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缘(小说)
人与人讲究缘分,不管是朋友间,爱人间,还是兄妹间,母子间。
说到缘,年近六旬的阿兰总要想起二十年前与肖华的那场邂逅。
一
那年初夏的一个早晨,她突然接到公安局电话,说吴良仁死了。
吴良仁是她的前夫。两个人当年是经人介绍结的婚。婚后不说情投意合,起码也是琴瑟和谐的。两人风风雨雨十多年,经历过太多的坎坷,直到后来开了超市,才算一步步走向稳定。
超市上马后第二年,他们的女儿菁菁出世了。
菁菁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两个人之前曾经有过一个儿子,儿子两岁那年的春天,吴良仁带儿子去公园玩耍,那几天,恰好阿兰身体不舒服,没同去。结果那天直到天黑,吴良仁才失魂落魄回来,一到家吴良仁就蹲下身子抱着头呜呜哇哇地哭了,说孩子丢了,也报了警,四处找遍了都没有,只好先回了家。再后来,夫妻俩动用了亲戚朋友,公园、车站、码头、沟河、厕所,所有想到的地方都找遍了,终是无果。
整整一年,阿兰思念儿子茶饭不思,人瘦成了风中的竹竿,吴良仁也是一副垂头丧气、世界末日的样子。
经历了漫漫三年的心理疗伤,夫妻俩决定再生一个孩子,这样也算给思子之心一个寄托。彼时超市已经初具规模,两个人想着,靠着超市集聚的人气,或许可以把寻找儿子的希望再发扬光大。
女儿出世后,夫妻俩做了分工,吴良仁负责超市的一切,另外找了两个帮手负责超市的营销。阿兰在家负责带孩子。
阿兰做梦都没想到,女儿四岁那年,两个人的婚姻突然触礁,确切地讲,是撑船的那个人明目张胆把船往礁石上撞了。吴良仁提出离婚的理由很无赖,说和他好的那个姑娘肚子里有了他的骨血,不离,他就得死,以死谢罪!
离婚的前夜他还打了一张感情牌,说一切都是他的错,所有的罪过都让他一个人来承担好了,说到底是他对不起她和女儿。为了弥补她们母女俩,他一脸真诚地表示,不要家里的一针一线,净身出户。
老实的阿兰更没想到的是,直到银行工作人员上门催债,她才发现,原来留给她的超市已经资不抵债。说白了,吴良仁是勾结情人、密谋已久的卷款离婚!
无奈之下,阿兰忍痛把超市转手,把市中心的大套房卖了填窟窿。好在余下的那个老旧的小套房还能让她们母女俩栖身。
处理完超市,阿兰在培训班里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英语教师,再后来,她与弟弟联手,重新干起了小超市。
漫长艰难的七年里,她有过恨,有过痛,有过心碎,那些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苦涩常常叫她彻夜难眠。好在时间的舌头最终一点点舔去了她心头的伤,她再一次站直了身子。
七年的带泪拼搏,阿兰总算能够再一次自豪地告诉自己,这个世界,希望从来不会亏待努力的人。
老实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恨意的慢慢散淡,过往已成烟云,吴良仁已经成了阿兰记忆里一棵枯萎的芦苇,即使不经意间还会瞥见,终究不会掀动心波了。直到那天公安局打来电话,直到看到吴良仁留给她的那封忏悔信,她才惊觉,即使是枯萎的芦苇,那也是她生命中曾经的过客,她还是做不到无动于衷。
二
吴良仁在信里告诉她,离婚后他就跟那女人去了深圳,到了深圳才发现,原来,曾经的海誓山盟、卿卿我我、怀孕等等,只不过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虚空。说穿了,自己只不过是那女人打开钱财之锁的一把钥匙。到了深圳不久,女人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带去的六百万一夜之间化为乌有!痛定思痛,他决定在深圳创下一片天地。
只是很多时候,丰满的理想总是禁不住骨感的现实一次次的磨砺。第一个三年,他在一家私企打工,奢望靠打工所得日积月累,最后成为他东山再起的启动资金,却不想,最终的结果离希望差了十万八千里。第四年,他巧遇了阿兰的大学同学张强。不久,他去了张强的公司,从基层做起,一步步做到了部门主管。
看起来,希望已经开花,接下来的三年里,他的事业确实有了起色,他慢慢成了公司举足轻重的人物。与此同时,他又有了恋人萍。
萍也是一位离异者。两个人都是围城里的过来人,对婚姻的感知好像都透着佛的了然,好在两个人也算意趣相投,很快成了同居者。
