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神童”之殇(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神童”之殇(散文)


作者:刘娟 布衣,22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97发表时间:2017-12-09 23:56:26
摘要:小林本该拥有快乐的人生,可因为父母愚昧的教育方式,让他成为人们眼中的神童,父母的拔苗助长、灌输式教育使他产生厌学情绪,最后变成一个问题少年。

春节的热闹气氛随着元宵的鞭炮声和花灯一起远去,春天的生机迅速袭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退冬的颓废。春雨如烟如雾、如沙如尘,时而像缕缕细线,时而随风飘落,洒满田间地头。春风伴随着春雨,驱除冬的寒意,吹醒了万物。迎春花灿烂的开遍山坡的沟沟坎坎,这报春使者最先向人们昭示春的来临。其它各种野花也紧随其后,用自己的色彩装点孔雀山的每一个角落。地里的庄稼也幻化出生机,用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证明它们的复苏。孔雀山下的隐贤村又恢复了忙碌,庄稼汉们又将开始周而复始的劳作。各家各户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播种收获他们的人生。
   蛰伏了一冬,因为春天农作物的复苏,庄稼汉也开始一年的工作。白天他们在自家的责任田里辛苦的耕作,年前留下需要春种的土地,这时得及时播种;果园里的果树也渐渐发芽了,春天的第一次农药要适时的喷洒;小麦的除草工作也要在一定时间完成……总之,每天都是忙碌的。只有到了晚上,或是阴雨天,才得片刻闲暇。这时,不用召集,人们自发的聚集在村里的小广场前闲聊娱乐,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矩。
   早在集体生产制时,村里的小广场曾是生产队开会,宣布通知大事的地方,后来集体生产制解散了,因为对集体生产的厌倦,加之电视的兴起。这个地方一度冷清了一段时间。近年,随着人们闲暇时文化娱乐活动多样化,同时人们对电视的热潮渐冷,而且一种叫广场舞的舞蹈流行起来,这个地方又变得热闹了。一到傍晚,一阵劲爆的音乐就在小广场响起,音乐的声音就像女人的招魂曲,她们一下子在家里待不住了,匆匆忙完手里的家务,急急忙忙的赶到小广场,尽展婀娜的舞姿。男人疯狂地挥舞着胳膊,敲打着有力的鼓点,似乎在宣泄心中的愤懑。孩子们兴奋地穿梭在人群中,也有一些闲散的人玩扑克牌,下象棋……后来村干部又组织村民在广场上空搭上彩钢瓦,买来一些健身体材,于是小广场就更热闹了。
   因为小广场是人群聚居的地方,所以重要事件都是从这里传播开的。忽然有一天,不知道谁说了一句“知道吗?海子家的小林是神童!”于是,小林是神童的传言一下子就在隐贤村炸开了。
   小林——一个两三岁的幼童,因为能快速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又能背诵几十首古诗,所以一下子成了人们口中的“神童”。村里的人们都兴奋而激动的传播着这个惊人的消息。反倒是那些老人们始终见怪不怪,似乎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一个德高望重、相对有点学识的老人笃定而虔诚的说:“我们隐贤村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天上的神仙曾经获罪天帝被贬凡间,化作凡人隐居于此。后来虽然刑满,真身回了天庭,但凡身留在人间,繁衍的后代就居住于此,这也是隐贤村得名的缘故。所以隐贤村是有仙气的,每过若干年出一个名扬天下的大人物一点也不奇怪。”为了增加自己话语的可信度,老人煞有介事的指着村子东边坡下的那三个成“品”字形的土丘说:“你们看,那三个土丘就是个三角形,那是神仙初来时做饭支撑锅的三个土块,因为年代久远,就长成土丘了。土丘旁边那两个形似乌龟的土丘,不是被我们村子的人叫做\\\'大龟壳’‘小龟壳’吗?那是神仙下凡时驮他而来的神龟”。
   听了老人的一番话,大家对神童小林更是深信不疑。看来小林就是几世轮回中应该出现的那个大人物,人们都用一种羡慕敬仰的眼光看小林。
   于是,小林一出现在小广场,人们总是要让他表演一番。家里来了客人,他妈妈更是掩饰不住得意之情,热情的让孩子给客人演示一下神技,看过小林表演的人更是对他的聪明赞不绝口,小林是神童的说法越传越广。
   的确,小林的爸爸初中毕业,妈妈小学没毕业就回家务农,这样的基因生出一个这样的孩子:算题快,背诵的古诗文多。不是神童是什么?这样一想,小村的人格外兴奋,说不定他将来出息了,村里人还可以沾沾光,即使不沾光也可以炫耀一下,某个大人物是我们村子的。
   就在这个传言传播了一段时间,而且被人们传的神乎其神的时候,我回村子有点事,正好碰见小林的奶奶,于是就客套的恭维一下:“阿姨好福气,听说您孙子简直就是神童,将来不只给你家光耀门楣,也给咱们村人争气。”
   让我意外的是,小林的奶奶不光不高兴,而且愁眉不展。她有点忧伤的说:“闺女,这话是你说,要是别人说。阿姨是真的要生气的。唉!我不想我孙子成为什么神童,我只希望他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长大就好,平凡点、就是平庸点都没事,唉……”老人一边叹气一边摇头。
   我也收起笑容,认真的问道:“这是为什么呀?”
