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暖】摘端蜂窝(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暖】摘端蜂窝(散文)


作者:白玄 秀才,1529.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03发表时间:2021-02-19 16:00:42
摘要:山里的农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谁不被蜂蜇过,有时没有惹它,它也会平白无故蜇你一下。山区的农村孩子,吃不饱穿不暖,经常处于半饥寒状态。于是,自己找死活捞绞尽脑汁找吃的。不是掏鸟窝,摘野果,就是摘野菜,挖鸟葱;不是摸田螺、抓泥鳅,就是逮青蛙,端蜂窝。有时也跟随大人猎野猪,打野兔。但最有趣最刺激的还是摘端蜂窝,如果摘端成功,就能吃上香喷喷、脆酥酥、油滋滋的美食——油炒蜂子(蜂蛹)。你辣痛难忍,脸肿胀得似寿桃那么大,而且紧绷难受油光可鉴,眼睛都被挤没了,只留一条缝,因此对蜂都有几分恨意。

【宁静•暖】摘端蜂窝(散文) 庭院里一群小孩子一边唱着儿歌《小蜜蜂》,一边在跳橡皮筋。随着儿歌声,我的思绪也飞扬起来,回到我的孩提时代。
   山里的农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谁不被蜂蜇过,有时没有惹它,它也会平白无故蜇你一下,让你辣痛难忍,脸肿胀得似寿桃那么大,而且紧绷难受油光可鉴,眼睛都被挤没了,只留一条缝,因此对蜂都有几分恨意。
   那时候,我们浙南山区的农村孩子,吃不饱穿不暖,经常处于半饥寒状态。于是,自己找死活捞绞尽脑汁找吃的。不是掏鸟窝,摘野果,就是摘野菜,挖鸟葱;不是摸田螺、抓泥鳅,就是逮青蛙,端蜂窝。有时也跟随大人猎野猪,打野兔。但最有趣最刺激的还是摘端蜂窝,如果摘端成功,就能吃上香喷喷、脆酥酥、油滋滋的美食——油炒蜂子(蜂蛹)。
   蜂蛹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天上人参”,是一种纯天然的高级营养品。还富含蛋白质、氨基酸、锗、硒、维生素和钙、另外蜂蛹富含数十种对人体有益的酶。听说蜂蛹是独龙族民间最讲究的菜肴之一,独龙族百岁老人较多,与常食蜂蛹有关,但有异质蛋白过敏的人不宜多吃。
   我们这一带主要有蜜蜂、马蜂、木蜂等,还有些不知名独来独往采花蜜找不到其巢穴的散蜂。明朝吴承恩有《咏蜂》诗:“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写出了这种小动物的神奇。
   群居筑巢的野生蜂,根据筑巢地点的高矮可分为:泥洞蜂、草刺蜂、屋檐蜂、高树蜂。
   摘端泥洞蜂窝。泥洞蜂喜欢把窝筑在泥洞里面,比较隐蔽。常常会把泥土扒出来,放几个小洞口进进出出。由于看不见蜂巢,我们只能根据时间,进出蜂的数量来大体判断蜂巢的大小和蜂子的多少。蜂的体型小短而肥,金环居多。由于要挖掘费时,再说蜂晚上的视力弱,一般采用夜晚天黑时挖掘被蜇的风险小。蜂巢往往是一盘一盘的,大的泥洞蜂窝有十几盘,有好几斤蜂子。
   摘端草刺蜂窝。草刺蜂“黄梁强”居多。黄梁强,是一种细腰长脚中等体型黄黑相杂的蜜蜂。它的蜂窝可以做在岩石下面、狗狗娘刺下面、茅草杆上,屋檐下面、草苫棚下。蜂窝形状如太阳伞,圆形单层,六角形洞孔朝下。春夏季节,一般由一对蜂夫妻白手起家,逐步扩大,多子多孙。一般如不惹它,不会蜇人。但是,我们挖兔草、割茅草、放牛羊时,防不胜防,总是会常常碰到比较隐蔽的黄梁强蜂巢,它们以为我们要侵害它们,就对我们以及牛羊进行群起围攻,蜇得我们大哭大叫,四散而逃。有时连蜂巢都没看到,就被蜇肿了脸。于是,我暗下决心,此仇不报非君子,你蜇我一下,我把你整个窝端了!过了好几天,我的脸肿消退了,仔细寻找,终于在山坡的园坎上找到黄梁强的蜂巢,有饭碗那么大。我约几个伙伴,拿两条很长的竹竿小心翼翼地躲在草丛中,用竹竿把蜂巢戳下来,然后用力一挑,蜂窝滚到老远的地方。我们把蜂巢用茅草火烧烤着分吃了蜂子。蜂子外焦内嫩,鲜甜可口,味道美极了。真有“壮士饥餐胡虏肉”的意味,太解恨了!
   有一次,我们在直风岗放牛羊时,发现一块大岩石下面有一个箬笠那么大的黄梁强蜂窝,灰褐色,蜂巢的孔口白白的,里面的蜂蛹一定很多,但蜂巢上面有许多成年蜂歇在上面,还有许多进进出出,飞来飞去,嗡嗡作响,似响雷后的余音。怎么办?硬闯肯定不行,得动脑用智谋。大家献计献策,最后决定采用“火烧战略”,制订具体方案,决定第二天凌晨摘端蜂窝,因为在凌晨蜂怕露水沾住翅膀,反应较迟钝。
  
