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之三十三(随笔)
◎《黑人白话》
梅子心中的屈原气质,一如屈原心中的植物精神,是那种即便枯成干仍旧姿态万千、就是烧成灰依然香气袭人的花草树木。由此,想到竹林七贤之翠竹,兰亭雅会之幽兰,陶渊明采菊东篱之隐菊,林和靖梅妻鹤子之雪梅……都有特定的精神指归和文化定义:梅兰竹菊——傲、幽、澹、逸。在景观植物中,黑人比较喜欢文竹的颜色和形态,还有不断向上的品行和喜欢清幽的习性。在庭院植物中,黑人比较喜欢暗香的紫藤和带刺的蔷薇,而在野生植物中,黑人比较喜欢胡杨——不娇不死不倒不朽的大漠胡杨。而在这些喜欢中,也有黑人自己的回忆和希望。端午在即,响应梅子主席的号召:到“屈原故里”,寻找《楚辞》里的植物,更要寻找植物里的精神,哪怕梦寻呢。
20220527
◎《黑人白话》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黑人在上海证券部工作的时候,就听说过刘益谦的神话传说,印象比较深的是“北大车行”和“一汽轿车”的神操作。在资本市场上,刘益谦的确是驾车高手,轻车熟路:一是方向明确,二是加油稳妥,三是刹车及时,四是转向迅速。这四条是他的成功经验,反之,也是许多人的失败教训甚至是死亡原因。后来他用2.8亿买鸡缸杯喝茶,又成为新上海神话,只是再好的车手也需要跑道和看台,如今上海“封路”,赛道寂寥,“牢”中不理发不刮脸的刘益谦也由“炸毛”变成了“杂毛”,20个亿瞬间蒸发,法拉利跌成了比亚迪,这显然不是技术问题。当然,刘益谦一定还会继续启动。
20220527
◎《黑人白话》
1989年的春天,是一个告别亲人,告别朋友,告别故乡,告别青春的季节。唯有别离,才懂珍惜。转眼三十三年过去,生活之规在辽河与浑河之间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有种“成熟”,也叫干枯。
20220528
◎《黑人白话》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和作品一样平凡而伟大。所有用生命书写生活的作者都值得尊敬和爱戴。三十年,路遥并没有走远,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关注着这平凡的世界。
20220528
◎《黑人白话》
黑人从小就知道,爷爷是村子里最有主意的人,舅爷是亲戚中最有文化的人,爷爷和舅爷也是最能够说得来的好朋友、老朋友。舅爷姓王,他曾把着我的手写过王字,一边写,一边说:做人也要像这王字一样,横平竖直。是的,我们的家风之一,就是做人做事,横平竖直,而且是先做人,后做事,在做人和做事发生矛盾的时候,宁可牺牲利益也要保全品德。舅爷是这样,爷爷是这样,爸爸是这样,哥哥弟弟都是这样,当然,黑人也是这样。不仅如此,我爸爸的同学和朋友——我和弟弟的岳父及其家人还是这样,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为此,我们大家都曾付出了功名利禄的代价,也都失去了许多升官发财的机会,还减少了一些曾经同路的朋友……然而,却从不后悔,不仅无怨无悔,而且还要继续告诫我们的儿孙:做人做事,横平竖直。这就是我们的家风,正直有余而灵活不足的家风,一路辛苦而自得其乐的家风,有些“过时”而继续坚持的家风。黑人始终坚信:贵在“家和万事兴(包括精神之和)”;好在“风正一帆悬(家风民风国风)”。
20220528
◎《黑人白话》
应当承认,《黑人白话》有三点功效与读者无关。一是生活的记录,二是学习的收获,三是精神的出口。特别是精神的出口,对于黑人来说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养心,而且有利于养生。一个人,只有坦言爱恨情仇,才能活的舒畅通透,才能避免抑郁佝偻。所以,《黑人白话》的“自私自利”在于,一是生活的日记本,二是学习的笔记本,三是真实的“心迹本”,如此而已。
20220528
◎《黑人白话》
之所以转发这个微信视频号,不仅因为70岁的罗大佑,更重要的是因为90岁的康大姐,这条有关罗大佑的视频,是康大姐第一次发的朋友圈。一位耄耋老人,接连写了四部人物传记,共计一百万字,如今又在手机上发朋友圈,好像还要开设公众号,相形之下,我们还这么“年轻”,还有什么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情呢?耳边似有歌声响起:就算你留恋开放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寂寞的山谷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28220528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