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读古书
偶读《子产论政宽猛》(《左传•昭公二十年》),子产用火与水比喻政令,精辟独到,后人叹服,原文如下: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译文:火势猛烈,人们望而生畏,因此很少人有被它烧死的;水性柔弱,人们轻易地玩弄它因此就有很多人被它淹死。所以执掌政事,实行宽和之道很难。”
真是难以小觑古人的智慧!
一说就火与水的认识,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洞察这些万物蕴藏的逻辑。看似柔弱不堪的事物,往往有被人忽视的强大力量。所以一个太极图,一个以柔克刚的哲学,便让泱泱中国傲然矗立几千载岿然不动。反而是凸现强大的事物,让人早有防范和疏远,成不了太大气候。真是“真人不露相”与“尽显其能”,孰更深不可测,已见分晓。
所以中国人追求的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先秦的哲学思想已经是中国人骨髓里的文化基因,礼让谦卑的温厚与西方的冒险创新的尖锐,思维和理念都完全不同。
水的哲学,随物赋形,温顺可亲,引得各方欺之而不怒,柔韧之特性绝无仅有。然而一旦挤压太甚,内在的力量怦然而出,强大而持久,再想制止实在不易。此可做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经灾难而兴旺繁茂之理论依据。
水之哲学,以弱示人,而暗含力量,实在比火的哲学高明不少。
二说宽猛政令。中国的先祖,在春秋已经有了执政难易的高深经验。“上善若水”与“宽难”无不透露出追求“水之政令”的渴望与艰难。
兴天下者,必施之以宽而得民心,然“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样的境界绝非朝夕可及,反而容易造成“政宽则民慢”,往往是“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所以新加坡是罚出来的,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中国一直没有废除“死刑”恐怕也是基于“猛以济宽”吧。
孔子在文中总结子产宽猛相济的治国方针时,终是回到了中庸的政治主张,这的确是中国政治的理论基石。
有时候真不可以用时间来衡量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程度。已经几千年的治国理念,我们至今仍奉为圭臬,有时候古人的思维简单而天真,却是对世界最深刻的认知。古文明的保存,实乃人类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