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莲花和天井(散文)

精品 【东篱】莲花和天井(散文)


作者:吴孟友 秀才,113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28发表时间:2022-10-12 05:28:10

一个如莲花一样的村寨,一个并不深的乡井,梦想从最美的地方升起,带着美好和诗意,走出又归来,人生就是这样被宿命,这个圆满的圈圈,我走不出,也不愿走出。
  
   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两句诗耳熟能详,小的时候,遇见荷塘,杨万里的这两首绝句就能够朗朗上口背诵过来。诗从口出,画从心来。一幅唯美的莲花画卷,徐徐展开,浮现在眼前,尽情享受,人在画中,画为我美。夏风悠悠,才露出尖尖角的小荷,一只小蜻蜓早早立在小荷上,小蜻蜓跟着小荷随风摇曳,一幅动态的美,令人陶醉;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恢弘,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个画面绚烂生动。这便是人间旷世的美景。莲,便成为心里美的图腾。从小,就在心里扎下根。我对莲花,情有独钟。
   说也巧,我的故乡就叫“莲花”。多美的名字。莲花方圆十几里,面积很大,走遍莲花的山山水水,可就不见一荷塘,不见一朵莲。莲花非花,荷塘非塘,为什么叫莲花村呢?查村史无果,问老人无语。从此,心里便有了悬念。也许,源自一个故事,或者什么凭依都没有,但有一颗向莲的心,故名。
   七十年代,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于是,各大城市知识青年纷纷奔赴农村。记得有一年,一批分到“猫岭塘”的上海知青,死活不入“塘”,从县城直接打车到莲花。合肥的一批知青,不肯到“半坑”,连县里都不报到注册,抢先入住莲花村,莲花,在他们心中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名字,让那些年轻人先入为主了,我曾偷偷地笑,不能光听名字好,叫什么“沟”的就不是好地方?但我更喜欢这个故事,毕竟给我的故乡写了一段传奇。
   后来才知道,莲花村的前面村叫莲塘村,从地形上看我们的村庄就好像是莲塘上面盛开的一朵莲花,故名叫莲花。
   诗意的地形,花一样的造型,我想,若从飞机上俯视,更会美轮美奂,令人叫绝。别人听名字都可以“以身相许”,而身子莲花村的我,真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莲花”真面目啊。
  
   二
   再后来,莲花又改名叫天井,莲花哪有天井?改得莫名其妙。我问父亲,父亲问村长,村长说,这是区里的要求,区里又是根据上级的建设美丽乡村的规划,要将有历史渊源的老地名尽量恢复过来。哦,这是寻找村落的渊源,多好的事!
   有历史渊源的老地名,倒让我想到了村里有个大人物孔贞运来。翻开历史,大圣人孔子五十七代孙孔伯隆(1371-1433),袭祖义兵长,由江苏句容佥伍江西抚州守御所,自明永乐二年(1404)屯田池州建德(今东至县),居住葛公横山天井畈。孔伯隆后代孔闻敕生有五子,次子孔贞运,即孔子六十三代孙,字开仲,号玉横,后为明代大臣,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封太子太保,因此家乡人尊称“孔阁老”。从历史的长河里,终于找到“天井”渊源,但无法溯源到最初的历史。
   天井村有八个村民组。上游的红旗水库的水流经下来把村子一分为二。上四个村组叫“上天井”,下四个村组叫“下天井”,上下天井一合并,名曰“天井村”。
   孔阁老所在的组,就叫孔村组,说也奇怪,自从高考制度恢复以后,下天井每年高考、中考,录取中专、大学吃皇粮的络绎不绝,而上天井凤毛麟角。有人说,下天井尊师重教,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求学的氛围浓厚。也有人说,下天井有孔阁老,龙脉在,人杰地灵。我是上天井的人,家却坐落在上天井对面下天井的小河边上。东边是山,对面是河,依山傍水,是个风景迷人的山水宝地。其实,考上学的因素很多,根基可能是一个基础,应该是读书人的努力使然。不管怎么说,人们对于读书,充满了太多的期待,山村里能有这样的读书氛围,的确是时代使然,过去出过几个读书人,也是凤毛麟角,哪有今天这样,走出一批批人才。
   八十年代末,我就正式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门前那轻盈的河水,东边那知名和不知名的鸟儿已与我渐行渐远。留在梦里,留在记忆的深处,只是有时候心里泛起的莫名感伤。
   我是“孟”字辈,谐音“梦”字,父亲怕我一生一无所有,活在虚无的梦境里,所以在辈分后加了一个“有”字。“孟有”便成了我的名字。
   上学那年,启蒙老师却写成“孟友”,我不敢问清缘由便沿用下来。大学进修时,教古汉语的王教授在读到我的名字时笑侃我“孟子的后代广交朋友”。王教授不愧为中文系教授,把我的名字诠释得十分到位。我听了很高兴,心想,我父亲要是教书的先生就不会取“孟有”这个名字了。时下,许多人都想取一个独特网名,五花八门的网名,看得眼花缭乱。我坐不改名,行不改姓,就叫“吴孟友”。
   名字,代表着一个人,就像一粒种子,从家乡那片肥沃的土地上发芽,成苗、成树。长大了,不管枝桠伸到哪里,它都是家乡的一棵树。我这名字,和莲花改天井,是不是有的一拼?一点也不简单啊。
  
