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感动】闲话门前竹(散文)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这两句诗,仿佛是诗人特地跑到泰山脚下我家门前给我的门前竹写真。昨天我还在想,岳母是否还坐在竹前,春暖还寒,我怕老人家受不了,竹前有岳父的影子,竹枝上有岳父剪竹的痕迹。
因在乡下伺候年迈的母亲,已是半个多月没看望住在城里的岳母了。今天是礼拜天,虽然下着毛毛细雨,上午十时,我和妻还是如约坐公交来到岳母家。
岳母住在金山脚下的西巷社区,一幢幢白墙红瓦的二层小楼,掩眏在层层的浓阴碧绿中。岳母大门前自家的果园里,有一片翠色欲滴的竹林。也许是经常过目后的审美疲劳吧,即使再看到,似乎已不再感觉有什么新的神奇。
然而,今天却有些意外。与岳母品茶聊天后,总喜欢到大门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虽然空气里飘着微雨,丝丝有点寒意,还是一如既往地朝着竹林悠闲漫步。竹林生长在岩石缝隙的大片斜坡上,站在跟前石台阶的高处,一眼望去,密不透风的竹林里,总是看不到边,清风吹过,碧波荡漾,从里面发出沙沙声响,仿佛有着埋伏的军马。雨水洗礼过的竹林,焕发着勃勃生机。
我似乎感觉到了岳父的存在,像以前一样,在果园里剪枝修竹,不停地忙碌着。虽然走了两年了,因为这是老人家生前最离不开的地方。
我望着绿意浓浓的竹林,想象着岳父慈祥而清瘦的身影,我忽然有了一种穿越,记忆的闸门被打开,忽然回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这片竹的前生今世来。
曾经的几棵幼竹,是怎样经过一番颠沛流离而落户到这里的呢?如今却变成了“竹海雪原”。
我深陷那岁月遥远的回忆中。
一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因工作需要从城里调回老家一个叫粥店的乡镇工作,是个城乡结合部,位于城西十来里路。粥店,顾名思义,这里是历史上的商业重镇,商铺林立,以做粥而闻名。
来这里工作不久,因业务关系很快认识了一个忘年交,李老先生。先生鹤发童颜,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热情好客,一副菩萨心肠,家住泰山西麓的樱桃园。樱桃园又称红岭后,是坐落在大山里面的一个古村落,解放后大都陆续搬到山下居住。认识老先生时,樱桃园还有十来户人家。
这里祖上的传统,家家户户种樱桃,漫山遍野全是樱桃树,这也是樱桃园名称的由来。老先生在山下一个叫杜家庄的村子做会计,每天往来于山上山下,练就了一身好筋骨,走路带风,飘然若仙。
那年樱桃花开的季节,老先生第一次邀我去家做客,离工作地有十几里路程,从山下爬到山上老先生家里,需要个把小时,羊肠小道,真叫个山路十八弯。漫山古树,郁郁葱葱,小桥流水,路旁田地里是绿油油的泰山女儿茶。上山赏花观光的男女络绎不绝,翻过两个山岭便是老先生的家了,站在进家的岭头上一眼望去,一条山涧河流如白练般奔流而下,樱桃花开满了山,十几户人家的房前屋后被花海淹没了。我惊叹,这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桃花源啊。
走进老先生古朴典雅的山屋,院里院外开满了樱桃花,忙碌的蜜蜂嘤嘤地围着花儿时飞时落,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门前竹了,仿佛是绿色屏障,把门墙围了个严丝合缝。我看着这片竹,感到十分震惊,不由发出一声:“啊,太美了!”老先生说,这是凤凰竹,又叫慈孝竹,蓬莱竹。先生老伴把沏好的女儿茶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我们边喝茶边聊,仿佛打开了先生的话匣子,他说,门前有竹,子孙多福。竹子一年四季青翠,有坚贞,刚毅,挺拔,清幽,有节之品行,高风亮节是竹的灵魂,是平安吉祥的象征。也许是缘分吧,我一下子喜欢上这门前竹了。
这次愉快的樱桃园之行不久,老先生在去镇上办事时,却意外地送给我两株幼小的门前竹。我按照先生的说法,把竹子栽到了镇上刚刚分给我的有小院的两间平房的门前了。门两侧,一边一株。从此,开始了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浪漫生活了。
二
那时还是单身,工作之余回到空巢小院,与我相伴的只有这刚落户的门前竹了。小院不大,除去一间小厨房,只有不到二十见方了。空闲时间,院内摆一钢木小圆桌,捧一本书来读最是悠闲惬意了,看见青绿的竹子心里便觉清凉和爽心,读书累了,起身活动一下筋骨,给竹子浇点水,蹲下来抚弄赏玩田田的叶片,亲近感油然而生。真是翠竹相伴好读书,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知道,门前竹为什么叫蓬莱竹了,蓬莱是神仙之地,竹子当然是神仙把玩的心爱之物了。莫非我这“天光云影”的“半亩方塘”也有神仙之气?是的,单身生活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正是有着神仙般的逍遥浪漫么?美酒佳肴酌一杯,醉意朦胧中,仿佛是“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不到两年的功夫,门前竹已是“儿女满堂”了,从刚开始的两株,变为门前的蓬松一片了,小小的院落,已是满眼的葱绿了。门前两片竹仿佛是一对恩爱夫妻,微风吹过,频频挠首弄姿,很是可爱。
