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香花开】你怎样待人,别人就怎样回报你(杂文)

编辑推荐 【丁香花开】你怎样待人,别人就怎样回报你(杂文) ——读《史记•刺客列传•豫让》有感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秀才,226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91发表时间:2018-04-20 20:49:04
摘要:其实,生活是公平的,你怎样待人,别人也就怎样回报你。假如你想让别人诚心待你,那你就先要拿出诚心待人。

“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耳熟能详,但这句话是谁说的,知道的人不一定很多。这句话是春秋时期著名刺客之一——豫让说的。其实,豫让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了智伯,之后又三分智伯的土地。赵襄子深恨智伯,就把他的头颅漆了,作为便器。豫让就变更名姓,冒充为判刑服役的人,混进赵襄子宫里涂饰厕所。襄子去厕所时,忽觉心惊,抓住涂厕所的人审问,发现是豫让,身上带着匕首,说是要为智伯报仇。襄子身边的人要杀豫让,襄子说:“这个人是天下的贤德之人啊。”就把豫让放了。
   不久,豫让又在自己身上涂了漆,让皮肤长满恶疮,还吞炭使嗓子喑哑,改变自己原来的样子,到市上行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他。不久,料到赵襄子该出门了,便埋伏在他将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受惊,襄子说:“此人必是豫让。”派人搜查,果然是豫让。襄子数落豫让说:“你不是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现在智伯已经死了,你为什么独独这样执著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他们都把我当一般人对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把我当国士相待,因此,我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襄子长叹一声说:“唉,豫子啊豫子!你为智伯尽忠,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你了!”派兵围住豫让。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忠臣理应为名节献身。上一次您已经宽赦过我,天下人无不称赞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自然是难免一死,可我还是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击打它一下,以表达我的报仇的心意,这样,我虽死而无憾。这不是我所敢期望的,我只是斗胆向您陈述我内心的想法。”
   襄子深感豫让的义烈,便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出剑来,跳跃多次击刺衣服,说:“我可以在九泉之下报答智伯了!”说罢便横剑自刎。
   豫让死的那天,赵国的志士听到这消息,都为他流泪哭泣。
   以上便是《史记•刺客列传》中刺客豫让的故事。
   读完豫让的故事,不胜唏嘘,豫让还是那个豫让,并没有变,而对待他的人却不同,范氏、中行氏待他和普通人一样,豫让则用普通人的方式回报他们,他们被智伯消灭了,豫让和多数门客一样,赶快跑掉,找个新主人。而智伯却不同,他认为豫让是优秀的人才,用对待国士的礼节对待他,因此,智伯死后,豫让就一定要用国士的做法来报答智伯,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豫让刺杀赵襄子虽然失败了,我却认为他虽败犹荣,他赢得了人们的敬佩,包括赵襄子在内。
   其实,生活是公平的,你怎样待人,别人也就怎样回报你。假如你想让别人诚心待你,那你就先要拿出诚心待人。
   有感于豫让的忠义和执着,我写了一首诗来表达对豫让的敬佩:
  
   咏豫让
  
   晋国势转衰,四家智伯强。索地赵韩魏,轻敌又骄横。
   贪婪伐襄子,反被三家亡。头骨为溺器,无后太凄凉。
   门客有豫让,踽踽独自行。士为知己死,性命却为轻。
   变名为刑人,匕首身上藏。伺机涂厕所,惜哉事不成。
   左右欲诛之,义气感赵襄。贤之赦无罪,欲让侠客生。
   吞炭又为哑,漆身为癞疮。行乞于市廛,妻子不识郎。
   朋友力劝之,心如磐石硬。藏身汾桥下,襄子马受惊。
   探知事原委,感叹一声声。中行范氏同,庸人自营营。
   智子慧识才,国士酬智卿。赞赏称豫子,青史留英名。
   临终请所愿,击衣报仇成。横剑以自刎,地下报恩情。
   闻之皆涕泣,壮哉义士惊。今有豫让桥,纪念留心中。
  
