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不舍】夷愉烟火(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不舍】夷愉烟火(征文·散文)


作者:石语 举人,455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76发表时间:2023-03-20 17:14:44

【流年·不舍】夷愉烟火(征文·散文) 读别人的文章,详详细细地写做豆腐。便想起小时候过年,自己家也是做过豆腐的。很奇怪当时为什么对这无比美妙的做豆腐的过程不感兴趣,也许只能以一句“只因当时年纪小”来开脱吧。忙着和小伙伴踢毽子、跳房子、捉迷藏(我们叫“墙老木儿”),玩大于天,我那时是这样。所有需要独自完成的游戏无不技术娴熟。这或者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不吃嘴”,不然守在旁边,咋都能混半碗豆浆,或者吃一口热乎乎的白豆腐。又或者是我认为那白豆腐了无滋味,还是搁香油葱花炕熟了更好吃。
   可如今我感到深深的懊悔。并不是懊悔不会做,而是懊悔当时的态度。母亲故去的这些年里,有很多次,我想念母亲味道的油馍(油烙馍,家乡就叫油馍)。有很多次,我想吃母亲做的茄坨。还有那马齿菜,到底是面多菜少的馍馍,还是菜多面少的蒸菜?上火喉咙痛时,母亲会做癞肚蛤蟆棵烙饼去火,那个癞肚蛤蟆棵确切啥样,我咋记不清了呢?
   油烙馍的路数我大概知道。把适量的面团擀薄,洒上香油涂抹均匀,撒适量细盐,再撒一层葱碎。卷起来,两头向相反的方向搓。然后由两头向中间挤压成千层饼,再擀开,上平底锅烙熟。问题是和面,冷水和还是烫面,我没请教过母亲,这可是最根本的一个环节。照猫画虎的结果,根本没有油馍的酥脆可口。
   除了油烙馍,母亲对自己炸油条的手艺也相当得意。
   很长一段时间里,每每想起故乡,总觉得是晦暗的,艰难的。这大约是我的天性使然。悲观的人总是杞人忧天。其实后来生活真的有很大改观。尤其过年时,蒸几大锅白面馒头,直到把一个硕大的簸箩装满。那些大铁锅蒸出的馒头,贴锅沿的那一面焦黄焦黄,香气扑鼻。还有,岁除前一两日会专门抽出一日“过油”,就是炸酥肉、红烧肉、莲菜夹、油条……油条堆满一个小簸箩,一家人可以敞开了吃上一两顿。
   可是炸油条的手艺我也没学会,到现在都不会。当时给母亲打下手,不过是照吩咐把油锅里的油条拨来拨去,看火候差不多了给夹出来,而已。
   我以为,茄坨是母亲独创的一个菜,因为离开家之后,迄今为止我再没吃到过。说起来倒不复杂:茄子切细丝,放盐、面糊抓匀,用少量的油煎。我不是强调油要少,而是那年月,想多放也没有。
   这个菜很神奇。放入茄丝叫茄坨,放入南瓜丝叫南瓜坨,放入辣椒丝叫辣椒坨。若是嫌辣,又想有味儿,可以在茄丝南瓜丝中混入少量的辣椒丝,又是一种风味。
   这个菜最大的特点就是又香又顶饥。夏天没胃口,晚饭时便想起母亲独创的这道菜,可做出来总是没有记忆中的味道。
   小时候没少吃马齿菜。它的学名应该叫马齿笕。婆婆喜欢用马齿菜做“菜馍”,白面发好,掺入少量的马齿笕茎叶和盐,蒸出来的馍馍暄暄的,也不错。但我却总觉得不过瘾。我喜欢母亲的蒸菜,面少菜多,蒸好用香油蒜泥凉拌,香油的香有了马齿菜这个载体,变得愈加绵长,令人回味无穷。这种凉拌的蒸菜还可以换成芝麻莲儿(苋菜)、红薯叶。红薯叶也是我的最爱。母亲知道我好这一口,她在世时,若我回乡正赶上红薯叶可吃,便一定会为我蒸一盘。有一年我们回去,母亲说把那肥鹅宰了吧。我说不想吃,就想吃红薯叶。母亲颇有几分过意不去,说回一次娘家就吃个红薯叶。的确如此,整天忙于上班,我们并不清楚哪里有红薯叶可摘。等到知晓了也许季节也就过了。所以想吃到并不容易。记得有一年夏末的一个午后,专门让先生开车去郊区找。倒是找到了一小块儿红薯地,主人不在,又不好意思去摘了。又过了几年,闺蜜说她在老家种了些红薯,便嘱她带些红薯叶子回来。终于饱了一回口福,但我却觉得总归没有母亲做得好吃。
