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神舟】病房里的平等与参差(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神舟】病房里的平等与参差(杂文随笔)


作者:硕某人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10发表时间:2022-08-18 10:47:25
摘要:病房里的病人穿上病号服以获取同等的身份,就像学校里的学生统一着装以磨平差异一般。由此,我们可以暂时忘却生活的复杂与多样性,更加专注于自身在特定环境中的单一角色,做好一个病人或一个学生;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安心养病或认真学习。可是,人生来就充满差异,相对平等的世界里也终究无法避免暴露彼此的参差。

【神舟】病房里的平等与参差(杂文随笔) 我并不是医院病房里的常客,仗着自己不大的年纪和尚可的身体,常年来谨慎地保持着与这个空间的理想距离。
   这个空间很神秘。它很会讲述人间的故事,传递人类的悲欢;它明明有无比坚硬有力、值得依靠的肩膀,却只在人们脆弱无助、不堪一击的时刻才助以一臂之力;人们往往把它当作救命稻草,内心里却又矛盾地想要敬而远之。与这个神秘空间撞个满怀大多出于偶然和无奈,我亦如此。
   作为这个神秘空间的新人,尽管我当时心怀忐忑、焦虑、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但也不免被好奇心占据了上风。因为病房相比于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它的运行机制、空间规划、行事要领、用语习惯、餐食标准、日常作息、人员分工等都有其特殊性。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当我对病房中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时,不料自己也成为了令这个空间中的人感到好奇的存在。这种好奇让我想要急于融入其中。而病房就如同宇宙黑洞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是一件极其自然且迅速的事情。当我摘下配饰,换下裙装,拥有了一套病号服、一个床位、一个住院手环时,我就变成了名正言顺的自己人。在这个空间中,人与人之间有着无比亲密的关联,因为我们共享日常生活空间,穿着相同的服饰,拥有同样的头衔,怀揣相似的理想,过着同频共振的日子。甚至在耳濡目染之后,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也逐渐趋同……
   清晨5点,我们会在采样小车穿梭于病房的细簌声中逐渐醒来。早上7点、中午11点和下午5点,我们会提前翻开床尾的桌板,翘首以盼送餐大叔的到来。午饭后的病房走廊总是出奇得静谧,似乎我们都严格恪守卧床休息的不言之约。晚间9点,护士准时熄灯,我们在微弱的床灯下昏昏睡去。
   除此之外的自由时光呢?刷手机、聊大天、散步、冥想、睡觉恐怕是病友们首选的消遣方式。我也不例外,但同时又看书、听讲座、记笔记、写教案……原本,我并没有觉得如此打发时间有何古怪之处或是存在表演性质,因为这就是我的常态。但直到医生、护士和病友们都格外关注到了我教师的职业,这才发现:奇怪的不是这些行为本身,而是环境变了,身份变了。在病房这个特殊的空间中,我们似乎理应卸下往日生活与工作的重担,“有病”才是我们显而易见的共性,职业的差异根本不值一提。
   于是,病友们跨越职业、年龄、个性等差异的阻隔,将病房从疗愈之地扩展为社交场所和学习空间,聊天和学习的内容也就自然而然地围绕“病”展开。人是经验性动物,即使是这样的经验都让我们沾沾自喜。而无论是得病、住院还是手术,总有个先来后到,因此就形成了所谓的“前辈”与“后生”,而“后生”又成为“后生”的“前辈”。
   况且“病”有轻有重。有些人到病房一游,之后绝不会故地重走。而有些人不得不循环多次,几乎看不到尽头,他们对每个护士的扎针水平心知肚明,他们对食堂的一周菜谱了如指掌,他们深谙这里的人情世故,甚至结交了性情相投的挚友。“病房”也可大可小。有间病房就和我们的不同,那里宽敞、安静,有大冰箱和大电视,有和家里一样舒服的沙发,陪护家属也不用窝在陪护椅上打盹,而且那里只有一个病人。可即使在同一个病房里,相同的病号服下也藏匿着相去甚远的病况和心情,一帘之隔的是截然不同的家庭和处境。有人忍受着呕吐感在家人面前艰难吃下饭菜,有人忍不住呻吟叫唤缓解疼痛;有人倒头就睡,将烦恼丢在脑后;有人彻夜难眠,无法与自己妥协……女儿“抛夫弃子”来看护日常疏于照料的老父亲;丈夫硬着头皮向公司请了长假来陪同生病的妻子;年迈但身体硬朗的母亲从老家赶来看望在大城市里打拼的儿子;萍水相逢的护工阿姨娴熟地照顾着人到中年却尚未结婚的男子……
   我并不是医院病房里的常客,因而在住院的这段时间里,我总在听,在看。
   病房里的病人穿上病号服以获取同等的身份,就像学校里的学生统一着装以磨平差异一般。由此,我们可以暂时忘却生活的复杂与多样性,更加专注于自身在特定环境中的单一角色,做好一个病人或一个学生;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安心养病或认真学习。可是,人生来就充满差异,相对平等的世界里也终究无法避免暴露彼此的参差。
   2022年8月

共 16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杂文,揭露了当前我们所处于的非共产主义的社会里,社会现实里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且有越来越大之势。它源于人们的社会地位的高低,财产的多寡,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它表现于人们生活水平差异,住房的差异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诸多差异。作者硕某人老师亲身体会到的病人住院的差异,无疑是存在的。这种存在是否必要?鄙人亦认为,治疗疾病,主要在于药物,病房等级的高低应该在其次,甚至微乎其微。倒是几个病友(传染病除外)聚于一室,说不定相互交流,能学到一些治病良方和养生密籍,说不定还能结识几个终身难忘的病友呢。本文作者硕某人老师,写作技巧娴熟,出手不凡,语言练达,表述清晰,让人产生美感。望老师常赐稿神舟,以壮社团雄风。【编辑:周世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2-08-18 18:41:08
  文笔精湛语言流畅,故事情节值得深思的好文佳作。感谢硕某人老师投稿对神舟的支持,期待老师创作丰厚继续投稿分享神舟。问候老师!遥祝夏安!
峥嵘岁月
2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2-08-18 22:41:16
  拜读此作,为作者怀着一颗能洞察万物的心而深感钦佩。滚滚红尘下的大千世界,我们无奈地在变化莫测的动态生活中穿行,被迫地变换角色,体验生活的无常和冷暖。作者能在偶遇的小世界中观察“同是天涯沦落人”之间的触动灵魂深处的微妙差异,从而悟到生活的智慧在于: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继而去迎接属于自己的曙光。的确,生活生存法则要求:你变,我也变。随着角色的被动地转换,我们必须要适应特定世界的环境,完成给予我们的既定任务。文章选材独特,观点新颖,思路清晰,表达流畅,不失为一篇佳作。欢迎多投稿于神舟文学。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