   二〇一八年四月二十日星期五

共 14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一句千古名言出自智伯的门客豫让之口,震古烁今,至今依然被很多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智伯被杀后,豫让找赵襄子报仇,被抓后,襄子念他贤德不忍杀之;不久后他不惜摧残身体,继续找赵襄子寻仇,不幸再次被抓,赵襄子对他三番五次要杀自己很不理解,问他何因,答曰:“智伯以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豫让的所作所为,在今天的一些人看来,是一种愚忠的表现,而对于他自己的来说,一种立身处世的气节和根本,他忠肝义胆、知恩图报的品格,为历代先贤所尊崇,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之一。正如作者说的那样“生活是公平的,你怎样待人,别人也就怎样回报你!”一篇美文,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推荐品读。【丁香编辑:乐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乐歌        2018-04-20 20:52:02
  前面的故事,是为了后面这首诗做铺垫,不错的一种行文方式,欣赏,拜读。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回复1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04-20 22:37:19
  感谢编辑精彩的点评,我是先写了诗歌,后来才写了前面的文字,这样别人容易看懂。
2 楼        文友:乐歌        2018-04-20 20:57:20
  以前读这则故事,每次读到豫让请求赵襄子脱衣服让他象征性的刺杀一下,就觉得有点搞笑,现在想来,这是一种义气和忠勇的表现,刺杀行动虽然失败,但他由此赢得了世人的称道和赞颂,甚至感动了他的刺杀目标-赵襄子。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回复2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04-20 22:41:53
  是啊,深有同感。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豫让的忠心与义气非常感人。“人生得一知己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知己难求,知己难遇。
3 楼        文友:乐歌        2018-04-20 20:59:36
  后面的诗歌,对仗工整,字字珠玑,意涵深厚,好!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回复3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04-20 22:44:23
  诗歌还没有完全押韵,改了多次,也许过一阵会再改一改。
4 楼        文友:梦化蝶        2018-04-20 21:30:04
  文笔很好呀
回复4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04-20 22:45:02
  感谢文友的关注与鼓励,问好!
5 楼        文友:樱雪        2018-04-21 10:22:34
  简简单单的故事,折射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怎么待人,旁人就会怎么待自己。非常受用的哲理,欣赏乡党美文,祝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5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04-21 10:37:26
  非常感谢乡党的关注和鼓励!问好乡党,周末愉快!
6 楼        文友:樱雪        2018-04-21 10:24:11
  读史使人明智,这话,一点不假。就像这篇文章里的豫让的故事,就是如此。他的为人,令人敬佩。文章短小精湛,但意义却是极其深刻的,值得反复思考、研究。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6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04-21 10:41:27
  有人说,读《东周列国志》,最能清楚地看到真正的人性,的确如此。这本书我读了好几遍,越来越喜欢,真佩服冯梦龙的才华,还原了一段历史故事,受益匪浅!
7 楼        文友:樱雪        2018-04-21 10:25:16
  乡党的文章,一如既往的好。无论是游记类怀旧类的散文,还是哲理类的随笔杂文,都是一样的精彩,向您学习。祝生活愉快。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7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04-21 10:43:32
  感谢乡党的支持与鼓励,我也是想到什么就写一些,内容比较杂。祝乡党快乐如意!
8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04-21 10:48:29
  我有一壶酒,足以醉逍遥,我有一知己,足以诉衷肠,足以慰风尘。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9 楼        文友:莘北山人        2018-04-21 15:38:48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能如此者,还能有几人?。深读细思,别有感悟。
回复9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04-21 15:52:00
  正因为难为,才显得可贵,才让人感动。在历史长河之中,能留下英名的,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属于非常之人。但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精神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让人们生活的有骨气一些,有尊严一些。这大概是豫让教人敬佩的原因吧!
10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18-04-21 15:43:38
  读历史故事,反思我们在现实中的所做所为,有时候可以让人活的更有骨气一些。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回复10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8-04-21 15:54:31
  是啊,文友点评的非常好,有同感。感谢文友,问好文友!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