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民国功臣张定国(随笔)
张定国,辰溪县城边锦滨镇花塘坪村人,生于晚清富豪家族中的贫困家庭,本名张圣达。青年时迫于生计投身清军,编入广西所部,更名张定国,在清军组织的反法国侵略战争中,出生入死,立有不少战功。他反对清朝独裁而腐败无能,是早期追寻孙中山民主革命,创立中华民国的功臣和先锋。
辛亥革命时,1911年11月9日广东革命党人宣布广东独立,革命党人胡汉民组成了以同盟会员为骨干的广东军政府。胡汉民派遣二旅四标8000人的广东北伐军从海上进入上海,继而进攻南京。张定国任步队三标标统(相当于步兵营长),在进攻南京清军兵营时,张定国所部革命军曾一度受挫,久攻不克。
张定国经过多次观察,发现双方停战时,有市民向清军城防营地送卖粮食、蔬菜,运送粮、蔬的车辆进军营前,要经过严格检查,重新装车运入。
张定国进行周密部署。他先认识了进城卖粮、蔬的商人,又假装商人入城了解相关情报,熟悉了相关人员。摸清情况后他制订了详细偷袭计划。
待双方经过几天激战后,清军急需补充粮食、蔬菜。张定国冒险藏在运蔬菜的车底部,当车子运到南京城边时,革命军又发动了猛烈攻击,清军不得不紧急将装运粮食、蔬菜车放行,直接拉入清军城防营地,张定国也得以潜入清兵军营。
在夜深人静时,由于连日激战,清军士兵十分疲惫,疏于防务。张定国乘机打开清军南京城门,所部革命军轻易进入清军兵营,顺利攻下南京,为辛亥革命的胜利立下了大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回国在南京按计划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民主政权成立。
随后,广东北伐军一路北上,沿津浦铁路追击清军张勋部至徐州,对京津形成威胁,迫使清庭议和。张定国率部作战英勇,升任旅长。
因武昌起义黎元洪部遭袁世凯围困告急,张定国随黎天才部驰援武昌。在到达武昌时,孙中山与袁世凯南北议和成功,清帝逊位,孙中山为制约形成独裁政权,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退让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袁世凯在北京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广东北伐军解散。张定国部编入黎天才部,任混成旅长,驻防湖北荆州。
在荆州驻防期间,张定国严于军纪,约束下属,扶植民生,深得当地百姓拥戴,曾在荆州获“张青天”赞誉。他手下很多军官为辰溪亲友,自侍有功于国,常违犯军规,侵害民生,均遭张重罚,始终保持军威。张部驻防荆州,实为一支劲旅。
1917年段祺瑞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张定国随黎天才部在湖北荆州宣布“荆湘独立”,拥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北洋军阀苦战。辰溪的陈策那时是张定国的新婚侄女婿,满怀报国之志,就是这个时候投身张定国部,进入黎天才随营军事学校学习军事知识。陈策在张部护国战争中机智英勇,累立战功,升任营长。当时的张定国在湘西名声很大,护国战争中,他电请凤凰的湘西镇守使田应诏援鄂,所以湘西的老军人称这场战争为援鄂战争。当时湘西陈渠珍派出的援鄂军人中就有贺龙所部。贺龙就是在这时归属张定国指挥,当年是张的部下,与张定国结下了深厚友谊。
护国战争失败后,黎天才部退回四川,张定国不愿长期卷入军阀混战中,遂退出行伍,返回辰溪,定居在锦滨镇蛇会村。他回乡时,黎天才为他派遣一个连的卫戍部队由他调遣使用,给养由黎部供给,编制属民国政府军部。张定国坚决拥护孙中山,北伐战争时期,张定国带领他的全连卫队与陈策、谢源长等人缴了北洋政府派遣的“湘西善后督办”的枪枝,投身贺龙部北伐,曾一度驻军沅陵,任贺龙部梯团长。因贺部当时属川贵联军的贵州袁祖铭部,袁部常驻常德,借“鱼米之乡”扩蓄势力而没有北伐,为湖南军阀不容,袁祖铭在常德被设计刺杀后,贺龙部当时属于袁部师长,因派系而受重大打击,不得不退回四川、贵州,重新陷入混战中。张定国遂心恢意冷,彻底退出军界,回到花塘坪定居。期间,辰溪黄溪口的肖隆汉,麻田朱殿臣,仙人湾的石宝臣兄弟均在此期间或失散或战死。
张定国回乡后,因是民国元勋,深受地方拥护,常为地方主持公道,渐为官方所不融,后来彻底淡出政界视野。
1937年,代表湘西独立势力的陈渠珍所属张嘉乐、张贤乐部曾驻兵辰溪,被代表湖南省政府的何健所部陈汉章击败退出辰溪时,张贤乐将张定国一家洗劫一空,张定国的相关资料、功勋章、获奖文物全部被劫。
1944年,张定国病逝家中。解放初,其子孙均沦为平民。
张定国对辛亥革命成功有重大贡献,是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民主社会的功臣,他的革命事迹应该载入史册,永志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