海南陪女儿和外孙,走时,给我蒸了两大笼包子,让我冻起来。女儿说“老爸,不想吃了,你可以叫外卖,给你下载一个‘你饿了吗’手机软件,手指一点,想吃啥有啥,还不用你跑路,很方便的。”
他们走了,我却孤独留下,留下陪老爸过年。老爸九十三了,自十年前母亲过世后,老爸年年在我这儿过年,他老人家已经习惯了。平日里有儿女们照顾保姆伺候着,春节,保姆休假回甘肃庆阳,老爸得有人管。本可以让弟妹们接去,他们也说“哥,你走吧,老爸我接。”我知道,他们都有事,二弟两口带孙子去了海南避冬,三弟家躺着病瘫的岳父要照料,妹子和小弟年前刚买了房正在忙装修……我不能走,也不忍走,况且,今年还轮着我做东招呼兄弟姊妹们在年三十团聚吃年夜饭呢。况且,我家有暖气能洗热水澡,老爸盼着呢,我得接。
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了。做老大,得率先垂范,不易啊。
如今日子富裕了,年却淡了。过去,我们小时候,喝过腊八粥就天天问父母“还有几天就过年了?”父母总说“快了,快了。到时候,穿新衣放花炮吃饺子,好不好?”就这么一天天一天天盼着。那时,大家都穷,平日里缺吃少穿,就盼着过年。杨白劳还有一句唱呢:卖豆腐挣下了几个钱,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的喜儿扎起来唉。喜儿盼着。幸福就是这么简单。现在,百姓平日里就火车飞机地国内国外游南闯北看风景,有个节假日宴客不再在家里做了去外边酒店饭店馆子里包席,比如,我订今年的年夜饭,提前一个多月,跑遍了周围的大小饭店酒楼,却被告知已经订满了……你说,咱还欠那一口饺子么?还缺那一身新衣裳吗?还满世界跑着采购年货吗?接近年关,我接收快递一天要下几次楼,这不,刚刚,还去楼下收取女儿的快递,她网上订购的桂圆。
人们见了面不再问“年货置办齐了吗?”却是相互间抱怨:“烦,烦过年。”
没有期盼,也就没有了激情。
小的时候,老一辈教我们唱歌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关中一带的花馍,过年走亲戚必备的节礼)。二十九,打壶酒。大年三十捏饺子,花炮放上一阵子。除一到初八,亲戚走得哗哗哗!
我记得,那年月,入冬得备过冬的大白菜,家家用车拉,那时,冬天吃不到菜的,细菜得过年采购,也无非是莲菜、菠菜、芹菜、韭菜……外带一捆大葱。腊月二十五六起,人们上街或赶集,割十斤猪肉,打一板豆腐,买几条带鱼,称上一斤糖果,捎上几幅年画,这年货就齐了。城里人,想过年吃上点鲜菜那是要起大早的,去排队,街头有几处政府搭起的临时售菜棚,人挤人,没得挑,还贵……那时的冬天真冷,滴水成冰,冻得人脚痛手麻木,每次过年买菜都是煎熬。有亲戚朋友在农村,节前送来几捆蔬菜,那是会让邻居羡慕的。从腊八节已过,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家家是女的打扫房子粉墙糊顶棚,男的骑着自行车到处采购年货……日子一天一天忙过,年味越来越浓,街头巷尾已经有能听到孩子们零零星星的放炮声了,到了二十九,开始蒸馍蒸碗子炸馓子炸丸子,这些是寻常人家年下待客的必备,我们这里叫“过油锅”,也是最紧张最累人的时候。三十,剁饺子馅,裁红纸写门联剪窗花,新买的年画上了墙,几间土屋顿时清新敞亮了起来……弃旧迎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那叫一个气氛。
那几天,忙完白天的活,每个夜晚,母亲盘腿坐在床上,她身边放着一个做女红的笸篮,她俯身灯下为孩子们缝敛过年的新衣新袄,棉鞋一人一双,是母亲平日里就浆好的帮子纳好的底子……外面飘着雪花,响着爆竹,我依偎在母亲身旁睡下,暖暖的……看着看着母亲手中游走的针线,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大年初一,我在一片震耳的鞭炮声中醒来,我的枕头边整整齐齐叠放着新的棉衣棉裤新的罩衣罩裤,一双崭新的棉鞋就摞在新衣服上……
我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时候睡的,什么时候起的……这时,她扎着围裙正在厨房下饺子呢……她老人家走了十年了,留下我,我也六十五岁了。
后天20号,就是腊月二十三,大寒逢小年了,嗐,又是一年呀!
读秦老师的年,特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