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母亲的黄土地(小说)

精品 【流年】母亲的黄土地(小说)


作者:王能伟 进士,6257.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69发表时间:2022-12-03 13:22:36

【流年】母亲的黄土地(小说) 昨晚,我梦见了父亲。一直以来,父亲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是模糊的,甚至是空白的,可以说,空白得如同一张白纸,没有一点儿墨迹。我竟然在梦中梦见他了,这简直是个奇迹。梦中的父亲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打着发油,闪光,脚上是三接头皮鞋,锃亮,打着领带,一副老总的派头。
   我诧异,整个上午,脑子里都闪着同一个问题:梦中的人真是我的父亲吗?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白天为了生意东奔西跑,忙得焦头烂额,哪有心思思念父亲?这是不可能的。况且,那是一个没有丝毫印象的人。我脑子有病吗?但我确确实实梦到了,梦中,那个人冲我笑,我也冲他笑。他让我喊他“爹”,我就莫名其妙喊他“爹”。他答应得很干脆,我心里暖烘烘的,我终于有爹了。
   小时候,在伙伴的眼里,我是粒“野种子”,因为我没有爹。他们叫我“野杂毛”,我只得忍着受着。我问母亲,母亲只是抹泪。她纤瘦的身子颤抖着,我的心发颤,不再忍心追问下去。后来,听邻居李婆婆私下给我透露了些风声,说我阿爹在我一岁时在煤洞子挖矿,煤洞子塌方,整个山都陷下去了,阿爹被埋在了远方。一岁的我不知高低不知水烫,哪来的记忆?真是可笑,我居然梦里梦到父亲了。我怀疑我的神经是否出了问题,但妻子证实了,她听到了我梦中呓语,连声叫着“阿爹”,是她把我从梦中叫醒的。妻子发问,春生,你有阿爹吗?我咋没见过?春生是我的乳名,春天生的,就叫春生,山里人都是这样取名的。我嗫嚅着:我都没有印象,你怎么可能见过?有一个铁打的事实:我不可能是石缝里冒出来的,或是土里钻出来的,是生命,都有其根源。
   母亲不容易,硬是肩头扛一个背上驮一个怀里抱一个把我们姐弟仨儿拉扯大。
   俗话说:靠山吃山,临水吃水,庄稼人靠的是黄土地。山里的土地贫瘠,全是坡地,没有机械耕作,全靠肩扛背驮。母亲娇小的身子逐渐强大、伟岸起来,没日没夜地干活。为了养活一家人,为了供我们姐弟三人读书,母亲不仅把分自家的土地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多垦了几亩地。好在我们姐弟三人都听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母亲的影响下,我们都是干活的好手。我最小,家里的三头猪是我包揽了,两个姐姐放学之后都奔向地头帮母亲干活。沟里人啧嘴说,王椿香是个男人,俩女娃儿也成了男人,一家的男人。母亲硬生生地把我们姐弟三人供到了大学,毕业后我们在城里工作,落了户,成了城里人。
   椿树沟是我的家乡,那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沟,狭长狭长的,似一斧头在崇山峻岭中劈下来的。沟底有股清溪,日夜潺潺地流着,被滋润的香椿树,高大、伟岸,年年生出嫩嫩的香椿芽,清甜爽口,是城里人的美食佳肴。我家门前延伸至沟底有几十棵香椿树,正值壮年,每年春季,母亲领着我们姐弟三人采摘,然后淖水、腌制、晾干,驮到街上去卖,收入很大一笔钱。母亲腌制的香椿芽没等驮到街上,就被路人闻到了香味,一扫而光。母亲清秀、干练,小巧玲珑,天生一副美人胚子,犹如沟里的百合花,大美人一个。母亲身上女人的体香,加上香椿芽的浓香,使得沟里沟外的人忘记了她的真名,都叫她“椿香”。我也不知道她的真名,只知道她叫王椿香。这些年来,我和大姐、二姐家里的储藏室一直都有着沁香的香椿芽。
   母亲不愿意来城里生活,为此,我和大姐、二姐颇费了一番脑筋。
   几年前,母亲破天荒地从椿树沟来了城里一趟。当她穿着粗布衣、千层底站在我面前时,腰上还系着根腰带,一副山里人的打扮。我很惊愕,又喜又羞,喜的是母亲终于开窍了,肯到城里来了,羞的是她如此的打扮确实让我这个体面的城里人感到汗颜。母亲不会按电梯,站在楼房底下就嚷着,春生,下来,娘有话对你说。幸好,我家住的楼层不高,五楼,她尖而细的声音震得阳台上的玻璃哗哗响。我慌忙跑到楼下。母亲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阿娘,你咋来了?”
