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潍坊萝卜,舌尖上的美味(散文)
一
提起潍坊萝卜,当地人家喻户晓,没有不知道的,也没有不喜欢的。潍坊萝卜,不同与其他萝卜,人们总喜欢把潍坊萝卜俗称为潍坊小绿腰。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它绿皮绿肉,粗细匀称,个个直溜溜的,而且外表光滑又皮薄。用刀子切开,一瓣瓣水灵灵的萝卜,那青茬真得赏心悦目。尤其是它的口感,清脆甘甜,比水果还要好吃许多倍。所以说,潍坊萝卜,是一道难得的舌尖上的美味。那可是不得不说的美味。
我说别的,可能还不足吸引你来潍坊。但,一说到潍坊的萝卜,或许你是非来不可了。不为别的,也为了能吃上这真正的潍坊萝卜而来。那是不吃不知道,一吃你就忘不掉了。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父母亲经常说起潍坊萝卜。那时我们一家还没有回潍坊,住在外地,我也并没有见过潍坊萝卜,就别说吃了。也许是思乡之情吧,父亲母亲会常常提起潍坊,也就会说起潍坊萝卜。只要一提起这话题,母亲就会争着说:“潍坊萝卜,是再好不过的。有句俗话说得好呀,叫什么‘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坊的萝卜皮。’你听听,这一句你就知道潍坊萝卜有多好吃了!”
母亲的一句,让我过早地记住了潍坊的萝卜,记住了它的好吃,也记住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美誉。每一次,母亲一说,父亲立刻就会附和道:“咱们潍坊萝卜一大特点,就是清脆爽口,质地脆嫩。咱们潍坊当地人将萝卜当成水果吃,甚至还认为萝卜比西瓜呀、苹果梨呀各种水果都要清甜美味。”
我这才知道,原来潍坊萝卜是生着吃的。母亲说也可以用来炒着吃,做菜吃。潍坊萝卜,吃法也有很多种,可以把萝卜切成马蹄形状,先用开水一烫,接着剁上几块排骨,用小火慢慢炖着吃。我还没吃上一口,就闻到扑鼻的香味了,馋虫也慢慢地引出来了,嘴里着急地念叨着:“快吃饭吧,我好饿了。”
也可以把萝卜洗净切成丝,红辣椒也切成丝,用食油把辣椒丝炸成深紫色,等到辣椒的香味炸出来了,弥散到了空气里,再把萝卜丝放上一炒,青红搭配往白瓷盘中一放,色香味俱全。不用吃,看着就爽心悦目。有时候,家宴席上,人们把萝卜切成细丝,盛在盘里,撒上白糖,白绿相间,爽脆养眼,便是一个可口的下酒菜。再有就是可以炸萝卜丸子吃,绿绿的萝卜丝与面糊一起搅合好了,再捏成丸子,将一粒粒丸子在油中一炸,清香的萝卜合着油炸的香气,那真是一道极好的美味。
我每次只要一回到家,父母就会给我做萝卜包子呀,或是炸丸子吃。再有就是,母亲紧挨着门口开垦出了一块小地儿,什么也不种,只种萝卜,逢人就说:“这一块地儿呀,我是什么也不种了,就种萝卜,因为俺家黛玉喜欢吃萝卜,最喜欢吃我种的。黛玉说呀,妈妈种的萝卜,就是甜。哈哈。”
母亲说着,脸上露出喜色,汗水就在脸上流着,也顾不上擦一把,依然在太阳地里忙着。翻地松土,追肥灌溉,将这一块地儿侍弄得再好不过,然后就开始一垄一垄地种萝卜。种的就是潍坊萝卜,也俗称“高脚青”。从俗称上,我们就能知道,这种萝卜的颜色是青绿色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萝卜没长熟,实际上萝卜本色就是绿色。
每当萝卜长起来时,一垅垅、绿绿的萝卜缨子,露出来的萝卜也是青绿色的,那一抹抹绿色在阳光下犹为鲜艳、惹眼。谁见了谁都会驻足看上一会的,口里赞叹着:“这萝卜种得真好,看着就生脆甘甜的。呵呵。”
母亲听了,就别提有多高兴了,立刻拔出几棵萝卜,再泡上茶水,把人让进我家小院子里来。小花棚下一坐,赏着满院子的各色花草,喝杯茶,聊聊天,歇歇脚,也尝尝母亲亲手种的萝卜。
二
父亲喜欢与人结交,喜欢聊天,也更是喜欢帮助人。见有人来,父亲就打开了话匣子,与来人坐下喝茶,聊这聊那,自然而然就聊起了潍坊萝卜。父亲用刀子将洗好的萝卜竖着一刀刀切开,萝卜青青的茬花一样散开,放在白瓷洁净的盘子里,就像一朵青花一样鲜润、夺目。再拿起其中一块递给来人,然后再递过去一杯热热的香茶。
家里要是来了客人,父亲也是这样待客的。父亲一边递过去萝卜茶水,一边就会老哥或老姊妹地称呼着说:“快尝尝吧,我家黛玉妈妈种的,可好吃了。让黛玉妈也给你留出些萝卜种子来,明年你也种几垄,自己吃着方便不是嘛!哈哈。”