   癞肚蛤蟆棵什么样子呢?它的叶子不是光滑的,而是像癞蛤蟆的皮肤那样。叶片橄榄形,有手掌那么长。它一棵有很多片叶子,叶子似乎都是直接从根部长出来的。这种草曾经被我遗忘了很多年。不知哪一日,忽然就忆起了那苦香苦香的味道。于是去到田边河畔时总会刻意寻找。也见过一些有几分相似的草,但叶子长而薄,且翠润许多,不是那种敦实并略略干涩的模样。
   母亲似乎只擅长烙饼。这个癞肚蛤蟆棵饼和茄坨的做法一样,都是挂面糊用油煎。油的香味能抵消几分苦味,且照样治病,还能顶饥。我越写越觉得母亲真是睿智。
   在寻找这味野菜而不得的某一天,我尝试着百度癞蛤蟆草,因为我家乡把癞蛤蟆叫做癞肚蛤蟆。居然被我搜到了。看到图片的那一刻我无比激动,——那就是我记忆中的样子啊!接着看功效,没错就是它了。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支气管炎……母亲说它管用,真不是吹的!而且而且,它原来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雪见。这么仙气飘飘的名字怎么来的呢?我查了,无果。这名字之前倒是听说过,是某部仙侠剧里一个女主的名字。那是一部偶像剧,而我已是老阿姨的年纪,没兴趣追剧,倒是记住了那个让人惊艳的名字。雪见草另外两个名字荔枝草、皱皮草倒和癞蛤蟆草一样的直白。
   终究还是没有吃到雪见饼,——我就叫它雪见饼吧,又不绕口,听起来又有食欲。然而又觉得哪里不对,很陌生,已然没有记忆中的味道了。看来还得叫它癞肚蛤蟆棵饼。真是绕。然乡愁可不就是这样绕来绕去、让人愁肠百结的么。
   母亲其实还有许多拿手菜。比如莲菜夹儿。把莲菜去皮洗净,切连刀的两片。然后填进肉馅,裹面糊过油,吃起来香香脆脆。当然我也做过一两次,仍不如母亲做的可口。我也想过原因。要么是馅儿的味道,要么是炸的火候。当然,也不排除那时伙食单调,逢年过节的改善降低了味觉的满足感。即便如此,我仍然遗憾,——若是我熟悉母亲的操作,也不用费心分析原因了。
   生活好了之后,我们夸一个人会做饭,常常会再调侃一句:爱吃的人自然会做。然而回想母亲关于吃的态度,她则常常对一个人爱吃表示鄙视:吃嘴精。母亲的确不是一个吃嘴的人,她总是吃在全家人后头,我们吃稠的母亲喝稀的,家人吃剩下的母亲再拾掇。但母亲真的不吃嘴么?谁不知道吃香的喝辣的,是没办法啊。不像今天,谁都可以说,我啊,是个吃货。
   今天,是个吃货很自豪,这是母亲生前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
   再说一下马齿苋。有一年去野外玩,正值马齿笕花开。折了些放在白玻碗里,粉的黄的花有清水滋润愈发艳丽。发到朋友圈炫耀:猜猜这是什么花?有朋友看到,说太阳花。
   太阳花吗?我立刻上网查看,果真有叫它太阳花的,不过是指大叶马齿苋。好吧,我承认,太阳花更上口,也更高大上。我权且在心里把它当成太阳花吧。有一朵太阳花在心中,便多一份磊落与安心。
   写了这么多,不觉食欲大动。然家里除了豆腐,其他一无所有。没有癞蛤蟆草,也没有马齿菜红薯叶,仍然不会烙油馍、炸油条,于是拿出豆腐,切了把葱花。
   厨房里飘起油爆葱花的香味,还有铁锅发出的“滋滋”声。

共 26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味蕾上的记忆,从小到大,时间越早印象越深刻。这是一篇借助味蕾,寄托思念的文字,深挚缱绻,让人共情难以释怀。苦难岁月,食材有限,每一样经过精心烹饪的美食,都包含爱的味道。所以,成年之后,尤其是哺育自己成长的亲人谢世以后,即便依样画葫芦,也难以复原当初的味道。事随境迁,情因心转,唯有思念长存。“夷愉”有些小资,是石语的风格,字典解释为“和乐”。与“烟火”结合在一起,作者的意图,是想表达得漫不经心,但字字句句都是怀念。怀念旧时光,怀念小时候的吃食,怀念家乡,终究是怀念母亲。所谓的“夷愉”是有节制地渲泻,不以激烈打动人心,却以绵长占据人心。那些艰难的岁月,因母亲的操持而“夷愉”,及至成年,等到失去,才发现真正的“夷愉”不在物质,而在于母亲用心经营的家的氛围。如今那些曾经触动味蕾的食物不可得,但抛开物质载体的情感一脉相承,烟火生活依然可以是“夷愉”的。美文,推荐阅读。【编辑:梅子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325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梅子青        2023-03-20 19:30:17