两个人也曾谈论过婚姻,他们一致认为,既然追求还在远方,如此相处也不失为一种双赢的模式。
吴良仁做梦都没想到,正当壮年的自己会生大病,更没想到短暂和无常才是生命的本色。就在此前一个月,一次寻常的体检,发现他的肝脏出了大问题,是肝癌。按理说,这时的他假如立刻住院、开刀、化疗,他的余生不会如此仓促。
事实上他确实不甘生命如此短暂,那时那刻,他多想一切都是误判,他想活。在发现自己身体问题后,他第一时间去找了医生。他打电话告诉了萍。在他的想象中,他与萍已经是风雨同舟的同道人。当然,萍不一定会痛断肝肠,但凭着这几年的相处,起码会全心全意和他共同面对,再不济,也会在他重病缠身之际陪伴他一段时间。却不想,当他从医院回到两个人租赁处时才发现,屋子已经人去楼空,更叫他不能接受的是,对方留给他的那张便笺。
便笺上说,不要恨我,也不要怨我自私,我和你说穿了不过是茫茫人海里两个偶然相遇的路人甲和乙,我不欠你什么,我的离去不算无情,你的病倒只能是你我的缘分到此为止……
当然,离去的不仅仅是人,还有他这些年来的积蓄,便笺里对钱是作了交代的。里边说,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区别只在早与晚。与其将钱打了水漂,不如给曾经的同船人一个实实在在的补偿。
萍的离去对吴良仁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贫病交加的他一开始还不死心,他寄希望于寻找,他去了萍工作的单位,结果可想而知。
万念俱灰的他想到了死,他想就在出租屋里了结残生,可最终,他在自己心的角落,看到了女儿还有阿兰。
最终,他撑着病体,瞒着张强等公司同事,一个人踏上了回家之路。只是近乡情怯,更何况当年的他是负情逃离,里边有太多太多的对不起。
他,终究无颜再次面对阿兰和女儿,于是,在通往家的那条河道边的长椅上,他带着万般的愧疚,选择了静静离去……
三
阿兰处理完吴良仁的认领之事天已擦黑。接下来还有好多的事情要办。
因为心里担着事,她没发现老天早已阴霾了脸色,等到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抽打着她的时候,她才惊觉自己已走在了雨中。
雨越下越大,才不多的时间,整个地面便如沸腾的水,咕嘟咕嘟冒起了泡泡。
路灯朦胧,大雨倾盆,她一路狂奔,眼看到家还有不小的一段路,不如就近找个避雨处暂时等待。好巧,公路斜坡下就有一扇洞开的车库门,她顾不得多想,一个冲刺,身子已经入了门洞。
有人在吗?话音未落,车库旮旯里走出个半大不小的男孩。
你爸妈呢?阿兰觉得应该和男孩的爸妈打一声招呼。
阿姨是想躲雨吧?没事的。您坐。男孩很是懂事,还把一个小方凳端到了阿兰的跟前。
雨,还在不休不止地下着。车库向东而立,不时有密集的雨水侵入,男孩把门虚掩了,又开了节能灯。
等待中,阿兰问起孩子一些家常。知道了男孩名叫肖华,父母早在一年前因为车祸去世,眼下住的车库是叔叔出钱替他租的。
大雨后的第三天正好是星期天,彼时,吴良仁的事情已经了结。傍晚时分,阿兰特别又去了一次肖华住的车库,这次,阿兰是带着菁菁一起去的。她告诉肖华,自己家就住在不远处。
那次去,阿兰除了还伞,还给肖华拿了家里烧的红烧肉,在她的感觉里,无父无母的肖华太可怜,虽然背后有叔叔,但看他单独住车库的情景,保不住有很多难言之隐。
慢慢的,阿兰母女和肖华走近了,逢着星期天,或者家里烧了好吃的,阿兰总要给肖华送去一份。
转眼暑假到了,肖华依旧住在车库。阿兰怕车库太热,特别拿了家里的电风扇送去车库,她总觉得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单独在外,又无家人的照顾,实在与可怜脱不了干系。
暑假结束,肖华升入初三,初三的学业繁重,肖华单薄的身子更见消瘦了,为此,阿兰常常送些吃的过去,有时是几个煮鸡蛋,有时是一包蛋糕、一些煮熟的鸡鸭肉等等。阿兰生怕孩子有心理负担,总要挖空心思找一些借口,比如说烧得多了,菁菁吃不掉,时间长了会馊等等。
与此同时,肖华租赁的车库该交钱了,房东好几次上门催缴。虽然是三个月一付累计才三百,但对于肖华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为了钱,他特别打了叔叔电话,等了几天不见消息,又利用周末坐了公交车去了叔叔家。
说是叔叔家,也是他自己的家。自从父母车祸去世后,自己家新造的两楼两底的房子就被叔叔家合二为一了,婶婶的话说得很动听,说,肖华啊,房子空关了容易毁坏,你爸妈临走也叮嘱了,要我们看管好房子的。你呢,就在县城里安心读好你的书。
