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大山人蹒跚的脚步(散文)

精品 【东篱】大山人蹒跚的脚步(散文)


作者:鸿雁南飞 秀才,116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27发表时间:2022-09-09 08:02:31
摘要:金岗岩下,泉水叮终,每滴,都涤荡人心,每滴,都是渴望,孕育着希望。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
   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大山里的人,从来也没有缺少一份可以支撑理想的想念,所有的选择,从读书起步。眼中读书的路,迈出脚步,不管是坚定还是蹒跚,他们一定要走。
   徽州大多古村落,想当初,教育发达,私塾书院,林立如植。宋、元始兴盛,明、清达巅峰。
   而我所处的竦坑,深居大山,与世隔绝,代代人求学路,总是满含辛酸,落着楚楚的泪。如今,在城陪读的父母们,大多无缘进县学高中,成了一代人挥之不去的痛,大山的贫脊,艰难生存的他们,饱尝人间艰辛,只能卑微地苟活着,但始终不弃追求的梦想。而今,为了下一代,他们毅然决绝地和城里人一样,用极其微薄的收入,租房陪读。他们,如朱自清笔下的父亲的背影,蹒跚在时光里。
  
   二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金岗岩,海拔781米的高山,叮咚泉水,四季不断,每滴,都涤荡人心;每滴,都是渴望,孕育着希望。
   一座小学落座于此,几间土胚房,些许凳子、桌子,一块黑板,一群呀呀学语的孩子,每天行在羊肠小道上,这是大山的求学路。
   孩童清澈的眼睛,盛满对陌生世界的渴望,学校的老师,来来往往地穿梭,换了一波又一波。走马换灯式打发了孩童们混沌的时光。
   八十年代初,山村依然几于与世隔绝,仿佛如今的大凉山。天堂里的徽州,私塾、书院式文昌阁,葱翠桂花庭的美好,在斯地成了遥不可及的梦。重续那段梦,一座小学,就是希望。
   混浊中,小学时光一瞬,第一道坎考初中,名额有限,刷下一批,中止了走向进取的进程,成了大山里刨食农民,纵有孙行者十八班武艺,也只能卑微地苟活。升学是迈不过的坎,就像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
   能上初中的,是有幸的,毕竟还可从书本中获些知识。乡下的孩子,连环画成了唯一的课外书。我时常去供销社购买,因为钱不多,只能跟人交换着看。连环画是我可以解渴的课外读物了。贫困,限制了一代人的思维。校舍是祭社的屋,教师是东拼西凑的来代课的农民,人数还不够,到小学去抓几匹驴,当作马骑行,就这样开张了。
   好不容易分配了师范生,帅小伙一个,新知识结构、新观念无疑是大山的希望。哪知纨绔子弟劣根末除,成了祸害。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誓言,在那个年代里就是一句口号。一把火,点燃不了埋在泥土里的朽木杂草。
   校长是民办教师,本地人。有着极好的人品,口碑很好。领着本地代课老师,非常敬业。这些人后来大多进修成了合格人民教师,或走上仕途。而端着金饭碗的驴老师,还有烧饭的。我行我素,目空一切,任意驱赶学生,学生常常吃不上饭,校长也很无奈,艰难撑着危局。
  
   三
   教师资源之匮乏,无良之辈,滥竽充数,教育在负重而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水平之低,回过头来看,符合条件的,凤毛麟角。那真叫误人子弟。但学校存在的意义,至少给孩子走出大山,开启了一扇希望之窗。
   我的家,遥居山巅,每天,大人们劳作,穿梭绵延山脊之间如脚踏风火轮,上山砍柴的山路如蜘蛛侠攀岩群山。
   到了初中,学校在远山脚下的那村庄,每天放学回家,翻山越岭,逶迤前行。要爬十几里的山路,总是鸡叫出门,鬼叫进家。
   山上孩子上学,须解决吃饭问题,在学校食堂搭伙,必须先交上柴伙,老师也住校,一斤米三斤干柴,大多时候,由半拉大的孩子自己挑去。周末下午挑一担柴伙,十里行程,双肩举力,交到学校,为食堂搭伙。一路挥汗如雨,早已体力透支,已软到一滩,浑夜间自习,小小灯盏,灯如荧火,一顿哈欠,见了周公,昏昏噩噩,油盐未进,徒耗时光。
   更为艰难的是,食堂常常饭不够,来迟了的孩子只能饿肚子,有时一整天,打不上饭,历尽艰辛,校长知道,也无法改变。如此恶劣环境,上课时昏天黑地,只见老师人影晃动,听课如天书,但孩子们从未放弃。教育,是在爬行中,是爬行着去摘下悬崖上的小花。路漫漫,也蹒跚!跌跌撞撞向远方!
   学校要上晚自习,山上的孩子,须在村中找一户人家关系好的农户借住,省去每天往返之苦。只是,学校只烧饭,没有菜,得将就。喝水,去河滩里掬一口。家里炒好的菜,加了许多盐,可以吃上几天,有时长了毛,闭了眼,也必须咽下。周三夜晚,踏着月光回家拿点菜,第二天晨读,六点零一分到校,迟到一分钟,便关在门口,就被纪律惩罚。好好读书,无疑是白日梦。即使是白日梦,有梦比无梦好。
   人们不能怨恨,战胜艰难,历来是读书人的精神。人们相信这样的真理,真理的力量,总是不容怀疑。这就是大山里的孩子们的可爱,这就是家长的可敬。教育的信仰不倒,脚步再蹒跚,那也是暂时的,一定会步伐坚定起来。我也这样想。
  