  所有的不舍都在细细碎碎的往事中。赖肚蛤蟆棵土得掉渣,远不如雪见赏心悦目,但前者温暖,后者高冷。任何事或物,熟悉、习惯,从中体会出感情,就永难忘怀,但“夷愉”不只存在于过往,也显现于当下。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 楼        文友:石语        2023-03-20 22:40:18
  子青的按语,都说到我心里去了,我咋想的你咋门儿清呢。喜乐、欢乐、和乐都不合我意,倒是夷愉,这个夷有平安的意思,深得我心。谢谢子青,堪称知己。
3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3-03-22 10:37:16
  绕来绕去写的吃食,其实就是在绕来绕去写乡愁。无论豆腐、红薯叶、癞蛤蟆草、马齿苋,还是洛油膜、炸油条,不是不会做,也不是没食材,更不是现代人物质丰沛后对食物的挑剔,而是在母亲不在的岁月里,回味被生活压榨后,母亲曾给与的哪些爱与甜,作者把这些爱与甜包含在每一道做菜的程序里,看似在调侃自己的“不学无术”,实则是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3 楼        文友:石语        2023-03-24 13:58:11
  哈,什么都逃不过听雪的慧眼。我这不学无术的人,在后来的日子里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总是懊悔:现在没人可问了,当时咋就没有用点心呢?尤其现在米宝咳嗽了什么的,总是想起母亲的偏方,葱须煎香油什么的,但是也拿不准。
4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3-03-22 11:03:29
  看完姐姐的这个文章后,眼前出现了中央台的一档栏目:舌尖上的中国。
   文章娓娓道来的同时更是对妈妈的怀念,对往事的回味,对美食的记忆。
   烟火气息满屏的文字,最值得回忆,最值得记录,最值得珍惜。
   春暖花开了,在这个蠢蠢欲动的季节里,好期待姐姐的旅游文字。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回复4 楼        文友:石语        2023-03-24 14:01:19
  疏影好!舌尖上的中国是社会性的,我这烟火太小我。不过,情感共通。
   疏影总是记得我的游记,本来是有出游计划的,但一拖再拖不知何时。谢谢疏影的喜欢,有机会就写。
5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3-03-22 17:51:41
  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切吃食都是美味,物以稀为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丰富多彩,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可我们再也找不回原来的味道了。因为原来的美味里,包含了妈妈的爱,包含了妈妈的味道,到如今,只留下了怀念。
五十玫瑰
回复5 楼        文友:石语        2023-03-24 14:04:01
  我想也许正是怀念,才让那些乡野之物、平常之物充满了色与香。
   谢谢大姐,春安!
