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石桥多似路(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石桥多似路(散文)


作者:沈若尘 白丁,22.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17发表时间:2021-01-11 19:25:51


   上虞古县城从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设治起始,到1954年县政府迁移,1100多年的漫长岁月,历经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一直称为上虞。
   因何在县署搬离之后,原设治之地易名为丰惠,这其中还有一段与桥名相关的历史。
   浙东运河四十里河段横贯上虞古县城,古城墙内不足二平方公里的地面上,纵横密布着街、巷、桥、河,素称“八街廿桥四十弄”,显得紧凑有序,桥陌畅通,条理井然。清代浙江巡抚阮元,到过上虞以后,对这个小而精致的古城大加赞赏:“曲水平穿岸,长林绿压垣。石桥多似路,山县小于园……”
   一个小小的县城,竟然有桥二十座,其中还有五座是高拱月洞桥,在县级老城中实属少见。由此可见古城历史上繁荣昌盛达到了什么程度。有三座是横跨在四十里运河上面的高拱月洞桥,有两座则是横跨在运河支流的小月拱桥。桥面如磐,桥拱如月,精致巍峨,神威纷呈。把县城独有的那种整肃、规矩、威严态势,在桥梁的建筑上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东大街从启文门进城不过百多米,首先夺人眼球的是运河上一座通高六米多的九狮桥。上桥如同登天梯,上下各20多级青石台阶,两边桥栏九个立柱上面雕刻着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九尊小石狮子,极富特色。桥翼两侧石缝中木莲古藤缠绕,透出满目沧桑。九狮桥紧邻古“等慈寺”北边,也有人称为“等慈桥”。
   西大街另一座高拱月洞桥是建于明代的“通济桥”。它与四十里运河的支流,玉带溪上的“望稼桥”,也称为“小八字桥”,合在一起,为正好构成一个大大的八字形状,是古县城有名的八字桥。一大一小两座高拱月洞桥河谐地构建在一起,高大、庄重、朴实,联接着运河南北两岸的重要府邸和学府,过八字桥沿玉带溪向西南门延伸的西南门街,更是古城八街之一的重要商贸之地。八字桥区块在西大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
   西纤路距离西门城门不过百十米,向南直达金罍山有一条支流,称为“新河”。河口上有一座小巧精致的月洞拱桥,称为“昼锦桥”。也称为“铜桥”。是运河边纤路直通和西河两岸沟通的重要桥梁。小拱桥造型简洁、明快、精巧,工艺精湛。
   最富有古韵古意的是处于东西大街交接处的济富桥。精工细作的石砌工艺,让石拱的每一块青石都严丝合缝地叠合在一起,桥身平整、严实,透出久经风雨的沉静和岁月磨砺的沧桑。“桥之南北对峙二轩,虚畅明洁,爽人心目。”《明万历新修上虞县志》上记载着,济富桥的南北两边不仅南北都搭设有高大的街棚,而且桥两边还南北对峙着两座牌坊,高大透亮,看起来赏心悦目,人潮涌动。是古上虞的商业、农副产品交易的动感地带。
   济富桥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年间,是一座颇有故事的桥,丰惠古镇的名称却与它有着很大关系。
   济富桥,是古“酒壶桥”的谐音。南宋嘉定年间时,济富桥已残破不堪,明万历《新修上虞县志》上有这一次旧桥重修的记述:因“岁月滋久,石或断缺,往来者凛乎有压溺之忧。”到了嘉定十七年,县令楼杓“以岁计之余,捐金募工,”以当年官府收支之余,对济富桥进行了“伐石更造。”桥修建完成以后,觉得旧名“酒务桥”不雅,想换一个名字,“邑人沐浴膏泽,推远所自”,百姓对楼县令筹资修桥,感恩戴德,请求命名为德政桥。楼县令认为不妥,他谦虚地认为:“天以岁丰,加惠我民,事幸而集,予何德焉?以丰惠揭之其可。”于是“丰惠”之桥名,也确定下来。楼县令请起居舍人魏公题写“丰惠”二字,做成牌轩匾额,立于济富桥南北两边桥脚之上。
   古桥两端的桥名牌轩,在抗日战争中的1940年被日本飞机投弹炸毁,今已不存。因民间口头遗传的习惯,丰惠之桥名一直没有取代从古沿用至今的济富桥历史影响。
   建国初年,上虞的治所地还在古城,古镇称为城关区。1954年县署迁移至百官,名称依然是上虞。县城古镇才开始正式冠名叫“丰惠”。

共 15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沈老师这篇散文记述了上虞古县城名称变化的历史根原。由“上虞县”到“济富桥”再到“丰惠桥”直到“丰惠县”,其中发生了不少故事,特别是关于“桥”的故事。一个小小上虞县城,桥竞多达二十多座,足见其地貌之独特历史之深厚。而桥的修建造形亦是古朴庄重、坚固精巧。还有值得肯定和纪念的一件事,就是南宋嘉庆年间当地一位县令楼杓,他用官府节约的钱为百姓修葺这座“济富桥”,但桥修好后却没有炫耀自己的功绩,反而把修桥之功归于民众归于上天,并用“丰惠”二字冠以桥名,以表明是上天之惠泽,祁盼农事丰稔百姓幸福。这确实叫人十分感动分外钦佩。其高高人格,对照今日大搞政绩工程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的的地方官员,其人格多么高尚!作者艺术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针砭时弊的社会意义显而易见。散文记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文后桥被日本鬼子炸毁的书写,更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使作品的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散文语言典雅凝重中不失朴实明朗,确为一篇优秀的值得肯定的叙事散文。点赞学习!问好作者!推出大家阅读欣赏!【编辑:刘银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01-11 19:31:04
  叙事脉络清晰,主题健康向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跃然纸上。感谢赐稿菊韵,顺祝冬祺!希望老师更多美文相赠!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1-11 20:35:00
  桥铬记历史的变迁!好文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叶雨        2021-01-11 23:24:35
  沈老师的文有收藏价值,赞一个 !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4 楼        文友:远近        2021-01-12 05:28:48
  桥多伴历史,名称冀望未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 楼        文友:沈若尘        2021-01-12 08:55:30
  谢谢菊韵那么快又推一文《石桥多似路》,江南山乡,桥陌纵横,别有一番江南风情,也给后世遗留下了精彩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谢谢@叶雨?@刘银科@黄金山(忘忧草)?@远近?各位老师的辛苦编辑、阅读、点评!给各位老师敬茶!![抱拳][抱拳][咖啡][咖啡][咖啡]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