   第二天凌晨,我们带好毛巾、塑料纸、火柴、竹竿、畚箕、干柴茅草、绳子等工具,向目的地出发。到了目的地,我和大弟具体操作,其他小弟弟小妹妹躲在远处观看,吩咐他们站着不动,千万不要跑,否则蜂会追过来蜇你。我和大弟先把自己包装起来,塑料纸围在身上,毛巾包在头上、脸上、颈上,只露出两只眼睛,像个夜行打劫贼。我和大弟卧在草丛中,分工合作。我先把带绳的畚箕抛向蜂窝,用竹竿把畚箕推到蜂窝下面,把竹竿递给弟弟,自己用火柴点燃另一条带火把的竹竿,快速准确地把火把送到蜂窝下面,风四散逃命,弟弟趁机用竹竿把蜂窝的蒂戳下来,蜂窝刚好掉在畚箕里。我漫漫地把系畚箕的绳子拉过来,用带手套的手捏死几只坚守的蜂,搞定了。我们凯旋而归,拆窝捡蜂子,等待晚上母亲有空闲油炸好吃蜂子喽。看着蠢蠢欲动,慢慢蠕动或爬动,白白胖胖的蜂子,我们笑而不语,心里却美滋滋的。
   摘端屋檐蜂窝和高树蜂窝。屋檐蜂以马蜂(胡峰)居多,体型中等,颜色以黄色或黄黑间环居多。蜂巢形状多样,有橄榄形、冬瓜形、伞形、铜铃形、灯塔形等。高树蜂以木蜂为主,常见的有金环虎蜂、黑尾虎蜂等,我们叫它“驮猫蜂”,也叫大木蜂、老虎蜂。这种蜂体型较大,有剧毒,头部有虎纹,故名。传说被驮猫蜂蜇三口抵得上被老虎咬一口,能不能活下去要靠自己的造化。因此,我们特别害怕驮猫蜂,见到驮猫蜂都小心避让。蜂巢常常筑在林中高大树木的树枝分叉处或树枝下面,以圆筒形或铜钟形为主。这两类蜂的蜂巢筑得高,需要大人帮忙背长竹梯、长竹竿剃琼刀、火把,相当于高空作业,危险性增大。担心被摔、被蜇、引起火灾等,需要有大人来掌握分寸。一般采用“火把夜袭战略”。等天黑后出发,到达目的地。先把长竹梯靠牢大树,用火把烧蜂巢,把蜂赶走,再用剃琼刀砍钩蜂巢蒂部,有的蜂巢做树枝分叉的,难度增大,要把树枝也砍下来。有的蜂巢很大,用布袋笼起来抬回家,蜂子都有二十几斤。
   ……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甘?”读及此诗,才知道蜜蜂,为人类提供营养品蜂蜜,也为人类酿造甜美的生活,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它们有定居窝巢时,比较安分守己,不会轻易蜇人;只有当失去了窝巢,变成盲流时,它们才耍起流氓,时不时地蜇人一下,以致惹怒人类。其实它蜇人,是出于生物自我保护的本能意识。它带着针刺,犹如玫瑰花带有针刺一样,是自身进化的结果,为了防卫,为了进攻,为了自身的繁衍、生存。它蜇一下人,射完毒液,自己也就死了,可怜的小蜂!
   《咏蜂》曰:“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这是蜂一生的真实写照。虽然摘端蜂窝,既刺激,又冒险;既享受,又快乐,但觉得还是有点残忍残酷。所以,现在的我,偶尔吃点蜂蜜,即使蜂子美味,也绝不吃蜂子。我们要敬畏生命,善待每一个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摘端蜂窝,我已金盆洗手了!
  
   ——2021.2.19

共 25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听着孩子们的《小蜜蜂》歌声,作者思绪飞扬,回想起自己童年时代摘端蜂窝的情形。为什么冒险干这个呢?那时候,山区缺吃的。蜂蛹可食,且营养价值很高,冒险值得。蜜蜂分很多钟,而群居的野生蜂根据筑巢地点的高矮可分为:泥洞蜂、草刺蜂、屋檐蜂、高树蜂。作者主要介绍了摘端以上四种蜂窝的经历。经历不同,描述有差异,有详有略,但都很精彩。这些就是作者成长的经历,有必要记录之。文中引用了一些名人作品,给本文锦上添花。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现在作者不再摘端蜂窝,已金盆洗手。其实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今人们已经丰衣足食,不需要摘端蜂窝了。这是一篇记录过往特殊经历的散文,段落结构分明,条理清晰,推荐阅读。【编辑: 木文子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木文子午        2021-02-19 16:03:04
  难忘的经历,快乐有趣的少儿时代。
记录时代特色,反映历史痕迹;记录生活现实,反映百姓心声;记录风土人情,反映生存状态。
回复1 楼        文友:白玄        2021-02-25 10:14:25
  感谢木文子午老师盛情推荐,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1-02-20 09:33:38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回复2 楼        文友:白玄        2021-02-25 10:15:55
  感谢盛情推荐!
3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1-02-23 10:30:25
  白玄老师的美文,把我们带到童年的时光。生动有趣,分别记录与蜂的各种“交锋”,把那段美好的时光重现。远握问好!
浩渺若尘
回复3 楼        文友:白玄        2021-02-25 10:15:02
  谢谢倾情推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