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地瓜煎饼(散文)

精品 【东篱】地瓜煎饼(散文)


作者:房顶月亮 秀才,192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42发表时间:2022-08-29 06:46:14
摘要:站在陌生的城市街头,转过身,忽然想起母亲的地瓜煎饼,穿过长长的时光隧道,那岁月沉淀下来的香气,悠悠地向我飘来。

地瓜煎饼吃多了,胃会反酸。多日不吃,还馋了,每每想起,除了酸,又添几分依恋。
   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说,地瓜煎饼里也藏着我的乡愁。
  
   一
   那个年代,地瓜可是我们村的拳头产品,地瓜养活了村民,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可多得的美食——地瓜煎饼。
   母亲把有黑斑的,有虫口的,小的底皮都捡出来。那些挑好的地瓜干,放进一个黑色的大泥瓦盆里,清水洗泡一天一夜,泡软了脆了,捞出来,用刀剁成小块,上磨推。
   磨,绝非一般人能推的。我家的石磨又大又重,要体力更要耐力。为了不耽误白天的活,父母常常睡一会儿就起床,俩人一推就是大半晚上。等我长大点,一次夜半,我悄悄起来去推磨。母亲递过来一根胳膊粗的木棍,一根短麻绳拧成“8”字形,一头套在磨楔子上,一头套在木棍上。木棍一头别在石磨上,一头抱在我胸前。我跟在父母后边睡眼惺忪,转了一圈又一圈,忽然木棍在我手里滑了下去,靠近磨盘的那头“哧溜”一下把磨顶上添地瓜的瓷盆打翻在地,一盆待磨的地瓜“啪”扣在地上,我一下从迷瞪中惊醒。这以后母亲再也不用我起床了。后来白天我又推过几次,几圈下来就天旋地转。到现在我晕车,到陌生的地方会转向,也许是那时候留下的病根。
   为了从地瓜上做出一篇温暖的文章,母亲用她勤劳的笔,书写着一张岁月的剪纸,那张剪纸化作了地瓜煎饼。多年后,我回顾这个细节,这个情境,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联想。
   地瓜在石磨的碾压下成了浆,母亲把浆水装进一个大包袱,四个角抓住用力拧紧,上面压一块平滑的大石头,把多余的浆水过滤出来,听母亲说,这样是为了把里面的甜水压出来,不然,烙煎饼容易糊。压好的包袱打开就成了干馊馊白花花的地瓜糊。因为浆水多,又是盆又是罐,母亲就在寒冷的院子里,在无声也刺骨的寒风里,弯腰弓背,装浆压浆,一直做到天亮。一张地瓜煎饼来之不易,简直堪比砂砾中淘金。母亲为我们的饮食生活,每天都在淘金啊。
   来不及吃早饭,母亲就把鏊子支在地上。半蹲半坐,因为鏊子大,手里糊子从胸前转到对面的时候要起身才能够到。母亲动作麻利,双手把地瓜糊团成一个大球形,大小跟个小南瓜差不多,“啪”一声,糊落在鏊子上,一只手飞快沿鏊子边缘转圈,从外到里,一圈一圈的缩小,直至鏊子中间。一张煎饼的雏形就有了。烙煎饼,烧火是一门大学问。火小了,鏊子不热,地瓜糊只能湖薄薄一层,煎饼一扯就碎;火大了,“哧哧啦啦”糊得太厚,这边刚转完圈圈,那边糊子已经干了,再用尺板就压不下去了。这等煎饼又厚有没嚼劲,是为最差的手功。要烧得火不大不小,糊子落上去,“哧哧”冒着白气,一层水汽含在糊子里不急着扩散,等把整个鏊子全部转完,拿起半圆形尺板,用力地在鏊子上刮,压,抹。火,在鏊子底下均匀地烧着,水蒸气在鏊子上飘着,一股香甜就搅动了你的味觉和嗅觉。看看鏊子四周翘边了,小心地捏住一边,快速向上,起,一张金黄脆薄闪着亮光的煎饼完美诞生。