   四
   城里歙县中学,是大多学子仰慕而又奢侈的梦,遥想那教学氛围,优质的教学资源,还有只要进入学校,那百分之八十的升学率,世代农民的大学梦。在这里,才能实现鲤鱼跳龙门的脱胎换骨。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竦坑中学,每年获高中升学考试资格者才十一二人,能入县中的,要走独木桥,战战兢兢的,前途未卜。
   绝大部分人上到初三上学期,有的班主任就会把孩子们赶回家,无论你继续上学渴望多强,无论对外的世界多憧憬。据说是影响了升学率。知识改变命运,那是奢望。
  
   徽州府城的第一学府,歙县中学,一群陪读的人们。
   歙县中学,渊于县学和紫阳书院。始于南唐保大八年(950年)县学创办于此。元至正庚子(1360年)紫阳书院迁入。如今,作为最高学府的存在,延续千年。名副其实的省重点高中。
   古城内“省重点”有两所,但师资、底蕴,教学氛围,每年录取一本线的绝对数及占比,却有很大区别。拔尖的生源,也使县学所在地则遥遥领先。周边区县家长,趋之若鹜。土豪们更是不惜一郑千金,挤破脑门,却乐此不彼,而且挤占着寒门子弟的资源。
   出来才知道,歙南,自古以来徽商发源地,教育改变命运的氛围和期望,从学校到家长,重视程度无以复加,无论家境如何困难,举家之力,为出人才拼尽全力,他们在初中念五年,就是尽可能多挤占县中或直接上中专,那是包分配的名额。
   一代农民的期盼,总是在自身的痛定思痛中下决心,深居大山,穷困一辈子,无法融入主流社会。因此,把希望寄托下一代,当前,高中考取县中,陪读之风盛行,专门租一屋。家庭主妇放弃打工收入,专门好吃好喝陪着,时时刻刻监护着。就怕掉队、开小差、早恋的意外,耽误了青春。当贫困让自身完全陷入整日为生计奔忙,且永远看不到头,孩子,就是那清晨的曙光,是支撑明天的太阳。下一代,绝不输在起点上。托举大山的希望,在孩子的未来,他们必须用羸弱的肩膀举起他们的责任和希望。
  
   五
   每天菜市场上,总在变着花样买着新鲜的,炒着故乡的味。来来往往陪读的人,有深山里出来的农民,无缘上学的那种日子艰难,贫困的痛,没有尊严的伤,痛在心间,伤在骨髓,但还是要唤醒内心的渴望。即便日子再难,即使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即便自己倒下了,孩子的希望,总能让他们站起来,与风雨同行。
   有一对夫妻租着房,为了孩子更好上学,去化工厂打工,身在有毒的环境,没保护好自己,孩子还在上学自己却把命交代了。母亲一人承担了两个孩子所有的希望,负重远行,每每看到那母亲的背影,我就想起,从小在佝偻母亲背上长大的我,生活不相信眼泪。
   今年盛夏,惊闻一同学,刚过五旬,远去了天国。世间又少了母亲期盼下黄昏里子回家的身影,从此再也听不见叫妈声音。从此女人,少了位相濡以沫的夫君,女儿失去了一位拼了命为她奔前程的父亲,撕心裂肺。他们的女儿成绩一直不错,上了上海复旦,出来工作也是顶瓜瓜,上海安了家。父母本该扬眉吐气,尽享幸福。去年,据说我那同学一直住上海在女儿处享乐,人们啧啧称喜,投去仰慕的目光,却谁想,早已病入膏肓。
   今夏惊悉,叔叔要去参加挽礼。八旬之叔送中年壮汉,天悲地恸。沉疴痼疾,无力回天的现实,注定是大山人多舛的命运综合体,生活艰辛,已不堪重负。下一代走出去的希望,早已透支了身躯,只是为了给下一代更多的机会,拖着病体,挣着学费和租房的费用,没有时间生病,也没有财力去住院,总认为,自已可以撑到孩子出头的日子,孩子出头了,父亲却成一杯黄土。有多少人,没能等来明天的太阳。
   每年开学,乡村的人们熙熙攘攘跟着孩子进城,延续着一茬又一茬陪读的风景,他们怀着诗和远方的梦,只是写下这些诗行的每一步,都是荆棘、血汗、甚至生命。但无法阻挡大山人的脚步,即使遍体鳞伤,也是满怀希望。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网于2022年9月9日
  

