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芦花鸡(散文)
早年,我家曾喂养了一只具有传奇色彩的鸡——芦花鸡。
一
十岁那年,我家里养了好多鸡,可以说,妈妈对养鸡到了疯狂的程度。纯黑的、纯白的、纯黄的,纯灰的,色彩纷纭。鸡,好比我家的银行存款,活存活取,让我家的日子渐渐红火起来。
有一天,妈妈赶集卖鸡,回来时买回了一只芦花鸡。我家本是卖蛋、卖鸡的主。妈妈怎么舍得把钱往外掏?妈妈说,听人说芦花鸡下蛋多且个大。我开玩笑说是被它美丽的外表吸引了吧。妈妈故作嗔怒,朝我翻了一下白眼,不作回答。这只芦花鸡真的很美啊!修长的腿脚,颈部挺立高昂。体型大而健美,比我家现有的鸡大一倍有余。白色的喙和红色的冠,形成鲜明的对比,分外惹人眼。披一身黑白相间的斑纹,头部和颈部镶嵌着橘红色的羽毛,像美丽的公主带上了美丽的头饰和高贵的项链。踱着方步往鸡中一站,那是名副其实的鹤立鸡群。
开始的时候,我如获至宝,觉得它是鸡中凤凰,可后来,渐渐讨厌了它。我不是喜新厌旧的人,是它有着太多令人讨厌的理由。它虽是“白富美”,我总觉得它虚有其表,是一只缺心眼的笨家伙。清晨,打开鸡门,所有的鸡鱼贯而出,争先恐后冲到了后山或啄草叶,或捡花籽,或搜刨虫子,而它却慢悠悠地从笼中踱出,偏着头这里瞧瞧,那里望望,给人一副笨相,最后钻到桌子底下翘起尾巴拉出一坨黑乎乎的脏东西,家里顿时臭气熏天。更讨厌的是它还爱登高,总是不安分在鸡窝里栖着,想方设法跳出鸡窝,趴在鸡窝顶上睡大觉,搞得窝顶全是鸡粪。有时还登上楼梯,它恨不能攀上房梁。它下了蛋更是了不得,由前院“咯嗒咯嗒”到后院,由后院“咯嗒咯嗒”到前院,窜上窜下,没完没了,恨不能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有时还凭着它的高个子,踮起脚尖,伸出长脖颈偷吃桌上的饭菜。为这,我举着棍子追着它打。好不容易追出家门,总算消停了,它却一不做二不休,偷偷钻进篱笆墙,把个菜园子糟蹋得一塌糊涂。唉,有时真想对它动杀心。妈妈只好重新整理菜园,用竹枝再次密实着篱笆墙。
某天,芦花鸡却凭空消失了,不管我们一家人怎么寻找,怎么呼唤都不见其鸡影。妈妈嘀咕着,难道有黄鼠狼……哎呀,可惜了这只芦花鸡……妈妈满脸的惋惜。平时,我对这只芦花鸡讨厌透顶,一旦不见了它在眼前晃悠,反而不习惯了,那种惆怅如失去了一个相处已久的朋友。
二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们一家人正酣睡入梦,突然,几声噪音打碎了一家人香甜的梦。侧耳静听,从屋外传来小鸡仔叽叽喳喳的惊恐叫声和母鸡歇斯底里的咯嗒声。声音尖锐而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一眼。妈妈赶紧下床披上外套,点起煤油灯去探个究竟。我也趿拉着鞋子跟随其后。