6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3-03-22 19:55:33
  夷愉烟火,是舌尖上的烟火,是怀旧的烟火,是母爱的烟火,是故乡的烟火,是文字里的烟火。逝水流年,舌尖上的烟火味,随着岁月的散去,每每读到烟火的文字,总是让人难忘。如本篇散文提到的“茄坨”,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素菜,也是我奶奶最拿手的好菜。食之,真正的回味无穷。一位散文大家说,故乡的味道,就是母亲的味道。我想,这篇散文,又是一个例证。佳作阅读。另外说一句,喜欢这个文题。真好。
回复6 楼        文友:石语        2023-03-24 14:12:03
  每一次读明月大哥写的文章和评论,都会感慨大哥的博学。
   大哥也吃过那个茄坨,而且也很喜欢,真是难得。
   谢谢大哥的鼓励和喜欢,问安!
7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3-03-22 20:30:16
  夷愉与烟火叠加,是母亲的爱和味道,是乡愁的物质载体。茄坨和雪见饼,挂面糊用油煎,又香又顶饥,是母亲的拿手菜。母亲的智慧不单单在赖肚蛤蟆棵饼、莲菜夹儿等菜食的精心改良上,还有生活的忍苦和乐。一个会揶揄屁孩儿是吃嘴精,还念念姑娘回一次娘家就吃个红薯叶……母爱的流通,在现实态,也在记忆签。果如花儿所言:有一朵太阳花在心中,便多一份磊落与安心。太阳花,就是母亲。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7 楼        文友:石语        2023-03-24 14:18:16
  牛牛总是能从一篇普通的文章中提溜出几处漫不经心的句子,这阅读功夫,真让人服气。
   谢谢牛牛的用心用情,抱抱!
8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3-03-22 20:47:14
  不得不说,我被“夷愉”这个词难住了,先去问了百度才明白,实在有点惭愧。
   姐姐文里提到的这些美食,我有的吃过有的没吃过,有的根本没听过,但这些都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相近的过去,读出了深沉的母爱和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民以食为天,人间烟火气,最慰凡人心。用“夷愉”定义烟火,才是最平实最真切最长久的愿望。
闲云落雪
回复8 楼        文友:石语        2023-03-24 14:24:42
  夷愉这个词的确不常用。我在敲定题目的时候选了几个词,都不满意。夷有平安的意思,深得我心。
   这文章我写得极顺畅,也极平静,我喜欢这种状态。
9 楼        文友:清鸟        2023-03-22 21:33:25
  最早记忆的那些美味,源于当时的资源稀缺,加上母亲这一角色的渗入,这味道便是独一无二,且永久回想。这篇文也让我回到儿时,记忆真是神奇,被花一勾,哗啦啦全都出来了。想来想去,我们怀念的不只是美食,还有那段有母亲的岁月。一直到结婚前夕,我的皮肤动不动就过敏,母亲为了给我寻找哈麻草烧水洗澡,不顾劳累,漫山遍野地找,要不是花这篇文章,我还真忘了皮肤是哪一年好的。看来,好记性是一回事,会组织素材才是真本事,佩服至极。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9 楼        文友:石语        2023-03-24 14:32:10
  我也是过敏性皮肤,到现在还是。这个母亲倒没帮我治好。小时候毛病多,母亲经常在我身上用偏方,因为血压低,炖老母鸡也没少吃。生活困难,母爱不缺。感恩生活,感恩遇见。谢谢鸟!
10 楼        文友:越来越好        2023-03-22 22:10:44
  文章中这么多美食,有的吃过,也菜过,做过,有的没的听过,也没有吃过,琐事的生活小事,看似不起眼,经作者打磨,变得非常有人间烟火味,我从文章中读出了乡愁,故乡那些找不回的美好记忆。
回复10 楼        文友:石语        2023-03-24 14:37:28
  谢谢亲的留评,谢谢!
   乡愁似乎被人们写尽了,可大家依然乐此不疲,我觉得挺好,时时提醒,不忘来处。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