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缘】初恋(小说)
一
都有好几天了,每次上楼遇到疗木匠,他就会停下手中的活,向北指着那片丘陵地带说,他的家就住在那里。这天上午,姜波又坐着施工电梯,来到了十二层,那里正在搭钢管架支模,作为工地上的安全员,他得亲自到那里去检查一遍。
“姜工,你来啦。”
就这么巧,又碰到了疗木匠。他正在拧紧钢管上的扣件,黝黑的额头上冒着汗,看到他后就笑了,露出了发黄的门牙。
“疗师傅,要按规矩来,”姜波看到立杆的间距比规范标准要大,“不然承重后容易出现问题。”
“哈哈,姜工,我做了二十多年木工了,我心中有数的。”
其实姜波心中也是有数的,他只是提请他注意。
“我家就住在那里,”疗木匠停下手中活,又指着远方的丘陵说,“我们家旁边有条河,叫桃花河。”
“现在都八月底了,要农忙了吧?”姜波问。
“这几天该割谷了。”
姜波朝那里望着,隐隐约约,一条白绸缎似的河流绕着那片丘陵地带,弯弯曲曲,一直绕道而行到了渡舟,再从渡舟途经桃花街,通过三洞沟流入了长江。
“水质好吗?有空的时候,我约项目上的人去游泳。”他说。
“清亮着呢!”疗木匠又笑着露出了黄牙,“大热天,我天天都要下河洗澡。”
姜波正准备离开,这时,楼下有个姑娘朝楼上喊着,她大声喊道:“爸爸!爸爸!”
姜波靠着栏杆伸出头去,疗师父也走了过来。
“是我家幺妹,”疗木匠说,“这两天晚上加班,我都没回家。她给我送换洗衣服来了。”
“疗师傅,你莫下去了,”姜波说,“上来下去麻烦。我下去给你收了,等会你就到我办公室来拿。”
“好好,那麻烦你了。”
姜波又坐施工电梯到了底楼。这个幺妹,看上去约二十岁左右的样子,站在炽热的阳光下,用手掌遮着眼睛,朝正在修建的楼房上望呢。
“幺妹,把东西交给我吧,”还没走近她,姜波就说,“你爸正在支模,在忙呢。”
幺妹放下了手臂,一双眼睛顿时在姜波面前呈现出来:黑白分明,水汪汪的,怯生生闪烁着。红彤彤的脸庞,稚嫩细腻,洋溢着青春气息。
“交给我吧,”姜波说,“等你爸下班后,我就交给他。”
“那谢谢哥啦,”幺妹把口袋递给了他。“那我走啦。”
幺妹转身离开,刚小跑了几步,又停了下来。
“哥,麻烦你告诉我爸,”她说,“我妈说家里的谷子割得了。”
“好的,幺妹,你慢慢走。”
幺妹又小跑着离开了。这个还没见过世面的姑娘,就像草丛中突然窜出来的兔子,在路上撞见了行人,又害怕得躲进草丛中去了。回到了有空调的办公室,热烘烘的感觉消失了,姜波喝了几口水,干燥的咽喉也润泽起来。
这时,门被推开了,姜波看到冯倩捧着两块西瓜,走进屋来。
“我中午出去买的,”她说,“吃吧,也解解渴。”
“谢谢。”姜波接过两块西瓜,放在了办公桌上。“杰哥说,晚上大家AA制,出去烫火锅,你去不去啊?”
“你去,我就去,”冯倩嘻嘻一笑,“我们好久都没聚餐了。”
“约好五个人了,”姜波拿起一块西瓜吃了起来。“这西瓜好甜。”
姜波、冯倩,还有李杰,他们三人大专毕业后,半年前被重庆一家建筑公司招工,被分到了重庆长寿区这个名叫“桃花源”的工地来上班。姜波当上了安全员,冯倩做资料员,而李杰做了施工员。昨天下午新发了工资,今天一早,李杰就嚷嚷着,到街上去吃一顿火锅。他们平时吃住都在工地,都是免费的,但工地上的伙食就那样了,天天就那几个菜。味道嘛?像喂猪似的。能到街上的馆子大快朵颐,对在工地上班的施工人员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眼看农忙季节要到了,为了保证工期,项目上安排工人们加班加点,以弥补即将到来的农忙假停工所造成的损失。
到了晚餐时间,当姜波他们一行人正要出工地用餐时,就被项目经理叫住了。
“这几天,大家都克服一下吧!”他说,“吃过饭,工人们就加班啦,如果你们都走了,现场就没有人管了。”
大家只好散了,各自回寝室拿着碗筷,到伙食团吃饭。姜波打好饭,刚回到办公室,疗木匠就找来了。姜波把幺妹交给他的包拿给了他。
“马上就要放农忙假了,”疗木匠说,“你们也没啥事了,也放假吗?”