   “唉,一言难尽呀!”老人不愿意再说,唉声叹气的走了。
   那天我路过小广场,目睹了小林的表演,一群人围在四周,小林端端正正的站在中间,他的妈妈在一边“助演”:
   “21+25等于多少?”
   “46。”
   “78-29等于多少?”
   “49。”
   ……
   妈妈在一边提问着,孩子机械的回答着。
   “来,再背诵一个《乐游原》。”
   “《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孩子在妈妈的引导下机械的回答着,虽然回答的很流畅,但是他的眼光呆滞无神,我从他的眼中看到的不是兴趣,而是迷茫,孩子似乎不明白他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做这些。看着他妈妈兴奋的表情和孩子迷茫的眼神,我总觉得神童的背后有着什么看不透的东西。
   有一次去他家串门,当我看到小林妈妈培养神童的过程,不由让我目瞪口呆,也终于明白小林奶奶那言犹未尽中隐藏的话语,也为孩子悲哀,为他的未来担忧。
   那天我一进门,就看到小林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教小林,而那时小林的姿势是双膝跪地,双手背后,身子挺直,双目恐惧的盯着妈妈。妈妈身边放着一本带拼音的《唐诗三百首》,她读一句,小林跟着读一句,读过几遍,孩子读的基本比较流畅了,就试着背诵,如果错了,他妈妈马上放下毛衣,一脚踹过去,大声的吼骂几句,可怜的小林像一个皮球一样滚到地上。
   我赶紧拉起小林,并劝小林的妈妈:“孩子小,慢慢教。”
   她根本不听,小林的爸爸也在一旁符和:“她教育孩子呢,你就不要管了。”
   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她教数学也是这样,不是启发孩子明白算理,也是背诵式计算“45+32等于77,记住!”她朝孩子吼道,孩子战战兢兢的跟着读。
   我试着劝小林的妈妈:“嫂子,严师出高徒是不错。可是背诵古诗要让孩子理解它的意思,孩子有兴趣了才会记得又快又好。计算更是要明白算理,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我的话还没说完,她的脸已经变黑了。小林爸爸赶紧说:“你不要说了,我们家小林多亏了他妈妈,要不是他妈妈,他哪儿能学到这么多知识?”
   我只好尴尬的站在那儿。
   就在小林又一次背诵错误,妈妈即将挥手扇过去时,小林奶奶回来了,她急忙护住小林:“孩子是你亲生的,打孩子就不能轻点?”
   “就是亲生的我才要严管,教育不好是你将来负责?”
   小林奶奶指着她妈妈:“你,你……”她气的一跺脚,拉着我去她房间闲话。
   我低声问:“阿姨,他们平时就那样教育孩子?”
   小林奶奶一边抹眼泪一边说:“嗯,可不是吗?她就是个人来疯!越劝越来劲,有一次,她一巴掌把孩子打的流鼻血,我说她几句,她还和我吵。还有一次,把孩子踢的在地上滚,滚到墙角被墙挡住滚不动,她还追上去踢,你说这是遭什么孽?娶这么个不可理喻的媳妇!最可气的是我那个软骨头的儿子。媳妇说什么就是什么。为这也没少和他们吵,有什么办法呢!唉……”
   目睹这一切,我的心不由沉甸甸的,这样培养“神童”。实在堪忧!
   从此,我不再看“神童”的表演,而且,遇到“神童”展示天赋的时候,我就刻意的回避,几乎是逃离他表演的现场。在小林妈妈的教育下,小林除了会背诵的古诗数量有所增加,学前他比同龄的孩子提前学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除此之外也没什么特长。
   到了入学的年龄,其他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的接受初级教育。而对于小林来说,老师教的他都会,老师也不像妈妈那样严厉,学校简直就是天堂。也许想起为学这些自己曾遭受的苦难,小林对学习毫无兴趣,而且厌恶学习。他发现即使他上课不用心听,老师也不会动辄打骂,在家里饱受压迫的小林把学校当做放松娱乐的地方,上课不是神游就是捣乱,老师几乎对他无可奈何。无论是体罚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都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即使老师告到妈妈那儿,挨一顿打就完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挨打也有了免疫力和抵抗力。于是,曾经的神童成了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他的教育也最让老师头疼,神童的光环不再。
   “神童”之殇,谁之过?

