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奇】钓鱼台(散文)

精品 【东篱·奇】钓鱼台(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598.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409发表时间:2022-12-14 08:10:27
摘要:我的故乡在胶东半岛靠近海边的一个山村,那里也有名山,曰“钓鱼台”,天下钓鱼台,想来十几个,可能我村的名山钓鱼台上不了“台阁”风景榜,可在我心中它还是不老的唯美风景。


   我的故乡四围环山,村西北是一座名山,也叫“钓鱼台”。
   少年时,曾跟随大人们到钓鱼台搂草打柴。登山放眼,被大人们一个考题难住了。要我想一个成语。
   姜太公钓鱼?这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答案。姜太公是在陕西的溪河垂钓,鱼竿再长,也甩不到这里。
   鬼谷子垂钓?对面二十里许的九顶铁槎山临海而居,他不会舍近求远啊。他曾修炼于槎山,或许为了猎奇?
   我已经远离了正确答案,这是典故,而非成语。
   钓鱼台下,丘山纵横,宛若巨大的花瓣被风垂落,随意地找到了一个落脚地。丘山被切分成狭长的梯田,这样的手术,唯丘山不觉疼痛,无声地接受了人们在其上刻画着自己的图案。深深的沟壑,日光射进去,闪着白色的山泉水花,苍翠的树木,拥抱着沟壑,好像掩盖着什么神秘,无法揣测。这条沟壑叫“红石沟”,从苍翠颜色中时而闪出羞赧的容颜,莫非这就是可以在钓鱼台可垂钓的红鱼?站在钓鱼台,思维可以无际,可也常常被限制。再放眼,广袤的田畴,就像锦缎被风抖开,还未铺好,依然被风鼓动着,起起伏伏的。那片田畴外是“南泊河”,环抱着我的故乡,然后撒手而去,亲吻着大海。
   谜底应该揭开了。在钓鱼台上,最令人感慨的就是“沧海桑田”。
  
   二
   钓鱼台下的神秘曾经被海水覆盖着,垂竿海钓,可能是再普通不过的休闲之事。环顾钓台,那些石矶,无棱无角,仿佛被曾经的水抚摸过,那些石矶,有多少古人曾落座其上,比姜子牙还遥远的古人还有多少,可惜典籍不记,我们无法考证。或许,徒留一个钓鱼台的名字,让我们好怀古念远吧。
   钓鱼台距离如今的黄海之滨的斥山浦石岛湾,也就五六里许,那些闪着白光的水湾河流,是否就是曾经的海叉流浦?山川地貌,总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有钓鱼台的名字为证,我确信这种判断是正确的。古人是有意识地留给我们一些蛛丝马迹,其思邈远,其情念后,足以让我感动了。
   或许,这里就不曾钓过鱼,徒留一个名字而已。我突然佩服起我的先祖,他们不乏想象力。那座山,是自然留给我们的遗产;钓鱼台的名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水再远,远不过鱼竿,只要垂钩,就会有所获。这是农耕时代最朴素的想法,也是浪漫的理想。一处古村,繁衍至今,依然人丁兴旺,完全可以证实我的揣测。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从来就不缺少理想,想想曾经指甲大小的丘陵薄地,或栽几棵地瓜苗,或撒播几粒玉米种,土地永远不负耕作的人,赖以生存的土地,从来都是呵护着生存在其上的人们,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们落脚于此,再就没有迁移过。他们垂钓的不是鱼,而是在打捞生活的希望。或许,这就是钓鱼台的确切含义吧。
   大地和大海还在沉睡的时候,那些渔翁就登上钓鱼台,早已沉钩。即使鱼竿空荡荡,鱼钩空落落,但我的祖先相信,可以钓醒台下这片瘠薄的山地,这片浩渺的沧海。高天长风,不动垂钓的心,当初,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去钓取什么高官厚禄,即使无果,他们也对钓上来的清冷的月色,一山的苍翠,感到满足。那些世间凡尘污泥,都沉落在钓钩之下,化为土地的一粒泥沙,留下的却是垂钓者飘逸如仙的身影。不必去寻觅祖先的钓竿,他们将一座山遗留于我们,应该具有这样的涵义。
   其实,他们也不少垂钓的兴致。钓起一个金色的秋季,将茶盏放在石矶,将棋子散布于身边,钓钩空了,还有风过林木,水抚岸石的美妙。也许我是舍弃了祖先夜耕露宿栉风沐雨的艰难,但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艰难中求得意趣,不然,留下一座钓鱼台干什么?