“听说不放假,”姜波说,“就呆在工地等你们放假回来。”
“那你到时候,就到我们家去玩几天吧,”疗木匠说,“我们那个地方凉快,可以到桃花河钓鱼、洗澡游泳,晚上还可以到田间地头捉青蛙。”
“好啊,”姜波想到了他家的幺妹,“放假后,我就到你那去耍两天。”
“那说定了。”
“一言为定!”姜波说着,就放下了碗筷,送疗木匠走出了屋去。“疗师傅,你还没吃饭吧?”
“已经吃了,”疗木匠扭过头来说,“歇歇,我们马上又要上楼了。”
没过几天,工地上再也留不住人,各个班组的农民工,因为农忙,都陆续回家了。平常干得热火朝天的工地上,也冷清下来。
有天下午,姜波正在办公室做安全资料,疗木匠还真来叫他了。姜波就向项目经理请了几天假,回寝室带上换洗衣服,就骑上了疗木匠的摩托车。从在建的桃花源小区,到疗木匠家,骑摩托大约花了三十分钟。沿途的柏油马路,沿山麓的斜坡蜿蜒盘旋,道路两旁绿茵茵的,种有桃树、柑橘树、柏树,青冈树,还有成片自然长成的竹林。摩托车驰骋着,速度越快,风声就越大,坐在疗木匠身后的姜波,不时看到有白鹭从头顶上空飞过。疗木匠家的两层楼房,建在了离桃花河不远的一个斜坡上,屋后是成片的石坡,倾斜的石坡上耸立着一棵树冠巨大的黄葛树。屋前,新砌筑了一块水泥坝子,坝子外边长着一棵古老的皂角树和一棵杏树。再远的河边,沿河岸两边都是成片的桃树和竹林。屋前的水泥坝子上,晒着新打出来的谷子。
“她娘俩也不等我回来,就开始割谷了,”刚停好摩托,疗木匠看着坝上的谷子说,“我们家有好几亩地呢。”
姜波看到屋门紧锁着,就在猜幺妹干什么去了。
“幺妹她们还在田里割谷吧?”他问。
“先进屋坐会,”疗木匠说着,就掏出了裤包里的钥匙。“家里喂了条狗,也不知道是不是跟她们出去了。”
“它咬人吗?”
“不咬人,只要跟我们家里人在一起就不咬。”
堂屋里吊着个吊扇,刚进屋,疗木匠就把它打开了,吊扇迅速旋转起来。这时,只听到河对岸有人大声喊道:“疗木匠,疗木匠!我要过河。”
疗木匠站在屋门口,看了看,然后对姜波说他去去就来。姜波刚要跟出去,一条土黄狗迅速跑进屋来,把他吓了一跳。
“土火,土火,别咬人哈!”屋外传来疗木匠的声音。
这条名叫“土火”的土黄狗,一下子变得温顺起来,它摇着尾巴,上前来闻了闻姜波的脚。
“爸,有人要过河。”
姜波听出是幺妹的声音,就迎了出去。幺妹和她妈各背着一个竹背兜,显得十分吃力的样子。看到姜波后,她似乎吃了一惊。
“哥,你来啦。”
姜波的目光越过了幺妹的肩膀,看到她母亲额头上淌着汗水,看着他也笑了。姜波上前,接下了幺妹的背兜,他闻到了米香味。他把背兜提进了堂屋。
“今年新打的米,”进屋后,幺妹妈说,“你是工地上的吧?”
“嬢嬢,我叫姜波,”姜波接下她的背兜后说,“我是工地上的安全员。”
“你就是姜波啊?老疗给我讲过你,”幺妹妈把地上的背兜挪到了墙角,“还说有空闲了,就约你到家来耍呢。”
还没等姜波应答,幺妹妈就叫幺妹去烧开水。
“小姜第一次进咱的家门,你就去给他烧点水喝吧!”她说。“小姜,你坐吧,老疗说,你好像还有个哥吧?”
“我哥在家务农。”
“两个好,两个好。你看我们家就幺妹一个独苗苗,还真不舍得她出嫁呢。”
“那你们招个上门女婿,不就行了?”
“我们也是这样想的,”幺妹妈也在桌边坐了下来。“我们家的情况,老疗都给你讲了吧?幺妹你也见了,你觉得怎么样?”
“嬢嬢,你什么意思啊?”
