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柳岸•春】知音(小说)

编辑推荐 【柳岸•春】知音(小说)


作者:鲁紫苏 秀才,2988.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36发表时间:2019-03-07 06:30:34
摘要:小丽从没想到,这辈子,到了中年,婆婆会把自己当成知音,倾诉烦恼,意欲结成友谊。只是这友谊来得太痛苦,小丽甚至想,宁可不需要。

小丽从没想到,这辈子,到了中年,婆婆会把自己当成知音,倾诉烦恼,意欲结成友谊。只是这友谊来得太痛苦,小丽甚至想,宁可不需要。
   春节后,到约定的时间,小丽照例把婆婆接回来,照例为她沐浴更衣,看着小丽忙活,婆婆突然深情地对她说,还是你最好。
  
   一
   小丽一惊,婚后的记忆中被婆婆夸奖的时候非常鲜有,更多的是,婆婆对自己的不满,通过婆婆的妹妹——先生的小姨,婆婆的弟媳——先生的舅妈,委婉地表达出来,当然人家对婆婆这样说的,这个媳妇不好,哪个媳妇不好,就你好。小丽的不好是一是嘴不甜,二是干活迂。比如称呼婆婆为“娘”,鲁西地区这个地方农村叫娘呢,有种近于羊叫似的,若用汉语拼出则是“你雅”连读,微微有儿化音似的撒娇似的母语,仿佛是粗劣的化纤裤子被胖粗腿挣破了经纬似的“拔丝”。自小叫惯了“妈”的小丽对这种称呼近于恐怖,开始她暗地练习了几次,一拿到桌面就叫得不自然,声音小不说,脸涨得通红,叫公公呢,更是叫不出,婆婆家称父亲为“爹”,也是让小丽难以启齿。刚开始是出于羞涩,三两年了还是如此叫不大出,因此称呼上常是非常节俭,这让公婆非常气愤,感觉嫁到他们家了,摆什么谱儿,瞧不起人似的。天地良心,小丽从没有过瞧不起人,不仅没有如此之不知天高地厚,还因口拙如锯嘴的葫芦似的呆笨而自卑。
   至于干活,针线活儿呢,小丽更是白搭。做大小被子,做鞋子的诸工序如铺格板、剪样子、纳鞋底、包鞋口,她一点儿也不会,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而这些呢,弟媳做得非常好,不仅做鞋会做,而且还会缝纫,编织毛线。而小丽这些都不会,只有去买成品,刚开始还好,有儿子后,那时物质供应不像现在似的丰富,即使你有钱也买不了合适的,更何况婚后小丽他们穷得几乎撞墙呢。其他都可以凑合,惟独小孩子衣服不可,期间自己娘家母亲帮着也做了些,但小孩子一天尿好几次棉裤,哪拆洗得过来呢,一开始小丽就直接带着棉絮用肥皂洗,当然不经用,如此,她才在产假期间整天蓬头垢面地刻苦自学做小孩棉衣棉裤,小夹袄等,被针扎得鲜血淋淋的笨手,终于慢慢地学会做婴儿小衣了。即使学会了,做的东西也不如弟媳做得周正漂亮,这也是小丽被婆婆等人暗地讥笑的。
   还有一点,也是婆家深以为恶的,是嫌小丽嘴馋,不知道过日子。婚后刚开始工资那是极低的,可每每他们来到小丽家,发现小丽比如爱吃水果,突击来袭,水果摆在茶几下,没处安放,成了小丽嘴馋的罪证,炖个鸡啊鱼啊啥的,也是会让婆家亲人以不会过日子大吃二喝的缘由成为诟病。
   因此,他们认为小丽呢,既嘴笨,又手笨,还嘴馋,还近视眼,读了几年书又有何用?笨得要死。当然,小丽对婆婆家的微词腹诽也不屑一顾。就这样,关系微妙着。
  