共 34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一副对联:“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道出徽州大多数古村落,虽然深居大山,与世隔绝,但私塾、书院林立,徽州人注重教育,至今仍有很厚重的文化底蕴,人们很注重培养教育孩子,为了改变孩子的命运,读书走出大山是不错的选择,于是父母竭尽所能培养孩子读书,为了能到好的学校读书,父母租房陪读现象,屡见不鲜。读书求学之路和父母倾尽心血陪读之路的曲折艰辛不言而喻。深居大山的一代农民,自己贫困一辈子,总是在痛定思痛中下大决心,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让孩子不输在起点线上,让孩子承载着大山的希望,苦着自己也要陪读孩子,为的是孩子将来有大出息,不像自己一辈子窝囊在山沟沟里。文章描写细致,感情饱满,构思巧妙,笔力雄健,把大山人在蹒跚的脚步中执著的追求梦想、不畏困难,拼了老命也要改变孩子命运的不屈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写出徽州及全国任何地方的农民一代代的培育孩子的奋斗史,具有典型性,引起读者共鸣。感谢赐稿东篱,力荐欣赏!期盼您的新作继续点缀东篱精彩!【东篱采菊编辑:白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910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白玄        2022-09-09 08:06:28
  文章描写细致,感情饱满,构思巧妙,笔力雄健,把大山人在蹒跚的脚步中执着的追求梦想、不畏困难,拼了老命也要改变孩子命运的不屈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力荐欣赏。
回复1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9-09 13:07:52
  白玄老师辛苦了,老师编文细致入微,捉虫赶蚊。按语精致唯美。把大山人走出的即份困境诠释到位,解读深刻。不愧科班出身,严谨。按语之妙为文着色。深以致谢!中秋将至,问候节日快乐!
2 楼        文友:白玄        2022-09-09 08:07:17
  问候作者,遥祝秋祺如意!文丰笔健,创作快乐!
回复2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9-09 13:10:04
  谢谢白玄老师,老师编文敬业,细致。辛苦了。中秋至,敬酒三杯,祝节日快乐!
3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09-09 08:48:23
  鸿雁老师小时候生活的环境如此恶劣呀。如今终于化作鸿雁飞出了大山。幸运。老师这篇文章很是沉重。农村人想要出山那么难。但是大山人从不放弃希望,即使一路荆棘,脚步从不停止。
   祝福老师一切安好。中秋快乐!
回复3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9-09 13:14:18
  月亮老师好,每个走出大山的人,背后都有沉重的故事,留下文字,不为博眼,只为后人回望。当前行中踌躇时,那份初心,是支撑前行动力。老师文字乡愁味浓,颇有韵。祝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09-09 09:01:20
  读鸿雁老师这篇文章,感觉心情非常沉重,没想到鸿雁老师小时候的读书条件如此恶劣,又如此艰难。教室简陋,教师素质低下,生活艰苦,如此的学习环境,走出大山进入更高学府,真是比登天都难。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为了子女能有美好的前程,父母选择陪读,又有谁知道他们内心的酸楚?那位在化工厂打工的父亲,为了挣一点钱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妻子不得不独自抚养未成年的两个孩子,还有鸿雁老师那位同学、英年早逝,让人惋惜!女儿重点大学毕业,有着美好的前程,而父亲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生活的美好,就被病魔夺去了宝贵的生命,让人叹息!但倔强的徽州人,依然满怀着希望,在蹒跚中依然前行。拜读老师佳作,大赞!问好鸿雁老师,祝中秋节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9-09 13:20:19
  琳达,点评让我感动。我早已过诉苦之年龄。如今文字,是存放那些记忆。偶有友人聊天,问我童年,。深不以为然。忽觉,当那些盘上脚步远行的背影,早已淡山人们记忆,便有感而书。全当留后人忆。中秋将至,倍思亲人。问侯老师,遥祝节日快乐!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9-09 09:11:45
  读着老师的文,心情很沉重,好像写出了我们那个时候读书的场景,半工半读,记得我们班一男同学,给学校集体砍柴,我们那里的山,高且陡,多石头,悬崖峭壁,他脚没踏稳,直接摔死了!那时候的命不值钱,死了就死了。山里面孩子渴望知识,渴望走出大山,可那是多难多难啊!老师的文,反应当时时代特点,有比较才有鉴别,好在现在教学质量,师生队伍逐年提高。拜读佳作,超赞!
回复5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9-09 13:25:07
