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奇】钓鱼台(散文)

精品 【东篱·奇】钓鱼台(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597.6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404发表时间:2022-12-14 08:10:27
摘要:我的故乡在胶东半岛靠近海边的一个山村,那里也有名山,曰“钓鱼台”,天下钓鱼台,想来十几个,可能我村的名山钓鱼台上不了“台阁”风景榜,可在我心中它还是不老的唯美风景。


   我的故乡四围环山,村西北是一座名山,也叫“钓鱼台”。
   少年时,曾跟随大人们到钓鱼台搂草打柴。登山放眼,被大人们一个考题难住了。要我想一个成语。
   姜太公钓鱼?这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答案。姜太公是在陕西的溪河垂钓,鱼竿再长,也甩不到这里。
   鬼谷子垂钓?对面二十里许的九顶铁槎山临海而居,他不会舍近求远啊。他曾修炼于槎山,或许为了猎奇?
   我已经远离了正确答案,这是典故,而非成语。
   钓鱼台下,丘山纵横,宛若巨大的花瓣被风垂落,随意地找到了一个落脚地。丘山被切分成狭长的梯田,这样的手术,唯丘山不觉疼痛,无声地接受了人们在其上刻画着自己的图案。深深的沟壑,日光射进去,闪着白色的山泉水花,苍翠的树木,拥抱着沟壑,好像掩盖着什么神秘,无法揣测。这条沟壑叫“红石沟”,从苍翠颜色中时而闪出羞赧的容颜,莫非这就是可以在钓鱼台可垂钓的红鱼?站在钓鱼台,思维可以无际,可也常常被限制。再放眼,广袤的田畴,就像锦缎被风抖开,还未铺好,依然被风鼓动着,起起伏伏的。那片田畴外是“南泊河”,环抱着我的故乡,然后撒手而去,亲吻着大海。
   谜底应该揭开了。在钓鱼台上,最令人感慨的就是“沧海桑田”。
  
   二
   钓鱼台下的神秘曾经被海水覆盖着,垂竿海钓,可能是再普通不过的休闲之事。环顾钓台,那些石矶,无棱无角,仿佛被曾经的水抚摸过,那些石矶,有多少古人曾落座其上,比姜子牙还遥远的古人还有多少,可惜典籍不记,我们无法考证。或许,徒留一个钓鱼台的名字,让我们好怀古念远吧。
   钓鱼台距离如今的黄海之滨的斥山浦石岛湾,也就五六里许,那些闪着白光的水湾河流,是否就是曾经的海叉流浦?山川地貌,总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有钓鱼台的名字为证,我确信这种判断是正确的。古人是有意识地留给我们一些蛛丝马迹,其思邈远,其情念后,足以让我感动了。
   或许,这里就不曾钓过鱼,徒留一个名字而已。我突然佩服起我的先祖,他们不乏想象力。那座山,是自然留给我们的遗产;钓鱼台的名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水再远,远不过鱼竿,只要垂钩,就会有所获。这是农耕时代最朴素的想法,也是浪漫的理想。一处古村,繁衍至今,依然人丁兴旺,完全可以证实我的揣测。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从来就不缺少理想,想想曾经指甲大小的丘陵薄地,或栽几棵地瓜苗,或撒播几粒玉米种,土地永远不负耕作的人,赖以生存的土地,从来都是呵护着生存在其上的人们,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们落脚于此,再就没有迁移过。他们垂钓的不是鱼,而是在打捞生活的希望。或许,这就是钓鱼台的确切含义吧。
   大地和大海还在沉睡的时候,那些渔翁就登上钓鱼台,早已沉钩。即使鱼竿空荡荡,鱼钩空落落,但我的祖先相信,可以钓醒台下这片瘠薄的山地,这片浩渺的沧海。高天长风,不动垂钓的心,当初,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去钓取什么高官厚禄,即使无果,他们也对钓上来的清冷的月色,一山的苍翠,感到满足。那些世间凡尘污泥,都沉落在钓钩之下,化为土地的一粒泥沙,留下的却是垂钓者飘逸如仙的身影。不必去寻觅祖先的钓竿,他们将一座山遗留于我们,应该具有这样的涵义。
   其实,他们也不少垂钓的兴致。钓起一个金色的秋季,将茶盏放在石矶,将棋子散布于身边,钓钩空了,还有风过林木,水抚岸石的美妙。也许我是舍弃了祖先夜耕露宿栉风沐雨的艰难,但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艰难中求得意趣,不然,留下一座钓鱼台干什么?
