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莲花和天井(散文)
一个如莲花一样的村寨,一个并不深的乡井,梦想从最美的地方升起,带着美好和诗意,走出又归来,人生就是这样被宿命,这个圆满的圈圈,我走不出,也不愿走出。
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两句诗耳熟能详,小的时候,遇见荷塘,杨万里的这两首绝句就能够朗朗上口背诵过来。诗从口出,画从心来。一幅唯美的莲花画卷,徐徐展开,浮现在眼前,尽情享受,人在画中,画为我美。夏风悠悠,才露出尖尖角的小荷,一只小蜻蜓早早立在小荷上,小蜻蜓跟着小荷随风摇曳,一幅动态的美,令人陶醉;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恢弘,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个画面绚烂生动。这便是人间旷世的美景。莲,便成为心里美的图腾。从小,就在心里扎下根。我对莲花,情有独钟。
说也巧,我的故乡就叫“莲花”。多美的名字。莲花方圆十几里,面积很大,走遍莲花的山山水水,可就不见一荷塘,不见一朵莲。莲花非花,荷塘非塘,为什么叫莲花村呢?查村史无果,问老人无语。从此,心里便有了悬念。也许,源自一个故事,或者什么凭依都没有,但有一颗向莲的心,故名。
七十年代,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于是,各大城市知识青年纷纷奔赴农村。记得有一年,一批分到“猫岭塘”的上海知青,死活不入“塘”,从县城直接打车到莲花。合肥的一批知青,不肯到“半坑”,连县里都不报到注册,抢先入住莲花村,莲花,在他们心中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名字,让那些年轻人先入为主了,我曾偷偷地笑,不能光听名字好,叫什么“沟”的就不是好地方?但我更喜欢这个故事,毕竟给我的故乡写了一段传奇。
后来才知道,莲花村的前面村叫莲塘村,从地形上看我们的村庄就好像是莲塘上面盛开的一朵莲花,故名叫莲花。
诗意的地形,花一样的造型,我想,若从飞机上俯视,更会美轮美奂,令人叫绝。别人听名字都可以“以身相许”,而身子莲花村的我,真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莲花”真面目啊。
二
再后来,莲花又改名叫天井,莲花哪有天井?改得莫名其妙。我问父亲,父亲问村长,村长说,这是区里的要求,区里又是根据上级的建设美丽乡村的规划,要将有历史渊源的老地名尽量恢复过来。哦,这是寻找村落的渊源,多好的事!
有历史渊源的老地名,倒让我想到了村里有个大人物孔贞运来。翻开历史,大圣人孔子五十七代孙孔伯隆(1371-1433),袭祖义兵长,由江苏句容佥伍江西抚州守御所,自明永乐二年(1404)屯田池州建德(今东至县),居住葛公横山天井畈。孔伯隆后代孔闻敕生有五子,次子孔贞运,即孔子六十三代孙,字开仲,号玉横,后为明代大臣,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封太子太保,因此家乡人尊称“孔阁老”。从历史的长河里,终于找到“天井”渊源,但无法溯源到最初的历史。
天井村有八个村民组。上游的红旗水库的水流经下来把村子一分为二。上四个村组叫“上天井”,下四个村组叫“下天井”,上下天井一合并,名曰“天井村”。
孔阁老所在的组,就叫孔村组,说也奇怪,自从高考制度恢复以后,下天井每年高考、中考,录取中专、大学吃皇粮的络绎不绝,而上天井凤毛麟角。有人说,下天井尊师重教,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求学的氛围浓厚。也有人说,下天井有孔阁老,龙脉在,人杰地灵。我是上天井的人,家却坐落在上天井对面下天井的小河边上。东边是山,对面是河,依山傍水,是个风景迷人的山水宝地。其实,考上学的因素很多,根基可能是一个基础,应该是读书人的努力使然。不管怎么说,人们对于读书,充满了太多的期待,山村里能有这样的读书氛围,的确是时代使然,过去出过几个读书人,也是凤毛麟角,哪有今天这样,走出一批批人才。
