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巢】重托(征文·微型小说)
雨下了一周,朱发荣打着手电连续走家入户七天,也吵了七天架。他推开家门,身上沾满了稀泥,像从泥塘里打滚出来的灰水牛。老伴吓了一大跳。这人是怎么了?
“摔了一跤。”朱发荣声音干哑,嗓子像被人撕破了。他脱下裹满稀泥的长筒水鞋和外衣外裤。端起杯子,拉开电视柜的抽屉,拿出一盒润喉片,往嘴里丢入一颗,抿一口水。转身,来到沙发边,重重坐下去,喘着粗气。
老伴不理解,为人家的豆子炒坏自家的锅,值么?这些天,下着雨,泥滑烂路的,一吃过晚饭他就出去,回来几乎都是这个样子,她很心疼,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次泪,自己嫁过来到现在几十年,也没见他吵过一架。可自从县里决定村里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那天开始,仿佛吵鬼附身,便吵个不停,也不知还要吵到哪天。连侄儿也与他吵,朱发荣气不过,脸红脖子粗,气得直跺脚。老伴循声而去,老远就闻见火药味。侄儿堵在门口,朱发荣声音很大,说:“不争气,连你都不听我的,怂包,不配做我侄儿。”
侄儿拿起一根棍子,朝朱发荣冲了过来。几只鸡被吓得到处躲,溅起一地泥水。要不是侄儿媳妇跑来使劲抓住棍子,朱发荣的脑袋怕被侄儿打成花了。
“不就是一个党小组长么?多大的官啊,什么都算不上。”老伴埋怨道。
朱发荣不这样看,党小组长咋啦?这是村委会的信任,是镇里的重托,全村老百姓看着他呢。他不再解释,把脱下来的衣服裤子水鞋抱到门口水龙头下的大盆里,拧开水冲洗。他机械地揉着,心很乱,像盆里扭着一团的衣物。上个星期,镇里叫他去,反复交代,这回是你们村民的红利,千万错过不得。红利,红利,多好啊,他是这样对村民说的,可没人信。他逢人就说,这个项目叫乡村振兴,是上面考察后确定给山后头村的,政府出钱修路修公共水电设施。他把镇上的交代记在心里,挨家挨户讲着同样的话,村里按片统一规划,村民按户抽签建盖点,依规划依设计统一建新房。朱发荣喜滋滋地对村民说:“建好后的房子,像电影里的别墅,要有多漂亮就有多漂亮。快报名啊,上面说了,盖好一层就足额补助一万二千元。”
村民不信,私下说:“这不是白日做梦么?”日常里,外甥打灯笼——照舅,依旧各忙各的,不听他的话。
朱发荣急了,把当老师的儿子叫来,开车送他去县城。他找到在城里吃公家饭的侄女,详细说了村里的情况,请她做她爸爸的工作。最后又说:“侄女,你是你家说话管火的人,你爸爸不理我,你哥哥不信我,还顶撞我,与我大吵。”
侄女安慰他,说:“叔,莫急,我哥文化低不明事理看不远,懂啥?我婆家那儿早建了,已领了足额补足款。我这就跟叔回去。”
朱发荣这回找对了人,侄女的话像药,药到病除。全家行动了起来,成了村里第一个报名户。盖好一层后,验收那天傍晚,夕阳正红。朱发荣喊来村民观看,上面来了人,现场补助一万二千元。红红的阳光抚着红红的票子,红进好多人的心里。恰好这时,镇里招标来的修路工程队进村开工。推土机轰隆隆叫着,叫得村民心里痒呼呼的。
“这不是白日做梦啊,眼见为实,政府说话是算数的。”一个老人自言着,上前来拉过朱发荣,要报名。很快,跟在老人身后报名的村民多了起来。
“拿酒来!”从不喝酒的朱发荣回到家便嚷道,“我高兴,我就喝。”老伴早听说了,望着眼里闪着泪花的丈夫,心也暖了起来,破天荒地陪他喝了几杯。饭后,他拿上手电筒,去还未报名的几户人家说说。才拉开门,便有几人闯进来。
“我家报名。”“我家也报名。”村民生怕落后,抢着说,声音急急的。
“要得,要得,先坐下喝杯炕茶,等我拿表来登记。”朱发荣乐陶陶地回答。