   或者,在我的祖先给名之前,海水就已经退去,不再涌来,但那种深爱大海的情怀,依然涌动着潮水,从我们村子各家还可以发现一些渔具,我做出这样的推断。祖先们是想用一座钓鱼台重新唤来那澎湃的海水?或者是用这样的名字来记忆海曾经成为先人们家园的一部分?他们并不望洋兴叹,而是默默地站在这座钓鱼台上,希望还可以垂竿钓鱼。在我的记忆里,乡亲们就像那浪卷浪去,有着自己的波澜不惊的生活,我就像一块在海浪中石块,卷来卷去,我又回到曾经的地方,那些面庞已经陌生的乡人,见我站在钓鱼台下不去,便上前问我来自何处,我告诉他们,我叫什么,曾经出走,他们一下子就记起来,安慰我,走走看看,毕竟是老家。他们从不说这样赌气的话——你走,走了就别回来!这份接纳游子的情怀,不责出走,依然惦记,还能相识,何其大度!
   在生产力水平惊人的今天,钓鱼台只适合于怀古了。记住曾经,刀耕火种,绳钓叉获,是我们祖先的生活方式,意在开拓明天吧。
  
   三
   我曾接过祖先的钓竿,要在钓鱼台下垂钓一个时代的梦想。1976年秋,我作为水利规划员,重登上钓鱼台,瞭望台下那片指甲大小的山地,心中有了一个很美的想法——我要在那些丘山上画出最美的图案。那时已经是“农业学大寨”高潮的尾声,我想把第二个“大寨”放在钓鱼台下,成为一道风景。绕丘山开梯田,垒红石成地堰。全村的人,靠着镢头镐头,在山上画出了锦带般的图画。从红石沟底埋管登山,那片山地成了水灌区。翌年,麦熟时节,我特地登上钓鱼台,没有携带鱼竿渔具,而是带着满满的诗情画意,目睹从我的测量仪下诞生的这幅图画。那是金黄色的素描,没有任何修饰,却独存风韵。蓝天白云钟情于麦浪,诉说着风情衷肠。那纹络清晰有致的梯田,就像上帝摁下的指印,但我总觉得这个比喻是不够贴切的。所谓的沧海桑田,绝不是自然巨变下的仅存,而是勤劳者手下的精彩。那些手推车就是搬动土石颜料的工具;槐筐柳筐,就是乡亲们的颜料盘;镢头镐头,就是他们的画笔。山丘铺宣纸,沟壑变画卷。当年,我绘了一张草图,村民们就把草图做成画板。放眼梯田,我获得了“锦绣河山”“大好河山”的壮怀之美。逼仄山地,也可容我辽远之情。我与我的乡亲一起又一次改变了这里的“沧海桑田”,或许,将来有人再登台怀古,会想到我们,我们成了被怀念的人。
   最富诗意的,不仅仅指那些握笔写平仄的人,更有那些在大地上写下不朽诗句的人,我的乡亲们就是一群曾经写下精彩诗句的人,不必封印于薄纸,就置于天地之间,任岁月润色,凭时光打磨,不会抹掉诗性,不会残缺诗行,平仄有韵,铿锵合律。无论何时去读,都铮铮入耳,撞击心扉。
   难忘那次钓鱼台上眺望,一次眺望,成就了一幅图画。我便觉得,眺望是青春的最美姿态。重登钓鱼台,放眼眺望,我特别想寻回那种青春的姿态,唤醒那些沉睡的故事。我看着钓鱼台下的那些山丘被整治的土地,感觉特别有趣。听人说,有趣才是一个人的顶级魅力。此时,我觉得那些诞生于我绘制的蓝图之下的梯田,也有着顶级的魅力,摄我心魄,夺我眼眸,敛我情怀。
  
   四
   四十几年过去了,钓鱼台,只存在于我的记忆,远离了那个充满神秘的地方,如今可有沧桑巨变?
