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山多娇】从民谣看农村七十年巨变(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多娇】从民谣看农村七十年巨变(散文)


作者:孙巨才 进士,6603.1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21发表时间:2018-01-07 06:02:45
摘要:小董村曾经驻过共产党的抗日县政府,后来是区政府、人民公社和乡政府的所在地。小董村的农民群众对共产党特别忠诚,满怀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流传着很多民谣,朴实、形象地记录了小董村七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我精选以下八则,与大家共赏。

【江山多娇】从民谣看农村七十年巨变(散文) 中国共产党适应中国革命的特点,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城市,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六十九年来,中国共产党把农村作为国家稳定的基础,一贯重视农村的发展,使广大农村发生了沧桑巨变。武陟县的小董村是革命老区,曾经驻过共产党的抗日县政府,后来是区政府、人民公社和乡政府的所在地。小董村的农民群众对共产党特别忠诚,满怀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流传着很多民谣,朴实、形象地记录了小董村七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我精选以下八则,与大家共赏。
   一、民富国强再不受欺负
   跟着毛主席,挺胸脯;
   跟着刘少奇,吃饱肚;
   跟着邓小平,致了富;
   跟着江泽民,走好路。
   跟着胡锦涛,不交皇粮得补助。
   跟着习近平,民富国强再不受欺负。
   这首民谣热情歌颂了历代国家领导人的丰功伟绩。广大农民跟着毛主席,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翻身挺胸当了国家的主人,不惧强敌,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刘少奇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实事求是,力挽狂澜,大搞“三自一包”、“四大自由”,救活了饥饿的农村,使农民吃饱了肚皮,农民群众世代铭记刘少奇的救命恩情。邓小平复出后,扭转乾坤,拨乱反正,推行改革开放,使广大农民走上了致富大道。江泽民执政期间,综合国力飞速上升,各项基本建设日新月异,小董地区柏油公路成了网,村与村之间通了公路,农民们对此永世赞颂。胡锦涛担任国家主席以后,进行农村改革,实行“两免一补”,免除了农业税、特产税,发给农民种田补贴,发给老年农民退休金,给了农民实际利益。习近平执政以来,民富国强,军事实力跃居世界前列,广大农民对此扬眉吐气,无不交口称赞。
   二、永远跟着共产党
   共产党,像太阳,关怀农民胜爹娘。
   永远跟着共产党,越走心里越亮堂。
   小董村农民把农村七十年巨变归功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决心永远跟着共产党,永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吃的变化
   五十年代吃杂粮,
   六十年代红薯王,
   七十年代吃白面,
   八十年代猪肉香,
   九十年代吃营养,
   新的世纪讲究养生和健康。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粮食产量低,农民们黑白搭配,糠菜半年粮。六十年代生活困难,“红薯馍、红薯汤,离了红薯没法活,红薯就是保命王”。七十年代粮食连年丰收,农民吃上了大米白面。八十年代农村养猪事业大发展,政府号召农民大吃“爱国肉”,“香喷喷,喷喷香。真感谢,党中央。一斤猪肉五毛钱,吃斤猪肉奖斤粮。”九十年代农民吃饭讲究营养均衡。新世纪以来,农民饮食讲究科学养生,追求有机、绿色和健康。
   四、穿的变化
   五十年代补丁漏,
   六十年代穿“尿素”,
   七十年代换新裤,
   八十年代混纺布,
   九十年代讲纯棉,
   新的世纪兴丝绸。
   五十年代开始实行“布票”,农民贫穷,很多人穿得补丁摞补丁。六十年代初期,每个农民每年只发一尺七寸、后来是每人每年三尺四寸的“布票”,公社社员“新三年,旧三年,补补连连又三年”。大、小队干部可以依仗职权穿上用日本产的“尿素袋”染色后做的裤子,在群众面前,很是风光。社员们笑话农村干部穿的裤子“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屁股蛋上‘含氮46%’”。七十年代,国家发给每个农民的“布票”多了,每个人都能穿上新裤子了。八十年代混纺布多了起来,农民们穿衣不愁了。九十年代农民们讲究穿纯棉布,“布票”已成为了历史。新世纪以来,农民穿着讲高档,时兴穿丝绸服装。