  红花草老师,有我是同年代的悲催的记 ,这是我们成长中的伤痛。有些伤,留存下,是回望。没有回望,我们会忘了,我是谁,从哪里来。写下它,才知,我们去哪儿。是我书它初衷。问候老师,文采突飞猛进,-一路高歌。
6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09-09 09:47:37
  说也巧,开篇对联,离我老家不远郑家祠堂里的圆柱上也有一幅。传说是郑三俊所提。郑三骏,明朝礼部尚书,因战功赫赫,为大明朝做出巨大贡献,皇帝封他为“天官”。荫及乡里,百姓注重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大山。现代人,依然传承历史传统。舍弃一切,倾其所有,也要陪读。只有读书,才有知识,文化,才能光耀门楣。深度好文,拜读,祝老师节日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9-09 13:28:27
  吴老师好,你我老乡,文化一脉,境遇相似。任何年代,总有负重前行的人们,书下是一份责任,精神会传承。中秋至,祝节日快乐!
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9-09 10:14:21
  改变命运,希望永远在,即使迷茫,也不愿放弃希望。脚步沉重,脚步徘徊,依然前行,这就是人们对教育的笃定信念。这篇散文,一深切的忧思,思考教育的现状和前提,情感真挚,发议痛彻。教育,永远是给人们希望的字眼,人们从不怀疑,这种执着,才是我们民族的基因沉淀。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7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9-09 13:34:59
  深谢怀才老师,拙文老师磨笔润色。大山的故事是粗糙的,荜路蓝缕。今天形成文字,希望一路旅程复原,那些不堪的往事,让今天的人们更懂得珍惜。磨难,历来是最好教科书,人生拥之,方是财富。中秋至,祝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安康,文学路上秋景如霞。
8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2-09-09 10:27:13
  读此文过程,如看故事般,总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可读完后,更多的是沉重。大山里的孩子们,读书环境之恶劣,是我想都不敢想,也从未想过的。也许是我从小到大一直处在优越的环境中,无法去想象,更无法去感受。在那个年代,大山里的娃,是父母的希望,想要改变穷困逼仄的命运,只能艰难蹒跚而行,前方有诗和远方在召唤。为鸿雁大哥小时候的生活及读书艰辛心疼,好在如今正走在阳光的大道上。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回复8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9-09 13:46:57
  太阳妹子。留言甚暖,感动于心。妹子出身名门,优越笃圣,却心善人慈,玲珑剔透。善良如同音乐,无论生长教育背景迥异,总能心相通。锡疫情当下,困顿于人,祝安好!中秋至,愿心中月圆,人间美好!
9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2-09-09 10:28:12
  文中那位在化工厂打工的父亲,那位鸿雁大哥的同学,为了下一代能有好的出路,拼尽全部心血,乃至生命。沉重啊,为之惋惜,更多的是叹息。笔力沉稳雄健,情感饱满丰富,把大山人为了梦想,不畏艰辛,不畏困苦,迈开蹒跚的步子,执著,不屈!这种精神憾人!深度好文,大赞!十五的月亮即将圆起来了,雁大哥的家乡也会日新月异!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回复9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9-09 14:07:19
  妹子再次留言,让我颇为感动,如此暖心。大山,巍峨也沉重。纯朴也沧桑。山与城隔山也隔水。一路走来,注定他们爬山涉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吾心早已波澜不惊。只是,有些记忆让我知道从哪儿来。唯愿,大山人越来越好。节日到了。遥祝安好,家人安暖!
10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09-09 10:31:05
  读了老师的文章,心情沉重而幸福,沉重的是大山里的孩子读书求学的艰难,幸福的是国家通过乡村扶贫,使山村孩子教育环境、教育设施、教育水平,正在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知识能改变命运,虽然步履蹒跚,但大山人的脚步会越走越稳,越走越快!拜读佳作,祝中秋快乐!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0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9-09 17:20:38
  看到今天陪读的家长们,及他们身上的故事,我仿佛在看自己。大山人后脚步虽然蹒跚,总满怀希望。明天会更好,。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