   绿水青山,簇拥着一座钓鱼台,华丽变身,令我找不到曾经站立过的那块石矶,钓台跟我捉迷藏,荫蔽于翠色间,这是要把昔日的钓鱼台变作桃花源吧。
   钓鱼台居然变得如此精致,称之为“钓鱼台山庄”,林间步道,婉曲成趣,顺水爬山,红石划开翠绿,幽径通往钓台,宛若走进诸葛八卦阵,却不是冲锋硝烟,而是被红绿包围,怅惘而迷离,甘愿迷惘,而不想走出。钓台之下,闪出一座“风亭”,莫非是为钓者准备的,钓得累了,几步往风亭,坐观山涧风景,我想,夜钓更好,有月临亭,月华作伴,哪怕几晚空了钩,有月色填满鱼篓,也不会怅然。有鱼无鱼,不要紧,如今,吃鱼岂是需要垂钓,几千吨位的渔船,突突突跑一趟深海,就是渔获满仓,一条微信就可以,想吃多少,想吃什么样的,分分钟钟就送达。可这月色却不是人人钓得的,情调为饵,耐得寂寞为钓竿,才得。再想,若古人穿越时空而来,难免会生出妒忌,这般闲适,为何不能早几个十几个世纪!
   我不敢贸然走进钓台之下的客舍,生怕留我醉饮,不得观这疏离于我这么多年的景致。我还是登上钓鱼台,想看看当年那幅画,是否褪色了。
   看不见梯田的层次了,那幅画的线条被满山的果树遮住了,是怕风化,还是怕飞沙?我始终从怀旧的情绪出发,来擦拭记忆的镜框。那条带着野性的红石沟,居然找到了一处栖身的地儿,在山脚汇成一湖,名“红石湖”,为了在钓鱼台上抛竿垂钓?如一朵心瓣,静放于田畴间,氤氲着水汽,收拢着天光。有人说,湖,是天使流下的一滴眼泪。我觉得,湖,是大海想目睹巨变的眼眸。点点的红绿,杂排于湖岸,那是浣衣的女人的模糊身影,想吆喝一声——躲开,莫坏了我钓鱼!可她们听不见,即使听见了,也会抬起头,惊惧而陌生地看着我这个陌路人,笑着说“客从何处来”,我该怎样回答?
   红石湖的左侧,拔地而起一片楼宇,二十几幢楼,就像孩子们把积木摆在那。老村老了,经不起再折腾,就复原它一片沃土的原貌吧。这是这些新楼告诉我的悄悄话。站在钓鱼台上,我就以诗情画意为钓钩吧,把一段新农村的景致收归我的心中吧。沧桑巨变是不敢想象的,梦中几度回,都是低矮的茅草房;下次的梦,会在摩天的大楼间穿行吧?村中一位老人曾告诉我,曾经的村址就在钓鱼台下,在那片大寨田的左右,清朝中叶东移,如今再回迁。这真的是沧海桑田啊,人间总是有着巨变的,一旦过几年去看,难怪不认识。
   原本,我是想登上钓鱼台去打捞曾经的记忆,复原那时的景象,此时,我无法唤醒记忆,只能用所观覆盖旧色的记忆。但怀旧的情绪始终不肯放过我,即使我放弃了,却还有我的老乡宗范先生不肯从那幅旧图画里走出,他绘制了“南桥头村居图”(南桥头是我老家村名),标注是六十年代,要我填词几阙,唤醒即将走失的故乡。其中有一阙词就是咏钓鱼台的——
   如棋遗落钓台边,垂钓看棋残。莫言游子离恨,有寨火不寒。
   登钓石,不空还。若凭栏。风光缠脚,惊呼来游,有信能传。
   我“诉衷情”于钓台之石,寄风高呼,不管吓没吓着鱼儿,不管风是否懂得我的词,我还是坚持“有信能传”。村子最高处在钓鱼台,我想登高远呼,也将一个游子的心声传递出去。
   钓鱼台上有“棋盘石”,垂钓看棋,好自在!人生如棋,但不必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来钓鱼台垂钓,走一步“闲棋”何妨?哦,我还忘记了,钓鱼台身后还有几户人家散落,就像投向棋盘之外的棋子,但却不是弃子,我想,那些人家,他们的祖先是否就是喜欢登台垂钓,才扎寨于钓鱼台后,可便于随时提竿垂钓。
   我们村很大,上千户。我们村的人出门总说自己是“小疃的孩子”,意思是没见过什么世面。这次我的世面可是见大了。我总觉得钓鱼台就是钓鱼的,没想到,如今更适合垂钓一篓风景。
   坐在钓鱼台下的“钓鱼亭”,谈起钓鱼台的名字,山庄的人和我说,钓鱼台,不能改成“观景台”,否则祖先会不允。祖先若地下有梦,必会梦到钓鱼台。
   (说明:文末填词“诉衷情”,平仄格律符合“词林正韵”)
  
