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谦恭的家风(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谦恭的家风(散文)


作者:牟伦藩 白丁,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53发表时间:2020-06-09 19:33:07


   元月十八日下午,超兰驱车一百多公里,从恩施回到利川,带着在利川居住的三妹牟艳,再乘车回到少年时代家乡钓鱼村八组,探望为数不多的留守在乡下的堂叔堂婶,堂兄堂嫂,族二伯等故乡亲友。
   超兰和牟艳读书,参加工作,结婚离开家乡已二十多年了,与乡下亲友少有经济联系。尽管住在州城和县城,总忘不了堂叔堂婶,堂哥堂嫂,族二伯对母亲的帮助,对病卧床上爷爷的照顾,没有他们的帮助,自己上大学会更艰难。父亲在外工作,不仅工资微簿,工作也很忙。妈妈一人上有两老人要照顾,下有四姊妹要扶养,多亏乡亲父老近二十年的帮助,全家由贫困,走进小康。常言道:“阳雀记得千年树,叫化子记得贤慧人。”超兰当了大学副教授后,多次评上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斑主任,对修身,养性,传承荆楚文化道德更自觉了。她带着珍贵的礼品,与三妹牟艳,一家一户地走访,看望,问侯,送礼。在亲邻们的眼中,超兰不是什么女博士,系主任,而是对人真诚,纯朴,富有爱心的山村妹子。
   无独有偶,超兰的小弟牟聪在利川市笫一高中教书,腊月十九日,因堂兄接儿媳,被邀请回乡下坐礼房写礼仪。牟聪把县城朋友送的极品高档烟,带回去分别送给乡村的表叔,久别的侄子,堂兄的岳父。他们有的见到一百元一包的高档香烟,非常高兴。赞扬牟聪瞧得起人,并不因自己务农,就装孬烟。拿着上等烟不忍心吸,放在口袋中作纪念。他收藏的不是香烟,收藏的是“谦恭”的德性和尊重长辈的“心意”。它标志着进城的学子,对乡村长辈的一份良心。
   其实,超兰,牟艳,牟聪的二爷爷,爷爷在世时都有走访团转四粼的传统,在抗日战争及其生活艰难的时期,从不中断,当时的文化人极少,分管教育的二爷爷和当主任校长的爷爷,寒假过年,总要带微簿的礼品,走访左粼右舍和团转四邻。超兰的两位堂大伯生前在县城工作,父亲也在市委,市经贸战线党委工作,每逢过年三兄弟总要约在一起,挨家埃户一一拜访,问候,或送简单礼品,几十年来几乎成了惯例。两代人的老家风,又被牟超兰,牟艳,牟聪传承了。
   家风事虽小,它却代表一个家庭发展的方向。为人处世谦恭的态度,隐藏着秘密,揭示了这个家庭,或者向上,或者堕落,这是笔者看重青年朋友行为的原因。超兰,牟艳,牟聪学到了“尊重乡亲父老”。这恰恰是清末著名政治家和治家能人曾国藩千封家书的核心和精华,愿牟超兰,牟艳,牟聪继续走下去,永远不忘乡村父老的恩德,永不忘记“我从哪里来”!
  
   牟伦藩写于二零二零年二月二日

共 10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描写乡里妹子不忘亲人与乡邻帮助的文章,彰显人间大爱!牟超兰在上学期间,父亲在外打工,工资微薄,母亲在家照顾年迈的公婆与四个孩子,多亏家族亲人相互照顾,乡亲父老近二十年的帮助,全家由贫困,走进小康。才使牟超兰从一个山村妹子,考上女博士,当上大学副教授、系主任。但她仍然不忘带弟妹,以谦恭的态度,经常回乡看望乡亲,感恩着曾经的之恩!全篇文字精炼,语言流畅,不忘乡恩,令人赞扬!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0-06-09 19:35:22
  感谢老师赐稿,期待精彩继续!文章稍有瑕疵,"谦恭"——双引号应为:“”,在中文的状态下打出来即可!写文辛苦,敬茶!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黄河岸边        2020-06-09 20:11:45
  文字不多,却情意浓浓。欣赏佳作,遥祝夏安。
3 楼        文友:田禾        2020-06-10 10:05:48
  身教言教二者都重要,将门怎能不出虎子、虎女、贤人。好文!盛赞!侄拜读学习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