厨房右侧的屋檐下,码着齐窗的柴草,不知何时芦花鸡顺着柴草的缝隙往下刨出一个圆圆的窟窿,垫上柴草,把家安在了那里,孵出了几只棉花团一样的鸡宝宝,还有几只刚破壳而出,全身湿漉漉的,毛发紧贴着,头还抬不起来,像一个个小肉球。还有几只正在破壳,啄出一个黄豆大小的出口。怪不得芦花鸡不见了,原来躲在这里抱窝孵小鸡呢。我们有些失而复得的惊喜。离窝不远处,一条差不多有二米长的眼镜蛇鼓着一双幽蓝色的眼睛,正竖起身子,吐着火红的信子发出“呼呼”之声,要向鸡窝进攻。棉花团似的鸡宝们吓得惊恐万状,叽叽喳喳地四处乱钻。芦花鸡怒目圆瞪,脖子上的羽毛炸起,扑展着翅膀腾空而起,勇猛地向蛇扑去,那样子活像一只腾飞的雕。在我的潜意识里,这只芦花鸡是胆小怕事的,它平时从不反抗其它鸡对它的欺侮,有时一起吃食时,连扁嘴老实的鸭子也敢对它咬下一撮毛来。而芦花鸡面对凶猛的毒蛇,却有着如此凶猛的反击力,它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位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斗士。此时,我由衷地对芦花鸡产生了无比的钦佩之情。
我们合力赶走了眼镜蛇。妈妈找来箩筐,塞上稻草,小心翼翼地把鸡宝宝们和正在破壳的鸡蛋放进箩筐里。芦花鸡迫不及待地跳进新鸡窝,咕咕地叫着,仿佛在向我们道谢,又似乎在极力地安抚着鸡宝宝。鸡宝宝们有了鸡妈妈的安抚,纷纷挤在了羽翼下,顿时安静了下来,不再惊恐地叽叽叫,鸡妈妈的情绪也平复了下来,蹲坐着继续孵着小鸡。
天刚蒙蒙亮,我去看芦花鸡。破壳的那几个蛋早已孵出了小鸡,它们齐唰唰从母鸡的羽翼下探出圆圆的小脑袋,惊奇地看着我。我提着箩筐倾斜着放在了院子里,鸡宝宝们拍打着小翅膀,欢快地走出鸡窝,这里瞧瞧,那里看看,它们可爱的神情里有着丰富而单纯的表情,让人感到一个纯洁的生命的可爱。我数了数,一共有21只。可芦花鸡却低垂着头蹲在地上一动不动,它的眼睛黯淡无光,蓄满着痛苦。我端下身子查看:呀,它的一只脚发黑发紫,肿得像根黄瓜。我顿时明白了,它昨晚为了护住鸡宝,在与毒蛇激战时,被蛇咬伤了脚。
眼镜蛇是属于剧毒之蛇,芦花鸡伤得这么严重,估计很难活下来。我难过地把它移到箩筐里,抓来一把米粒扬在地上。芦花鸡看见米粒,艰难地跳下鸡窝,它已经不会走路了,只会在地上滚。它本能地滚到米粒旁,黯淡的眼睛里顿时涌出柔和的光,它朝着鸡宝们咕咕地叫唤着,鸡宝们欢快地围了过来。芦花鸡再一次咕咕地叫着,啄一啄米粒,马上便放下,再啄一啄米粒又放下。原来芦花鸡在教鸡宝宝们吃食。更令人奇怪的是鸡宝们明显都知道啄食了,这只芦花鸡怎么还是啄一下又放下呢?我蹲下来仔细观察。这下令我感动不轻,原来这只芦花鸡可能是怕米粒太大,鸡宝们吃时会堵到食管,它在把所有的米粒都啄成两半。望着这只芦花鸡,我感动得几乎要流泪,没有什么动物比它更柔情、更负责、更坚强的了。我之前对它的成见早已烟消云散,有的,只是无限的怜悯和敬畏。
三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它晕过去,又醒来,再晕过去,又醒来……也许是它听到鸡宝们叽叽的叫声,拼尽残存的一丝力气挣扎着醒来。这是何等的坚强啊!半个月之后,芦花鸡整个已经脱了形,鸡毛少了一半,只剩下皮和骨头。虽没有了之前美丽高贵的公主形象,但它的腿脚在一天天消肿,在一天天恢复着原色,已经可以走路了。它是一只鸡,如果是一个人,我一定要抱着它猛亲一口,并转上三圈。
我到现在还是没有想出来鸡为什么可以躲过毒蛇的毒而存活下来。是伤及不重,还是没有攻击到要害?是鸡有强大的自愈功能,还是它静心疗伤而得遇痊愈?那时,我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它为了自己的那些鸡崽们,不能不活下来!