   2022年12月14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3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怀才老师的此篇散文写得灵动深邃,不拘一格,读来饶有兴致,情趣横生。作者的故乡四围环山,有座名山叫“钓鱼台”,山名意味深长,风景绮丽,如梦似幻。作者对钓鱼台感慨最深的是“沧海桑田”。钓鱼台下的神秘曾经被海水覆盖,垂竿海钓,可能是再普通不过的休闲惬意之举,但无典籍记载,留给人们多少追古怀远的情思。或许这儿本无鱼可钓,“我”突然佩服起祖先,他们在此落脚安居,垂钓的是对生活的希望啊。祖先有着最朴素的农耕情怀,或许他们用“钓鱼台”的名字是为了唤醒沉睡的海水,或者是用海之名纪念海曾经是他们家园的组成。“我”曾回故乡探望“钓鱼台”,多年未遇的乡人们对“我”由陌生到亲切接纳,“我”百感交集。“我”曾接过祖先的钓鱼竿,要在钓鱼台下垂钓一个时代的梦想。1976年秋,“我”作为水利规划员,要把第二个“大寨”安放在钓鱼台下,成为一道风景。“我”绘制好规划蓝图,乡亲们挥舞着镢头和镐头,硬是将荒山野岭改造成层层梯田,收获时节,麦浪翻滚,油菜金黄……“我”们都是能工巧匠,山丘铺萱纸,沟壑变画卷。沧海桑田的巨变,如此壮美,引发“我”豪情万丈,诗情满怀。最富诗意的,是乡亲们写下的精彩;最值得赞美的,是乡亲们的勤劳和智慧。那次回“钓鱼台”望远,“我”是这张蓝图的设计师呀,看着“我”规划的画卷,如此惊艳,多么自豪,多么喜悦,“我”重新找回了青春的姿态,感受到了自己灵魂有趣的模样。如此甚好!四十几年过去了,再回“钓鱼台”,已成为一处桃花源般的山庄,风亭、月临亭,处处诗情画意,美轮美奂。山坡的层层梯田,已被满山果树所覆盖,红石沟成了红石湖,湖畔的二十几栋楼宇林立,气势如虹,真是“沧海桑田”,换了人间!老乡宗范先生有怀旧情结,他绘制了“南桥头村居图”,让“我”填词几阙,“我”雅兴不减,一挥而就,“诉衷情”的词牌很应景,字字琳琅,真情荡漾,难掩对故乡的热爱和剪不断的乡愁!该文夹叙夹议,描写、抒情相辅相成,一支生花妙笔,饱蘸浓得化不开的深情,道尽“钓鱼台”的前世今生,写尽其天翻地覆的变化,旨在歌颂乡亲们改造自然的决心和斗志,以及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并以小见大,歌颂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者构思奇绝,任灵魂自由穿梭时空,与祖先对话,其敬仰感佩怀念之情溢于言表。作者想象汪洋,思绪纵横,意气风发,豪情激荡,尤其是参与钓鱼台的华丽巨变的内容写得细腻而动情,自豪之情漫溢,引人入胜,启人共鸣!全文词句质朴、唯美、清雅、简约、深邃,运笔恣肆,动人心弦。濡染情怀之力作,散文之典范,倾力荐读,问候怀才老师早上好,遥祝冬祺愉快!【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215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12-14 08:15:26
  此文写得摇曳多姿,情感充沛,“钓鱼台”垂钓的不是鱼胜似鱼,垂钓着一个时代的梦想,垂钓着未来与希望!该文构思奇绝,辞采灼灼,读之入心,沉醉!感佩才情,问候怀才老师,创作辛苦了,遥握,谨祝安好!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4 08:47:09
  谢谢罗老师的精美编按,让小文添色了。问候罗老师辛苦了!读你的编按,被那种鼓励和无可遮掩的激情陶醉着,适合丰富读,沉醉其间。我记得,一篇小文,能够给编者读者一点再抒情的空间,就足够了。这篇文章写作之前,我始终不解为何村西北那个山叫“钓鱼台”,一定透着故事,祖先没有传下来,我就来一番联想吧,我记得联想也是美的,我热爱我的故乡,故乡的山水都是亲的,养育着我,我却不懂得它,品位记得羞赧。钓鱼台,一代代人钓起生活的希望,我觉得是否就是这个名字的含义?罗老师认可,我欣慰。遥握,问候罗老师冬祺,谨祝编创快乐,工作顺意,疫情进入新阶段,罗老师注意防护,安全度过疫情危险期,千万,千万!祝安!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2-14 08:47:48
  初看题目,一下子想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句谚语,也马上就神思驰骋,想到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没想到老师家乡还有一座钓鱼台,令人称奇、艳羡。 老师通篇笔法灵动,描写了钓鱼台的变迁,时代赋予了钓鱼台新的内涵,通过与祖先的对话,回顾了钓鱼台的历史沿革,行文巧妙,不浪费一词一句。如今的钓鱼台,可能垂钓的不是鱼了,而是垂钓起一串串鲜活的往事,给现代人品味。这样的文字,非老师的功夫才能驾驭。优美散文,余韵悠长。拜读学习,敬茶老师,创作辛苦,多保重,冬祺!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4 09:10:45