   三
   高考名落孙山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苦闷的时候,成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以泪洗面。天井,我是井中的一只蛙。从失望中寻找希望,我不想只看到井口的那块天,我不想死在莲花非花的深潭中,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逃离家乡,逃离泥泞弯曲的小道,逃离贫瘠板结的黄土地,逃离弓着脊背以命相搏的大四亩,逃离愚昧顽固的村民……
   终于成功逃离。逃离之后进了高等学府,捧上了村民们羡慕的皇粮,可故乡却渐行渐远,渐行渐远……
   有时候我感到汗颜。我怎么就那么嫉恨那块土地,怎么那样看待我的父老乡亲!人啊,有时候自己也想不通自己的从前,或许,一心逃亡,那块逃亡地就一无是处,那些朝夕相处的人就觉得那么龌龊,其实,狭隘和无知的是自己。
   岁月匆匆,人到中年,心里徒然出现一条清澈潺潺的小河,一座青青茂密的山林,一片贫瘠板结的黄土地,一块望不到头的大四亩……那不是儿时故乡么?
   人到中年,事情却越来越多,回故乡的次数反而越来越少,“梦”成了驰骋的天堂。在河里捉鱼摸虾,在山上砍柴割草,在田里插秧割稻,在河里光着腚子打水漂……是在梦游,梦中游遍我儿时的故乡啊。故乡成了我不灭的念想和牵挂。
   我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故乡和那些乡民,他们没有找我算账,依然不离不弃我,包容了我的过去,我走到村口,很想跪下,给我的故乡做一次忏悔。
   应该感谢养育我的故乡,我想起网友苏苏的一番话:苦难打底的人生铸就坚强不屈乐观向上的品质,先苦后甜,饮水思源,身在福中知福惜福,常怀感恩之心,懂得悲天悯人,懂得知恩图报,懂得及时抗争,也懂得适时放手。关于生命之路,有人形象地总结,生命之路只有两条,一是顺其自然,二是拼搏奋斗。顺其自然者,生活其实很简单,过了今天就是明天;拼搏奋斗者,抗争虽然很艰难,但在今天的努力中可以看到明天的影子。
   破除一个魔咒,不容易。我走过的路,可能在别人看来,并无精彩,但我不负故乡,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再回到故乡,我想告诉故乡的是,我深爱故乡给我的底气。我的一生,仿佛梦游一般,太短,说不上精彩,但我带着追求的梦,走出去,不负故乡的深厚和深情。
   莲花,有着精彩的一段故事,一段精彩;天井,有着深度的名字,令我想去深度挖掘,挖掘它久远的文化。我都喜欢。不管怎么说,我带着梦,走出去,又带着安放梦的心境,再回这里,放在莲花上,梦开绚烂;放在天井,梦有了深度。
   “天井”有井,我就是井中跳出来的那个蛙;莲花非花,故乡就是我心中永远不灭的那朵美丽的莲花。
  

