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似曾相识的日子里(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似曾相识的日子里(随笔)


作者:杨君 白丁,13.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76发表时间:2022-03-20 09:27:06
摘要:不肯做工,便不可吃饭。只是想让我们认识到美好来之不易而已,只是我们吃饱后,便不想去做工了,也许是我们如今常常感到迷茫的一个因素吧?

【东篱】似曾相识的日子里(随笔) 在吕梁市有位确诊患者之后,各大高校也开始了线上教学。尽管至今只有三四天的时间,至于到底是三天还是四天,自己也记不大清了。或许可以说是一天,也可以说是一年。甚至记不大清昨天晚上吃的是包子,还是饼子。只能从上过的网课里,回忆起那不同的内容,来判断过了几天罢了。其实,远在2019年初,也经历过同样的场景,按照日期计算的话,可能是长达两个月,按照记忆的话,只能记得大概是一天,同样的人物,同样的地点,同样打牌至深夜才回家睡觉。所以,在又一次遇到这样的情景,不想让自己过着同一天的生活,哪管学习到什么课程,哪管些看了什么书收获了多少,只是想让自己的记忆长一些,深一些,而不是如今回忆起2019年,脑海里一片空白。
   在这三四天的生活里,似乎看到了些乌托邦的影子。(乌托邦(Utopia)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通俗讲也就是,娱乐,物质的过度繁荣反而不会幸福,可以用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状态理解)写到这里,必须先承认自己的局限认知,或者高级一些,叫做“阶级性”。因为自己生活在这个小社区里,目之所及,耳之能闻也不外乎是这个小社区的状态,若以此来类推,不免会冤枉人家真正的脊梁。所以,只能说某些人,诸如此类的人罢了。四个人在一个寝室里,除了自己,另外三人一日不出一次门,床上可以学习网课。在这里并不去批判他们的行为,只是特殊时期的做法罢了。把着手机,外卖可以送到寝室门口,似乎白天黑夜也分不清了,自己一回寝室看到他们的状态永远是半睡半醒之中。一个寝室的基本生活需求可以就地解决,似乎考研,学习,未来,工作等概念离得很远,我们都很满足,为什么还要想着那令人沮丧的事儿?而那脑海中的一点点良知——我是个人,我有责任,我要学习,也被躺在床上所上的一两节课所安慰了,要问到,你收获了什么?我们把老师的笔记一字不差地抄了下来,课程一秒不落地听了下来,却是毫无印象得被这样自我安慰所蒙蔽了。幸亏山西较其他省市不算严重,约莫一个礼拜会结束线上学习的,若要持续不用多,就一个月,结果也大约可想而知。
   就在如上所述的生活里过了三四天。晚上也不饿,也不太想吃饭。只是基于习惯得去食堂让嘴巴活动活动,顺便在路上兜一会儿小风。吃饱喝足后,萌生了一个打自己脸的想法,“一个人到底应不应当吃得太饱”的想法。于是想到了,人吃饱后容易多管闲事的说法,网络中嘲讽一个人的行为毫无意义的冷幽默时,尖酸的人会评论道“都怪袁隆平爷爷让你吃得太饱”。是啊,吃饱喝足后,我们很容易去想入非非,就像马克思先生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满足了基本物质资料后才能有艺术,文学等的想法。这就涉及到一个“度”的问题,到底应当吃多饱?若要吃到撑,那么“仓禀足而知礼节”也是无稽之谈了,吃得过于饱,我们会变得懒惰,不再思考,不再想些什么遥远的事情,只会想着睡觉或者娱乐。于是有一个看法说的相当好,“七分饱”。无论是从科学角度来看,对于肠胃有好处外,还是从个人角度来看,既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也会去从事工作也好,读书也罢。这就让自己想到了我们建国初期那个时期,为什么当时的人民如此热爱自己的祖国,信仰坚定?或许,无论是被迫还是主动,他们都没有吃得太饱,物质上没有,精神也没有,才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现在呢,总觉得我们吃得太饱了,以至于懒惰的天性充斥着我们,或者说,不知道有什么事可以干。
   在买上饭回寝室的途中,恰巧看到了一个骑着电动车呼啸而来的学生。其实,从寝室到食堂仅仅只有几步远,不禁想问道,我们有着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的各类工具,交通工具,提高效率的工具,可是节约出的那些时间,我们又用在了哪里?似乎这个问题也是形成乌托邦的因素。是啊,我们节约出的那些时间,我们干了什么?又想起建国初期的那段日子,人民虽说种地,下田,经商,工作都没有网络时代的快捷有效,可人民有着坚定的信仰,充实的劳累,锻造出的人民也是铁一般的意志,也是如此的幸福。而现在,我们常常迷茫,无事可做,是否是节约出的时间无所耗费之处呢?或许是吧。
   不肯做工,便不可吃饭。只是想让我们认识到美好来之不易而已,只是我们吃饱后,便不想去做工了,也许是我们如今常常感到迷茫的一个因素吧?

