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仨人分俩桃的故事(随笔)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
老国相晏子步履匆匆直奔齐景公办公室。快到门口的时候,看见三位大将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在一起聊天,勾肩搭背,吆五喝六,见到晏子,竟然毫无反应,甚至提高了嬉闹的嗓门。晏子皱了皱眉,来到内室。齐景公慌忙站起身来:“老先生,当年使楚大振国威,又辅佐三朝,功不可没,今日为何脸色不对?”
晏子深施一礼:“刚才在门口遇见公孙捷他们三个又聚到一起了,老臣忽然想到,这三个人近来越发缺乏管束,目空一切,而且,他们军权在握,我担心……”
齐景公略一迟疑:“不瞒老相国,寡人近来也经常做一些噩梦。想来也是怪我,当年依靠他们平定四方,给了他们一些自主的权力,才致使他们没了一些顾忌。近来听说竟然结为异姓兄弟,对他人全无礼法。”
“那就应该早做决断!”
“可是,三个人武功高强,谁可以担此重任?”
“老臣倒有一计,不妨借表彰之名……”
第二天,齐景公召集群臣开会。刚刚散会,忽然内侍前来禀告:后庭那棵桃树结的桃子今天可以吃了。于是命齐景公令迅速端上来君臣共享。圆润饱满的桃子惹人喜欢,特别是两个大桃子芳香扑鼻,大家连连叫绝。晏子笑道:“这两个桃子不同寻常,怎么分配呢?”齐景公笑道:“这样吧,大家自从跟我开疆扩土,也很长时间没有论功行赏了,这三个桃子,大家都总结陈述自己的先进事迹,推举功劳最大的把它们分了吧!”群臣面面相觑,都把目光投给了那三个人。
三个人倒也当仁不让。公孙捷是个急性子,抢先发言:“想当年我曾在密林捕杀野猪,也曾在深山中搏杀猛虎,密林的树木和山间的风声都铭记着我的勇猛,我先整一个!”说完直接取过桃子一口咬掉一半。
田开疆也不甘示弱:“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来犯的强敌,敢于正视敌兵的鲜血,我老田多次孤军作战深入不毛,杀过的敌人堆积成山,这样子还不配享受一个桃子吗?”自信地去取第二个桃子。
古冶子因为不好意思争先,客气了一下,不料一眨眼桃子就没了,顿时怒火中烧:“杀人搏虎匹夫之勇,难道忘了那次大家渡过黄河,突然冒出一只大鳖,一口咬住国君的马车拖入河水中,我孤身一人追杀九里之遥,当我一手握着割下来的鳖头,一手拉着国君和坐骑回来的时候,你们还都以为是什么河神保佑,那时的样子,难道不是一道永恒的风景?可是,现在一颗桃子都吃不到,奇耻大辱啊!”仓啷亮出宝剑,凛凛的寒光直指会场。
公孙捷和田开疆受到一番怒斥,忽然恢复理智,满面羞愧:“也是啊,论功行赏,我们的确自愧不如,但却因为区区两个桃子,不顾哥们感情,让大家觉得有失公允,让真正大功的人一无所有,这是品行的问题,我们真是贪婪、无耻啊!”两个自恃甚高的人物,看重自己的名誉胜于生命,羞愧难当,立刻拔剑自刎。古冶子看到地上两具轰然倒下的尸体和肆意流淌的鲜血,也开始痛悔:“我们本是朋友,可是为了一个桃子,他们死了,我还活着,靠的却是吹捧自己,羞辱朋友,这样无情无义,还有何面目在世上苟且偷生!”同样自刎而死。
区区两个桃子,三位英勇的大将,顷刻间倒在血泊之中,齐景公面对此景,也难免感到痛心,他下令将他们葬在一起,宣布弘扬他们舍生取义的精神,总结出一句成语“二桃杀三士”流传后世。
毕竟,三个人是懂得廉耻的“士”,换了别人,老子吃就吃了,笨蛋吃不着,活该!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这个传说故事,表达了古人对忠义之士的敬重和推崇,也表现了古代一种价值观。但故事也从另一个侧面传递出这样一个古代文化信息,那就是“英雄气短”。仅凭义气行事,单纯鲁莽,留下千古遗恨。
不过,后人似乎耻于晏子的这种卑劣手段,颇有微词。传说,东汉末年,诸葛亮曾写过一首乐府古辞,叫做《梁甫吟》。记叙了“二桃杀三士”这个历史传说,在对三位古代英雄赞叹的基础上,也对齐相晏子暗藏杀机、阴险毒辣的为政手段进行了讽刺。他在诗末不无谴责地慨叹道:“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诸葛亮可谓善谋者,一部“三国”,绞尽脑汁,用尽各种阳谋、阴谋,层出不穷的激将法,常常奏效,令对手防不胜防,年轻气盛的周瑜都被他气得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诸葛亮都鄙视晏子的做法,可见这招“二桃杀三士”确实阴险、龌龊。
看来,有些“桃儿”,真是吃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