八十年代末,我就正式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门前那轻盈的河水,东边那知名和不知名的鸟儿已与我渐行渐远。留在梦里,留在记忆的深处,只是有时候心里泛起的莫名感伤。
我是“孟”字辈,谐音“梦”字,父亲怕我一生一无所有,活在虚无的梦境里,所以在辈分后加了一个“有”字。“孟有”便成了我的名字。
上学那年,启蒙老师却写成“孟友”,我不敢问清缘由便沿用下来。大学进修时,教古汉语的王教授在读到我的名字时笑侃我“孟子的后代广交朋友”。王教授不愧为中文系教授,把我的名字诠释得十分到位。我听了很高兴,心想,我父亲要是教书的先生就不会取“孟有”这个名字了。时下,许多人都想取一个独特网名,五花八门的网名,看得眼花缭乱。我坐不改名,行不改姓,就叫“吴孟友”。
名字,代表着一个人,就像一粒种子,从家乡那片肥沃的土地上发芽,成苗、成树。长大了,不管枝桠伸到哪里,它都是家乡的一棵树。我这名字,和莲花改天井,是不是有的一拼?一点也不简单啊。
三
高考名落孙山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苦闷的时候,成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以泪洗面。天井,我是井中的一只蛙。从失望中寻找希望,我不想只看到井口的那块天,我不想死在莲花非花的深潭中,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逃离家乡,逃离泥泞弯曲的小道,逃离贫瘠板结的黄土地,逃离弓着脊背以命相搏的大四亩,逃离愚昧顽固的村民……
终于成功逃离。逃离之后进了高等学府,捧上了村民们羡慕的皇粮,可故乡却渐行渐远,渐行渐远……
有时候我感到汗颜。我怎么就那么嫉恨那块土地,怎么那样看待我的父老乡亲!人啊,有时候自己也想不通自己的从前,或许,一心逃亡,那块逃亡地就一无是处,那些朝夕相处的人就觉得那么龌龊,其实,狭隘和无知的是自己。
岁月匆匆,人到中年,心里徒然出现一条清澈潺潺的小河,一座青青茂密的山林,一片贫瘠板结的黄土地,一块望不到头的大四亩……那不是儿时故乡么?
人到中年,事情却越来越多,回故乡的次数反而越来越少,“梦”成了驰骋的天堂。在河里捉鱼摸虾,在山上砍柴割草,在田里插秧割稻,在河里光着腚子打水漂……是在梦游,梦中游遍我儿时的故乡啊。故乡成了我不灭的念想和牵挂。
我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故乡和那些乡民,他们没有找我算账,依然不离不弃我,包容了我的过去,我走到村口,很想跪下,给我的故乡做一次忏悔。
应该感谢养育我的故乡,我想起网友苏苏的一番话:苦难打底的人生铸就坚强不屈乐观向上的品质,先苦后甜,饮水思源,身在福中知福惜福,常怀感恩之心,懂得悲天悯人,懂得知恩图报,懂得及时抗争,也懂得适时放手。关于生命之路,有人形象地总结,生命之路只有两条,一是顺其自然,二是拼搏奋斗。顺其自然者,生活其实很简单,过了今天就是明天;拼搏奋斗者,抗争虽然很艰难,但在今天的努力中可以看到明天的影子。
破除一个魔咒,不容易。我走过的路,可能在别人看来,并无精彩,但我不负故乡,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再回到故乡,我想告诉故乡的是,我深爱故乡给我的底气。我的一生,仿佛梦游一般,太短,说不上精彩,但我带着追求的梦,走出去,不负故乡的深厚和深情。
莲花,有着精彩的一段故事,一段精彩;天井,有着深度的名字,令我想去深度挖掘,挖掘它久远的文化。我都喜欢。不管怎么说,我带着梦,走出去,又带着安放梦的心境,再回这里,放在莲花上,梦开绚烂;放在天井,梦有了深度。
“天井”有井,我就是井中跳出来的那个蛙;莲花非花,故乡就是我心中永远不灭的那朵美丽的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