  怀才特别感谢韩老师的美评,你的解读,精粹深刻,还带着入心的温度,谢谢!韩老师所言,不浪费一字一句,应该就是简约的意思,我在努力求得这样的为文境界,也是我的努力方向。很喜欢韩老师解读的这个解读——垂钓的不是鱼了,而是垂钓起一串串鲜活的往事。我的乡亲们在这处钓鱼台垂钓着生活的希望,垂钓着时代的精彩。我对我们村的名山钓鱼台的解读是合适的。遥握,问候老师冬祺!
3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2-14 10:10:38
  初看题目,以为是写东海的钓鱼台,写爱国情怀的文章,走进文章才知道,是作者家乡的一座名山。山名意味深长,扣人眼球。那儿本无鱼可钓,也无典籍记载,为何称谓钓鱼台?原来垂钓是对生活的希翼,是朴素农耕的情怀,一代人执杆垂钓,钓的是一代人的梦想,“我”垂钓收获满满,乡亲们的垂钓,让沧海变画卷。山庄、风亭、月临亭,处处如诗如画,风景迷人。取材新颖,立意深刻,想象奇特,钓鱼台巨变的内容丰富而细腻,好文,孟友拜读学习,遥祝冬祺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4 10:31:11
  谢谢吴老师磨目并留评,谢谢你的精彩解读。我也常常觉得,在我们的故乡有很多东西未被认真挖掘,始终在沉睡的状态,我们的眼光总是投向外面的世界,少了对故乡的关切。这次重登钓鱼台,颇有感慨,于是写作小文,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遥握,问候冬祺,继续期待吴老师的佳作,创作犹如饮食,如流水,坚持就是创作美好。期待美文联翩。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12-14 10:47:25
  读罢此文,我在想,76年,怀才老师还是一个不到20岁的毛头小子,却担任了水利规划的大任,这是怎样的能力啊!现在十多岁的孩子能干嘛?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能干的人干什么都能干!此篇写故乡的文笔法新颖别致,达到了“无法”的自由境地,一般人无法企及!好文,绝品!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怀才老师,谨祝冬暖安好!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4 11:05:08
  谢谢湘莉的法力之眼,注意到那个细节。的确,那时才20岁,已经踏上社会,参与农村建设,是一件值得我自豪的事情。曾经在山水之间用一架测量仪,规划着山水的样子,这是多少人可能都没有过的经历。时代总是给每个人机会,我没有将这个职业进行到底,1978年去上学了。不过这段经历让我的人生感到很丰满。湘莉老师说我“无法”,我一直想追求这种境界,是我的风向,希望每一篇写出都不是老面孔。谢谢湘莉老师的别具一格的美评,喜欢。遥握,问候冬祺,谨祝编创快乐。
5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2-14 11:44:02
  怀才老师这篇文章不仅写的精妙奇绝,而且精彩绝伦。一座山和钓鱼台,本是毫不相关,但偏偏因为钓鱼台这个山名而联系到了一起。由“钓鱼台”这个名字,怀才老师能联想到“沧海桑田”,联想到垂钓生活的美好与希望,垂钓一个时代的梦想,打捞曾经的记忆……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奇绝的构思令人拍案叫绝!不仅写出了家乡这座山的悠久历史,也赞美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勤劳和智慧的乡亲们,还有青春时期的伟大梦想,写出了时代的变迁,还有一个游子对故乡的山水的无比热爱,也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具有奇思妙想和超凡审美能力的人,才能写就如此绝美的佳作的。拜读老师佳作!大赞特赞!问好怀才老师,遥祝冬日安暖!万事顺意!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4 12:13:12
