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麦收又至(散文)

精品 【流年】麦收又至(散文)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7076.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24发表时间:2021-06-08 18:07:28

【流年】麦收又至(散文)
   “轰轰隆隆!”麦子收割机像一台巨兽,在一块麦田里来回穿行。
   收割机前头,耙禾器不停翻滚,稠密的麦杆,纷纷俯首称臣;接着,被巨大的魔力吸引,前赴后继,滚进脱粒机的肚子里。收割机的后头,粉碎的麦秸,纷纷扬扬,被喷溅出来,天女散花一般,飘落地上。
   收割完毕,麦田的主人开过来一辆农用三轮。收割机上面,长长的软管子里,“哗哗哗”,麦粒像瀑布一样,流淌出来。不一会儿,三轮车厢就淌满了麦粒。麦粒倾泻完毕,麦田的主人——大约六十多岁,中等身材,黧黑面庞,非常壮实的一位庄稼汉子,掏出两张百元钞票,递给收割机机主,机主又找回了一张五十元和十元的钞票。
   正是麦收季节,清晨,我骑着旅行单车,在乡村公路上转悠,看见这块麦田正在用收割机收割,禁不住好奇心,就停在旁边,静静观看。等收割机开走了,我走到农用三轮车旁边,抓起一把麦粒,细细端详,然后,对那庄稼老汉说:“你的麦子不错,颗粒饱满。”
   庄稼老汉咧嘴笑笑:“是!今年,我这一块麦地,种的是好品种,水肥也跟上去咯。三亩半,大概少不了三千五百斤,亩产,还得这个数,一千斤。”老汉举起右手食指。
   老汉的脸上堆满了笑,双眼放着光。
   “祝贺你,又是一个丰收年!”我向他祝贺,又问:“这么一大块麦地,怎么就你一个人来收割啊?”
   “这不有收割机吗?收好了,我开着三轮,拉回家就是。”老汉用手指了指三轮车,接着说:“老伴儿在家带孙子、做饭呢。儿子两口儿在南方打工,我不让他们回来。又不用人力收割了,回来干吗?还不如在外面多挣些钱呢!”老汉摆摆手。
   “你家总共有多少亩麦子啊?”我又问老汉。
   “十二三亩。收一万多斤麦子,留一小半,就够全家人吃一年的了。剩下一多半,卖了,能卖五六千块钱。可以顶家里半年日常花销。大钱,还得儿子和媳妇打工挣。”老汉打开了话匣子,越来越健谈。
   我和老汉又聊了几句,挥挥手,与他做别。他发动了三轮车,“突突突”,向附近的村庄开去。我骑上单车,继续赶路。骑着骑着,脑子里就冒出过去收麦子的场景。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麦收时节。
   生产队的一大块麦田里,七八十名男女社员,一人两耧——也就是六垄麦子,雁阵一般,一字排开,开始收割。
   那时候,我正上高中,麦收季节,学校放假,让吃农业粮的学生回生产队参加收麦,我也就自然成了割麦子的一员。
   一开始,大家一边弯腰低头,挥动手中的镰刀割麦子,一边嘻嘻哈哈,有说有笑,热闹非凡。慢慢地,人与人就拉开了距离,割得快的几位,像几支利箭,嗖嗖往前冲,身后,留出一条窄窄的麦秆胡同。大部分人处在中间位置。还有一部分,稀稀拉拉,落在后面。
   太阳越升越高,慢慢地,骄阳似火,每个人都挥汗如雨。大家割麦子的速度越来越慢,话也越来越少,到后来,一块麦田里,只听见“唰唰唰”割麦子的声音和人的喘气声。
   有一个人停下镰刀,挺起身子,一手捶腰,叹息道:“哎呀,我的腰要折了!”
   另外一个人,也停下镰刀,直起腰,擦着脸上的汗:“热死了!”
   旁边一位凑趣道:“要是弄一碗井拔凉水喝喝,那才爽呢!”