   地瓜煎饼的诞生,在我的心中,就像家里添丁了,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所以多少年了,还是不忘那个情境。
  
   二
   地瓜煎饼卷咸,卷辣,卷香,也卷甜。
   煎饼的灵魂是大葱和豆瓣酱。
   酱是母亲亲手酿造的。纯黄豆做的,经过发酵,日晒,很漫长的过程,要几个月的时间,最后鲜红透亮,咸鲜醇香,佐以菜园里手指粗的大葱,一口下去,神仙都不换。
   或者辣椒蘸酱,一口辣椒一口煎饼,不知不觉,煎饼在辣椒燃起的兴奋中很快就被消灭掉了。
   一次,我看见东院红菱把煎饼里抹上花生油,粗盐粒,回家尝尝,有点涩。不及母亲给抹的红糖甜,更不及母亲做的芝麻盐香。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世上有香如此。芝麻炒熟,凉透,加盐,去对过英子家用大石臼“咕咚咕咚”碾压成粉,霎时间化不开的芝麻浓香直入心房。母亲先用筷子沾水把煎饼抹一下,再把芝麻盐抹在有水渍的地方,卷好后,再用细线从上到下缠上一圈,卷成苗条精致的长条条,母亲还不放心,教我一只手捏住上头,一只手攥紧下头,按照母亲的示范,一向好动的我为了享受这种美味竟然学会了小心翼翼善待手中食物。
   煎饼最高级的伴侣是母亲做的豆脑。选好黄豆,头天晚上用水浸泡,第二天早上天不亮,母亲起床用石磨推。石磨已换成了小盘,我都可以轻松转动,盛豆子的盆照例放在磨顶,边转边往磨眼里添一勺豆子。一会儿,洁白细腻的豆浆就顺着磨盘汩汩流出,淌到下面的水桶里。粘在磨盘上的泡沫像女孩子的裙摆,篷松着给我无限瑕想。豆浆入锅,小火烧开,卤水慢点,豆浆一点一点聚集,锅里有了些许汤水。入口即化的豆脑婆娑着曼妙登场。配一盘凉拌时蔬,大葱,青辣椒香菜切小段,拌以豆瓣酱,咬一口煎饼,吞一口豆腐,就一口小菜,煎饼,朴素厚实,豆脑细滑温软,人间真味,莫过于此。
   这是一年到头难得的奢侈美味,它只有在婚丧嫁娶,打墙盖屋,逢年过节的时候才隆重登场。因为无论是煎饼还是豆脑,每一道工序都复杂,每一道工序都浸润着父母浸润着父老乡亲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他们不怨,也从不放弃,脚踏黄土,赤诚相待。
   一张地瓜煎饼,身份卑微,可它唤来了那些精美的搭配,好神奇。
  
   三
   每年的腊月刚过,家家户户开始“办年”。煎饼当然是主角,家家户户都要摊上高高的一大摞。那时节,鏊子已经不在地上,而是在炉子上。地瓜也有了专门加工的机器直接加成稀薄的浆,只需回家把甜水沥出即可。炉子四五十公分,泥巴做的,中间一个空膛,用来填柴草。鏊子座在上面。这需两个人配合,一人烧火,另一个人摊煎饼。比原来轻松又舒服。以前母亲烙煎饼,顾不得吃喝,烙到晚上,累得直不起腰,站不起身。
   地瓜煎饼吃了那么多年,恨也不能,忘也不能。后来玉米多了,白面多了,母亲做玉米饼子,偶尔蒸馒头。终于有了出头之日,我和弟弟扔了煎饼,去吃哪怕啃一口就掉渣,咽一口要喝一碗水的凉玉米饼子。
   我们渐渐长大,离开了家,再也不吃又黑又硬的地瓜煎饼了。
   现在,人们把小麦磨了做成麦煎饼,又有了玉米面的,纯白面的。现在,机器代替了人工,人们再也不用像母亲那样整夜整夜的不睡觉,整天整天的俯在鏊子上为一家老小操劳。
   生活好了,煎饼口感好了,煎饼里的内容也丰富了。心仪的菜蔬,加上各种肉类,或煎,或炸,美味可口。
   那个就着清水吃煎饼,咸菜疙瘩也篶篶的年代永远不会再来了。越来越好的日子让人们轻轻松松舒舒服服就吃上了好煎饼。