  谢谢如菊老师的美评。我非常认同你的“游子说”,的确,写这篇文章,用笔不涩,很顺畅,很多想说的话都涌于笔端,可能是游子的情怀使然,就是曾经的破破烂烂,此时也都变得那么美,游子啊,故乡是情感的安放地,怎么舍得这块地方那么粗糙,精心打造美的故乡,我喜欢情感的力量。遥握,问候如菊老师冬祺,读你的文章浓浓的乡愁也很感染我。愿美文连绵。
6 楼        文友:成敏        2022-12-14 12:42:12
  又一篇美文佳作,曾经的钓鱼台已经变成了一处山庄,没有了原来那种自然美,这就是沧海桑田不断变化的结果。好想去那里看看!拜读老师佳作,问好遥握!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4 13:47:35
  谢谢成敏社长到访留墨。是啊,各地都有美景,只是我们文学开发出来的少,鲜为人知。欢迎成敏有机会转道胶东半岛登临钓鱼台。遥握,问候冬祺。
7 楼        文友:枫桦        2022-12-14 13:56:59
  钓鱼台的美妙奇想有如此的深远,有“钓”就有目标,有“钩”就能让人有所得。有心的人钓的是什么,无心的人什么也钓不到。有那个台,就一定有这个意愿,无这个台,一定无此心。故乡的人文景观有如此的深远构想,让人简直醉了。意境深远而又深刻,在这篇文章里有完整的体现!拜读!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4 14:10:26
  谢谢枫桦老师的阅读和留墨。的确,钓是一个蕴意特别深的词儿,一个山名令我做了遐想推测,故乡的美,我记得我值得哦。谢谢深度好评。遥握,期待佳作,问候冬祺!
8 楼        文友:白玄        2022-12-14 16:13:40
  钓鱼台是我的家乡,是祖先取的名字,虽然在台上钓不到鱼,但可以钓希望,钓月色,钓诗情画意。我和乡亲们曾经付出许多,学大寨,造梯田,把我的规划变成锦绣河山,如今梯田已被苍翠的树木遮掩,变成了钓鱼台山庄,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感慨颇多啊!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融,诗情画意,情趣横生,令人陶醉!问候作者,拜读欣赏。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4 16:31:56
  谢谢白玄老师用心阅读小文。的确,世事沧桑,太多的曾经都难以找寻痕迹了。一处钓鱼台,是家乡最美的山,曾经留下了我的足迹,如今登临,所见更美,美总是让我不能不动笔以歌。遥握,问候冬祺,期待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9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2-12-14 16:49:53
  特别佩服社长的文笔,任何题材都可以写得那么厚重!钓鱼台,只是祖宗留下的美好愿景!拜读经典美文,感受美好!问冬安吉祥!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4 17:05:33
  谢谢散人老师的鼓励。可能是因为家乡的钓鱼台对我这个游子特别有感情,我对她也就特别钟情,所以就恣肆地写。谢谢散人老师的喜欢,遥握,期待你的佳作,问候冬祺!
10 楼        文友:简柔        2022-12-14 16:50:13
  钓鱼台,很特别的名字,田园如诗,风光如画。乡愁植入钓鱼台,让钓鱼台变得生动、鲜活。先人与乡亲们钓的是对土地的深情;老师钓的是憧憬和抱负,是情怀,是浓浓的乡愁。如此优美的乡愁,让人不舍走出。山东很冷吧,怀才老师注意防寒保暖哦。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4 17:07:06
  谢谢简柔老师这么有深度的解析。一座山,我的乡亲们总是那么热爱,一个游子,不能不深爱它,于是把这种爱的传承表达出来。遥握,期待简柔老师的佳作,问候冬祺。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