   就象得了传染病,很多社员纷纷停下镰刀,吵着累和热。
   队长看见大家都有些怠工,吆喝道:“都别停,赶紧割,割到头再歇着。”
   大家又开始忙活起来。
   就这样,时紧时松,时快时慢,干干歇歇,歇歇再干,一块十亩左右的地,一上午才能收割完毕。
   后面,十几个五十岁左右的社员将麦子捆扎成捆,十几个拉架子车的壮劳力和一架马车,负责将麦子拉到打麦场。六十岁以上的老头老太太和少年儿童,负责捡拾落在地上的麦穗。那时候,有个口号叫“大兵团作战”。麦收季节就是典型的“大兵团作战”——人海战术。
   大概十天左右,生产队的二百来亩麦子才收割完毕,然后,十几个身强体壮又“五套全活”(扬场放磙,揺耧耩地,装车垛垛,犂地耙地,使镰用锄。五套农活,样样在行)的好把式,又得在打麦场里忙活大概十天左右,轧麦子,扬场,晒麦子,装粮袋,最后一道工序,是垛麦秸垛。
   收获的麦子,平均亩产三百多斤,就算不错的收成了。至少一半交公粮,剩下的,才是社员的口粮。一个人平均能分到五六十斤,就是丰收季节。歉收的麦季,平均分个二三十斤,也是常见的事。
   那个时候,虽然是大集体劳动,依然停留在原始人力劳动阶段,费时费力,效率极其低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某一天,我和我妻子,还有爹娘,四个人去我家一块责任田里收麦子。一个个腰酸腿疼,大汗淋漓,割了一上午,大约够装满一架子车的时候,就停下来,开始装车。
   那时候,我已经在学校当了老师,妻子在供销社当营业员。我们俩都是抽工作不忙的空,来和爹娘一起收麦子。
   开始装车之前,妻子提前走了,她要去供销社上班。装完车子以后,我又让爹娘走了。剩下我自己,拉着装满麦捆的架子车,在后面慢慢走。
   架子车装得一米多高,一米多宽,两米多长,超高超宽超长。论重量,得有一千多斤重。那时候,从地里到家里的路还是土路,凹凸不平。我拉着架子车,弯腰弓背,行走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往前走。
   因为路面凹凸不平,超高超宽超长的架子车,时而往这边倾斜,时而往那边倾斜,走到洼坑处,车身猛地向右倾斜,车厢磨住了车胎,摩擦力加大,越走越沉,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停下来,自己用肩膀扛着车把,想挪动一下车身,一点也挪不动。
   过了中午,太阳已经西斜。西斜的太阳更加毒辣如火。如火的阳光炙烤在我身上,汗珠一滴一滴往下落,砸在地上,几乎能听见“噗噗”的响声。我肚子早就饿了,越走越饿,到最后,饿得心慌,太阳穴上的筋“嘣嘣”乱跳,腿肚子发酸。我实在是走不动了,一步一挪,磨蹭着走到大队林场几棵杨树旁边,看见有大片荫凉,干脆停下车来,躲进树荫下歇歇,凉快凉快。
   歇息一会儿,身上的汗消了,干脆躺在地上。心想,睡一会儿,等家里人来接应吧。睡了不一会儿,竟然迷迷糊糊睡着了。
   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我大妹妹叫醒了我。她在电器厂上班,中午下班,看我一直不回家,我爹娘就让她骑着一辆自行车,买了几个包子去接我。被妹妹叫醒之后,我三下五除二,吃了四五个包子,有了力气,才让大妹妹帮着,用力扛起架子车,向左边挪动一下车厢。车厢不磨车胎了,我驾着车辕,大妹妹在一旁,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推着车子,重新上路。走到家,已经快下午两点了。
   多年后,和爹娘跟大妹妹回忆起那次几乎累死人的拉麦子经历,还心有余悸。
   回忆过麦收往事,我一边骑着车在麦田旁驰行,一边由衷感叹:时光流转,万物恒变,四十多年过去,同样的麦收,大相径庭啊!

共 26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编者的记忆里,麦收季节,堪比今天过春节。走出乡村的人们,不管多忙,都要赶着回来忙夏收,理由:麦黄一夜不等人。此篇散文的作者,因一次悠闲的骑行,偶遇了一场和记忆里不一样的麦收。在作者的笔下,偶遇的这场一个人的麦收,轻松且效果显著。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开放了,在留守老人的理念里,不耽误外出打工的子女,只雇用一台收割机,就能快速有效地把黄灿灿的麦子拉回家,这与作者记忆里的麦收是完全不同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麦收,全靠人力——一字排开收割麦子——捆扎麦捆——架子车和马车拉麦捆——轧麦子——扬场——晒麦子——装粮袋——垛麦秸垛等,无一不显示出麦收季节的热火朝天,虽有丰收的期盼,但累却是真真切切的。这表现在“我”参与麦收的一段亲身体验上,“我”于是感叹:“时光流转,万物恒变,四十多年过去,同样的麦收,大相径庭啊!”散文描写细腻,今与昔,场景转换自然,带入感极强。读着读着,就如亲临现场。能引起共鸣的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0610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1-06-08 18:15:11
  轻舟大哥笔下曾经的麦收场景,听雪也经历过,只不过那个时候还小,参与进去,只为热闹。读大哥的文,又一次被带入,那个场景,那个时代又鲜活于眼前。
   再一次向勤劳的轻舟大哥学习,期待更多精彩!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1-06-08 19:33:56
  谢谢听雪,你辛苦了。更谢谢精彩的编按语!