   可是,随着年龄增长,我却越来越怀念小时候有爱又恨的地瓜煎饼。站在厨房里做饭,常常会望着北方出神,那是老家的方向,是母亲做煎饼的方向。我一遍遍地想起,想起那些寒冷的冬夜,那呼呼的北风,刀子似的吹在母亲的身上,脸上,手上,吹在我的心上,也疼在我的心上。这几年,心里愈发疼痛,母亲为了让我们吃饱吃好,她咬着牙,风中雨中再苦再累,从没有退缩过。母亲的含义,其实就是弯下腰身捡拾生活。
   一日,二弟给我带来一包他工作单位发的煎饼,说是用驴推的磨,手工烙的。打开包装袋一看,是一沓整齐的麦煎饼,薄如蝉翼,平滑明亮,柔软金黄。包装袋上写着“礼品煎饼”。虽然地瓜煎饼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从小吃煎饼长大的临沂人,对煎饼仍有着深厚的情感。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无论身处何地,在赶往机场的路上,总不忘记买上几斤煎饼放进背包。那是沉甸甸的乡愁,是对故乡的依恋。那是母亲的味道。
   那一年去烟台。大街小巷,商铺密集门店林立,站在这陌生的城市街头,转过身,忽然想起母亲的地瓜煎饼,穿过长长的时间隧道,带着岁月沉淀的香气,悠悠地向我飘来。
   第一次,母亲的地瓜煎饼被我带出了家门,它没有被装进背包,它在我的心里……
  

共 30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是山东人,就我所熟悉的看,卖煎饼最多的在淄博的周村,我吃煎饼最多的是在泰安,真没有想到,地瓜煎饼的根在临沂!山东啊,地大物博,不知的东西太多,好在有月亮老师的地瓜煎饼呈现,我先品文字之香。吃地瓜会烧心,但还是不舍那份甜,因为总有父辈的影子。作者家乡那片土地适合长地瓜,尤其是铡切地瓜干,还要赶着新鲜,晒个染透味儿,好神秘哟。做地瓜煎饼的原料加工,的确是狗麻烦的,清洗,上磨去推碎,得美食煎饼太不易,那段辛苦往事成为作者最温暖也含痛的记忆。碾浆压浆,忙活到天亮。母亲不顾吃饭,一整天围着烙煎饼的鏊子不能休息。烙煎饼是们手艺,讲究很多很细,母亲在长期的制作过程中,把握住了火候,做出的煎饼完美无比。吃煎饼也颇多讲究,配料容不得囫囵。尤其是卷大葱,把山东人那种执着的口欲写得真切。当然最佳的搭配还是小豆腐,拌以豆瓣酱,咬一口煎饼,吞一口豆腐,那吃法,令人垂涎。过年很隆重,不能没有地瓜煎饼,年前各家相聚,烙煎饼,烙的煎饼还有准备到夏忙时吃。艰苦的日子里因为有了美味煎饼,才觉得日子总是甜的,老百姓的生活不必要求钟鸣鼎食,一张地瓜煎饼就觉得食欲大开,这是一份最淳朴的情感,也是一种本色。看看今日,地瓜煎饼成了稀罕,取代之的是各种上好的食材制作的煎饼,这是好日子的特征,但作者还是忘不了地瓜煎饼。一份持久不散的情怀,成为生活的意念,沉淀在骨子里了。如今,煎饼成了礼物,但作者还是怀念地瓜煎饼,因为其中有着浓浓的乡愁,有着母亲的味道。好在作者没有出太远的门,在烟台,还想着临沂的地瓜煎饼,上北京呢?可别馋坏了北京人啊。这篇散文,写地瓜煎饼,别具情调,充满情感,将地瓜煎饼制作的全程,一点不落地描述下来,让我们有着身临其境,亲眼所见的真实感。所写地瓜煎饼不仅仅是对付特色美食了,而且饱含着浓浓的乡愁,也歌颂了母亲操持家务,制作煎饼,不辞劳苦的精神和美德。行文款款,从容不燥,徐徐生意,读感特别适合怀旧色彩。文章主题鲜明,释放一份怀旧的情绪,表达了浓浓的乡愁。文章开合有度,徐疾拿捏得体,很有章法,显示了作者驾驭文章的功底。怀旧佳作,地方特色,推介赏读,以悦心神。【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906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8-29 06:49:45