   话说出去了,我才发觉自己说了一句多么愚蠢的话,收也收不回来了。
   母亲把眼一瞪,目光中有些怨气,似乎在说,我不该来吗?
   我忙改口说:“这么早,还没吃饭吧?”
   “吃过了。”
   母亲把她手中的包裹递给我,不用猜,那是我最爱吃的香椿。
   “走,阿娘,去吃碗面。”
   马路对面就是面馆,我接过包裹,拉着母亲去对面的面馆。
   母亲纹丝未动,执拗地说:“春生,阿娘吃过干粮了,快,跟我回去,家里有大事儿。”
   我心里一惊,母亲说家里有大事儿,就是有大事儿,这是肯定的,不容置疑的。
   “阿娘,啥大事儿?不耽搁你吃碗面的时间。”
   母亲第一次来城里,我总不能让她啃着自己的干粮再回去。我执拗地拽着她向面馆走去。
   “春生,我哪还有心思吃饭,你赶紧跟我回去,不然……”
   “不然?怎么了?”
   “你就永远别再想吃沟里门前的香椿芽了。”
   母亲的话确实有些吓人,像是在跟我诀别,又像是在跟我永别。我快速将包裹拿回家,又折返下楼,和母亲一起回椿树沟了。
   道路有些崎岖、逶迤。一路上,我无心欣赏沿途的风景,专注开车。母亲的脸上挂着阴郁,自小到大,母亲虽为女人,娇小玲珑,但在我的心目中,她永远是一个大男人,如沟里峻拔的群山,巍峨、雄伟而高大,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吐口唾沫是枚钉,我和大姐、二姐只有俯首贴耳听的份儿,不容我们争辩。当我们姐弟三人都在城里落户之后,经过商议,决定将母亲接到城里来住,享享清福,安享晚年。当我把意见说给母亲后。母亲听了,果断地说,这是不可能的事儿,我离开椿树沟,咱家的土地咋办?咱家的香椿芽咋办?咱家猪圈的猪咋办……她的嘴巴如竹筒子倒豆子,一下子全倒了出来。我说,阿娘,沟里的地不种了,我和大姐、二姐还养活不了你?倒是香椿芽、土猪肉、土鸡蛋没有了,我可以到采摘的季节时回去买一些,保证够你吃。母亲翻了几下她的眼睛,说,城里的粮食都是化学肥料,满口的尿素味儿,吃了破坏身体,还有那香椿芽、土猪肉不是自己亲手做的、喂的,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再说,来了城里,我住哪儿?和你们一起,你们姐弟仨不说,但姑爷、媳妇心里会乐意吗?母亲的态度很坚决。我说,阿娘,你若不愿意跟我们住在一起,我在外面给你租间房子不就行了,再说了,眼前我姐弟仨日子都好过了,不缺那几个钱儿。母亲说,春生,你咋糊涂起来了?有几个钱儿,就不知勤俭了?孙儿、外孙都在慢慢长大,大把大把花钱的日子还在后面呢。母亲说得条条在理,我拗不过她,只好作罢。沟外的路都是早年铺的水泥路,有些破烂不堪,沟里的路都是泥土路,泥泞难行。母亲坐在副驾上,神情如我一样专注,生怕出了岔子,倒没叨唠她口中的大事儿。
   车子蜗行了两三个小时后,终于到了家门口的沟底。沟里萧条、颓废,大部分庄户都搬到了沟外,还有部分贫困户也被安置到沟外去了。我们家出了三个大学生,都在城里落了户,不属于贫困户范畴,没有安置房。沟里留下来的庄户极少,我家院落周围原有十几户人家,高峰期达到二十几户,而如今只剩下了两户。还有一户人家就是老铁叔。老铁叔姓李,是个光棍儿,早年养了两头牛,给沟里人犁地耕田,有铁犁、铁耙,沟里人就叫他“老铁叔”。老铁叔有个远房侄儿,是我的发小,叫“六指子”,其左手拇指畸形,无端生出个小指头,故得此名。老铁叔有点儿铁,铁公鸡的铁,抠屁眼吮指头,给人犁田耙地,算到几分几厘,是个爱财的主儿。就这样一个人,却把“六指子”当成亲儿子一样看待。他属于五保户,沟里分了安置房,他给六指子占着。他很勤劳,没日没夜地种地、捞钱,都给六指子存着,听说六指子城里的房子都是他掏腰包买的。如今,整条沟也不过十几户人家了,尽是些孤寡老人。母亲板着脸下了车,我也跟着下了车。我脑子里一团糊浆,迷惑极了,心里打着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的。我深知母亲的艰辛,把我们姐弟三人拉扯大不容易,如今日落西山,不论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顺者为孝。