   或者,在我的祖先给名之前,海水就已经退去,不再涌来,但那种深爱大海的情怀,依然涌动着潮水,从我们村子各家还可以发现一些渔具,我做出这样的推断。祖先们是想用一座钓鱼台重新唤来那澎湃的海水?或者是用这样的名字来记忆海曾经成为先人们家园的一部分?他们并不望洋兴叹,而是默默地站在这座钓鱼台上,希望还可以垂竿钓鱼。在我的记忆里,乡亲们就像那浪卷浪去,有着自己的波澜不惊的生活,我就像一块在海浪中石块,卷来卷去,我又回到曾经的地方,那些面庞已经陌生的乡人,见我站在钓鱼台下不去,便上前问我来自何处,我告诉他们,我叫什么,曾经出走,他们一下子就记起来,安慰我,走走看看,毕竟是老家。他们从不说这样赌气的话——你走,走了就别回来!这份接纳游子的情怀,不责出走,依然惦记,还能相识,何其大度!
   在生产力水平惊人的今天,钓鱼台只适合于怀古了。记住曾经,刀耕火种,绳钓叉获,是我们祖先的生活方式,意在开拓明天吧。
  
   三
   我曾接过祖先的钓竿,要在钓鱼台下垂钓一个时代的梦想。1976年秋,我作为水利规划员,重登上钓鱼台,瞭望台下那片指甲大小的山地,心中有了一个很美的想法——我要在那些丘山上画出最美的图案。那时已经是“农业学大寨”高潮的尾声,我想把第二个“大寨”放在钓鱼台下,成为一道风景。绕丘山开梯田,垒红石成地堰。全村的人,靠着镢头镐头,在山上画出了锦带般的图画。从红石沟底埋管登山,那片山地成了水灌区。翌年,麦熟时节,我特地登上钓鱼台,没有携带鱼竿渔具,而是带着满满的诗情画意,目睹从我的测量仪下诞生的这幅图画。那是金黄色的素描,没有任何修饰,却独存风韵。蓝天白云钟情于麦浪,诉说着风情衷肠。那纹络清晰有致的梯田,就像上帝摁下的指印,但我总觉得这个比喻是不够贴切的。所谓的沧海桑田,绝不是自然巨变下的仅存,而是勤劳者手下的精彩。那些手推车就是搬动土石颜料的工具;槐筐柳筐,就是乡亲们的颜料盘;镢头镐头,就是他们的画笔。山丘铺宣纸,沟壑变画卷。当年,我绘了一张草图,村民们就把草图做成画板。放眼梯田,我获得了“锦绣河山”“大好河山”的壮怀之美。逼仄山地,也可容我辽远之情。我与我的乡亲一起又一次改变了这里的“沧海桑田”,或许,将来有人再登台怀古,会想到我们,我们成了被怀念的人。
   最富诗意的,不仅仅指那些握笔写平仄的人,更有那些在大地上写下不朽诗句的人,我的乡亲们就是一群曾经写下精彩诗句的人,不必封印于薄纸,就置于天地之间,任岁月润色,凭时光打磨,不会抹掉诗性,不会残缺诗行,平仄有韵,铿锵合律。无论何时去读,都铮铮入耳,撞击心扉。
   难忘那次钓鱼台上眺望,一次眺望,成就了一幅图画。我便觉得,眺望是青春的最美姿态。重登钓鱼台,放眼眺望,我特别想寻回那种青春的姿态,唤醒那些沉睡的故事。我看着钓鱼台下的那些山丘被整治的土地,感觉特别有趣。听人说,有趣才是一个人的顶级魅力。此时,我觉得那些诞生于我绘制的蓝图之下的梯田,也有着顶级的魅力,摄我心魄,夺我眼眸,敛我情怀。
  
   四
   四十几年过去了,钓鱼台,只存在于我的记忆,远离了那个充满神秘的地方,如今可有沧桑巨变?