“你家是土基房,要求全部拆除,新盖。”朱发荣边登记边细细解释。
“那我家呢,我家是砖混结构的,我不愿意全部拆除。”另一个村民凑过来说。
朱发荣道:“你家这情况不愿意拆除也符合政策,但要粉刷外观,修翻瓦屋面。做完这些,政府补助两千七百元。”
“真的吗?”村民将信将疑。
“我啥时骗过人。”朱发荣抬起头来说,“明天就干,好了我请人来验收,质量合格了发补助。”村民“嘿嘿”笑着,满意地走了。
一大早,太阳从山后爬出来,笑盈盈的,笑得满山八凹暖和和的。山后头村,共有五十八户村民,除了有几家在规划前已盖好了楼房,他们没报名。
朱发荣数了数,四十七户。
“怎么还有一户?”拿过表来一看是老肖家,孤儿寡母的,儿子在江浙一带打工,女儿嫁到外村。老肖家的女人六十九岁,最爱嗑瓜子,最先与朱发荣吵架的就是她。那天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她拿根绳子挽在脖子上,面对朱发荣,嘴里飞出的瓜子落在朱发荣身上,骂道:“朱发荣,你这个砍血脑壳,抓血脖子的,敢拆除我老家老屋,我会放火烧了你家房子。”朱发荣一直笑着,轻声说:“小娘,你慢慢说。”对方哪有个消停,“呱嗒呱嗒”,像村里设置了程序的大喇叭,还不时地丢瓜子到嘴里,嗑出瓜子皮,朝朱发荣袭来。朱发荣终于被骂得忍不住了,生气地说:“是拆旧换新,有福不会享,憨得很,白活了这么一把年纪,你家不拆就算。”说完转身走了。
“大清早的,站在家里发呆。”老伴从外面进来,提着几颗白菜。
朱发荣笑笑,说:“家里这袋瓜子我拿着有用。”说着把袋子提在手里,往外就走。
老伴在身后说什么朱发荣没注意,暗想:既然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还当着村党小组长,还被选为县党代表,为村民辛苦点算个什么。今天不理解,以后日子过舒坦了他们自会明白的。今天是报名的最后期限,过了想报也报不了。再说了,新村建设村里不能落下任何一户,这是党组织交给自己的重托。
阳光透过树梢,碎金似的铺在朱发荣身上,也铺在路面上,像金毯子。
朱发荣眼里有了金光,迈开步子,踏着金毯子,往老肖家走去。
乡村振兴是国家大计,关乎民生。
你的编按独到,说出了我要表达的时代主题。
俗话说,文如其人,作者山地,本身就是这样一位走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第一线的优秀基层党员干部,所以,小说读来倍感亲切鼓舞。
当然,小说是语言的艺术。本篇小说,秉承了山地一贯的语言风格:简洁、精炼、优美。如阳光透过树梢,碎金似的铺在朱发荣身上,也铺在路面上,像金毯子。这里还有一语双关的妙用:党的富民政策,就像阳光普照大地。
佳作欣赏。真好。
我用一个村小组长为代表的,表达我对心系群众的小人物的崇高敬意。

老弟说得对,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虚构的真实有迷人的魅力,我正在努力朝这一目标前行。谢谢老弟!
谢谢老弟!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现在国家有宏图,有规划,要繁荣昌盛伟大复兴,伟大复兴离不开老百姓的好日子,个别觉悟不高的钉子户是硬骨头,对待硬骨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朱发荣,他就懂得要怎么去应对,他是搞好拆迁这方面的工作能手1
耐心与毅力太重要了!
有信心,有办法,一定会有成绩的。
乡村振兴故事,值得书写。共勉,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