共 17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在疫情反复这种特殊的大环境背景下的,一位大学生作者陷入对人生意义的深深思考的随笔散文。面对疫情,象牙塔也黯然失色,很多人开始迷茫,彷徨,浑浑噩噩。选择了“吃饭不知道饥饱,睡觉不知道颠倒”只要躺平就好的生活,当要被问到,你收获了什么?答,我们把老师的笔记一字不差地抄了下来,课程一秒不落地听了下来,却是毫无印象得被这样自我安慰所蒙蔽了。“我”也是只是基于习惯得去食堂让嘴巴活动活动,顺便在路上兜一会儿小风 。可能“我”也是“吃得太饱”,开始思考到底该不该吃得太饱,思考“乌托邦”,思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思考为什么娱乐,物质的过度繁荣人们反而不会感到幸福,思考建国时,为什么当时的人民如此热爱自己的祖国,信仰坚定?或许,无论是被迫还是主动,他们都没有吃得太饱,物质上没有,精神也没有,才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有些问题终究要用作者的一生去寻找答案,在不断探索,不断否定中寻找答案。这些问题让作者困惑,其实人生中很多人也同样感到各种困惑,只不过是选择直面,还是逃避。作者选择了前者,发出了心底的呐喊:我们足不出户,生活,学习用手机全部搞定,很近的路也用自行车代步,我们节约了那么多的时间,我们干了什么?我们快乐了吗?我们得到更多的幸福了吗?答案似是而非,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化的今天,我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却熬着最深的夜,用着最贵的化妆品去掩盖黑黑的眼圈,很多人都在指点江山,殊不知是人云亦云......“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为了什么”这句话是我们人类思考永恒的话题。在疫情肆虐的今天,有年青作者出来呐喊,值得社会思考,值得我们欣慰!问候作者春安,感谢投稿东篱。【东篱编辑:天方夜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3-20 09:37:20
  看了第一段我就想起鲁迅先生文章里一句话,“门前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等看完,就确定这是作者版的新时代“呐喊”了。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思考,探索,拜读老师佳作,力荐阅读。
回复1 楼        文友:杨君        2022-03-20 11:51:41
  刚刚上完网课,来晚了。感谢天方老师精确强大的编按以及鼓励,自己读了好多遍,非常喜欢。祝老师春安,生活愉快!
2 楼        文友:白玄        2022-03-20 10:16:3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早就悟出此理。如今社会文明了,科技发达了,人体的有些功能会退化,如有车,用脚走路的能力差了,电脑有的东西不去记了,记忆能力差了。饭吃饱了,还去劳累干活干嘛?许多问题不用去思考,脑也退化了。作者提出的问题,工作效率提高了,多出来的时间干什么呢?值得深思!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2 楼        文友:杨君        2022-03-20 11:47:29
  感谢白老师留评鼓励,祝老师春祺如意!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3-20 15:03:38
  在疫情的当下,我们有太多的思考,大学生生活,颠覆了既往,也给作者一些有益的思考。一个人的迷惘,或许与背景有关,但积极的是在复杂中找到方向。人生的路,谁的都不同于别人的,但找到方向才是精彩的,这一点是相同的。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杨君        2022-03-20 15:33:28
  感谢怀才老师美评,也可以说是人生教诲,还需要我自己慢慢地去理解,品味,探索,实践。应该更积极得去“拨开云雾见天日”。祝怀才老师春祺,身体健康!
4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03-20 20:57:46
  人吃饱了到底应该干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思索和探究。的确,疫情当下,许多人在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没有规划,没有理想,变得懈怠和懒散,总觉得现实如此,能做些什么呢?其实不然,可以静心潜心学习,可以深思熟虑谋划未来,可以充实过好每一天的,包括锻炼身体都应该在计划之中。作者是大学生,乃天之骄子,文笔很棒,善于思考,谨祝未来可期!
回复4 楼        文友:杨君        2022-03-20 22:05:36
  谢谢莲香老师留评鼓励,是啊,可以潜心学习,疫情期间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学习。祝老师春祺!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