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死——也说琼瑶的“与子书”

编辑推荐 【菊韵】死——也说琼瑶的“与子书”


作者:类猿人911 进士,6956.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54发表时间:2017-03-14 18:08:04

不期,旦夕间的事。
   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宋人范成大说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红楼梦》里读过。
   人老了,自然想到死,很正常,比如你去某地旅游,先打听门票景致途径等等,要去的,心中得有个底。我常打听,比如灵魂,有吗?比如,地狱,有吗?比如,来世?比如……却打听不着,只听孔子斥我:“不知生,焉知死!”我低下头,很愧疚,我活得很糙,很失败……已经于事无补了,死后如何,也不想了,不如想想如何死去,实在。
   琼瑶阿姨老了,昨日,79岁的她突发琼脸书,发布《写给儿子和儿媳妇的一封公开信》,安排和交待自己的后事,想体面而有尊严地去死,不急救不插管不进重病监护室……最后的“急救措施”全部不需要:“让我死得快最重要!”
   让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很美丽,很琼瑶。如同她写了一辈子的浪漫的爱情故事。
   “让我死得快”,我赞同琼瑶。
   想开了,死也就那么回事,没有什么可畏惧的,最后的“美丽”却是很重要。不是说“向死而生”吗?我们每一天都在演习着死亡,习惯着死亡,比如睡眠,眼一闭就“睡过去了” ,生与死,我们都称之为“眠”:无我无它无知无觉,几乎是修佛的境地。唯一和死亡的区别只是眼一睁天亮了……死后,难道一定不会“天亮了”吗?你看,每个人的死死相都是笑着呢,那一定是看到了另一种“天亮了”……庄子梦蝶蝶梦庄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谁能说的清楚,“死”,怎样?
   因为,没有人从那边回来过。
   夕阳,西风,残照,学生来看老师了,孔子病重,扶杖依门,迎子贡,曰:“赐(子贡),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他自恋,他不甘,他悲哀,他歌唱,不久,他终是去了。
   七十三,孔子亡。人活七十古来稀,人都有去的时候。
   生寄死归,人生如旅。我该下车了,我听到列车驶进站的汽笛声……下车前的告别,留点什么?
   陆游绝笔《示儿》说:“死时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有所牵挂。鲁迅最后一篇杂文《死》,则说“埋掉,拉到。”写完之后,鲁迅“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他继续写道:“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如果是我呢?
   如果是我,我想,到时候,有人会很关切地问:“您老还有什么话要说吗?”如果那时的我还能说话的话,我想,我会说:“劳驾,把衣服扯平些,别硌着我……”,因为,我要睡很久很久。
   有人说,人在弥留之际,脑子里会回闪一生的经历,如电影的回放……走过了,回望去,也确有感慨:一生很长,一生也很短。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并不遗憾也并无挂念。其实,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中国的苦难和变革,享受了思想的自由和物质的文明,社会巨变,似越千年,“我来,我在,我见”,也值了,知足了。恰好,五零后,我们活过了这样的一个时代——比儿辈遭罪多,比父辈们享受多。感谢上帝!
   也有遗憾也有牵挂,白驹过隙,总还有未读完的书,总还有未走过的路,总还有没来得及对你说的话……
  
  
  