肖华第一次回去,婶婶冷着脸,他没敢吱声,出门的时候,叔叔像做贼一样追出来,手忙脚乱往他手上塞了两百块钱,也没有说一个字,转身逃也似地走了。
那次,回到车库的肖华好说歹说,房东收下了一百元,说就算一个月租金。
肖华第二次回家是为了新学期的书杂费,这次,叔叔偷偷对他说,要再等一段时间,他想到办法会送过来。
叔叔这样说了,肖华不好再催,他知道叔叔有难处,家里的事儿都是婶婶说了算。他的心里空落落的,他担心自己的这个学还能不能继续上下去。
心事重重的时候,恰好阿兰来了,看到肖华愁眉苦脸的,阿兰知道眼前的孩子遇到难事了。
果然,在阿兰地再三追问下,肖华吞吞吐吐说出了自己的尴尬,说到最后,甚至流泪了。
也是在那天的见面后,阿兰做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她对肖华说,我们认识已经一段时间了,这些日子来,阿姨知道你是个勤奋懂事的好孩子。这样,我们把车库退了,以后,你就住我家,阿姨呢一直要顾着超市的生意,以后有你和菁菁一起学习,菁菁也有个伴,我们这样也算两全其美。至于学杂费,阿姨给你垫上就行。
搬进阿兰家的当天晚上,肖华红着脸忐忑地问阿兰,可不可以叫她一声妈妈?他呐呐地说,在我的感觉里,您对我的好,就像妈妈。
于是,从那一夜起,肖华成了阿兰的儿子,阿兰成了肖华的妈妈。
四
寻常的日子,在朝朝暮暮的循环中总是过得飞快。一晃,肖华初中毕业了。凭着出色的成绩,他顺利考进了全县最好的高中。
与此同时,肖华的叔叔自打得知侄儿有了贵人相助后,除了偶尔会给肖华一点小钱外,似乎已经完美转身,“退居二线”了。
高二那年,肖华感觉自己的英语拖后腿了,当然,出钱补课是万万行不通的,这不但关乎到一个大大的钱字,更是良心的问题。他知道,阿兰妈妈无偿提供他学杂费,提供他吃住,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他,不能不知好歹。他想,凭着自己不断努力,多花时间,英语成绩一定会上升。
都说意志决定成效,可接下来期中考试的英语成绩还是不尽如人意。
那天,很偶然的,阿兰看到了肖华一张英语试卷,这一看,她的眉头皱了,沉吟许久,她问肖华,是不是英语有点难?你这个孩子呀,家中有资源不用,傻了。以后英语我帮你。
不得不说,阿兰大学英语六级的水平真不是吹的,在她的亲自辅导下,肖华的英语成绩上去了。
高考发榜,肖华毫无悬念走进了名牌大学的校门。
四年的大学生活,肖华深知自己不能太拖累阿兰妈妈,虽然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做着他的后盾,可他自己也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努力……
四年里,他回家的唯一一个春节,他用自己的打工所得为阿兰妈妈买了一条红围巾,为菁菁妹妹买了一件红色的羽绒服。送上围巾的那一刻他说,妈妈,现在我对您的付出还无以为报,这一条围巾是我的一点心意,我想妈妈围着围巾,会想到我是您的儿子!现在是,将来也是,永远都是。
那一刻,他的阿兰妈妈流着泪笑了说,我的儿子,你把妈妈感动哭了,其实,帮你,我从来没有想过回报,我只是觉得像你这样的好孩子我应该帮。
那年春节后回校,很快就到了毕业季。
是毕业后立即踏入社会还是继续深造?当时,肖华的导师找他谈过,说根据他的成绩,学校有意向推荐他公费出国麻省理工留学。
于肖华而言,这是天大的好事,也是一道心理坎儿。这道坎儿,不仅仅关乎前途,更关乎亲情。连着好多天里,肖华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跨出这一步。
好多个无眠的深夜,他辗转反侧,那些闪片般的回忆,如同一条流光溢彩的河在他的眼前潺动。依稀中,隔着遥远的天路,他似乎听到来自天堂的声音,孩子,好好学习,以后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做一个让爸妈长脸的人;依稀中,他似乎看到了他的阿兰妈妈在微风中频频向他招手说,大学毕业了就回来,妈想你;他似乎还看到了叔叔摇着灰白色的头说,叔叔没本事,愧对你的爹娘,大学毕业了,早点谋一份工作吧,你可要好好谢谢人家阿姨……
该走的,一波三折,而离开;留下来的,必须是精彩人生
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