共 34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叙述孩子教育问题的叙事散文。从冬末春初的景色入笔,由远及近的描写手法,细腻描写春雨,春风,远山上的迎春花开了,向人们报春;拉近到春天农作物的复苏,庄稼汉也开始一年的工作;再次拉近到村里的广场,劳累一天的傍晚,人们就聚集在广场上,女人跳广场舞,孩子们兴奋地穿梭在人群中,闲散的人玩扑克牌,下象棋……还有健身的,一派祥和的景象。忽然有一天,不知道谁说了一句“知道吗?海子家的小林是神童!”怎么个神奇法呢?三岁的小孩,会心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又能背诵几十首古诗。村里热闹地传播开了,一个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更是权威性讲了“隐贤村”的由来和神话传说,原来隐贤村过些年头就会出一个异能之人,似乎是神秘的天意……真是“三人成虎”啊!一传十,十传百。村里人好奇,小林妈妈就带着小林给大家“表演”,小林妈妈提问,小林回答,答案都正确。小林在广场表演,在客人面前表演,小林妈妈很得意,看过小林表演的人更是对他的聪明赞不绝口,小林是神童的说法越传越广。这个时候,“我”有事回村子,看到了小林奶奶的担忧,看到了小林和她妈妈“联合”的神童表演,小林的回答虽然很流畅,但目光却很呆滞。某次去小林家串门,见识了“神童”的成因,跪在地上的小林,恐惧地看着妈妈,背着妈妈问询的心算答案,背着古诗词,错了就是一脚踹过去,大声的吼骂。“我”好意的劝解了一下,立即遭到小林父亲的斥责。“我”的心沉甸甸的,担忧这个神童了。到了入学的年龄,小林走进学校,老师教的数学小林都会,老师也不严厉,小林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厌恶学习。而且他发现即使上课不听讲,老师也不会动辄打骂。学校成了小林减压,放松的娱乐场所,老师对他的教育,都无济于事。最后,小林成了“橡皮”样的问题孩子。“神童”之殇,谁之过?本文讲述的问题在半文盲人群,极其普遍。描写细腻,阐述简洁,过渡自然,问题的答案已在叙述中。写作手法新颖,思考的孩子教育问题具有社会意义。力荐文友赏读!问候作者!【编辑:极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极冰        2017-12-09 23:57:55
  感谢赐稿,请继续在江山的柳岸展示您的才华!
极冰
2 楼        文友:极冰        2017-12-09 23:59:52
  一个新的教育问题,值得思考!
极冰
3 楼        文友:极冰        2017-12-10 00:03:07
  让人惋惜,这个神童好可怜!难怪学校现在定期给家长上课,并建议阅读圈定的书籍。看来教育还是走的快的,只是还没有全面推广。
  
   祝您文思泉涌,佳作不断!
极冰
4 楼        文友:如风姐姐        2017-12-10 03:54:30
  可怜的小林,遇着那样的父母,/(ㄒoㄒ)/~~哀伤呀!
5 楼        文友:刘娟        2017-12-10 07:16:42
  回复1楼:谢谢极冰老师详尽深刻的点评,辛苦了!
给理想插上翅膀,让思绪游走在文字中。
6 楼        文友:刘娟        2017-12-10 07:21:50
  回复2楼:也许因为从事教育工作,发现教育中的许多问题。教育和其它工作一样,一直在不断的改革完善,可是旧的问题消失了,又会涌现新的问题。
给理想插上翅膀,让思绪游走在文字中。
7 楼        文友:刘娟        2017-12-10 07:44:20
  回复3楼:小林本可能是一个虽然普通可是正常、快乐的孩子。因为父母的虚荣心,偶尔教出一点成绩,在别人的赞扬中,继续自己错误的方式教育。剥夺孩子幼年的快乐,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这个“神童”是逼出来的,也是他最后变成庸才的根本原因。有人以为这篇文章是为了揭露望子成龙是错的,其实我要阐述的是家长有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会毁了一个原本可能优秀的孩子。主要是告诫家长不要让虚荣心影响了自己,拔苗助长,强迫孩子做不是他年龄应该做的事,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进而厌学,这才是最可怕的!
给理想插上翅膀,让思绪游走在文字中。
8 楼        文友:刘娟        2017-12-10 07:54:51
  回复如风姐姐:遇到这样的父母,确实悲哀,这事发生在一个山村,人们似乎容易理解。可是有些高知阶层,也有父母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逼孩子补课,有些孩子双休日几乎都没有一点娱乐时间,我真的不知道这样是会培养一个优秀人才,还是一个呆子,或是提起学习心中厌烦的孩子?错误的方式,毁掉的是孩子的一生!感谢如风姐姐光临,赏读点评,远握,并祝安好!
给理想插上翅膀,让思绪游走在文字中。
9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7-12-10 15:37:47
  可恶的拔苗助长的父母。
回复9 楼        文友:刘娟        2017-12-13 21:23:49
  拔苗助长是的事例太多,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
10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7-12-10 16:21:24
  真正成功的人,无论在哪个领域,无一不是能发现自己的天赋,并将天赋全然绽放的人。但遗憾的是,我们被“木桶理论”局限了,绝大部份的人都将绝大部份宝贵的时间,用于去弥补自己的短板,木桶理论适合用于组织,不适用于个人成长。我反对高压试教育,提倡诱导方式,放养式的教育,孩子不是父母炫耀的本钱!
浩渺若尘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