   二
   但是呢,时间长了,共事久了,觉得小丽这人还行,心眼儿不坏,实诚,挡大面。加之小丽也慢慢地改进了不少,回婆婆家称呼上、物质花费上大方了些,而且相比较,弟媳那人吧,用婆婆的话则是“嘴甜心苦”的女人。
   俱往矣,公公在时,婆婆与公公在一起生活,没有在两个儿子家摆渡。因此好多微妙的关系没浮出水面。
   公公不幸因病离世,有脑血栓后遗症的婆婆,行动不太利索,此时如无根的浮萍,被命运之神安排开始了在儿子家的轮替赡养生涯。而且之前呢,公公家那点不多的东西在婆婆愤怒的眼皮底下,被移植到兄弟院中,即使是重复建设的,也不怕多,比如冰箱、洗衣机、三轮等,明明他家还有一个,也拉过去。婆婆敢怒不敢言。
   兄弟俩商量下,约定一家轮养一个月。
   开始在小丽家住的一个月。自然,本就沉默寡言的小丽除了满足她基本的衣食外,偶帮她沐浴外,很少交流。于是婆婆深感受伤,常对小丽先生吴为抱怨,小丽对她的冷淡。和小丽过了这么多年,吴为当然知道小丽的性格,就呵呵一笑,她就这样。
   而这些,小丽是不知道婆婆背地抱怨的,她一如既往地为常尿裤子的婆婆洗衣服,做她喜欢吃的饭,淡淡地交流。后来日子久了,小丽偶尔会给婆婆买套花衣服啥的,那天给妈妈买了个银镯子时,顺便也给婆婆买了个。因此,当她在外面和小区的那些老太太聊天时,听到人家夸奖儿媳妇孝顺,她很得意,也就慢慢地适应了小丽的性格,看小丽时目光也柔和了许多。
  
   三
   春节时,精明算计的兄弟和弟媳商量着把婆婆接回家过年,小丽没往深处想,正求之不得呢,与婆婆同居的时间长了呢,自然也产生了感情,看兄弟驱车来接婆婆,小丽喜不自禁,恰逢春节,她还买了几斤牛肉、一兜儿鸡蛋和一板带鱼顺便让兄弟带走,她感觉,婆婆在哪儿,哪儿就是家,年下节下的总要给老人买些东西嘛,也是礼节。
   只是没想到的是,初一回老家拜年,看到婆婆流泪的脸,听到她的控诉,弟媳只给她盛了七个饺子。看那浑浊的老泪,小丽百感交集,但她又深知强势的兄弟弟媳敢说敢做,对婆婆老家院里那些东西的强行霸占,在那个很简陋的小院里弟媳的拍案讲演,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她的那些歪理邪说,那些笑嘻嘻地和小丽亲热的话儿,小丽一直不敢接招,弱国无外交,她一直庆幸自己没在家里与弟媳在一起朝夕相处,自己要嘴没嘴,要心没心,要力气没力气,若那样,岂不天天痛不欲生?
   她虽为嫂子,年龄虽比弟媳小了几岁,但心眼儿缺失得很,不敢惹他们。
   因此,对婆婆的“七个饺子”的故事,她无奈,她真的帮不了婆婆什么,伸不了什么冤。再说,兄弟也是同意的其妻日常对婆婆的行为,因此,同样的身份,她不便说什么,只能给婆婆一点零用钱,让她饿了时在村中小店里买点饼干类的充饥。
  