  
   2017.3.14子夜

共 13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生死一念间,能看透生死,才可坦然面对。人生轮回,有生即有死。让生命活的灿烂,离去会无撼。用平常心去看待,不畏惧死亡,匆匆人生,如同过客。作者把生死看的很淡,很理智,用一种近乎超脱之心看待,用一种足,感恩心来阐述,直面人生。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7-03-14 18:13:17
  谢谢编辑,问好!
2 楼        文友:凝儿        2017-03-14 19:27:00
  虽知"死"很正常,"死"是必然,琼瑶奶奶也把"死"形容成秋叶一样静美,师傅也把"死"说成睡着一样淡然……可我读来还是有些些的忧伤!愿师傅长命百岁,而我也永远能读您的文章!
芷兰生于幽谷,不已无人而不芳
回复2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7-03-14 19:58:43
  谢谢凝儿,感动,其实,活着真好,呵呵,谢谢你的祝福!
3 楼        文友:秦孺        2017-03-14 19:39:05
  人的一生,弹指一挥,当生命的列车即将进入终点,回眸走过的路,真是感慨万千,拼搏过,幸福过,遗憾过,失落过,可是最后自己能带走什么,唯有自己没有实现的心愿,留给后人,于是有遗嘱,遗书,遗愿,其内容虽繁琐,但宗旨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子孙后代比自己过得更完美,让自己死得更体面。所以后世子孙为了长辈,也为了自己的脸面,丧事之奢侈体面可见一斑。每个人都是岁月的过客,在这个或多或少都留下自己的足迹,至少让自己的亲人缅怀。如果死后能让更过的人缅怀,那更是后辈的造化。
回复3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7-03-14 19:59:42
  谢谢秦孺欣赏,问朋友好,祝福你!
4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17-03-14 22:48:43
  感谢赐稿菊韵,问好春祺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回复4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7-03-14 23:11:39
  谢谢编辑,祝好!勘破生死无大事。
5 楼        文友:叶雨        2017-03-15 06:38:35
  想到死这个话题,突然觉得很伤感,一生很短,转瞬即逝,当我们真的面临死亡的时候谁能泰然自若?只是文字安慰而已,人对死亡只有不得已没有愿意之说,人的一生就是无奈的一生,又何止死呢?所以只能有啥算啥,来啥迎接啥。猴哥,你还早呢,你这样的起码也得九十岁以上,珍惜每一天吧!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5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7-03-15 07:14:26
  叶雨好!谢谢捧场。中国人很忌讳谈论死亡,其实这是错误的的观念,除却生死无大事,西方国家从孩子开始学校社会就有死亡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比如琼瑶对安乐死的渴望,是现代文明下人权的必然。我读琼瑶的公开信,我便想到应该说些什么来支持她,也算是自我教育。谢谢!
6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7-03-15 07:48:38
  谢谢叶雨。谢谢各位文友。中国人忌讳这个话题,但在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始了死亡教育,从娃娃抓起,人生观就应包括有正确的生死观,我读了琼瑶给儿子和儿媳的公开信现,便想说些什么,写写死的事,琼瑶的对安乐死的渴望是现代文明人权的必然。我支持她。这篇文字也算是自我教育了。
7 楼        文友:玉之残泪        2017-03-15 16:19:30
  如是,我闻……佛偈……棒喝……听见花开的声音……
回复7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7-03-15 16:53:58
  阿弥陀佛。玉之好!
8 楼        文友:老谢不老        2017-03-16 09:18:33
  阅读此文后,本想轻轻溜过,因是第一次看到关于“死”的文章,且文釆满满,真诚地留下述语,为作者点赞!
回复8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7-03-16 09:21:05
  老谢不老,谢谢光临,谢谢欣赏,问朋友好!
9 楼        文友:木门柴扉        2017-03-16 12:14:05
  笑话生死,何等从容。愿老师健康长寿!
以文字,记录曾经的片段,那久远的,便不再久远。
回复9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7-03-16 12:14:59
  谢木门柴扉来访,问好朋友!
10 楼        文友:唐柳        2017-03-16 18:14:18
  向生畏死,人之常情。我说我理解怕死者,但我不怕死。有人说我吹牛。我以为,从人性角度出发,他的判断几乎就是对的,但我还真不是吹。因为经历了三次濒死体验,觉得死也不过尔尔,甚至偶有小憧憬。所以我赞成庄子的观点,齐死生,外死生,忘怀死生,无畏死生,依大化流行,顺自然变化,全生重生。
携文字之精华,震男儿之雄风
回复10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7-03-16 18:17:52
  唐柳老弟过来人,参透生死任自由。问好,朋友!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