   老铁叔的家在我家的下边,三间土瓦房,没有抹白石灰,经过岁月的洗涤,墙体变得斑驳,黑漆漆的,像一个垂暮的老人。我家紧跟在他的屋后,坎上和坎下的关系。我家的房子与他房子有些不同,母亲爱美爱干净,用麦壳拌黄黏土把墙体抹了一遍,然后又抹上白石灰,房子在这片贫瘠、萧条的土地上格外耀眼,与母亲一般美丽,显得有些高大尚,更显得有档次、有品味。远亲不如近邻,我家与老铁叔的关系还是更亲密一些,老铁叔虽然吝啬,铁公鸡一个,对我还是法外开恩。在那个充满饥荒的年代,老铁叔摘到好吃的野果子,如五味子、八月拃、野海棠之类的,别人家的孩子是要不到的,但总是少不了我的。由于这种缘故,我对老铁叔格外亲热一些,老铁叔爱抽烟,成年后每次回去,总少不了给他捎条烟。
   下了车,我从后备箱拿出了条烟。母亲见状,一把从我手上夺下烟,扔进后备箱,低声怒吼道,不许给,白眼狼。我成了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母亲这是怎么了?真是奇了怪了?以前不是这样的,每次回老家给老铁叔的“见面礼”,母亲是不阻拦的,也是缘于老铁叔家有耕牛的时候,对我家也是特别的照顾,除开我家,其他庄户是分厘不让,鸡蛋里算出骨头。我没有深究其缘由,沟里有传言,说老铁叔暗地里喜欢母亲,不如两家合一家。我想,传言早就传到母亲耳朵里了,但母亲从不为所动。我心里明白,母亲是瞧不上老铁叔的,对他的殷勤爱理不理,充耳不闻。不管怎么说,早年老铁叔对我家是有帮助的,受人滴水之恩,须以涌泉相报,这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个儿,她怎么这么绝情。我只好悻悻顺从了母亲的意愿。
   我跟在母亲后面向老家走去,远远瞧见了老铁叔。他板着脸,没有一丝笑容,像是上辈子欠了他一屁股帐似的。
   “铁公鸡,走,到地头去。”母亲的话语严厉,充满着威严。
   到地头去?去干啥?母亲一生与土地为伍,以土地为伴,常年耕作在黄土地上,家里的土地都被她打磨得软乎乎,像刚出笼的馒头。我家黄土地的亩产量总比其它庄户的多产上一百斤。她爱土地胜过自己的生命,到眼前为止,我们姐弟三人家里的粮油都是母亲种出来的,吃着它,心里就有了家乡的味道。父亲不在了,我想,在她寂寞难耐的时候,她就在黄土地耕作。土地是母亲的终年伴侣。
   我一脸的迷惑,热脸去贴老铁叔的冷屁股,厚着脸皮堆着微笑打着招呼:“老铁叔,最近身体可好?”
   没有回应,一阵山风吹来,把我的热情吹得七零八碎。要是以前,他一定满脸堆笑,用他老牛般的声音回应着,哦,春生啊,回家看看,好呀,跟老铁叔唠叨唠叨。我递给他一支烟,点上火。他眯着眼睛吸着,很专注很过瘾的样子,是一种幸福。接着,他便有唠叨不完沟里的事情。
   “去就去,正好也让春生看看,你就欺人太甚,霸道,老巫婆。”
   前些天,老家下了场暴雨,是母亲嫁到椿树沟后最大的一场暴雨。暴雨如同一头魔兽,把沟里的土地冲涮出许多沟沟壑壑,泥石流漫过了土地,使得沟里的土地面目全非。
   “春生,这块‘牛肚脐’是我们家最好的土地,你可记得地界?”母亲指着屋后的黄土地问我。
   我放眼望去,这块“牛肚脐”是我小时候经常劳作的地方,中间有块黑石头为界,右边是我家的,左边是老铁叔的,如今,左右两块沃地都被泥石流漫过,像一片汪洋大海,哪儿还有什么黑石头?
