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世说新语新编三则(随笔)
老鼠的“口味”
大清早,邻居大叔一起来就吵闹不休:“如今的老鼠的口味也刁钻了,专门捡好东西吃,昨夜里把我的腊肉圆尾啃了几个大洞。”
在农村,腊肉是农户最好吃的东西,只有在节气节日里才做来吃,平时都是精心保管着。可是如今老鼠太疯狂,防不胜防,腊肉被啃的事总常常出现。
老鼠口味刁钻,专吃好东西。其实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进步,人们生活水准提高了,老鼠的口味随着提高,本来就不是什么怪事。
怪事就出现在那些猫身上。大叔在吵闹时,他喂养的花猫却在沙发上呼呼睡觉,花猫被大叔喂养得肥头大耳,本想它抓老鼠护家,谁知那花猫吃饱了偏不去抓老鼠。老鼠就利用懒猫擅离职守放肆起来,专门偷吃农户上档次的好东西。偷吃饼干,偷喝饮料,偷吃鸡蛋,偷吃腊肉等等,不上档次的东西,老鼠是根本不去动他的……老鼠的口味越来越贪婪。
有些人也被人们称作“鼠”。但是身躯比老鼠大几十倍,人们叫他“硕鼠”。这些“硕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把自己的口味提高。硕鼠们依靠自己占有的地位和权势,极力挑选符合自己口味的东西来大吃特吃。先吃高档烟酒,后吃美女金条。你想再像过去那点水果之类去求他帮你办点事,那是根本不和鼠们口味的。即使把事情办成了,只因你的贡品不和硕鼠的口味,也许很快给你弄砸。
应该看到,如今有《动物保护法》猫的数量也不少,加上还有耗子药来帮助灭鼠。但是为何鼠的“数量”和“质量”都越来越高了呢?主要是“猫们”随着社会的进步也进化了不少,也温顺了不少,也圆滑了不少。猫们可以与自己的天敌老鼠做朋友了,有时还帮助老鼠来啃主人家的高级美味,乐得与之同享。
看来单纯依靠猫来灭掉老鼠不能抱太大希望,惟有依靠厂家多生产特效的更剧毒的耗子药,拌上老鼠们少见到“包谷饭”,这样老鼠才可以真的被灭绝。农家的美味不被偷食,社会上才没有鼠害。
猪八戒成正果
众所周知,《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是个贪吃、贪财、贪色、贪玩的家伙。按照他的品行,虽然算不上大贪官,但起码算是腐败份子。但是这个猪八戒偏偏与唐僧师徒一起,走完了取经之路,功成圆满被封为“净坛使者,”成就了正果
一天普贤真人对猪八戒说:“八戒,按你那些德行,是要成为堕落者的,但你却成功了,你有秘诀吗?说给我听听。
猪八戒红着脸,对普贤真人说道:“我当然知道,全靠菩萨、师父和师兄师弟们的及时告诫和警示,没有他们,我早就腐败不堪了。”
猪八戒说的真是大实话。试看,每当“美食”诱惑他流口水时,大师兄即时制止;每当“美女”引诱他春心荡漾时,众菩萨就即时警示;每当他工作松懈时,悟空就及时追踪调查,揭穿他弄虚作假,并及时纠正。……凡此种种,八戒纵然有“想法”,但也不敢有“做法”,只好遵守“八戒”的清规,在取经队伍里老实干事。
当今像猪八戒一类富有“贪心”的人不少,如果每当“苗头”一出现,就及时警示,发现“倾向”就及时教育,都像菩萨和悟空一样对八戒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八戒们腐败也是可以做到的。“亡羊补牢。”我们应从猪八戒成正果的事上得到有益的经验。
“臭皮匠”与和尚
则成语叫“三个臭皮匠,合成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大家一商量,就有好的办法出来。但是还有一个“一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喝”的俗话。同样都是三个,为何结果大大不同。前者成了诸葛亮,后者成为没水喝。是皮匠智商比和尚高,还是和尚的体力不如皮匠?都不是。一个和尚也知道挑水吃,两个和尚可以抬水吃,问题是和尚与皮匠的心态不一样,道德不一样,责任不一样。三个皮匠虽“臭”,但是个个同心合力,都有责任感,都有道德观念,所以就成为诸葛亮。和尚呢?贪生怕死,贪图安逸,自私自利,生怕自己吃了一点亏,不愿挑水,不愿抬水,终于搞得大家没得水喝,只有喝尿,最后尿也没有!
现实中有的一个“寺庙”里,“长老”“副长老”七八人,“和尚”数百,可是办事效率一点没有,还互相扯皮,为争待遇和奖金闹得不可开交,结果不仅没为人民办好事,反而大家都成了“没水喝”。
因此我们希望“和尚”早日变成“皮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