   五、住的变化
   五十年代麦草顶,
   六十年代土坯墙,
   七十年代砖封山,
   八十年代混砖房,
   九十年代前后窗,
   新的世纪建高楼,
   目前时兴学西洋。
   上世纪五十年代,小董农村到处可见麦草房———“麦草顶,土打墙,高粱捆把当大梁,穗毛封山破灰地,荆笆编门杨棍窗。”农民过上了太平日子,住得十分高兴。大跃进期间,农村房屋公有。六十年代开始用砖块垒砌十三层墙基,上用土坯垒墙,增加了房屋的坚固性。七十年代,农民用小蓝瓦盖顶,用青砖封山墙,门窗用青砖砌圈,土坯墙用白灰抹平。“砖漫地,白灰墙,砖封山,蓝瓦房,坚固实用真漂亮。”八十年代开始用青砖砌墙到顶。九十年代开始学城市建筑,前后开窗,便于通风,门改为落地门,没了门槛,便于平车出入。2000年以来,农村时兴建楼房。目前农村建筑追求欧美风格,追求城市化、别墅化。
   六、行的变化
   五十年代小土车,
   六十年代独轮车,
   七十年代小平车,
   八十年代自行车,
   九十年代摩托车,
   新的世纪电动车。
   目前时兴小轿车。
   上世纪五十年代农民送老人或女人走亲戚,依靠木轮小推车,俗称“小土车”,六十年代才改为胶轮车,七十年代又改为在两胶轮之间的车轴上平放车棚,叫做小平车,又称“架子车”。八十年代以前农民购买自行车比登天还难,一个几千口人的村庄,没有几辆自行车。八十年代以后,自行车逐渐普及,成了农民的代步工具。九十年代很多农民用摩托车代替了自行车。新世纪以来,农用三轮车在农村非常普遍,电动车逐渐成为了主流。目前时兴小轿车,农村小伙子不买小轿车娶不上媳妇,小轿车在农村逐渐得到了普及。
   七、农村嫁娶标准变化
   土改时期红圪兜(红布包袱);
   合作化时一桌两椅两箱笼;
   大食堂时,随身衣裳、就肚干粮;
   文革时期,男家彩礼《毛选四卷》,
   女家陪送掘锄铁锨(本地音:qian);
   七十年代“三转一响”;
   八十年代“三十六条腿”;
   九十年代,三金一冒烟,7字房带拐弯儿,
   组合柜、席梦思、家用电器四大件;
   新的世纪,小楼房、小汽车、小家庭、小存折儿。
   土改时,农民贫穷,当时新媳妇手挎一个红布包裹,俗称“红圪兜”,里面包有几身衣裳,就算很不错了。合作化后,农民脱贫,标准升为“五件货”,即一张桌、两把椅、两个箱子。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标准降为“随身衣裳,就肚干粮”,只要有人就行了。文革期间,推行革命化,男家送彩礼用《毛选四卷》,女家陪送掘锄铁锨等劳动工具作为嫁妆。七十年代讲究“四大件”,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大姑娘没有这“三转一响”不结婚。八十年代在“四大件”的基础上,讲究“三十六条腿”,即一张桌四条腿、两把椅八条腿、两大柜八条腿、大沙发四条腿、两个小沙发八条腿、一个茶几四条腿,合计起来三十六条腿。九十年代讲究金耳环、金项链、金手镯和摩托车,盖新房堂屋连着厢房,成7字拐弯形状,组合柜要一整套,“席梦思”大床必不可少,电视机、VCD、电冰箱、洗衣机一样不能缺。新的世纪以来,在以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个“小条件”,即小楼房、小汽车、小家庭、小存折儿。其中小家庭指二人世界、单独生活。小存折儿指银行卡,存款少了也不行。
   八、乡镇政府用车变化
   五十年代“一条龙”,
   六十年代“蹦蹦虫”,
   七十年代“一三零”,
   八十年代“帆布蓬”,
   九十年代“两头停”。
   新世纪“奥迪”与“三菱”。
   目前各有私家车,互相比谁牌子硬。(本地音:eng第四声)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条龙”指自行车。那个时候每个乡镇政府只有一辆自行车,比“龙”还高贵,专为书记、乡长上县城开会或通讯员去县政府取送文件时使用,其他干部想都别想。经常见到通讯员骑着自行车,书记坐在后座上,洋洋得意,向群众招手,就像古代官员坐上了八抬大轿下乡巡视,乡村百姓无不敬畏。六十年代有了手扶拖拉机,司机开着“蹦蹦虫”,书记、社长能站在后面的车厢里向群众挥手致意,显得特别威风和神气。七十年代乡镇政府有了一辆“一三零”汽车,司机室里有两排座位,书记、社长可以坐在里面,风刮不着,雨洒不着,后面车厢里还能运载东西。八十年代有了二手吉普车,以前是县团级干部才能坐的“帆布蓬”吉普车,下放到了乡镇一级。九十年代每个乡镇有了一辆俗称“两头停”(意即两头一样高)的小轿车,开始时是“桑塔纳”,后来是“红旗”。新的世纪以来升级为“奥迪”、“三菱”、“帕萨特”、“丰田”、“现代”、“雪铁龙”等各种名牌轿车,小轿车越换越高级,每个乡镇至少有五、六辆小轿车,副职们以及乡镇财政所长也都能坐上专车每天上、下班了。目前,乡镇政府干部很多人都有了私家小轿车,互相攀比,一个比一个牌子高级。
   小董八首民谣反映的农村变化,看得见,摸得着,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儿。一滴水珠能见太阳,一个村子能看全国的村乡。大家凭良心说,新中国建立已近七十年,全国的农村变化到底大不大?
