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令箭”与“鸡毛”

  “令箭”与“鸡毛”


作者:纪岩 秀才,1117.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04发表时间:2017-03-16 14:42:51
摘要:“令箭”千万不能变成“鸡毛”.

“令箭”与“鸡毛”
   说来有意思,不知始于何时,“鸡毛”竟与“令箭”扯在一起。京剧《沙家浜》中就有一句“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台词,意思是明摆着的——唬人。
   “拿鸡毛当令箭”是较常见的一句话,意指以不重要、甚至轻微的东西去充硬头货,目的是逼对方就范。不妨举出几例。
   有的人在上边蹲机关蹲腻了,就琢磨着到下级单位走一走,转一转,放松一下。可直接表白又不好,只好改口说“调研”啦,“检查”啦,“验收”啦,于是,“鸡毛”改头换面,变成了“令箭”,下边的人不得不“重视一下”。
   某些单位从本位立场出发,想办点不三不四的事情,直接拿出“鸡毛”拿不出,都是千方百计变成“令箭”之后,才得以实施的。
   事实上,不正之风的存在,正是将种种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之事,披上合法的外衣,伴着冠冕堂皇的理由,才得以兴起和传播的。也就是说,都有个“鸡毛”变“令箭”的过程。
   “鸡毛”变“令箭”,实施者是一清二楚的。实施关系也很明确,大都是“上对下”,即上级的人对下级的人,或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
   一回生,两回熟。渐渐地,下边的人或下级单位,有的从中也看出了门道儿,于是,便反其道而行之。结果,新的事物出现了,那就是——拿“令箭”当“鸡毛”。
   “令箭”变“鸡毛”,实施关系一般是“下对上”。
   不是前来检查、验收么,那好,做些表面文章,却不在解决实质性问题上狠下功夫。于是,“令箭”变成了“鸡毛”。
   不是要办班培训么,那好,交上费用就完事,管它学没学点啥,于是,“令箭”变成了“鸡毛”。
   不是开展学历教育么,那好,请说明多少钱一个“证书”吧,多点也行,买个算了。于是,“令箭”变成了“鸡毛”。
   “令箭”与“鸡毛”相混问题,主要是由发令者方面造成的。也就是说,“令箭”变成“鸡毛”的现象尽管发生在下边,但原因则在上边。概括起来,其情形主要有三:
   一是“箭”软。把不是“令箭”的东西充为“令箭”,自身的价值终究抬不起来,久而久之,自然要还原成“鸡毛”。
   二是“箭”乱。你也发“箭”,他也发“箭”,甚至“万箭齐发”,基层实在难招架。一应付,“令箭”贬成“鸡毛”。
   三是“箭”偏。同一项工作,张三一个令,李四一卷经,前者要求这样布置,后者要求那样完成。由于脱离实际,“令箭”等同“鸡毛”。
   “令箭”就是“令箭”,“鸡毛”就是“鸡毛”,二者怎么能混淆?但我想,倘若没人敢“拿鸡毛当令箭”,也就不会有人敢“拿令箭当鸡毛”。

共 10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关于“令箭”变“鸡毛”的文章,使我想了一句人人都熟稔的谚语:“上梁不正下梁歪。”你上边的某些人或单位不是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么?咱就可以给你来一个拿着“令箭”当“鸡毛”,给你上演一出:“村哄乡,乡哄县,一直哄到国务院。”这就叫:“一级哄一级,看你急不急?”哈哈!【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3-16 15:49:36
  “令箭”与“鸡毛”的变身,是一个一个极大的讽刺,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