父亲爽朗地笑着。而我对潍坊萝卜向来都不陌生,而且是太了解了。可以说,有关萝卜的传说,至今我所了解的,也都是从父亲母亲老一辈儿那里了解到的。说起潍坊萝卜,绝对是有历史的。潍坊萝卜与来潍县做知县的郑板桥,还有一段故事的。据说,乾隆十一年,当时潍坊叫潍县,潍县来了个县太爷,也就是郑板桥。他姓郑名燮号板桥,是当朝的大画家,颇有文才,自幼熟读孔孟,书法绘画如行云流水,诵诗吟词似苏辛再世。但他徒有一腔报国志,却只能屈尊于一个小小的七品潍县县令。但是,这也影响不到他什么的,他依旧克己守礼,上任以来,郑大人治理有方,放赈救灾惩治腐败,只用一年多功夫,就把潍县治理得像模像样,深受百姓爱戴。
也就在这一年初冬,朝廷下旨,要各地搜罗当地特产进京上贡。这愁坏了郑燮郑大人,潍县当地民不聊生,如若继续横征暴敛,百姓将无法维持生计。郑大人苦思冥想,一时不知如何下手。某日下午,属下一名官员来找郑板桥,并随身带了一个刚从潍县城郊北宫出产的带泥萝卜。郑板桥当即命人刮皮享用,没想到的是,这根萝卜皮翠肉脆,味道稍辛而有微甜,甚是好吃。
郑大人眼前一亮,这萝卜岂不是上好的贡品吗?困扰他多日的忧愁,顿时烟消云散。随即,他命令属下调集潍县这块特定土地上生产的萝卜,精心挑选了数枚,并用黄缎子包裹呈上朝庭。结果乾隆爷吃了一口,连声说好,潍县萝卜由此盛名传开。有关潍坊萝卜,郑板桥还留下一首诗,就是写得潍坊萝卜:“东北人参凤阳梨,难及潍县萝卜皮。今日厚礼送钦差,能驱魔道兼顺气。”足以可见,郑板桥对潍坊萝卜的喜爱,与赞美。
三
说来潍县萝卜的栽培,也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清乾隆年间的《潍县志》就有关于它的记载。潍县萝卜的主产地分布在潍县城,也就是现如今的今潍城区的周围,白浪河、虞河和潍河一带,尤以北宫附近所产为最佳。往往来潍坊的人,会带一些萝卜籽回到自己家乡去种,但是,种不出潍坊萝卜来的,因为潍坊萝卜,最适宜潍坊的气候和潍坊的土壤。
咱们潍坊气候温和、温差较大、光照充足、降雨量适中。其主要产地白浪河及虞河两岸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地下水资源丰富,轻粘壤土。
潍坊萝卜的品种,也形成了大缨、小缨和二缨三个品系。三个品系的特征基本相似,叶均属花叶型,每叶有裂叶8-10对,叶色深绿。肉质根均呈圆柱形,地上部占全长四分之三,为青绿色,地下部占四分之一,为白色,这便是潍县萝卜与其他萝卜的区别于不同。
我每次想吃萝卜,就会去那一块地儿去现拔现买,不仅可以买到正宗的潍坊萝卜,也可以欣赏到潍坊萝卜长在地里的喜人姿态。一眼望过去,满眸翠绿,一抹抹绿烟,尤其在阳光下,一行行,一片片,满眼小绿腰,个个挺拔,活泼可爱,惹人醉。还有种萝卜的人,也如我的母亲一样亲切热情,总是现拔出一颗萝卜切开,再泡上茶水,让我到他们家的庭院里,坐下来边吃萝卜边喝茶,潍坊人好客,一点也不错的。
母亲种的萝卜虽然没有潍坊萝卜正宗,但也很好吃,清脆又甘甜。母亲一个也舍不得卖掉的,都留着给我吃。每次回家,不用说,我吃了还要带着些走的。
坐在小庭院里,依偎在父亲母亲身边,听着母亲在说着吃萝卜的好处:“黛玉,我给你说呀,这萝卜,可不是白吃的,那是有太多好处的。”时间久了,我慢慢地知道了吃萝卜的诸多好处。比如:对什么气胀食滞、饭食不消化、痰多、口干舌渴、小便不畅、酒毒自都有效的;还有就是,生捣汁服食,还可也止消渴、治吐血、衄血、声嘶咽干、胸膈饱闷……
我说:“妈妈,你快把这萝卜夸成人参了。哈哈!”母亲就说:“比人参要好呢!不信你就去看看《本草纲目》吧,那里有记载:‘萝卜乃蔬中最有益者’。听听,说的什么?”我听了连忙点头,赶紧说:“妈妈,我听到了,确实不错,从今儿起,我要多吃萝卜了。”
父亲一旁就补充说:“不是有两句俗语这样说:一句是‘吃萝卜喝茶,气得大夫满地爬。’再一句是‘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哈哈,都是说吃萝卜,不生病,健康着呢。”
听了父亲的话,我和母亲也都满脸欢喜,大笑起来。来坐的人也跟着笑着,父亲再次给每个人添水切萝卜,大家吃着,边聊着各种话题,别提有多惬意。就连檐下的燕子与墙外飞来的蝴蝶也飞到茶水桌前,好似贪婪地嗅着茶香与萝卜的清香。
现如今,潍坊萝卜,从论堆卖到论个卖。从冬季农家的普通蔬菜到礼尚往来的水果精品,从大集上的地摊货到登入各大城市商超的“大雅之堂”,从潍坊一隅生产销售到漂洋过海出口欧盟,潍县萝卜凭借“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一“国字号”成功实现了“逆袭”。
怎么样?听我讲了潍坊萝卜,你是不是很想来潍坊了?心动不如行动,那就别犹豫了。来吧!好客的潍坊人欢迎你的到来!你随意走入哪一户人家,都会有好茶相待,更是有正宗的潍坊萝卜任你来品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