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奖】家乡那条河(散文)
长期在外地,免不得会有乡愁。乡愁涌上心头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其实就是想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还有家乡的那条河。
那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白度地图上都找不到,然而在我心里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弯弯曲曲穿过那片村庄,划出许多的S湾。河水不大,可从来都不断流。因地势平缓,水流不急不慢,就像它流过的村庄。村庄似乎与世无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着它自己的节奏延续着。也是因为地势低,那条河成了泄洪的主要通道,村庄的洪水最终都会通过这条河离开村庄。两岸是很厚实的土堤。至于这堤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工修筑的?这条河存在多少年了?我则全然不知。村民需要水,便从河里汲取,不需要的就被河流带走,这条河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养育着这里的村民。
春暖花开的时节,河堤上乏着一层新绿,太阳离西边山头还有约一竹杆距离,一群年龄相仿的孩子,或牵一头牛,或手拿棍子骑在牛背上,或手拿割草刀,背上篾质草篓,陆陆续续,三三两两来到这河堤上——他们的乐园。父母赋予他们的任务是放牛或割草,这些任务对于他们来说是很轻松的。牛,悠闲地啃着堤岸上的新草。孩子们,却乐翻了天。这是他们一天生活中最轻松、最欢乐的时光。这群孩子中有一个便是我。在草地上追逐,打几个滚,来个并不成功的“鲤鱼打挺”,或学武打电影中的几个动作。要是摔倒在地上,不会感到痛的,因为下面是厚实的草地。
夏日炎炎,河床外露,河水清冽,水声潺潺。河便成为天然戏水场,小孩子开始打水仗,衣服湿了可以脱下来挂在树枝上晾晒,人则光着屁股在水里玩,或干脆找水深的地方洗个澡,在水里游一下,水性好的就去深水,水性一般就在浅水里扑腾。无人打搅,无人干涉,父母这个时候是管不到的,他们只知道小孩放牛或割草去了。
秋高气爽,河堤两边是一天比一天更成熟的稻穗,耕牛已被养得膘肥体壮,依然悠闲地啃食着岸堤上的草。人则趟在草地上,看天上云卷云舒,自己编织各种美丽的故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河流里的鱼也肥了。没事了,就去摸鱼吧,河水无私地灌溉着农田,还把肥美的河鱼馈赠给村民。石头缝里,深水潭里,松软泥土里,只要你懂鱼的习性,你去摸,总会让你惊喜。摸不着,就来逮游鱼吧。不要复杂的工具,简单的鱼耙就行,鱼耙头大尾小,靠着河滩边装上,头朝着水流的方向,来几个人,一起在水里赶着鱼,动作要快。游鱼受到惊吓,第一反应便是逆水而跑,刚好跑到鱼耙里,这时你要迅速提起鱼耙,每次都不会让你失望。我是多年以后才知道河里的鱼不但味道美,而且长得很快,因为河水是活水。
冬天来了,牛被关在牛圈里,河里的水更小了,河堤上的野草也枯黄了,来吃草的牛少了,它们只是偶尔来这里溜达,吃点草叶。但小伙伴们来这里得热情依然不减。你看,那小孩掏出口袋里已经被压得变形了的火柴盒,里面的火柴就剩下几根,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根,在已经被磨光的火柴盒上划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划着了,点燃了枯黄的野草,小伙伴一阵欢呼,随即散开,四处寻找树枝、枯叶、枯草。众人拾柴火焰高,火越烧越旺,大伙一边烤火,一边捡柴禾,大人是不会管的,因为河堤上的火是不可能演变成火灾的,在家里是万万不可这么放肆的,一动火就会遭到一阵臭骂。只有在这里,我们才可以放纵一下。
每一次回到家乡,总想去亲近那条河,再去体会一下那条河带给我的快乐和自由,但是总未实现,甚至没有机会踏上那让我魂牵梦绕的河堤,只能是在远处眺望一下。
今天,我回到了家乡,于是便想起去看那条河。去的路上碰到一位堂叔,他当时在地里看他的油菜,听说我要去河堤看看,便说:“那有什么好看的,现在河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有,我也好长时间没去过了,陪你去看看吧,反正也没事。”
我们一边走一边聊着。
“现在的河已经不如以前了,河里被掏空了,河水也变脏了。”堂叔的几句话让我感觉像是来拜访一位生病了的老者。
“哦,又有一些沙子了,以前河里都空了。”一上河堤,堂叔就这样说。可以看到,河床里,已经又有了一些沙子,
“要是做点小事,需要用沙的话,又有沙子可用了”堂叔说。
“现在河里的沙子不让挖吧?”我随即向堂叔发问。
“你只要不是用挖沙的机器来挖,还是没有人管的。下面那个队就有人开来一个挖沙机,结果被罚款。”
“用挖沙机,那肯定用沙子挣钱。”我很自信地说。
“这么样的一条小河肯定是经不住那样子挖的。”堂叔说,“你看,这边长了很多树,这河堤上的树长得很快。这种树,你别看它现在小,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很大的树,因为河边的土很肥,阳光充足,长得很快。”
“这些树是人工种植的,还是野生的”
“都是野生的,哪还需要人来种呀,它自己就会长出来,长得很快也很大,你看,这是有人在这里砍伐,现在好多人都不愿意到山上去砍柴,倒是喜欢到河边来砍柴,因为山里砍柴运输不方便,河边就不一样,砍好了,直接可以装车运回家,现在砍柴的人本来就少了,只要你勤快,在哪里都可以砍。不象以前,因为几棵树,一点柴禾还吵架。”
我平静地听着堂叔的讲解,心中却是翻江倒海。我更加敬畏这条河了,因为它总是无声无息地以各种方式馈赠这里的村民。
“这一段怎么塌方了”我看到有一段河堤受损了。
“这是河水的冲刷和大树根系的影响,”
“这塌方了,也没有人来休补吗?”
“没有,没有人来补”
“这河堤不是那么容易能补的,只能是随它去吧,再来几次洪水,也许它自然就恢复好了。”
我看到旁边因为河堤塌方而受损的田埂只是简单用土堆了一下,算是修补。
从河堤上下来,往回走的路要经过一段水渠。
“国家对农村的投入也好大呢!”当过生产队队长的堂叔指着那一段水渠说,“这个水渠,一百二十块钱一米,就这一段就是五万多。国家需要多少年才能把这个钱收回去呢?”一个普通的农民,象堂叔这样忧国忧民,也算是难得呀。
听了堂叔的话,我也是忧喜参半。我想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对于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可以大方地收下,但不可贪婪地索取。就象这条河,它给了我和伙伴们童年的欢乐,一直在默默地滋养这里的村民,在它受伤的时候甚至可以自己疗伤,我们应该对它有所敬畏,不能过多地打搅它,也不可让它承担过多的重任。譬如,用挖沙机挖沙来挣钱,那就不是这条河可以承担的重任了。
我熟悉的水渠都变成水泥。看来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很重视的。这样看来,这河堤的修补迟早会提上议事日程,不过我又在想,要是修补,又该怎么修补呢?把它变成水泥吗?那样的话,它有可能变成一条笔直的水泥小河,和其他河流没有任何的区别,那可不是我所愿意看到的,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不去打搅它,让它自己静静地流淌吧!
家乡的那条河呀!我希望你永远是那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