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山多娇】从民谣看农村七十年巨变(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多娇】从民谣看农村七十年巨变(散文)


作者:孙巨才 进士,6592.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00发表时间:2018-01-07 06:02:45
摘要:小董村曾经驻过共产党的抗日县政府,后来是区政府、人民公社和乡政府的所在地。小董村的农民群众对共产党特别忠诚,满怀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流传着很多民谣,朴实、形象地记录了小董村七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我精选以下八则,与大家共赏。

【江山多娇】从民谣看农村七十年巨变(散文) 中国共产党适应中国革命的特点,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城市,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六十九年来,中国共产党把农村作为国家稳定的基础,一贯重视农村的发展,使广大农村发生了沧桑巨变。武陟县的小董村是革命老区,曾经驻过共产党的抗日县政府,后来是区政府、人民公社和乡政府的所在地。小董村的农民群众对共产党特别忠诚,满怀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流传着很多民谣,朴实、形象地记录了小董村七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我精选以下八则,与大家共赏。
   一、民富国强再不受欺负
   跟着毛主席,挺胸脯;
   跟着刘少奇,吃饱肚;
   跟着邓小平,致了富;
   跟着江泽民,走好路。
   跟着胡锦涛,不交皇粮得补助。
   跟着习近平,民富国强再不受欺负。
   这首民谣热情歌颂了历代国家领导人的丰功伟绩。广大农民跟着毛主席,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翻身挺胸当了国家的主人,不惧强敌,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刘少奇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实事求是,力挽狂澜,大搞“三自一包”、“四大自由”,救活了饥饿的农村,使农民吃饱了肚皮,农民群众世代铭记刘少奇的救命恩情。邓小平复出后,扭转乾坤,拨乱反正,推行改革开放,使广大农民走上了致富大道。江泽民执政期间,综合国力飞速上升,各项基本建设日新月异,小董地区柏油公路成了网,村与村之间通了公路,农民们对此永世赞颂。胡锦涛担任国家主席以后,进行农村改革,实行“两免一补”,免除了农业税、特产税,发给农民种田补贴,发给老年农民退休金,给了农民实际利益。习近平执政以来,民富国强,军事实力跃居世界前列,广大农民对此扬眉吐气,无不交口称赞。
   二、永远跟着共产党
   共产党,像太阳,关怀农民胜爹娘。
   永远跟着共产党,越走心里越亮堂。
   小董村农民把农村七十年巨变归功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决心永远跟着共产党,永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吃的变化
   五十年代吃杂粮,
   六十年代红薯王,
   七十年代吃白面,
   八十年代猪肉香,
   九十年代吃营养,
   新的世纪讲究养生和健康。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粮食产量低,农民们黑白搭配,糠菜半年粮。六十年代生活困难,“红薯馍、红薯汤,离了红薯没法活,红薯就是保命王”。七十年代粮食连年丰收,农民吃上了大米白面。八十年代农村养猪事业大发展,政府号召农民大吃“爱国肉”,“香喷喷,喷喷香。真感谢,党中央。一斤猪肉五毛钱,吃斤猪肉奖斤粮。”九十年代农民吃饭讲究营养均衡。新世纪以来,农民饮食讲究科学养生,追求有机、绿色和健康。
   四、穿的变化
   五十年代补丁漏,
   六十年代穿“尿素”,
   七十年代换新裤,
   八十年代混纺布,
   九十年代讲纯棉,
   新的世纪兴丝绸。
   五十年代开始实行“布票”,农民贫穷,很多人穿得补丁摞补丁。六十年代初期,每个农民每年只发一尺七寸、后来是每人每年三尺四寸的“布票”,公社社员“新三年,旧三年,补补连连又三年”。大、小队干部可以依仗职权穿上用日本产的“尿素袋”染色后做的裤子,在群众面前,很是风光。社员们笑话农村干部穿的裤子“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屁股蛋上‘含氮46%’”。七十年代,国家发给每个农民的“布票”多了,每个人都能穿上新裤子了。八十年代混纺布多了起来,农民们穿衣不愁了。九十年代农民们讲究穿纯棉布,“布票”已成为了历史。新世纪以来,农民穿着讲高档,时兴穿丝绸服装。
