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清风】腊月说年(杂文)

编辑推荐 【清风】腊月说年(杂文)


作者:清浊 布衣,20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80发表时间:2021-01-23 15:40:21
摘要:传承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延续......

每一个中国人都听说过,中华民族坐拥五千年文化,由于时代的发展,新老文化的去留是进步还是倒退?虽待后人评说,但皆为并存却是现实。
   随着日月交替,中国又进入了旧历“腊月”。老朽以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糟粕,对文化的误读曲解,恐怕是文化断代的必然结果。好在所有的炎黄子孙还都知道过年,那咱就说说什么是中国“年”,看看你知否?
   说“年”,得先说除夕,除夕的“夕”,传说中是一种怪兽恶魔,会闯入人们的生活危害人间。在传统文化里腊月三十的晚上是除夕,因为是新旧相交的时刻,全家人围在一起熬夜,民间也成为守岁,意思是过了这一刻,你就神奇的又长了一岁,所以守住这个神奇的时刻。到天快亮的时候,大概在寅时就把孩子们叫起来吃五更饺子,吃完饺子打着灯笼在院子里和大街上放鞭炮驱赶怪兽恶魔,大人们用饺子和大块炖肉祭祖,把新出锅的年糕作为贡品放在天地桌上供年,以保平安。因此,腊月三十叫除夕过年。
   传说中“夕”有三怕,首先是怕红色,因此,过年的时候,楹联、福寿、灯笼都是红色的;其次是怕响,因此,燃放爆竹变成了驱邪求祥不可缺失的活动;再有就是怕火,在古时候,人们都燃起篝火,一族人或者全家人围在一起,正月十六黄昏全族人一起烤柏灵火以求得驱病免灾,同时也预示着新的一年开始了。
   说“年”,古人指的是稻谷熟了颗粒入仓,人们用喜悦的心情庆祝一年辛劳终有收获,祈求上苍带给人们好的光景,祈福吉祥幸福是“年”的意义。按照我们特有的十二计时法和节气划分,“年”也是一个新春伊始的象征。
   很多传统文化都是在陈述一个民族的兴衰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故事。然而,在人类进程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些古老的文化被割韭菜似的一刀处以极刑!不知道是谁说的,燃放鞭炮会影响环境,政府便一纸政令砍掉了几千年流传下来“年”的主要文化,使得现在的孩子们对燃放烟花没有一点感受,他们是通过影像去感受爆竹烟花魅力的。照这个逻辑推下去,会不会这样;“战争会死人,所以就不再打仗了”……过年贴对联,得有人写,写对联的知道些什么?各位看看我可不可以这样吐故纳新?
  
   八卦一下:
   旧上:爆竹声声辞旧岁
   旧下:瑞雪纷飞迎新年
   横批:柏灵纳祥
   新上:爆竹无声天依旧
   新下:瑞雪不见雾霾来
   横批:雾里看花
  

共 9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伴随腊月逐渐远去的脚步,传统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正如作者文中讲述:中华民族坐拥五千年文化积淀,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糟粕,对文化的误读曲解,恐怕是文化断代的必然结果。从而客观地对文化传统变迁,阐述自己独特的观点,发人深思,很有启迪意义。笔锋巧妙一转,分别对“年”“夕”,来历展开论述。以传说中“夕”有三怕,怕红色、怕响、怕火,将“夕”的特色展现的淋淋尽致。寥寥数笔,生动形象地讲述中国“年”,让人大饱眼福。众所周知,烟花爆竹燃放,会释放大量的烟气,是导致气候大面积污染的因素之一,所以国家禁止燃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良策,利国利民,功在当代,立在千秋,值得推崇。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存在即是合理的”。杂文结构严谨,错落有致,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的大智慧,审时度势,全面又客观的发问,令读者深思。佳作欣赏,问好作者,期待更多精彩作品呈现,推荐阅读。【编辑:明月心心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心心儿        2021-01-23 15:44:20
  感谢支持清风书苑,期盼精彩继续。
携手凤凰,共铸辉煌。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