   我说:“阿娘,就为这点儿地界的黄土地,专门去城里来回跑一趟,划得来吗?”
   我又放眼望去,原来地界处挖出了几个大坑,看来,母亲与老铁叔早已大打出手,为此事儿闹到水火不溶的地步。就母亲那性子和脾气,肯定把老铁叔骂得狗血淋头。但老铁叔也不是个善茬儿,早年时,就因为他的暴性子,把到手的婆娘吓走了。我哭笑不得,母亲和老铁叔就为这点儿黄土地,至于吗?如今,时兴打工经济,沟里很少有人再种地了,大部分人都去城里务工,几天的工钱,就把一年的庄稼钱给挣回来了。
   母亲有我在身旁,底气硬了些,腰板挺得直直的,斜睨着眼睛,不以为然地说:“春生,你咋这么糊涂?土地可是一生一世甚至几代人的事儿,不能丢,是庄稼人的根,铁公鸡想占咱家的土地,一分一厘都不能让,除非我死了,死后也不能让,土地是我们的根儿。”
   老铁叔板着脸,更严肃了,说:“嫂子,不,王椿香,我早已让了一步,你不能得寸进尺。春生,你看,我记得黑石头原来在这个位置。”他边说边比划着,指着最靠右的一个坑嚷着,声音如老牛般。
   我顺着老铁叔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左中右各挖三个坑,就是不见黑石头。可见,母亲和老铁叔为了找出黑石头,还真费了一番周折。说实在的,此时让我判定黑石头在那儿,我还真不知道在哪儿。
   “铁公鸡,明明是我让了一尺,你还真得寸进尺,恶人先告状,真是无耻之极,猪狗不如。”母亲边嚷边比划着说,原来的黑石头就在最左边。

共 13239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黄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母亲一生挚爱黄土地,死死守着她的一亩三分地,谁动她的黄土地,就和人家吵闹,甚至是拼命。母亲几十年如一日,在黄土地上挥洒汗水,辛勤耕种,开心收获。母亲热爱黄土地,因为在困难时期,母亲靠耕种黄土地,养大了儿女们。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而且又都生活得很好,不忍心母亲还在黄土地上劳作,就接母亲进城享福,以尽孝心。殊不知,母亲离开了黄土地,似鱼儿离开了水,茶饭不思,六神无主,就像丢了魂魄一样。回到黄土地的母亲,挥洒自如,开心快乐。小说构思缜密,人物形象饱满,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描写细腻。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205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2-12-03 13:53:12
  作为儿女,认为让母亲离开乡下,进城歇着,过着悠闲的生活就是享福,就是在尽孝。作为母亲,就离不开陪伴她一生的黄土地,回到黄土地上劳作,是母亲最大的心愿,也是最幸福的事。小说中,儿女的孝心可嘉,让人感动,也塑造了一个坚强,勤劳勇敢的母亲形象。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清鸟        2022-12-03 17:03:15
  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母亲和黄土地的故事。我从小失去父亲,是母亲把把我们姐弟三人抚养成人,靠的就是她的黄土地,土地成了她的依赖,甚至是精神上的支撑。当我们姐弟相继成人,在城市安家落户,想接母亲来城里,离开操劳一生的土地,可母亲执拗地守在那里。当老铁叔死去却无人知晓,这种恐惧迫使我想方设法逼迫母亲离开。然而离开土地的母亲并不开心,就像失去魂魄一样,终于她又回到了黄土地,恢复了往日的鲜活。故事构架完整,立意深远,母亲对土地的守候,那是一种信仰和坚持,在这种坚持的背后,我们却有了担忧,土地逐渐流失,农村住进走向灭亡,村里只剩一些孤寡老人。很快,当这些老人没有了,村子就会消失。作者具有一种时代担当,提出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问题,这与当下国家提出的振兴乡村非常贴合。佳作,欣赏学习。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3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2-03 20:16:48
  对于一辈子都跟土地打交道的母亲来说,土地就是她的命,是她的精神支柱,离开了土地,她的生命就失去了依托。文中的母亲坚强忍耐,一个人撑起一个家,养大了孩子们,还把他们都送进了大学,送进了城市,唯独她离不开那片土地。当“我”想把她带进城市尽孝时,母亲却处处不适应,一个人又偷偷跑回了老家。这就是母亲和她的黄土地,他们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小说将母亲和老铁叔两个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立体丰满。
闲云落雪
4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2-12-03 21:26:02