“老疗还没和你讲吗?这个人啊,这种事情怎么……前段时间,他回家给我娘俩说,已经替幺妹物色好人了,就等带回家来,你今天不是……”
幺妹妈的话,把姜波惊呆了,他没有想到幸福来得这么突然。自从上次见过幺妹后,他心里一直都惦记着她呢。在工地上的日日夜夜,只要一想到她,他就会想到春天里那一朵朵沾有露珠,静悄悄正在含苞待放的桃花。
“我愿意,”他说,“就不知道幺妹她……”
“我去去就来。”
幺妹妈笑了笑,就起身进了厨房。应该是厨房里不太敞亮,里边已经亮起了灯光。闲着没事,姜波就掏出手机玩了起来,而那条土黄狗在堂屋和厨房间来回走着,好像也很清闲的样子。突然,屋外的坝上传来了脚步声,它迅速跑了出去。姜波以为是疗木匠回来了,就站了起来。疗木匠刚迈进门,幺妹就端着一碗荷包蛋,从厨房走了出来。
“还算懂事,”疗木匠说,“小姜,慢待了,先喝点热开水。”
这分明是一碗煮好的、正冒着热气的荷包蛋啊,他怎么称之为“热开水”呢?姜波说:“疗师傅,你吃吧,我还不饿。”
“吃吧吃吧,厨房里还有,”疗木匠说着,朝厨房走去。
“趁热吃吧,哥。”
幺妹把碗放在了姜波的面前,还没等姜波答话,就转身回厨房去了。这时,疗木匠也端了碗荷包蛋出来,他说:“先吃点东西垫肚子。”
姜波不再客气,就拿着勺子舀了个鸡蛋吃起来。
“甜不甜?”疗木匠说,“不甜,再加点糖。”
“甜,”姜波说着,喝了一口汤,“真甜!”
疗木匠看着他笑了笑,又露出了几瓣黄牙。姜波想,还好,幺妹的嘴长得像她妈,嘴角微陷,还向上微翘,总是带着一丝笑意,真是楚楚动人啊。
吃了荷包蛋,疗木匠就拿了两个箩筐出去收谷子,幺妹和她妈则待在厨房里煮饭。懂事的姜波,也来到坝子,拿了把扫帚把那些谷子扫成一堆。
“还没晒干呢,”疗木匠说,“明天还得晒一天。”
“那明天还割谷吗?我也去。”姜波说,“在老家,我也割过谷的。”
“明天你就陪幺妹,给她爷爷奶奶送点新米去吧,割谷有我们就行了。”
“爷爷他们住哪里啊?”
“鸡冠寺,他们已经住在那里有十几年了。”疗木匠说,“他们在那里吃斋念佛,享清福呢。”
“我奶奶也信佛呢。”姜波说,“小的时候,还常常带我去庙里烧香。”
“信佛好啊!她还在世吗?”
“已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我们这个村子,叫‘和尚湾’。最早住的都是一些解放后还俗的和尚尼姑,”疗木匠说,“我爸和妈,原来也是在鸡冠寺出家的和尚和尼姑。刚刚解放那会,他们才几岁,就出家了。”
“这么小就出家了?”
“他们都是孤儿啊!”疗木匠说,“要是有去处,就不会被收留住在庙里了。”
“哎,那个万恶的旧社会!”姜波说,“小时候,我爷爷奶奶也常常给我讲他们小时候的事呢。”
收完坝上的谷子,姜波看到西山上空那几朵彩霞,也逐渐暗淡下来。回到堂屋,桌上已经摆上了热气腾腾的菜肴,有腊肉、香肠和血豆腐。
“都快秋天了,家里的腊肉香肠都还没吃完啊?”姜波问。
“家里还有呢,”疗木匠对他说,“你到厨房看看,柴灶上面都还有。”
姜波走到厨房门口,幺妹正坐在灶台前烧火呢。她妈炒着菜,灶台的上方,屋梁上吊着几根已经熏黑的铁丝,铁丝上挂着几块腊肉和几串香肠。而一个竹编的篮子里,装的应该是血豆腐。姜波走了进去。
“幺妹,让我来烧火吧,”他说,“你出去凉快凉快。”
“你出去吧,”幺妹说,“屋里热。”
“小姜,你出去吧,”幺妹妈说,“在炒最后一个菜了。”
姜波只好回到了堂屋,他看到疗木匠已经打开两瓶啤酒,放到了桌上。
二
晚饭后,疗木匠就让幺妹拿来了两支手电筒和一个编织口袋。他对姜波说,他原准备陪他去田埂捉青蛙的,既然幺妹她妈把话都说开了,就让幺妹陪他去。
“小姜,我观察你,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疗木匠说,“你也是从农村进的城,对农村的情况都了解。既然你乐意和我们家幺妹处对象,从今以后,我们也不把你当外人了。”
姜波看了看幺妹,她满脸绯红,一双手揪着两个衣角,正在害羞呢。
“幺妹乐意吗?”姜波说,“只要她愿意,我是没啥话说的。”
“她的事,我们替她作主了!”幺妹妈乐开了花,“这孩子,虽说在城里读的高中,可见识没见长多少。”
“你们去吧,”疗木匠说,“天都黑了,青蛙都上田埂找虫虫吃了。”
姜波听到屋外蛙声此起彼伏,一下子也来了兴致。
“走吧,幺妹。”
来到屋外,他看到满天都是星星,月亮也升到半空去了。幺妹带着他往桃花河走去,姜波听到河对岸蛙声一片。到了河边,他看到岸边系了一条小木船,一根竹竿插在船边的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