2 楼        文友:杨志青        2021-06-09 08:04:20
  我也有这种经历,小时,拾麦子,上班后,帮家里收麦子。
回复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1-06-09 08:11:24
  哈哈,彼此彼此。谢谢到访!
3 楼        文友:永远红梅        2021-06-09 19:38:26
  哈哈!轻舟大哥是快枪手,这文章是三天一小篇,五天一大篇,真令人佩服啊!向轻舟大哥学习!我没有割过麦子,但看轻舟大哥的文章,体味到这割麦子是累活啊,农民很辛苦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不容易啊!现在好了,都用收割机了,又轻松又省力了。欣赏佳作,再来一篇!
永远红梅
回复3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1-06-09 20:47:34
  谢谢红梅,习惯了,不写点儿,心里就空落。最近一段,也是江郎才尽,挤牙膏似的。
4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06-10 22:04:4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4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1-06-11 05:02:14
  谢谢社长,祝福流年!
5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1-06-12 17:30:20
  大概有二十多年不曾收过麦子了,但曾经的那些场景却鲜活如初。就像文中写的,以前是人海战术,现在却是一台机器走天下。我多年驻村,对此更是深有体会,麦收时节,村里也少见年轻人。更有的农户在地头就把麦子卖了,一点累都不受。这世界变化快呀。
闲云落雪
回复5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1-06-12 18:33:56
  谢谢落雪,是的,从人海战术到机器收割,解放了多少劳动力啊!
6 楼        文友:清鸟        2021-06-14 14:49:38
  能存留记忆深处的都无比珍贵,麦收,带来的是希望,是力量。昨天刚回家帮父母收麦回来,烈日下暴晒的感觉只有亲历才能体会到,我一连喝了三瓶水,这种境况下水是无比甘甜的,再去抬眼望一下金黄的麦粒,顿觉酣畅淋漓。轻舟大哥笔下的麦收是不断变化的,但同样引起共鸣。学习了!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6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1-06-14 15:08:14
  谢谢清鸟,亲身经历,更能激发共鸣。
7 楼        文友:风逝        2021-06-14 16:11:00
  在轻舟老师的文中感受昔日麦收的艰辛,那份炎热中的劳累,感同身受。开篇现代麦收的场景十分有感染力,那些精彩的描述非亲身体验难以想象。轻舟老师眼里脑里的素材有太多,不经意就冒出个精品文。厉害!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7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1-06-14 18:00:05
  谢谢风逝,也就是邂逅机器收麦,引起联想。
8 楼        文友:夏云泥        2021-06-15 09:02:18
  现在收割麦子,确实方便多了。农村很多土地都作了流转,包给别人种。有的户能种百十来亩,如果离了机器,能累死人。今天早上,我还到单位附近的麦地转了转,有的已收割完毕。有的还立在地里。这周天气不好,有几天下雨,麦子怕是难以收割完。大哥观察真仔细。
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回复8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1-06-15 09:17:34
  谢谢云泥,这就是时代变化啊!
9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1-06-17 14:00:49
  我没有种过麦子,却知道麦子成熟后的大麦地,麦浪很好看。有一个很好听的歌《风吹麦浪》今天读快乐大哥的文懂得了种麦子也这么辛苦。现代化收麦机一条龙作业好潇洒,就省去以前的人工挥镰割麦,麦场打麦子了。 种粮食辛苦,种麦子更辛苦。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珍惜每一粒粮食。一直以来农民最苦,也最不能得到最起码尊重,这是不公平的。民以食为天,农民种的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快乐大哥文字是有根的,很亲切,有人间烟火味,有泥土味道很贴心。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9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1-06-17 16:44:37
  谢谢素心,过去割过麦子的人,自然知道割麦子的辛苦。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