哦,这只勇敢、坚强的芦花鸡终于奇迹般地活过来了,我们全家人都一致认为这只芦花鸡是一位了不起的鸡中英雄。之后,不论是在院子里,还是在院外,它又总是高挺着脖子,领着鸡宝们悠然地踩着细碎的步子,显现出世界上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当一只猫,一只狗,甚至一只鸟儿飞过。是的,只要有任何的声响或动作奇特的东西出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脑袋仔细听,然后左看看右看看,咕咕叫着招呼着鸡宝们马上集合到它的身边来。
它有时顺着墙根,或沿着山脚,教鸡宝们啄草叶、捡花籽,掘地刨虫,一天教无数遍。累了、困了或逢雨水天,它就半蹲在屋檐下,咕咕叫着张开羽毛,让鸡宝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以温暖。有时鸡宝们顽皮,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冠,它一声也不响,任由鸡宝捣蛋,它半眯着眼睛睡大觉。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便咕咕地叫个不停,啄一啄食物,马上便放下,好像在对鸡宝们说,吃呀,吃呀,这个可以吃的。结果,每一只鸡宝的脖颈都撑得下垂,像一个圆鼓鼓的米袋。而它自己依然很消瘦,只是它的眼神一天比一天有了光泽,我知道,那是爱的火焰。假如有其它的鸡来抢食,它马上变了脸,竖起脖子上的羽毛下毒嘴,追上老远还要狠狠咬下一撮毛来,连我家那只高大的大黄狗也怕它三分。
三
两个月后,鸡宝们都已长出了丰满的羽毛,用我们的话说,都长成了半拉小子,并遗传了鸡妈妈那美丽的外貌。芦花鸡也恢复了体力,并开始下蛋了。居然下起了“双黄蛋”,有几次下了几个“三黄蛋”。更让人开心的是,它不再躲起来下蛋了,而是规规矩矩下在了鸡窝里,难道它经历了蛇患,接受了教训?这不得而知。但它确实改变了登楼梯栖息高处的坏习惯,它和鸡们一起栖息在了鸡窝。难道鸡也懂得入乡随俗?真是太有趣了!为这,我还专门上网搜索,原来芦花鸡的祖先是飞禽,它们一直保留着登高栖息的习性。哦,我错怪了芦花鸡,它不是缺心眼的笨家伙,是它的习性决定的。这只聪明的芦花鸡啊,为了更好地生存下来,现在确实懂得了“入乡随俗”。
这只芦花鸡启迪着我去阅读事物,在没有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之前,请不要轻易下定论,对事物多一份理解与尊重、包容与善意、感恩与敬畏。对了,连鸡都懂得如何改变自己的坏习性,我们人类还有什么不可以做到的呢?
几十年过去了,我家很多年不养鸡了,但那只芦花鸡的“高大”形象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里,时刻温暖着我、提醒着我。它勇敢、慈爱、负责、坚强、伟大!因为它是一群鸡崽的母亲。为母则刚!为母则柔!为母则爱!
刚、柔、爱,集于一身,鸡群风景看“芦花”,惹得画家频试笔。
芦花鸡,带给我们多少生动的故事啊。
文章语言恢谐幽黙,“鸡”个性特征描写得饱满、逼真。先抑后扬,“抑”得理由分,“扬”得情节感人。
一贯胆小怕事的芦花鸡为了孩子,竟然毒蛇拼搏,被蛇咬伤后为了孩子坚强地活着,那种浓浓的母爱精坤令人动容。由此引发出对事物的思考。
在没有了解事物的本质之前,请不耍轻易下定论,对事物多一份理解与尊、包容与善意、感恩与敬畏。文章立意叶华,令人叫绝。
向老师学习,夏日问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