   绿水青山,簇拥着一座钓鱼台,华丽变身,令我找不到曾经站立过的那块石矶,钓台跟我捉迷藏,荫蔽于翠色间,这是要把昔日的钓鱼台变作桃花源吧。
   钓鱼台居然变得如此精致,称之为“钓鱼台山庄”,林间步道,婉曲成趣,顺水爬山,红石划开翠绿,幽径通往钓台,宛若走进诸葛八卦阵,却不是冲锋硝烟,而是被红绿包围,怅惘而迷离,甘愿迷惘,而不想走出。钓台之下,闪出一座“风亭”,莫非是为钓者准备的,钓得累了,几步往风亭,坐观山涧风景,我想,夜钓更好,有月临亭,月华作伴,哪怕几晚空了钩,有月色填满鱼篓,也不会怅然。有鱼无鱼,不要紧,如今,吃鱼岂是需要垂钓,几千吨位的渔船,突突突跑一趟深海,就是渔获满仓,一条微信就可以,想吃多少,想吃什么样的,分分钟钟就送达。可这月色却不是人人钓得的,情调为饵,耐得寂寞为钓竿,才得。再想,若古人穿越时空而来,难免会生出妒忌,这般闲适,为何不能早几个十几个世纪!
   我不敢贸然走进钓台之下的客舍,生怕留我醉饮,不得观这疏离于我这么多年的景致。我还是登上钓鱼台,想看看当年那幅画,是否褪色了。
   看不见梯田的层次了,那幅画的线条被满山的果树遮住了,是怕风化,还是怕飞沙?我始终从怀旧的情绪出发,来擦拭记忆的镜框。那条带着野性的红石沟,居然找到了一处栖身的地儿,在山脚汇成一湖,名“红石湖”,为了在钓鱼台上抛竿垂钓?如一朵心瓣,静放于田畴间,氤氲着水汽,收拢着天光。有人说,湖,是天使流下的一滴眼泪。我觉得,湖,是大海想目睹巨变的眼眸。点点的红绿,杂排于湖岸,那是浣衣的女人的模糊身影,想吆喝一声——躲开,莫坏了我钓鱼!可她们听不见,即使听见了,也会抬起头,惊惧而陌生地看着我这个陌路人,笑着说“客从何处来”,我该怎样回答?
   红石湖的左侧,拔地而起一片楼宇,二十几幢楼,就像孩子们把积木摆在那。老村老了,经不起再折腾,就复原它一片沃土的原貌吧。这是这些新楼告诉我的悄悄话。站在钓鱼台上,我就以诗情画意为钓钩吧,把一段新农村的景致收归我的心中吧。沧桑巨变是不敢想象的,梦中几度回,都是低矮的茅草房;下次的梦,会在摩天的大楼间穿行吧?村中一位老人曾告诉我,曾经的村址就在钓鱼台下,在那片大寨田的左右,清朝中叶东移,如今再回迁。这真的是沧海桑田啊,人间总是有着巨变的,一旦过几年去看,难怪不认识。
   原本,我是想登上钓鱼台去打捞曾经的记忆,复原那时的景象,此时,我无法唤醒记忆,只能用所观覆盖旧色的记忆。但怀旧的情绪始终不肯放过我,即使我放弃了,却还有我的老乡宗范先生不肯从那幅旧图画里走出,他绘制了“南桥头村居图”(南桥头是我老家村名),标注是六十年代,要我填词几阙,唤醒即将走失的故乡。其中有一阙词就是咏钓鱼台的——
   如棋遗落钓台边,垂钓看棋残。莫言游子离恨,有寨火不寒。
   登钓石,不空还。若凭栏。风光缠脚,惊呼来游,有信能传。
   我“诉衷情”于钓台之石,寄风高呼,不管吓没吓着鱼儿,不管风是否懂得我的词,我还是坚持“有信能传”。村子最高处在钓鱼台,我想登高远呼,也将一个游子的心声传递出去。
   钓鱼台上有“棋盘石”,垂钓看棋,好自在!人生如棋,但不必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来钓鱼台垂钓,走一步“闲棋”何妨?哦,我还忘记了,钓鱼台身后还有几户人家散落,就像投向棋盘之外的棋子,但却不是弃子,我想,那些人家,他们的祖先是否就是喜欢登台垂钓,才扎寨于钓鱼台后,可便于随时提竿垂钓。
   我们村很大,上千户。我们村的人出门总说自己是“小疃的孩子”,意思是没见过什么世面。这次我的世面可是见大了。我总觉得钓鱼台就是钓鱼的,没想到,如今更适合垂钓一篓风景。
   坐在钓鱼台下的“钓鱼亭”,谈起钓鱼台的名字,山庄的人和我说,钓鱼台,不能改成“观景台”,否则祖先会不允。祖先若地下有梦,必会梦到钓鱼台。
   (说明:文末填词“诉衷情”,平仄格律符合“词林正韵”)
  