  你吃过煎饼,多的玉米煎饼,可你吃过地瓜煎饼么?连我这个山东人都没有吃过,不要紧,月亮老师的母亲给我们摊了一大摞煎饼,来吃吧,香而甜,脆生生,滋味特好,吃完还想,就成了乡愁……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问候秋祺,谨祝创作快乐!好作品如胶东半岛的秋雨,连绵不断……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08-29 17:01:54
  今天我们这儿也是细雨绵绵。
  
   怀才老师如果做营销,一定会做得很好。月亮感谢老师!他日若能来小城,一定带你去吃正宗的临沂煎饼。当然,地瓜的,已经没有了。祝福老师!
2 楼        文友:枫桦        2022-08-29 07:37:46
  地域的风味是最独特的,地瓜煎饼便是承载乡情亲情的美食,故乡的烙印一直铭刻在心灵深处,始终都不曾忘记!文字唯美,母亲的形象完整而完美,是这篇文章的最大亮点!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08-29 17:04:43
  谢谢枫桦老师美评。乡愁从来不断,犹如细雨绵绵。问候老师!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08-29 07:49:34
  看了月亮老师的散文,我觉得还是以前的煎饼好吃,包括这种我没吃过的地瓜煎饼。现在街头的煎饼,已经被地方化了,我有时买,换换口味还是可以的。这样的文章,一定要有非常熟悉的生活经历才能写出,感佩老师妙笔生花,写的绘声绘色。有机会,还是去山东吃煎饼。好文,欣赏,学习,祝秋安!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08-29 17:07:08
  地瓜煎饼除了我们当地人,都很难吃到的。欢迎韩老师来临沂,临沂有的是好吃的煎饼!问好!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8-29 09:08:38
  能够把地瓜制浆烙饼的过程写得这么细腻到位,我想,今后这样的作者是不多了。从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对地瓜有着无比的深情,那些粗粮都不如地瓜亲切,因为带着苦难的那时人走出苦难的是地瓜,难忘地瓜大丰收的景象,感恩地瓜,我记得将地瓜烙成煎饼,是一种灵魂的提取和提升,显示的是人们的智慧,更有着令人感到温暖的回忆。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08-29 17:09:43
  说实话,我不喜欢吃地瓜。到现在,偶尔吃点还行。宁可吃地瓜煎饼,但是它太难做了!可惜你没口福。
回复4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08-29 17:11:06
  那时是太苦了,母亲整夜整日地忙活,冬天那么冷,想起来心里就疼。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8-29 10:15:56
  巧了,前两天回娘家捡田螺,我母亲特意摊了红薯饼给我吃。制作红薯粉的过程我不知道,但摊饼过程我看了。很是麻烦,火候要掌握,大了会糊,小了不熟。能吃上一顿煎饼,实属不易,那是满满的爱意。很喜欢读月亮老师的文,描写细腻灵动,情感饱满真挚。好文,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谨祝秋祺编创愉快!