   五、住的变化
   五十年代麦草顶,
   六十年代土坯墙,
   七十年代砖封山,
   八十年代混砖房,
   九十年代前后窗,
   新的世纪建高楼,
   目前时兴学西洋。
   上世纪五十年代,小董农村到处可见麦草房———“麦草顶,土打墙,高粱捆把当大梁,穗毛封山破灰地,荆笆编门杨棍窗。”农民过上了太平日子,住得十分高兴。大跃进期间,农村房屋公有。六十年代开始用砖块垒砌十三层墙基,上用土坯垒墙,增加了房屋的坚固性。七十年代,农民用小蓝瓦盖顶,用青砖封山墙,门窗用青砖砌圈,土坯墙用白灰抹平。“砖漫地,白灰墙,砖封山,蓝瓦房,坚固实用真漂亮。”八十年代开始用青砖砌墙到顶。九十年代开始学城市建筑,前后开窗,便于通风,门改为落地门,没了门槛,便于平车出入。2000年以来,农村时兴建楼房。目前农村建筑追求欧美风格,追求城市化、别墅化。
   六、行的变化
   五十年代小土车,
   六十年代独轮车,
   七十年代小平车,
   八十年代自行车,
   九十年代摩托车,
   新的世纪电动车。
   目前时兴小轿车。
   上世纪五十年代农民送老人或女人走亲戚,依靠木轮小推车,俗称“小土车”,六十年代才改为胶轮车,七十年代又改为在两胶轮之间的车轴上平放车棚,叫做小平车,又称“架子车”。八十年代以前农民购买自行车比登天还难,一个几千口人的村庄,没有几辆自行车。八十年代以后,自行车逐渐普及,成了农民的代步工具。九十年代很多农民用摩托车代替了自行车。新世纪以来,农用三轮车在农村非常普遍,电动车逐渐成为了主流。目前时兴小轿车,农村小伙子不买小轿车娶不上媳妇,小轿车在农村逐渐得到了普及。
   七、农村嫁娶标准变化
   土改时期红圪兜(红布包袱);
   合作化时一桌两椅两箱笼;
   大食堂时,随身衣裳、就肚干粮;
   文革时期,男家彩礼《毛选四卷》,
   女家陪送掘锄铁锨(本地音:qian);
   七十年代“三转一响”;
   八十年代“三十六条腿”;
   九十年代,三金一冒烟,7字房带拐弯儿,
   组合柜、席梦思、家用电器四大件;
   新的世纪,小楼房、小汽车、小家庭、小存折儿。
   土改时,农民贫穷,当时新媳妇手挎一个红布包裹,俗称“红圪兜”,里面包有几身衣裳,就算很不错了。合作化后,农民脱贫,标准升为“五件货”,即一张桌、两把椅、两个箱子。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标准降为“随身衣裳,就肚干粮”,只要有人就行了。文革期间,推行革命化,男家送彩礼用《毛选四卷》,女家陪送掘锄铁锨等劳动工具作为嫁妆。七十年代讲究“四大件”,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大姑娘没有这“三转一响”不结婚。八十年代在“四大件”的基础上,讲究“三十六条腿”,即一张桌四条腿、两把椅八条腿、两大柜八条腿、大沙发四条腿、两个小沙发八条腿、一个茶几四条腿,合计起来三十六条腿。九十年代讲究金耳环、金项链、金手镯和摩托车,盖新房堂屋连着厢房,成7字拐弯形状,组合柜要一整套,“席梦思”大床必不可少,电视机、VCD、电冰箱、洗衣机一样不能缺。新的世纪以来,在以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个“小条件”,即小楼房、小汽车、小家庭、小存折儿。其中小家庭指二人世界、单独生活。小存折儿指银行卡,存款少了也不行。
   八、乡镇政府用车变化
   五十年代“一条龙”,
   六十年代“蹦蹦虫”,
   七十年代“一三零”,
   八十年代“帆布蓬”,
   九十年代“两头停”。
   新世纪“奥迪”与“三菱”。
   目前各有私家车,互相比谁牌子硬。(本地音:eng第四声)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条龙”指自行车。那个时候每个乡镇政府只有一辆自行车,比“龙”还高贵,专为书记、乡长上县城开会或通讯员去县政府取送文件时使用,其他干部想都别想。经常见到通讯员骑着自行车,书记坐在后座上,洋洋得意,向群众招手,就像古代官员坐上了八抬大轿下乡巡视,乡村百姓无不敬畏。六十年代有了手扶拖拉机,司机开着“蹦蹦虫”,书记、社长能站在后面的车厢里向群众挥手致意,显得特别威风和神气。七十年代乡镇政府有了一辆“一三零”汽车,司机室里有两排座位,书记、社长可以坐在里面,风刮不着,雨洒不着,后面车厢里还能运载东西。八十年代有了二手吉普车,以前是县团级干部才能坐的“帆布蓬”吉普车,下放到了乡镇一级。九十年代每个乡镇有了一辆俗称“两头停”(意即两头一样高)的小轿车,开始时是“桑塔纳”,后来是“红旗”。新的世纪以来升级为“奥迪”、“三菱”、“帕萨特”、“丰田”、“现代”、“雪铁龙”等各种名牌轿车,小轿车越换越高级,每个乡镇至少有五、六辆小轿车,副职们以及乡镇财政所长也都能坐上专车每天上、下班了。目前,乡镇政府干部很多人都有了私家小轿车,互相攀比,一个比一个牌子高级。
   小董八首民谣反映的农村变化,看得见,摸得着,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儿。一滴水珠能见太阳,一个村子能看全国的村乡。大家凭良心说,新中国建立已近七十年,全国的农村变化到底大不大?