城里的几个同学羡慕我的“居有竹”的单身生活,不时来小院酌酒把欢,至今还保留着一张醉意朦胧的同学与门前竹的合影,真有点醉仙的感觉呢。
那年在这小院结束了单身生活,与爱妻喜结连理。我觉得这是门前竹带来的桃花运,李老先生说,这门前竹也是凤凰竹,是有凤凰相伴的竹子。凤凰是美丽的爱情象征,是门前竹成就了我们这对凤凰眷侣。一年后,在这里我们又有了爱情的结晶,女儿在这里出生。门前竹吉星高照,已经预示着女儿将来的富贵吉祥了。
三年后搬家镇政府驻地新建楼房,那里已经没有了我心爱的门前竹的扎根之地。为了让门前竹的生命得到延续,绞尽脑汁,最后我与妻想到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门前竹不是也叫慈孝竹么?那就把门前的两丛竹,分别寄养到乡下的父母家,泰城金山脚下的岳父家,去孝敬两家老人家吧。
从此,我与门前竹开始了“天涯孤旅”般的离别岁月。
三
父亲把我送的竹栽到了老屋门前,竹没有再分开,而是一块栽到门左侧了。一年后,从地里又冒出了一丛新竹,看来竹是很适应生存的,富有很强的旺盛的生命力。有几根竹经过门前坚硬的地下,从门右侧钻了出来,与母竹遥呼相应。坚贞,刚毅,挺拔的品行展露了出来
岳父住的是二层小楼,院内已被岳父种满了花草,没有了竹的立足之地,岳父就把我送的竹栽到了大门外的果园里了,这使竹有了更大的成长天地,也更适应门前竹繁衍了。
两位父亲都喜欢种花养草,都喜欢清茶一杯的读书生活,我的慈孝竹算是寄养到家了。我的爱竹如子,把心爱的竹,放到“爷爷”,“姥姥”家不是正适得其所么?都说隔代亲,两位老人其实都比我会呵护门前竹。
不几年的时间,城乡的这两处门前竹,都已疯长一片了。我每次携妻女上山(金山岳父家)下乡(父亲家),都要驻足观赏一番,倍感亲切温馨,看到清风摇曳的枝条,似乎是一种久违的亲人在招手致意。父亲这边的门前竹,因为是在堂屋门前,经常泼些茶水,繁殖得太快,茂盛的枝叶时时把门遮盖,父亲也就常常采取“精兵简政”的策略,不定期地修剪,使门两侧的竹,对称有序,精致成长。岳父那里的门前竹,“政策”很宽松,就是顺其自然地生长,创造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然环境。所以,岳父的门前竹已是滴水成溪,双木成林了,郁郁葱葱的竹林雏形已经形成。
父亲经常相伴门前竹,读书是最大的快乐,岳父相伴门前竹,除了读书,最大的快乐就是竹前侍弄果园了,核桃,山楂,石榴,大枣,银杏,满园果香。老人的快乐也是做儿女快乐的延续。看到老人竹前抚弄,乐此不疲,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感。
读书好去处,莫过门前竹。我只要上山下乡,最喜欢的地方,就是与门前竹相依而读,茶香缭绕,鸟鸣蝉唱,很有古人那种,“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的得意感觉。
四
人有悲欢,月有阴阳,时光飞逝,几十年岁月沧桑,蓦然回首,却已物是人非了。
三年前,老屋拆迁,旧宅的废墟上,只有那门前竹还在孤零零地生长着,是留恋那片土地,还是期待与主人的再一次团聚?门前竹,多年前因我搬家,来到这里,现在这里搬迁,又何去何从呢?
然而,两年前,父亲带着未了的心愿走了,永远离开了家人,离开了这片门前竹。自从老屋拆迁,我再没有勇气回到那片废墟。我不忍看到那颓废的模样,打破我尘封的记忆里的旧梦。我更不愿看到几十年来不离不弃陪伴家人,给家人带来美好和幸福的门前竹,至今如此这般的孤独与荒凉。
我默默祈祷,这片门前竹会得到好的福报,那片废墟在不久的将来,是一个崭新的旅游新区,竹是景点不可缺少的门面,门前竹将会成为新景点的最美的主人。我祝福,我期待,等到那天的到来,我会去看望我的那片门前竹,重温那失去的美好。
现在,我唯一能看到的就是金山脚下的这片门前竹了。然而,每次看到都会让我有一种难言的心痛,因为同样喜欢这片竹的岳父,也在两年前走了。两位敬爱的父亲走得是如此仓促,走了,还能回来么?还能见到你们心爱的门前竹么?儿女们多么期望你们回来,门前竹也是多么期望你们回来啊。
门前竹是谦谦君子,耿直,坚忍,不张扬,有宽容心,有浩然之气节,与天地之共存。这不正是两位父亲的性格为人的再现么?
乡下的门前竹还在,虽然暂时的荒凉,金山的门前竹还在,幸运的还有家人的呵护。我想,心有灵犀,这两处的门前竹会是心心相通的。
我想起了魏晋·陶渊明挽歌辞里的几句话:“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两位父亲的英灵永远与大地同在,永远与门前竹相伴。
门前竹是阴阳相通的载体,我永远忘不了两位慈祥的父亲。门前竹是高尚精神的依托,做人就做具有门前竹品格的人。
我爱我的门前竹。
2020年4月19日于界首,2020年4月29日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