   四
   但这次,婆婆来到小丽家后,在沐浴更衣吹干头发后,婆婆流泪了,说,还是你对我好,让小丽心中非常沉重。她宁可希望婆婆在弟媳家也愉快,还是保持这种淡淡的婆媳关系。
   吴为因事有应酬不回家吃晚饭了。晚饭后,小丽给婆婆倒水吃药,袅袅升起的热气中,婆婆开始讲了在弟媳家的种种遭遇,听得小丽脚底冰凉,若不是亲耳听见,她不会相信,平时标榜自己非常孝顺的兄弟弟媳,怎会如此心里下得去对一个处于弱势的老人。
   小丽眼睛也湿了,她抽了一张纸巾,递给婆婆,自己也顺便抽出一张,擦了下鼻子。在那儿,本来房间比小丽家要宽阔多的五间大北屋,隔了众多小间,而且政府惠民政策,家家都用上了天然气取暖做饭,几乎家家都安上了暖气,和城市供暖一样地暖和舒服。但却没有婆婆的安身之处,她一直栖息在与锅灶大锅里面的一小间里,里面阴冷潮湿,隔窗与院内大黄狗遥遥相望,大黄狗那温存的眼睛,闪烁着忠实的光芒。每每婆婆外出,大黄狗都要紧跟其后,慢慢地和婆婆缓慢地步伐同步,逶迤而行。
   弟媳把所有的房间都上了锁,小丽听见婆婆说只能从大门里进出,他们的房间里有水果有点心,他们可以吃,惟独不给她吃。吃饭,只给她一个一块钱五个的长馒头一个,盛半碗粥,夹几箸子菜,浅浅地摆在一个小碟子里,就是婆婆一顿的饭量。这些,怎么吃得饱?饿得老人头晕眼花,肚子咕咕地直叫。本是没多大油水,还不给饱,于是就气愤地对兄弟说,但兄弟也以老人常尿拉为由,怕她不知饥饱地吃多了,婆婆老泪横流,我怎么会不知饥饱?肚子还会“把狭”吗?要不是我手里还有百十块钱,能去点上买点么吃,早饿死啦!
   小丽听了心里酸酸的,但她只能说,你知道,我们不方便出面,我们若是批评兄弟,他们就会怀疑是你在这儿告诉的,你以后到家不知会如何对你呢,要我说啊,你就直接去他们那大屋里吃饭,不用他们送,还咋地?
   不,俺不去!婆婆很自尊,也很志气地说。但还有一点,也是不敢,心里着实没底。
   再说,那次,你老二媳妇也说过,说你不知饥饱,这会子谁还怕吃饭?我们真不方便说。小丽劝说。
   他们精着呢,婆婆恨恨地说。年下他们亲戚来看我,拿的那些个鸡蛋、奶啥的,我没喝过一袋奶,这些天没给我吃过一个鸡蛋!都让他们吃了!或拿着走娘家串门去了!
   现在想起来,还不如你爹(公公)活着那时候好啊,起码能吃得饱饭!你爹脾气不好,好骂人,但对俺是不孬!小丽听她如此地怀念已离世半年的公公,心如刀绞。
   人道是,养儿防老。可是,本是流传了千百年的传统习俗,让今天的婆婆伤了心,困了惑。无处控诉的婆婆只好对着另一个媳妇说说委屈,拉近感情。
   能怎么办呢,小丽苦苦思索着,突然有了一个念头,当初先生舅舅不是曾对他们兄弟俩警告过吗,“若是传出什么话来,可不依!”让娘家兄弟训话外甥,应该可行,于是就说给婆婆,婆婆眼睛一亮,也倒是哈!总比不说强!
   再轮到小二(兄弟)那儿可,我给你舅舅打电话!
  