  
  

共 34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一首首民谣,看七十年巨变,实乃一篇宏观巨作!武陟县的小董村是革命老区,农民群众觉悟高,对共产党有着无限的感激之情,因此在当地流传着很多民谣,这些民谣记录了小董村七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本文一定录用了八首民谣,透过一首首民谣,从中感受到小董村村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感激之情,每一首民谣中深藏的智慧和哲理,展示出老区人民对新中国一路走来的美景的歌颂与拥护。透过一句句感人肺腑的民谣,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讴歌。在一首首民谣中,看到了一个崭新中国的成长,强大,与人民生活的富足。民谣是老百姓的口口相传的真理和智慧,反应人民心声,讴歌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和对国家领导人的崇拜感恩之情。感恩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为实现全面小康生活去努力奋斗,是每一位国民的光荣使命。文章展示出一幅宏观的画面,让读者眼前一亮,感人亲切的民谣,顺应了民意,弘扬了正能量,实乃一篇佳作!力荐共赏!【丁香编辑:社长娇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娇娇        2018-01-07 06:10:31
  一首首民谣,讴歌的党的光辉历程,和时代的巨变,句句含金,字字真情。民谣是百姓的心声,反应民意,歌颂正能量。
   老师给力!喜欢这篇文章!
娇娇
回复1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7 11:11:43
  侵晨编辑谁家女?丁香花丛娇蜜蜂。倾心弘扬正能量,感恩祖国无限情。
2 楼        文友:娇娇        2018-01-07 06:12:13
  民谣是智慧,是真话,更是时代的箴言。五十年代“一条龙”,六十年代“蹦蹦虫”,七十年代“一三零”,八十年代“帆布蓬”,九十年代“两头停”。精辟!
   为民谣点赞!
娇娇
回复2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7 11:23:09
  民谣充满希望,希望反映民声。不忘初心奋斗,共同富裕前程。
3 楼        文友:娇娇        2018-01-07 06:14:14
  感谢老师给读者分享,小董村村民的民谣,感受民谣里深藏的哲理和美好愿望!敬茶!期待更多佳作!
   老师真棒!加油!丁香有您的更精彩!
娇娇
回复3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7 11:15:40
  百姓有民意,民谣吐心声。歌颂共产党,光辉满征程。
4 楼        文友:巍巍昆仑        2018-01-07 06:36:47
  两位老师早上好!娇娇是丁香花从中,最勤快的小蜜蜂!
回复4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7 11:25:18
  感谢巍巍昆仑老师跟评。
5 楼        文友:巍巍昆仑        2018-01-07 06:39:45
  民谣是最能代表民声的歌谣,对好事物的赞美,对坏事情的痛诉。因此,听听当地的民谣,就能判断出,人民对生活态度。
回复5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7 11:26:09
  民谣代表民声。
6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8-01-07 06:41:09
  民谣是杆秤,能够赞美大好江山,因此,老百姓的口口相传,力量不可小视。
闻杰
回复6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7 11:30:22
  民谣是面镜,谁好谁坏看得清。民谣是杆秤,分清谁重还是轻。
7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8-01-07 06:42:24
  读好文章,为祖国点赞,弘扬正能量,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权利。
闻杰
回复7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7 11:35:00
  透过一首首民谣,从中感受到农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8 楼        文友:庄稼        2018-01-07 06:50:03
  八首民谣,反映各个发展时期,生动形象,内涵深刻,意义重大。老师真棒!问好,敬茶!
回复8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7 11:39:36
  民谣是老百姓的口口相传的真理和智慧,反应人民心声,讴歌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和对国家领导人的崇拜感恩之情。感恩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为实现全面小康生活而努力奋斗!
9 楼        文友:庄稼        2018-01-07 06:53:49
  民谣写照生活的改善,歌颂来之不易的幸福,弘扬生活的美好,赞!
回复9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7 11:37:38
  感恩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为实现全面小康生活而努力奋斗!
10 楼        文友:乐歌        2018-01-07 08:53:31
  七个民谣,每一句都充满正能量,赞颂党的农村政策、讴歌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应了广大农民的心声,而每一首民谣,作者又认真进行了解读,这个形式很好,一篇好文,推荐共赏。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回复10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7 11:36:28
  在一首首民谣中,看到了一个崭新中国的成长、强大,与人民生活的富足。
共 20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