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正】得(随笔)
一
《韩非子.人间训》有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它很好地说明了一个看似浅显却意义浓厚的人生哲理:“失”的是与非。
“塞翁失马”是“失”,“因福得祸”是“得”。
“得”告诉我们。有的时候,看似一时自己虽然受到些损失,但有可能不是坏事,也许事情的结果会反转。反而会因之前的损失而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这就是“焉知非福”。
“得”者意外、“得”者高兴、“得”者心安理“得”。
“得”充分说明,有时候看似坏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得”到好的结局,会变“得”成为好事。真真是老子他老人家所言:“祸兮福所依”啊!
二
这种“得”,在社会上,只要留心,会有很多的。
有一天,老孙头肩扛一根如意伸缩钓鱼竿,哼着自为得意的戏曲小调,要去村旁的鱼塘垂钓一番。
正好被放假在家无事的孙子小宝看到,于是,老孙头后面就带了个小尾巴,这样老孙头更乐了。
好一个:“爷孙钓鱼乐,`得’于鱼塘刻。欢笑天地间,大小鱼飞歌”。
布饵、甩竿、垂钓、收竿。
爷爷忙乎着自己的一套“钓鱼攻略”,一旁的孙子小宝,早已是放飞的“起火”样在鱼塘边跑跳着,好似久未出笼的小鸟,终于有了展翅蓝天的时刻。他跑一圈就回来看一次爷爷,看看爷爷的战果如何。
还好,最后收杆时,爷爷已是满满的一鱼篓鱼在里面蹦哒不停。遗憾的是,爷爷却把体重低于半斤的鱼儿,又投进了鱼塘里,让它们又重归自由身。
这下可急坏了小宝。
“爷爷,爷爷!既然钓都钓出来了,可为啥又把它们放回去呢?”
“哈哈,傻孩子。爷爷我是在做一个字的事啊?”爷爷坐在鱼塘边,矍铄的脸上漾溢着微笑。
“啥字啊?”小宝摇晃着天真的脑袋,好奇地问道。
“得”,一个“得”子,小宝爷爷说。
“我把小鱼放回去,是让他们长大,且再繁育出更多的小鱼。”爷爷陶醉地说,好似他就是救世主一样,好似有了很大的“得”的满足感。
小宝听到爷爷的“得”之说。想想,也笑了,为自己今天所“得”也陶醉在了鱼儿的未来中。
爷孙俩,钓鱼快乐,“得”胜回家。
天上的流云都在为他俩的美妙所“得”而舞意翩跹。
三
说到今年疫情:
疫情起,温情涌,街衢山河人动容。
医疗人员牺牲节假日,逆行武汉;武汉封城,百年不遇。全国各行各业为运送出入武汉的铁路、公路、航空保驾护航,大开绿灯。此时,武汉的各家医院,已是摩肩接踵,人满为患。
“娃儿哭了!”
“哄哄!”
“要结婚了!”
“不急,等等再说!”
“小军,咱爹娘病了,你能回来吗?”
“回不去啊!现在疫情正严重呢!要不哥你们几个先照顾一下,你们行孝在侧,我就无法行孝了。”
“嗨!自古以来,都是忠孝难两全啊!”
……
一声声嘱咐、一声声无奈;一声声悲戚;一声声泣情。
在各种无奈中“得”了精神的升华;在精神的升华中“得”了生活的雍容。
“得”了疫情的萎缩;“得”了民生的繁荣。“得”了悲苦的无奈,“得”了精神的升腾。
有了“得”,方有了一步步的社会的进化和“得”道升平。
四
其实,在“得”的天平上,我有一个事,二十几年都在耿耿于怀。
我的高中同学杨培东,他是我心中的悲剧,但他“得”到了我的心。
他是那种爱说爱笑的,被我们同学戏称为“老顽童”的人。他不说不笑;说着更笑;即是在梦中我都会看到他笑的人。
因为他是会心地笑,所以他广“得”人心,他太善良了。
我与他是最铁的玩伴。他是“得”了我心的人。我们无话不说。
“今年高考估计危险!我有可能考不上。”我不无忧虑地说。
“啪!”一个弹响指,培东一手的大拇指和食指随意的一撮,就有了清翠的响声在我们的上空缭绕、回响。他随后又用手拍拍我的肩膀说,“不怕,就你德祥的水平,轻松上大学。再不行了的话,我们俩去新疆,找我大舅,那面录取分数低的很!(那时候,还没有高考移民的称谓,管得松)”
看着他信誓旦旦的模样,我由衷地感叹道:“朋友千千万,真心我培东兄弟也!”
后来,他高考落榜,就在郑州靠拉人力车谋生计。别人要价都高。可他要价低,而且碰上实在困难的,他免费接送。这样,他看着失去了一些金钱,却“得”了民心。一时生意兴隆于井市,声誉传扬于四野。他,我同学,有了大“得”。“得”于民心。
后来又转行卖菜,他更是善心商贩一个。每次客户买菜,他都价低、秤足、还再送些菜。他仍是买菜者们的首选。生意钢钢嘀。他同样“得”了他们的心。
只是后来培东兄弟在外出务工的过程中,死于非命。但,虽如此,他时不时就会让我“得”于梦间,“得”于瞬间思维中,呜呼,哀哉!真真是:“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啊!”这,是真“得”人心也。
五
《左转.僖公十四年》有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它也说明了“得”的另一更深层面的问题。
“得”须有基础,没有可靠的基础,就没有真正的“得”。
“得”是坚若磐石上堆砌的金子塔;“得”是瓜熟蒂落的新生儿。“得”是节节升高的芝麻竿上的芝麻开花;“得”是“读书百变其自现里的“现”。这里的“得”,同样是生活里的同盟军,从而诠释着“得”的另一番天地。
一个接近漆黑的夜晚,一位青年学生朱军拄着捡来的枯树枝做拐杖,他都是已在惠济河东岸大堤上步履蹒跚了二十华里。
一路鸟儿的欢叫好似一团聒噪般难听;河边的蛙潮和树上蝉儿的弹鸣都没有了往日的美好,好似一块给朱军吹奏的丧乐。
“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朱军几次都想着这一问题。高考失利,朱军已没有活下去的希望。
“不知道问题的轻重”每到河边,朱军欲寻短见之时,总有一个声音在说,“你都不替你父母考虑考虑,他们容易吗?你一个跳跃,可能就一切归位零。可他们呢?能归为零吗?”
“我该咋办?该往何处走?”朱军闻声在想。
“你要知道自己得到了什么?”这就是“得”的问题。好像看着你现在处于人生低谷,失败了今年高考的成绩。可是,你从失败中“得”到了教训,这“得”到的教训是你终生的财富。“你要知耻而后勇。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善果”。那个声音又在絮叨。
是的,在自己身上,父母又“得”到了什么?朱军想了很多,最后听了某个声音的规劝,大步流星跨向家的方向。
在凌晨一点,朱军敲响了父母的门,“得”到了父母的惊讶般的关切。
“乖乖儿唉,你咋回来的啊!”父母同时发出哭的声音。
而朱军通过痛苦地坚持,“得”到了再生,同时也“得”见了父母那布满沟壑的面。
又是老子他老人家声音在回响:“福兮祸所依,祸亦福所依也”
故,“得”有千种,福“得”一也。
“得”于坚持;“得”于容忍;“得”于善良。此“得”将永“得”也。
拜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