   2022年12月14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3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怀才老师的此篇散文写得灵动深邃,不拘一格,读来饶有兴致,情趣横生。作者的故乡四围环山,有座名山叫“钓鱼台”,山名意味深长,风景绮丽,如梦似幻。作者对钓鱼台感慨最深的是“沧海桑田”。钓鱼台下的神秘曾经被海水覆盖,垂竿海钓,可能是再普通不过的休闲惬意之举,但无典籍记载,留给人们多少追古怀远的情思。或许这儿本无鱼可钓,“我”突然佩服起祖先,他们在此落脚安居,垂钓的是对生活的希望啊。祖先有着最朴素的农耕情怀,或许他们用“钓鱼台”的名字是为了唤醒沉睡的海水,或者是用海之名纪念海曾经是他们家园的组成。“我”曾回故乡探望“钓鱼台”,多年未遇的乡人们对“我”由陌生到亲切接纳,“我”百感交集。“我”曾接过祖先的钓鱼竿,要在钓鱼台下垂钓一个时代的梦想。1976年秋,“我”作为水利规划员,要把第二个“大寨”安放在钓鱼台下,成为一道风景。“我”绘制好规划蓝图,乡亲们挥舞着镢头和镐头,硬是将荒山野岭改造成层层梯田,收获时节,麦浪翻滚,油菜金黄……“我”们都是能工巧匠,山丘铺萱纸,沟壑变画卷。沧海桑田的巨变,如此壮美,引发“我”豪情万丈,诗情满怀。最富诗意的,是乡亲们写下的精彩;最值得赞美的,是乡亲们的勤劳和智慧。那次回“钓鱼台”望远,“我”是这张蓝图的设计师呀,看着“我”规划的画卷,如此惊艳,多么自豪,多么喜悦,“我”重新找回了青春的姿态,感受到了自己灵魂有趣的模样。如此甚好!四十几年过去了,再回“钓鱼台”,已成为一处桃花源般的山庄,风亭、月临亭,处处诗情画意,美轮美奂。山坡的层层梯田,已被满山果树所覆盖,红石沟成了红石湖,湖畔的二十几栋楼宇林立,气势如虹,真是“沧海桑田”,换了人间!老乡宗范先生有怀旧情结,他绘制了“南桥头村居图”,让“我”填词几阙,“我”雅兴不减,一挥而就,“诉衷情”的词牌很应景,字字琳琅,真情荡漾,难掩对故乡的热爱和剪不断的乡愁!该文夹叙夹议,描写、抒情相辅相成,一支生花妙笔,饱蘸浓得化不开的深情,道尽“钓鱼台”的前世今生,写尽其天翻地覆的变化,旨在歌颂乡亲们改造自然的决心和斗志,以及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并以小见大,歌颂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者构思奇绝,任灵魂自由穿梭时空,与祖先对话,其敬仰感佩怀念之情溢于言表。作者想象汪洋,思绪纵横,意气风发,豪情激荡,尤其是参与钓鱼台的华丽巨变的内容写得细腻而动情,自豪之情漫溢,引人入胜,启人共鸣!全文词句质朴、唯美、清雅、简约、深邃,运笔恣肆,动人心弦。濡染情怀之力作,散文之典范,倾力荐读,问候怀才老师早上好,遥祝冬祺愉快!【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215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思年华        2022-12-14 19:11:06
  拜读了老师的大作,深受感染。要在钓鱼台下垂钓一个时代的梦想,多么大气磅礴,而又浪漫高雅的情怀!难掩对故乡热爱之情。学习了,问候老师冬安!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4 19:36:56
  谢谢思年华老师的深度美评。我曾经想,古人还赶不上我们所处的时代,都那么热爱生活,从风景里寻找美的元素,我们所处的时代,不乏精彩,为什么不好好表现呢。所以就怀着这种想法,努力寻找家乡的美点。期待思年华老师的佳作,遥握,问候冬祺!