回复5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08-29 17:16:16
  现在红薯粉都是机器磨,再也不用推磨了。湘莉老师说的红薯饼,应该比煎饼厚,煎饼要用尺板使劲压得平整光滑,薄薄一层。湘莉要是想吃煎饼,给你快递一份,尝尝。只不过现在没有地瓜的了,大多是小麦的。
   湘莉老师开心快乐!
6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08-29 10:51:52
  我喜欢吃地瓜,也喜欢吃煎饼,但从来没吃过地瓜煎饼。读月亮老师这篇文章,让我对地瓜煎饼有了无限向往,如果将来有机会去山东,一定要好好品尝品尝,就是不知现在街上或超市还有卖的不?月亮老师的文笔优美灵动,描写生动细腻,读月亮老师这篇文章才知,母亲做地瓜煎饼太不容易了,地瓜煎饼承载着浓浓的乡情和亲情。很喜欢月亮老师的文字,拜读老师佳作,大赞!问好月亮老师,遥祝秋琪!祝创作愉快!
回复6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08-29 17:18:13
  如菊老师好!想不到你也爱吃煎饼啊。欢迎来临沂,月亮请你吃煎饼,保证你吃一次想一生!谢谢如菊老师精彩留评。祝好!
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8-29 11:16:22
  湘莉啊,你可知——红薯饼和地瓜煎饼并非一路货色的啊。通常烙的红薯饼,和山东的地瓜煎饼不一样的,地瓜煎饼薄如蝉翼,入口香脆哟。看来,湘莉你是要来山东一趟的,最好去找月亮,到临沂,吃地瓜煎饼,体验一下山东古老的风情。
怀才抱器
回复7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08-29 17:20:46
  看来怀才老师比湘莉老师还是懂一点的哈。有机会,希望东篱所以
   有老师都来临沂看看,尝尝我们的大煎饼!
8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2-08-29 12:32:24
  上海的早餐摊,除了大饼包子外,山东煎饼是最热销的。不仅在上海工作的外地人喜欢吃,上海人也有很多人喜欢吃。靠做煎饼致富的人也不少。我小区有一对来自山东临沂的小夫妻,来上海16年,靠做煎饼赚了不少钱,不仅生了3胎,而且在老家给自己给父母盖了新房。由此看来,山东煎饼魄力确实很大。不过,在上海的山东煎饼,现在已经变了味。所谓变味,就是指十几年前的山东煎饼,完全是由手工做的,而现在,为了省事省力,煎饼的主要材料,都用上了食品公司机器加工的材料,味道逊色不少。所以,月亮老师的地瓜煎饼,让我很向往。很喜欢此篇散文,因为它用细腻翔实的笔法,叙述了地瓜煎饼制作的整个过程。又通过地瓜煎饼与母亲的情缘,让我体会了亲情的温馨。
回复8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08-29 17:22:17
  小溪老师好!现在我们这儿的煎饼也都用机器,没有煎饼当初的味道了。地地道道的手工煎饼快失传了。
9 楼        文友:岚亮        2022-08-29 12:34:21
  很喜欢那个意味深长的引子,更喜欢这篇深沉厚重充满地域风情的文字。地瓜煎饼的味道,非同一般。拜读点赞了!
回复9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08-29 17:23:33
  谢谢岚亮老师光临,荣幸!乡愁从来没有轻松过。问候老师!
10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08-29 14:39:03
  地瓜煎饼,一道地方特色小吃,香、甜、脆。看了就想尝一口。作者写地瓜煎饼,是忘不了曾经地苦难,地瓜煎饼成了乡愁。文笔细腻,语言灵动,情感饱满,学习、欣赏,祝安秋琪!
回复10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08-29 17:24:55
  谢谢吴老师精彩留评。怀旧的人,难忘。问候老师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