共 30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思乡味浓的真情美文。文章从新旧村名和自己的姓名徐徐展开。莲花村,诗一样的村名,却从来不见有莲花,有点名不副实,只因为前村名是莲塘村,“我”村从地形上看像是莲塘上盛开的莲花,由此牵强得名。后来为了恢复老地名,莲花村又改为天井村。这老地名还颇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因为村里的孔贞运是孔子的第六十三代子孙,后为明代大臣,家乡人尊称“孔阁老”,由此找到“天井”的存在。天井村有上下两片,是上天井和下天井的总称。下天井尊师重教,人才辈出,也是“孔阁老”曾经的居住地,而上天井有“出息”的人却是凤毛棱角。然后,文章又从“我”的名字说起,“我”是“孟”字辈,谐音“梦”,父亲对“我”期望很高,希望能有梦想,并实现梦想,便在“孟”后面加“有”,后来启蒙老师写成“孟友”,学名网名都就一个“吴孟友”了,也不再取其他。想想,小时候在家乡时千方百计要摆脱生我养我的地方,要脱离当农民的“苦海”,奔赴理想的前程,中年后越来越忙,回乡的时间越来越少,思乡情却越来越浓,此种深情已经根深蒂固,常常在梦里与故乡见面,这种倍受煎熬的矛盾心里,今天跃然纸上,慰藉心灵。文章的写法很有特色,“莲花”“天井”“梦游”贯穿全文,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家乡的一片赤诚之心,和犬犬思念之情。文章形散神聚,构思巧妙,写法新颖,文笔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又饱含深情,让人感动,力荐各位欣赏,感谢吴老师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继续,愉快创作!【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1018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10-12 05:36:21
  文章构思巧妙,写答新颖,对故乡饱含深情,让人感动,拜读佳作,点赞学习,希望老师精彩继续,问候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12 08:46:04
  红花老师,早上好!感谢你为拙文精心编辑。你的编按写得很有文采,点评精准到位,给拙文添色不少。谢谢老师,问好老师!
2 楼        文友:枫桦        2022-10-12 08:28:24
  老师的名字的由来,竟然有这么深的渊源。可爱的故乡,美丽的乡愁!文章唯美!拜读!
回复2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12 08:59:14
  枫桦老师早上好,谢谢你关注留墨,问好老师!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0-12 09:40:09
  一篇不错的美文!吴老师用妙笔,对故乡的名字和自己的名字解密,道出其中感人的历史和故事,莲花天井梦游,巧妙的构思。通篇语风清新,没有雕饰,好文,阅读欣赏,问候老师,秋安!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12 10:08:18
  韩老师早上好,感谢你的美评,感谢你的鼓励,问好韩老师!
4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10-12 10:02:46
  用故乡的命名,来解读自己的一生,思维稹密。吴老师是幸运的,终于跳出了那片黄土地!尽管回头是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如果没有当初的离开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多的眷恋。结尾非常完美!问候老师!
回复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12 10:11:56
  感谢月亮老师的美评。你的鼓励,是我写作的动力。遥握秋琪,问好月亮老师!
5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10-12 11:12:52
  为吴老师深度挖堀文化底蕴,传承好故乡文脉而点赞!结尾意韵旷远,悠悠未尽。
回复5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12 16:42:07
  鸿雁老师,下午好!感谢你的关注留墨,感谢你的鼓励,握手问好老师!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10-12 12:42:59
  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散文。对村庄名字的由来产生好奇仿佛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我娘家所居住的地方叫敖城乡高水村,当年我爸给我妈写第一封信时,我妈就是对这名字产生好奇才上“贼船”的。哈哈。老师文章写得好,有故事,有情节,有对故乡浓浓的爱意!湘莉拜读留言。遥握问候,谨祝秋祺!
回复6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12 16:52:32
  李老师,下午好!每次看到你的留评是,总有一种亲切感。因为你的文字很温暖,也很俏皮、幽默。感谢你的精彩点评。天凉了,注意保暖,谨祝秋祺。
7 楼        文友:岚亮        2022-10-12 12:44:12
  乡村、乡情、乡愁,永远是最温暖最让人感怀的话题。老师的老家从天井到莲花,又从莲花重回天井,还算是圆满了。我的故乡从舟浦——王宅——云峰,三异其名,不知日后是否会回归舟浦。拜读学习了。
回复7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12 17:12:35
  岚亮老师下午好!感谢你的关注、鼓励。读了许多你写的关于故乡的文章,你的村情、乡情、乡愁更浓,儿时的玩伴豺狗、鼻涕狗的形象,还时时闪现在我的脑海里,你的文章百看不厌,向你学习。问好,谨祝秋祺!
8 楼        文友:白玄        2022-10-12 14:40:48
  思绪翻滚,情系故乡,娓娓道来,亲切自然。以前想逃离故乡,如今想回到故乡,然而只能在梦中常去。感情饱满,构思巧妙,语言朴实,内容丰厚。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8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12 17:14:46
  白玄老师下午好!感谢你的美评和鼓励,问好。谨祝秋祺!
9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0-12 15:08:51
  老师的家乡最初叫莲花村,多么美的名字!但后来不知为何改成天井?吴老师能考上高等学府,走出天井,真不容易。没想到吴老师的名字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王教授真有才华,将吴老师的名字解读得得非常精妙透彻,富含着深意的名字。故乡,永远是我们心心念念的地方。文章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描写细腻,让人回味无穷。拜读老师佳作,大赞!问好吴老师,遥祝秋琪!祝老师编创愉快!
回复9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12 17:30:16
  如菊老师,下午好!今早晨练回来,读你的《妈妈的“养女”》,文章写得非常好,如同喝了一杯奶茶,沁人心脾,舒服。感谢你对拙文的美评。走出农村、离开黄土地,吃上皇粮,是那个时代农村孩子真是的梦想。现在,不一样了,农村、城市一样风光,一样能有梦想。握手问好!
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12 17:41:47
  莲花非花,天井非井。一处地名,从由来到演变,历史的痕迹,成为作者文笔落下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作者带着梦想和冲动,走出去,又回到这里,完成了一次人生的旅行,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的是故乡给与的底气,深情款款,表达切切,感染自己,感动别人。愿吴老师持笔写莲花,让一处精彩的莲花开在江山。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10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12 18:09:09
  怀才老师,下午好!感谢你的精彩点评。年轻时带着梦想和冲动,走了出去,现在回到故乡,人生画了一个圆。感谢怀才老师的鼓励,也想让莲花在江山绽放。可笔墨迟钝,能力有限,不过,我在努力潜行,我想,耕耘不辍,总会有收获的。谨祝秋祺!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