12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12-14 20:15:02
  老师的文章读了好多遍却难以下笔。不知道该说哪部分,是说老师对故乡的一腔炽热还是满怀赤诚,是说故乡的山好还是景好,还是那一村的希望比山水更丰盈。每个离乡的孩子,遥望故乡总是情比海深,怀才老师的乡愁是站在钓鱼台上钓到的沉甸甸的爱啊!这样的文章总是能引人共鸣。月亮拜读学习!祝福老师百事顺心!笑口常开!保重身体注意休息!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4 20:18:54
  谢谢月亮老师的赏读。你的见解很全面,一股乡愁难掩,于是寄托山水,山水之变,又让我惊叹。沧桑巨变,总是时代的旋律,在这段旋律里,我们感受美好吧。遥握,期待你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3 楼        文友:刘春        2022-12-15 10:51:45
  又见怀才老师美文。钓鱼台在各地都有。我们县就有,现在是东西钓鱼台两个村。与黄河滹沱河改道的历史沿革有关。所以意见就有亲切感。
老兵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5 11:48:39
  谢谢刘春老师的关注。是啊,网上和我所知,扬名的钓鱼台不下十几座,我们村也有,也是一个数得上的风景。希望看到刘老师的钓鱼台文章。遥握,问候冬祺。
1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12-15 21:07:27
  钓鱼台,钓梦想,钓记忆,钓未来,钓希望,钓精彩。老师的想象力和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很不一般,每次读老师的文,总能收获颇丰。这两天琐事多,东篱的美文都有好几篇文没来学了,今晚加班补上读一读。问候老师,祝老师冬日愉快。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5 21:22:35
  红花草老师好,谢谢你的高度简练概括,几个“钓”说透了小文的内容。面对一座山,想说说话,于是就和钓鱼台说古老的话,一时走进钓鱼台的过去,就胡乱想一通,语无伦次了。遥握,问候冬祺,知你也冬忙,辛苦了。
15 楼        文友:东风第一枝        2022-12-15 23:21:00
  偌大神州叫钓鱼台的地方不少,但怀才老师笔下的钓鱼台,别有洞天。有形的无形的、历史的现实的无不诗情画意。又是一篇歌咏家乡抒发情怀的动人佳作!谨祝怀才老师冬安吉祥!
回复1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6 07:36:22
  谢谢东风老师的美誉。家乡的钓鱼台,我告别了半个世纪了,再看到还亲切,记忆枕的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啊。问候东风老师冬祺。
16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12-16 15:44:52
  垂钓一个时代的梦想,只有遇上好时代,一杆神钓,才有五彩缤纷的美好。老师文思驰骋,文笔妙曼,出神入化。拜读了!
回复1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6 16:41:38
  感谢鸿雁老师的美评。正如你所言,赶上一个好的时代,我可以纵情怀念我曾经的时代了。遥握,问候冬祺,疫情当下,注意防护好自己,健健康康。
共 16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