共 34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两个儿媳,轮流侍奉公婆,故事就有了,凡事就怕对比,儿媳与儿媳的对比,婆婆在两个儿媳家养老情形的对比,终于有了分别,于是一贯不被婆婆看好的小丽竟然可以和婆婆成为了知音,颇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感,快乐如果只在哭诉上,你说婆婆好过么!这是一篇家长里短的好小说,无需激烈的情节,只有生活的酸甜苦辣,吸引着有社会阅历的人唏嘘感叹,耐读,耐品,这个知音的身份的确不能高兴起来,只有一份酸楚。当初,小丽到吴家,也是不受待见的,称呼上习惯不了鲁西南那套,针线活也不会,处处艰难。公公去世,还有血栓后遗症的婆婆就要挨家住上一个月了,一对比,婆婆就知道哪个儿媳是满意的。小丽买的礼物(鸡蛋牛奶),婆婆摸不着吃,过年还不管饱,吃了七个饺子,婆婆好在衣兜里有百十块钱,可以到店里买点零食充饥。知音的故事是在第四部分,老泪纵横,住处寒冷,出门跟着狗,吃饭不管饱。可这些事不是交涉就可以解决的,如何办?婆婆要继续忍受啊!小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老人的养老生活状态,通过两个儿媳的对比,让晚景凄凉的老人认了一个儿媳做知音,知音里有多少泪,读者可以看。小说将一个深刻的主题托出,让人认识人性的善恶,也是希望可以公正善良地等待老人,是呼吁,也是展现,但愿老人在任何一家儿媳那都是有知音。推荐好小说,感受养老的沉重主题。问候作者!【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3-07 06:53:49
  促膝说家常,且听紫苏说故事。感谢投稿柳岸,希望精彩不断。问候作者!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鲁紫苏        2019-03-07 09:01:28
  非常感谢老师辛苦编辑,听我絮叨讲些寻常琐碎小事,也谢谢老师鼓励,问候老师,祝您快乐!
2 楼        文友:冷眉        2019-03-07 07:29:44
  拜读紫苏老师小说,于细小事迹见真情,淡淡相处见真爱。所谓人久见人心,时间是最好的验证。虽是媳妇以后也是婆婆,有样学样,相信你的孩子将来会以你为榜样的。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回复2 楼        文友:鲁紫苏        2019-03-07 09:07:13
  感谢老友来阅读小文,知音是一个很沉重的承诺,好多时候是无奈的,问候老友,祝快乐!
3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19-03-07 07:48:14
  孝心表现在日常行为中,而不是朗朗上口。知音这个标题更反衬出当下老人的孤独,问好作者,遥祝春安!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回复3 楼        文友:鲁紫苏        2019-03-07 09:10:19
  感谢若蓝老师阅读拙文,对,知音这个身份承载了太多,日久见人心,问候老师,祝一切如意!
4 楼        文友:石门        2019-03-07 11:12:06
  知音啊,不就是能让自己感到舒畅的人吗?
用故乡的名字做笔名,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份羁绊在
回复4 楼        文友:鲁紫苏        2019-03-08 09:35:36
  是啊,石门老师说的对,知音就是让对方感知愉快感到舒畅的人啊,问候老乡,祝天天快乐!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3-07 16:04:08
  如果一个家人在70好几突然找到了儿媳做知音,什么滋味?深刻啊,孝敬,可能在过去的日子里大家可能都有为难,因为一个字“穷”,可如今喊穷就是心思不对了啊。编辑这篇小说的时候,我谢谢紫苏老师的模型是现实的。如果文不能化人,那孝敬就不得实现啊,只能做知音这份了。当年陈毅路过家门,给妈妈梳头给妈妈烧火做饭,没有钱,这些足够,而今那兄弟媳妇就应该打扫好家里的卫生,你想啊,一个地方如医院房间一尘不染,一个地方与黄狗相伴,潮湿阴暗,对比的情形,看着就心凉,这是日子么?那个女的太邋遢了啊,孝没有了,你看卫生就糟糕了,这个逻辑她肯定想不明白啊。怀才抱器谈读紫苏瞎说的 一点感受,离题,见谅。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鲁紫苏        2019-03-08 09:40:43
  感谢老师再次来访阅读小文,我写字的初衷是尽可能地再现生活中的真实,在此基础上稍作加工。老师分析的对,孝顺与物质的多寡无关,相由心生,对应该的义务心里接受了,一切都不是问题。孝顺,养老,的确是个大问题,是人生必须的修行,边走边学。问候老师,祝您快乐!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3-07 16:25:15
  读紫苏瞎说——读紫苏小说,非瞎说。是电脑在瞎说啊。老了不中用了,电脑也欺负文字。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鲁紫苏        2019-03-08 09:57:10
  老师说笑了,打错字人人都有,是老师从另一角度幽默地分析解读了写小说的本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个通俗的词,则是“瞎说”。您讲对了啊,问候老师,祝您笔力雄健,快乐写作。
7 楼        文友:石门        2019-03-08 18:53:01
  大梦人间几十年,用文字添点乐趣,总结和反思生活,在瞎说中就找到了真意啊。
用故乡的名字做笔名,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份羁绊在
回复7 楼        文友:鲁紫苏        2019-03-09 08:47:14
  您说的极是,活着乐在其中,间或瞎说感悟生活。祝老乡快乐!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