  土地是母亲的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作者年少时,父亲早亡,是母亲在土地里辛苦劳作把兄妹三人抚养成人。而今三个子女在城里立足了,想接母亲去城里享福,可母亲却怎么也住不习惯,还不辞而别,仍旧一个人守着那一亩三分地。母样坚强,勤劳,几十年如一日守得那片土地,过得自得其乐的生活,虽然一年的收入赶不上作者一上午的进账,但人越老越舍不得老窝,故土难离。随着城市化进度加快,一些村庄会慢慢消失,而土地将如何处置,将是一个社会问题。
5 楼        文友:江凤鸣        2022-12-06 11:24:36
  母亲的黄土地,写得真好。读完全篇深受感动,母亲对黄土地的爱有些执拗,可她说得对呀,对于劳作了一生的母亲来说,土地就是我们的根。我们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农耕文明历史的民族,我们民族的血脉传承都在这块黄土地上。作者以母亲与老铁叔争地作为本篇的高潮,以母亲不辞而别,重回椿树沟垒砌起空坟茔为余浪,抒发了母亲对黄土地的热爱,文章朴实、细腻、真情。是一篇佳作。
江凤鸣
6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12-06 15:05:59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7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2-12-06 17:52:35
  追忆母亲,感慨万千,别样情怀。母亲的黄土地,每一块黄土地藏着母亲的血性。母亲生活了一辈子的黄土地、大山沟,这不是一个多么遥远的故事。一个母亲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不容易。作者集中体现了母亲的勤劳、善良与仁爱。吃苦耐劳的品德、无尽的劳作永远留在儿女们的心中。同时构成对于人生、对于农村现在生存情态的深层次拷问。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8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22-12-06 22:29:03
  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我踏过的路径上。阵阵花香鸟语。我耕耘过的田野上,一层层金黄翠绿。我怎能离开这河叉山脊,这河叉山脊……,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是我们生命、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基础,有了土地就有了我们希望和未来。对于和故乡、土地厮守多半生的母亲来说,那份对黄土地的情深、意长已融进了血液中、渗透在了骨子里。为了几分几厘土地之争,不惜撕破脸皮与老铁叔争的大动干戈。儿女们以为母亲住进城里,守着儿孙,能享几天清福也尽尽心、尽尽孝。然而,离开故里、离开黄土地的母亲日渐忧郁,就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当母亲不辞而别,重新回到自己那片生于斯、长于斯黄土地上时,即刻血满复活。这是一篇和当下社会现象非常贴合的文字,也是农村和城市中司空见惯的问题,怎样才能妥善的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也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9 楼        文友:风逝        2022-12-09 21:09:58
  作者笔下的母亲刻画得十分真实鲜活,她对土地的热爱可谓深入骨髓,在小说中,围绕着母亲与土地的情感一一展开矛盾,有她与乡邻之间争夺土地的矛盾,也有儿子孝敬让她进城离开故土的煎熬,最终,母亲还是回到了老家,甚至自己提前筑坟——为自己与客死他乡的丈夫,只为着看守着她的土地。小说围绕母亲热爱黄土地这一线索,也侧面反映了儿女尽孝方面问题。何为孝顺?此文中的“我”最终做出了很好的答案。很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学习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10 楼        文友:泽子        2022-12-09 22:31:39
  看此篇,读懂了农民对黄土地的热爱,黄土地养活了祖祖辈辈,如今进入现代化时代,农业只是社会产业的一部分,大多数人都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追求城市化文明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所以孩子们要带母亲离开黄土地,享受天伦之乐!可对于母亲来说,离开黄土地的生活无法继续,她已经习惯陪伴黄土地的日子,因此,孩子们随了母亲的意,让她自己安排生活,也逐渐读懂了母亲的这份坚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和选择,这是时代的印记,母亲的依赖!祝作者写作快乐!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