  
  

共 34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一首首民谣,看七十年巨变,实乃一篇宏观巨作!武陟县的小董村是革命老区,农民群众觉悟高,对共产党有着无限的感激之情,因此在当地流传着很多民谣,这些民谣记录了小董村七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本文一定录用了八首民谣,透过一首首民谣,从中感受到小董村村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感激之情,每一首民谣中深藏的智慧和哲理,展示出老区人民对新中国一路走来的美景的歌颂与拥护。透过一句句感人肺腑的民谣,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讴歌。在一首首民谣中,看到了一个崭新中国的成长,强大,与人民生活的富足。民谣是老百姓的口口相传的真理和智慧,反应人民心声,讴歌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和对国家领导人的崇拜感恩之情。感恩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为实现全面小康生活去努力奋斗,是每一位国民的光荣使命。文章展示出一幅宏观的画面,让读者眼前一亮,感人亲切的民谣,顺应了民意,弘扬了正能量,实乃一篇佳作!力荐共赏!【丁香编辑:社长娇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天使的左翼        2018-01-07 09:25:16
  民谣,见证历史巨变,好文!
天使的左翼
回复11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7 11:31:52
  读好文章,为祖国点赞,弘扬正能量。
12 楼        文友:天使的左翼        2018-01-07 09:25:47
  见证历史,欣赏学习,一篇佳作,问好老师!
天使的左翼
回复12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7 11:43:02
  民谣是老百姓的口口相传的真理和智慧,反应人民心声,讴歌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和对国家领导人的崇拜感恩之情。感恩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为实现全面小康生活而努力奋斗!
13 楼        文友:林易峰        2018-01-07 09:27:18
  民谣真带劲,句句真言,表达百姓对新中国的感恩之情,珍惜美好生活。
回复13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7 11:32:52
  赞颂党的农村政策、讴歌时代精神。
14 楼        文友:樱雪        2018-01-07 11:39:09
  文章取材新颖,以流传在乡间的民谣为线索,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人民生活水平的陆续提高。非常精彩,每首民歌,都代表着对应的时代,非常好。欣赏学习,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14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7 11:41:08
  民谣是老百姓的口口相传的真理和智慧,反应人民心声,讴歌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和对国家领导人的崇拜感恩之情。感恩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为实现全面小康生活而努力奋斗!
15 楼        文友:樱雪        2018-01-07 11:41:04
  尿素袋子,这个典型故事,我倒听过很多次。在那个年代里,尿素袋子是身份的象征,时过境迁,但那些故事依然具有特定的时代意义,对于当下的我们,也是具有很深刻的价值的。感谢老师创作此文。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16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7 11:49:28
  在那个年代里,空尿素袋子是身份的象征,只有生产队长和大队干部才有权使用这些装过日本进口尿素的空袋子,用于染后做裤子。
17 楼        文友:张福洲        2018-01-07 12:36:57
  八十年代自行车, 九十年代摩托车, 新的世纪电动车,目前时兴小轿车……欣赏老师佳作!赞赞赞!
命运如写作,可以去修改。
18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7 13:07:03
  感谢张福洲老师的支持与鼓励。紧紧握手,祝福冬安。
19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18-01-07 16:47:13
  孙老师又出佳作,文中民谣很有特色,见证历史变迁,赞颂党的好政策,祝老师创作愉快!敬茶。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19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7 16:50:53
  感谢晚秋枫叶老师的跟评与鼓励。
20 楼        文友:江山娇        2018-01-08 11:36:51
  用民谣道出时代的发展,别有匠心的好心。
回复20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8 13:25:55
  各种民谣很多很多,我选择的是主旋律,写的是正能量。歌颂党的好政策,祖国就会更加繁荣富强。
   感谢江山娇老师的跟评与鼓励。让咱俩成为好朋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共 20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